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计60分)
1.1824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创立“新和谐公社”,试图把公社建成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财产公有的社会。但公社四年以后就宣告失败,根本原因是 ( )
A.欧文经营管理不善
B.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C.资产阶级无情剥削
D.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
2.右图是伦敦海格特公园中的一块伟人墓碑,该碑上镌刻的口号“WORKERS OF ALL LANDS UNITE”应出自 (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共产党宣言》
3.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当宣言出版时,我们不能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宣言。在1847年,社会主义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则意味着工人的运动。当时,社会主义,至少在大陆上,是上流社会的,而共产主义运动却恰恰相反。”材料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奋斗的目标是 ( )
A.实现社会主义 B.革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C.解放被压迫民族 D.为工人阶级谋取利益
4.“在一个农民的国度中无产阶级的独唱,就会变成哀歌。”这段材料适合评论 ( )
A.俄国十月革命 B.巴黎公社革命
C.俄国二月革命 D.中国辛亥革命
5.下面两枚邮票分别是纪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位伟人和一件大事。下列关于二者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两枚邮票反映的内容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B.邮票上的人物直接指导着邮票上的事件
C.邮票上的事件不能体现邮票上的人物的观点
D.邮票上的事件丰富了邮票上人物的学说
6.《共产党宣言》中的基本主张在巴黎公社的措施或行动中得以体现的有( )
①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②同资产阶级坚决斗争 ③加强工人阶级国际团结 ④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7.马克思在评价19世纪晚期某一历史事件时说:“掌握政权的第一个条件是改造传统的国家工作机器,把它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消灭掉……它(所建立的政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他所评价的是 ( )
A.三大工人运动 B.巴黎公社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8.对于巴黎公社的最终失败,马克思说:“为了避免篡夺政权的嫌疑,他们进行了公社的选举,失去了大好的时机,而组织公社等又浪费了更多的时间。”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必然的
B.巴黎公社的选举是不合时宜的
C.巴黎公社缺乏斗争经验
D.巴黎公社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9.“普法战争的失败及围城时期的痛苦,无产阶级的失业和小资产阶级的破产,资产阶级的卖国行为及其加重人民苦难的措施——这一切便是推动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这次发生在巴黎的革命 ( )
A.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
B.使社会主义制度由理想变成现实
C.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了历史舞台
10.朱自清在《论标语与口号》中说:“标语口号用在战斗当中,有现实性的必要的。”与标语“打倒战争!打倒沙皇专制政府!临时革命政府万岁!”相关的“战斗”是( )
A.巴黎公社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苏联解体
11.美国新闻记者约翰·里德在其采访录《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中真实记录了“亲眼所见的一段剧变的历史”。其中有“反对政府”、“反对战争”、“要和平”、“要面包”、“要土地”、“分娩之前的阵痛,正在生育出一个新的世界”等内容。此书反映的是
( )
A.巴黎公社 B.俄国十月革命
C.三大工人运动 D.《共产党宣言》
12.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最顺应俄国人民迫切愿望的措施是 ( )
A.坚持武装起义推翻反动政权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统治
C.颁布呼吁停止一战的法令
D.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13.俄国十月革命走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导致两国革命道路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
A.革命性质不同
B.两国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不同
C.革命依靠的主要力量不同
D.中俄两国的国情不同
14.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对此理解恰当的是 ( )
①取得了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的阵线 ③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④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农村包围城市,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是 ( )
A.俄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
B.俄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
C.二月革命后,俄国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强大
D.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
二、非选择题(第16、17题各20分,共计40分)
16.“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的意义的时候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材料三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一切从前用来巩固等级制的和财产方面的不平等的特权都被废除。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企业中确立了工人监督。俄国农民拥有土地的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了。”“1913年俄国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收入的34.8%,工业和运输业仅占国民收入的19.3%,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的80%以上。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
(1)材料一中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反映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怎样的发展趋势?(6分)
(2)列宁所说的“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什么?俄国为什么能够成功地选择这条道路?(8分)
(3)依据材料三,归纳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6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俄国曾经出现过许多共产主义小组。其中,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问道:马克思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 ——《大国崛起·风云新途》
材料二 ……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 ——[美]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三 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
——张鸣《苏维埃乡村追求》
(1)据材料一、二,指出列宁与马克思的主张有什么不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宁革命主张的主要依据。(10分)
(2)根据材料三,“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指什么?简析其原因。(6分)
(3)谈谈你对中俄两国选择不同革命道路的认识。(4分)
答案
1.D 2.D 3.D 4.B 5.D 6.D 7.B 8.C 9.A 10.B 11.B 12.C
13.C 14.D 15.C
16.(1)事件:空想社会主义产生、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成立。趋势: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
(2)不同的方法: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原因: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无产阶级力量强大和无产阶级政党成熟。
(3)十月革命使马克思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为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
17.(1)不同: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列宁主张落后国家也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依据: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一战加剧了俄国国内社会矛盾;俄国革命拥有一个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等。
(2)“中国化命运”: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原因:中国大城市敌人力量强大,而广大农村敌人力量薄弱;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在农村能够积聚和发展革命力量。
(3)认识: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国情和革命实践相结合,才能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