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选择题
1.2012年5月,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开幕式暨拜谒炎帝神农大典在湖北随州举行。相传炎帝“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这里的“耒耜”是指( )
A.生产工具 B.作战武器 C.生活用具 D.祭坛礼器
2. 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这反映了( )
A.孔子的弟子注重务农 B.当时牛耕开始出现
C.牛耕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D.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
3.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唐代农业生产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B.铁农具、牛耕的出现
C.地主阶级力量壮大,倡导变法 D.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5.关于右图中的工具,古代文献《政论》曾描述说:“(赵过)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判断这种工具出现的时间( )
A.汉朝 B.魏晋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6.“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材料中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 )
①缴纳租税的需要 ②商品交换的需要 ③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7.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 )
A.家庭手工业 B.官民合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8.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的三种原料开始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
A.丝、棉、麻 B.麻、棉、丝 C.丝、麻、棉 D.麻、丝、棉
9.右图所示之剑出土于甘肃灵台,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是我国现今出土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之一。该剑最早可能铸造于(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10.英文单词CHINA是瓷器的意思,读音来自“昌南”的读音,昌南镇即被称为瓷都的景德镇。古代中国的制瓷业特别发达,世界领先,因此瓷器成为中华文明的标志。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制瓷业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汉出现较为成熟的瓷器—--青瓷 B.唐代越窑烧制出的白瓷享有盛名
C.宋代制瓷技艺高,涌现出一批名窑 D.清代康熙年间发明了粉彩瓷器
11.范蠡曾是吴越争霸时期越国的谋臣,后来弃官经商,后世商人尊他为商祖、经营之神。他仗义疏财,从事各种公益事业,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人的楷模。下列情景范蠡可能经历的是( )
A.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打破,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B.凭借棉布生意一次赚了上万两白银
C.商品交换时使用纸币 D.为商业服务的会馆问世
12.李莽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介平民,下面对其社会生活的描述最有可能接近真实的是( )
A.经营盐铁买卖,生意非常兴隆 B.为妻子买了一件官营手工工场制造的精美绸衣
C.从长安城的“市”买了两斤鱼回家熬鱼汤 D.在长安夜市的酒楼上喝得酩酊大醉彻夜未归
13.有一部讲述某处商帮商人情感世界的黄梅戏电影,其中有下面一段歌词:“我是一只雁,南来北往任邀游;我是一朵云,飞来飞去遍九州……浪迹商海暂分手,我心永远系徽州系徽州!”如果让你给这部电影选个名字,那么下列最恰当的应是哪个?( )
A.《晋商情缘》 B.《浙江情缘》 C.《苏商情缘》 D.《徽商情缘》
14. 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下图所示的带“贝”的文字。这说明( )
A.贝用于占卜
B.贝用于祭祀
C.贝是装饰品
D.贝是货币
15.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中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是( )
A.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度 B.废除奴隶主的特权
C.鼓励耕田织帛,生产多的,免除徭役 D.奖励军功
16.“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从1793年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的信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的统治者( )
①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②禁绝中外贸易 ③心态虚骄盲目闭塞 ④坚持平等交往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17.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所起的相似作用在于( )
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②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③延续了汉唐以来对外交往的局面 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出现在明朝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的实质是( )
A.奴隶制生产关系 B.封建生产关系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②汉朝和唐朝前期对“市”的时间和规模都有限制
③草市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 ④明朝中后期,江南棉织业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20.明清之时的帝王每年春天都要在北京先农坛亲自下地进行象征性的耕作,这一活动反映了( )
①农本思想根深蒂固 ②明清帝王会耕作种田
③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④统治者对农业的高度重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观察下列图片
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2分)
(2)材料二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关系的?形成了什么样的经济政策?(4分)
(3)尽管古代社会推行抑制工商业发展的措施,但手工业和商业还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各列举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一项成就。(4分)
22.阅读下列古代诗歌,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唐)王建《汴路即事》
材料二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南宋)陆游《杂赋》
(1)诗中提到的“草市”是指什么?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4分)
(2)从材料一可以看出,“草市”在分布上具有什么突出特点?唐代的“草市”发展情况如何?(4分)
(3)材料二反映宋代“草市”有什么新发展?(2分)
答案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B
D
B
A
C
D
D
C
B
A
C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A
C
C
B
D
非选择题
21.(10分)
(1)铁犁牛耕(2分)
(2)认为农业和商业是矛盾的,农业为本,商业为末;重农抑商政策。(4分)
(3)手工业:明代纺织业中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清代粉彩瓷器;商业:会馆和晋商、徽商两大商帮,四大名镇等(答案不唯一,只要符合史实均给分)(4分)
22.(10分)
(1)“草市”是指在离城镇较远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乡村)集市;南北朝(六朝时期)。(4分)
(2)特点:大多分布在水运方便的地方;唐代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4分)
(3)宋代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2分)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