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选择题
1.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不包括
A.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B.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
C.苏东剧变,冷战格局解体 D.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
2. “1961年,柏林墙建立;1989年,柏林墙倒塌。28年间,柏林墙隔绝了东西柏林,分割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也制造了不少骨肉分离的人间悲剧。柏林墙倒塌已经20年,但一切反思,也许才刚刚开始。”下列对柏林墙的相关反思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标志性建筑
B.柏林墙的倒塌推动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C.柏林墙的修建有效防止了西方势力入侵东德
D.柏林墙的修建暴露了前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4.新华社莫斯科2006年9月15日电:普京在给正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举行的第14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的贺词中说:俄罗斯认为不结盟运动是现代国际关系构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世界面临着如恐怖主义等的新的威胁,应对这些挑战最合适的方法就是寻求集体解决办法。普京的话表明① 当今,第三世界国家仍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活跃在国际社会②不结盟运动对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至少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制约作用③俄罗斯希望与不结盟运动国家结成政治联盟④俄罗斯反对美国奉行单边主义,滥用反恐政策
A.②③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 1961年8月13日,当柏林市民一觉醒来突然发现在一夜之间,一道由铁网和水泥板构成的临时屏障横亘在柏林城中间,阻碍了东西部人民的交往,这就是柏林墙,它成为德国分裂的重要标志。造成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 )
A.东西德国经济水平的差异 B.美苏两国的冷战政策的产物
C.东西德国民族矛盾激化 D.二战达成的协议
6. 世界杯足球赛可谓全世界球迷的节日。1990年第十四届世界杯在意大利举办时,一个英国球迷去意大利为自己喜欢的球队助威。他可以
①持欧盟护照进入意大利 ②在罗马街头观看比赛电视直播
③和苏联球迷交换纪念品 ④收听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新闻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7.导致“八一九”事件发生的直接因素是( )
A.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使苏联经济陷入困境
B.苏联共产党放弃执政党地位
C.反对党领袖叶利钦掌握国家大权
D.《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
8.1963年1月,法国总统戴高乐说:“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适意的……必须要有一个拥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这表明欧洲( )
①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②开始谋求联合
③抵制超级大国的控制 ④经济地位的提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的根本目的是( )
A.阻止东欧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B.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
C.向苏联和东欧地区进行经济渗透 D.帮助西欧复兴经济
10.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A.美苏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
B.欧共体、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C.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矛盾趋向缓和
D.发展中国家作为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11.当今国际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多极格局????????????? B.两极格局????? C.一超多强????????????? D.强强相争
12.20世纪中国历史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 )
A.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13. 法国和德国是两个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以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这种“政治智慧” ( )
A. 认识到自己的人民是永不放弃、永不屈服的人
B. 法德和解,开始欧洲一体化的探索
C. 自力更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一定要不断完善民主和法制
14. 图3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 导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
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
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
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
15.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其主要目的正确的是
A.抗衡美苏,加强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地位
B.建立自身军事安全体系
C.促进西欧各国煤钢的联合生产
D.促进战后欧洲的经济复兴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763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1)联系材料一,指出除科学革命外,还有哪些因素“给了欧洲扩张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2分)欧洲的扩张对世界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材料二 1947年,丘吉尔问道:“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呢?它是一堆瓦砾,是一个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那些标题为《欧洲的末日审判》、《欧洲的政治崩溃》和《欧洲时代的消失》的论文都认为欧洲已灭亡。
(2)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的因素有哪些?(2分)
(3)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加快了联合的步伐,这对欧洲和世界的政治格局各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 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一一《大国崛起》
材料二 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使为时常象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一一《全球通史》
“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一一《大国崛起》
回答:
(1)材料一中“相逢一笑氓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二个事例。(4分)
(2)材料二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谁?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二个事例。(4分)
(3)结合材料说明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以上大国关系的变化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尼克松总统1969—1974在任(第2个任期刚开始因水门事件下台),针对当时美国经济实力衰落、霸权地位有所削弱,而西欧、日本和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不断崛起的情形下,对外政策被迫进行调整。C项中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最终结束。
2.C??????3.B??????
