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选择题
1.《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求同存异”
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材料中的内容符合新中国实行的三大外交政策中的“另起炉灶”这一外交方针。正确区分A、B两个政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针对的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另起炉灶”针对的是国民党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2.虞和平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历程》指出:“从中美双方关系发展的过程看,与其说是中共领导人宣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赶跑了美国,不如说是美国反共的全球战略和敌视中国革命的胜利,迫使中国在外交上‘一边倒’”。下列各项对中国外交“一边倒”方针的评述,符合史实的是( )
A.“一边倒”是在美苏争霸的环境下提出的
B.它表明中国在外交问题上完全按意识形态划线
C.“一边倒”就是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D.它促进了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解析:选C。“一边倒”方针的提出是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美苏争霸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新中国坚持的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第三世界崛起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答案为C项。
3.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于1956年元旦在中国外交部新年记者招待会上发言,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你的发言要点应选择( )
①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参加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 ③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A。由题意可知应回答1956年之前发生的事件,而④发生于1971年,应排除,因此答案为A。
4.“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文中的“原则”应是( )
A.“一边倒”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原则 D.“另起炉灶”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切入点是现代中国的外交,属于容易题。材料的意思是反对侵略和干涉别国内政,主张和平共处。故选B项。
5.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指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上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能佐证胡锦涛高度评价的史实是( )
①中美关系正常化 ②1953年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④中苏关系解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周恩来的外交活动。中美关系正常化、1953年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均与周恩来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①②③正确。中苏关系解冻于20世纪80年代,周恩来此时已经逝世,排除④。故选C项。
6.1979年1月卡特在白宫欢迎邓小平时说:“我听说,在这新年之际,你们向慈善的神灵打开了所有的门。这是忘记家庭争吵的时刻,也是团聚与和解的时刻。”邓小平说:“中美关系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世界形势也正经历着新的转折。”对材料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邓小平访美使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美国完全改变了对中国的遏制政策
C.中国开始追随美国
D.邓小平访美揭开了中美关系史的新篇章
解析:选D。1979年1月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完全实现正常化,A项错在“开始”;B项错在“完全改变”,中美之间仍存在很大分歧;C项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7.中美建交是20世纪70年代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尼克松访问中国 ②邓小平访问美国 ③美国开始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④美国接受中美建交三原则
A.①③④②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①②④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①是1972年,③是在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的《中美联合公报》中阐述的,④是1978年,②是在1978年底1979年初。
8.(2012·南京模拟)下图所示漫画《梅开三度》反映了( )
A.世界多极化格局基本确立
B.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
C.大国结盟成为国际交往的发展趋势
D.外交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稳定的政治环境
解析:选B。本题考查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世界多极化在当时只是趋势的出现而没有形成格局,A项错误;中日建交、中美建交不等于结盟,C项错误;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日建交、中美建交都发生在70年代,此时中国的国内外政治环境并不稳定,D项错误。但这些外交成就反映了中国影响力的扩大,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力量,表明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变化,B项正确。
9.观察以下两幅图片,相关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中国积极参与和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B.中国是两大组织的创始会员国
C.两个组织的合作都已渗透到政治军事领域
D.新时期中国由不结盟走向结盟
解析:选A。本题考查新时期中国的外交建树。采用排除法。中国并不是亚太经合组织的创始会员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创始会员国,排除B项;两个组织的合作都致力于经济领域,排除C项;新时期的中国由结盟走向不结盟,排除D项。故选A项。
10.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D。注意题干要求是“以联合国为中心”,因此符合题意的只有D项。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914年以来的世界历史,同时见证了西方的衰落和东方的成功。从新闻标题或电视屏幕上可以看到,北京、开罗和新德里在国际事务中与巴黎、伦敦、华盛顿一样地位显赫。”下列最能反映北京在国际事务中的显赫地位的是( )
A.1919年拒绝在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巴黎和约》上签字
B.1945年中国参与创建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C.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及获得世卫总干事职位
解析:选D。首先排除A项,拒绝签字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B、C两项体现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项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突出作用及贡献。通过对比,D项更符合要求。
12.我国的外交,从建国之初的“一边倒”到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到90年代不结盟运动,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
A.中国的对外政策的变化是随其他国家变化而变化的
B.中国的对外政策的变化是由美国对华态度决定的
C.中国的对外政策的变化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D.中国的对外政策的变化是由国家实力变化决定的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准确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理解、认识国家对外政策的变化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这一结论或观点,即可正确选择。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图文:
材料1:
材料2:
材料3:
请回答:
(1)为材料1中图一漫画写一句主题词;图二中国外交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2回答,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3)根据材料3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时期我国外交有哪些建树?(不得简单罗列材料中的事实)
解析:本题以近现代中国外交为线索,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第(1)问中,图一漫画可以看出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外交显然不能自主,图二巴黎和会上弱国无外交。第(2)问需要结合材料2中的图片,联系课本历史知识,概括外交成就。第(3)问同第(2)问一样,注意结合图片归纳概括。
答案:(1)主题词根据自己的理解撰写,如“洋人的朝廷”、“傀儡政府”。说明了弱国无外交。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取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3)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14.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影响着两国的全局利益,也关系着世界的和平、安全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对《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谈话时说:“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海盗。”
材料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引自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
材料3: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
——引自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材料1中美国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理由为什么不成立?
(2)材料2与材料1相比,美国对华政策有何变化?指出其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2、3分析,中国政府对美国、日本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提出的相同条件是什么?
(4)据材料2、3分析,中国对美国提出的特殊要求是什么?对日本作出过什么承诺?
解析:大国关系是高考的重要热点之一。本题主要考查了中美、中日关系。解答第(1)问的关键是审题。材料1中美国说中国“不爱好和平”、是“海盗国家”,所以,题目的设问就可以转化为:美国说中国“不爱好和平”、“是海盗国家”为什么不成立?第(2)问,“变化原因”可以结合教材中中美改善关系的背景去回答。第(3)、(4)问均考查概括归纳能力。注意对材料的归纳,防止出现照抄材料原话的现象。
答案:(1)美国遏制社会主义的中国;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
(2)由敌视中国转变为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原因:新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苏争锋中美国处于守势;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
(3)相同条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友好关系。
(4)对美国:提出从台湾撤军,不干涉中国内政。对日本:放弃战争赔款。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