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选择题
1.(2012·南京模拟)“我们不能希望贸易会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指中国)人口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测定的那种规模……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的修订。”引文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的“条约”指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列强不满足第一次鸦片战争获得的侵略权益,因此提出修约要求,所以本题中的“条约”是指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故应选A。
2.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呈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减少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广州人民抵制洋货
B.《南京条约》开放五处为通商口岸
C.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解析:选B。由题干中的时间“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可知此时鸦片战争已结束。鸦片战争前,清政府闭关自守,只允许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因此广州在对外贸易中占绝对优势。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中规定开放五处为通商口岸,这就打破了广州在对外贸易中的“垄断”地位,出现了材料中所述的现象。故选B。
3.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在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如何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美国提出了‘利益均沾’的‘门户开放’政策;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解析:选C。①是在1899年9月;②是1843年《南京条约》附件的内容;③是1901年《辛丑条约》的内容;④是1895年《马关条约》的内容。
4.“弱肉强食多国合谋再宰蹇舛中华,外攘内安清廷摇摆又失锦绣河山。”对联中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的永久性伤痛有( )
①圆明园被焚毁,中华文化大浩劫
②内地设厂,民族工业发展受阻
③东北西北大片国土沦丧,金瓯残缺
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选A。从“多国合谋”、“又失锦绣河山”判断为第二次鸦片战争,①③是其影响。②为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不符合“多国合谋”,④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中国没有割地,不符合“又失锦绣河山”。
5.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 )
A.三元里抗英斗争 B.黄海战役
C.反割台斗争 D.南京保卫战
解析:选C。由题中“近代前期”“保卫国土”“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不令倭得”等信息可知,此事件发生在近代前期,为保卫国土坚决抵抗不让日本侵略者得逞,符合题意的是1895年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6.(2012·余杭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阶段性检测)1887年,黄遵宪花了12年的时间终于写成了《日本国志》,但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若干年后,总理衙门章京袁昶痛心地对黄遵宪说:“你的书如果早一点让大家看到,价值可以抵得二万万两银子。”他说这番话应该在什么历史事件之后( )
A.抗日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北伐战争
解析:选B。根据本题袁昶所说的二万万两银子,可以想到甲午战后清政府的赔款(2亿两),因此应选B。
7.
右图是八国联军侵华时发行的明信片(旗上的字:CHINA),据此判断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是庚子年
B.八国将中国瓜分完毕
C.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选B。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故B项的观点不正确。
8.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与鸦片相关,故B错;中英两国在战争中,英方取得胜利,中国战败,不是“两败俱伤”,C也不对;“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凭借枪炮优势,打开中国国门,肯定没有什么道义可言,故D不对;通过对战争双方的对比即可知A项表述正确,故选A。
9.
对右图漫画所反映的历史最有力的驳斥证据是( )
A.日本曾经遭到原子弹轰炸
B.日本解放了亚洲各国人民
C.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D.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历史图片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图中日本教科书宣扬日本发动大东亚圣战是“造福了亚洲”,为其侵略行为辩护,最有力的反证是揭露其罪行,因此C项是最有力的驳斥证据。
10.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些主张提出的主要背景是(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B.中共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抬头
C.中共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D.中共积极推动全民族抗战
解析:选D。注意时间“1937年2月”,题目中出现的史实是在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提出的主张。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是在1937年9月,B项不符合史实;C是在1935年瓦窑堡会议上制定的。
11.文物图片是历史的见证。平型关大捷纪念馆里,下列文物资料不可能出现的是( )
解析:选D。解读历史图片所隐含的历史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依据战争形势示意图中的“台儿庄”即可判定D示意图反映的是台儿庄战役,和平型关大捷无关。故答案为D。
12.陈毅在中共七大胜利闭幕时写道:“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作为七大会场的中央大礼堂在延安清凉山下)。”下列叙述与其相符的是( )
①八年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一直抗击着日军大部分兵力 ②中共中央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③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 ④延安精神指引着中国前进的正确方向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解析:选C。八年抗战,国共双方都有抗击日军兵力,抗战初期,日军主要兵力在正面战场,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日主战场,①错误,②正确,③④从材料中能够得出。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
家室田庐须保卫,不待鼓声群作气。
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
乡分远近旗斑斓,什队百队沿溪山。
众夷相视忽变色,黑旗死仗难生还。
材料2: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分别是什么事件?这些事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表达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
解析:第(1)问的关键是判断反映的重大事件,只要仔细观察、阅读材料,充分提取信息,我们不难判断两件事分别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和“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原因即可。第(2)问有相对的开放性,只要从爱国御侮、维护国家主权、不畏强暴角度作答即可。
答案:(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前者发生的原因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侵占广州;后者是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2)显示出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维护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
14.阅读下列图片: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逼迫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图一是中日双方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的场景。图二是中国战区的日本投降仪式。1945年9月9日,日本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在对华投降书上签字,并向中方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
请回答:
(1)以上两幅图片反映的史实直接与江苏有关,试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历史学家认为:《马关条约》的签订,反映了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的要求。你在论证这一观点时会选取《马关条约》中的哪两点史实加以说明?
(3)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4)你认为造成图一和图二不同场景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解析:第(1)问从图片中容易判断出是《马关条约》的相关内容和日本投降仪式的举行地。第(2)问主要考查的是《马关条约》的内容。第(3)问需结合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组织答案。第(4)问要注意题干中的限制词“根本原因”。
答案:(1)图一《马关条约》中苏州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图二中的日本投降仪式在南京举行。
(2)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意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4)图一: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
图二:国共合作,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