解析:马歇尔计划不属于军事援助, A只符合杜鲁门主义,CD只符合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发动对苏冷战的标志,而马歇尔计划这一经济援助计划中包含着明显的政治目的,因此B正确。
4.C??????
解析:由“不结盟运动是现代国际关系构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可知①②正确;由“寻求集体解决办法”可知④正确。寻求集体解决并不意味着俄罗斯要与某个国家或集团结成政治联盟,故③错误。
5.B??????
解析:注意结合二战后的背景。二战结束后,德国分裂成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柏林墙的修建是德国分裂的象征,同时也是二战后美苏冷战的产物。
6.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掌握。根据材料反映的1990年世界杯,这年意大利之夏不可能看到的是以后才发生的事:①是在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和④是在1999年夏;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项。
7.D??????
解析:《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公布实际上让苏联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因而激起党内一些高级干部的强烈不满,促使他们发动八一九政变。
8.C??????
解析:欧洲各国开始谋求联合是在此之前的1951年欧洲一体化先驱让·莫内和法国外长舒曼提出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计划并在1952年得以实现。故②不正确,排除②。
9.B??????
解析:马歇尔计划不仅仅是复兴西欧经济,根本目的在于稳定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的扩张。
10.C??????
解析:考查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是20世纪70代,此时世界仍然存在美苏两极对峙,苏攻美守,矛盾并未趋向缓和,故C选项说法有误,符合题意;在美苏两极格局下,欧洲为保障自身利益开始走向联合,以及第三世界国家力量崛起,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11.C??????12.C??????
解析:“三次历史性巨变”的论断出自中共“十五大”的政治报告,如果熟悉报告内容,答案就是现成的,否则的话就必须运用综合分析、归纳概括和判断比较能力才能作答。从选项的设计看,正确答案应该要从内容颇为接近的B、C、D三项中产生, 而A项最有可能是指“第一次巨变”。既然是历史性巨变,那就需要一个完整的历史进程,通过比较B、C、D三项,判断B、D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基本可以包容在C项这一完整的历史过程中,即新中国成立及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过渡时期。
13.B??????14.B??????
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和漫画分析,表面上古巴导弹危机优势在美方,故“美苏两国力量平衡”不符合史实,排除A;这一阶段美苏均拥有核武器,同时通过漫画中的画面,赫鲁晓夫额头大颗大颗的汗滴滚淌下来,在掰手腕中优势在肯尼迪,也可以排除C项;但从美苏争霸的史实来看,美苏没有一方在任何时候有绝对实力压倒另一方,双方是相互制约的关系,故排除D项,正确答案为B。
15.A??????
解析:二战后,西欧国际地位严重下降,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的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关系日益密切;但其中任何一个国家的实力都无法与强大的美苏相比,西欧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发展,在世界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欧洲共同体成立主要目的是与美国、苏联相抗衡,加快经济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16.(1)①经济革命——工业革命;政治革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2分)????????????? ②到20世纪初,欧美列强主导的世界市场(世界体系)建立起来;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4分)(2)二战后,西欧普遍衰落;美苏冷战威胁着西欧国家安全;战争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心灵创伤。(2分。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3)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发展。(2分)
17.(1)法、德。由千年的宿敌走向合作。(2分)煤钢共同体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欧洲煤钢联营条约》、《罗马条约》签订),欧共体形成。(2分,任选两项即可)(2)美、苏。美苏由战时的盟友变为战后的对手。(2分)冷战,北约组织、华约组织成立,柏林墙修建,古巴导弹危机。(2分,任选两项即可)(3)国家利益。欧共体的形成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对美苏两极格局产生了冲击;美苏冷战使战后两极对峙格局形成。(4分)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