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作业29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选择题
1.成年大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可能出现( )。
A.体温升高、耗氧量减少
B.体温下降、耗氧量增加
C.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耗氧量增加
D.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体温下降
2.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仍具活性
B.水盐平衡调节通过神经—激素调节完成
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并由垂体释放
D.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使尿量减少
3.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肾上腺素可使机体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产热量
B.寒冷刺激可使皮肤血管收缩,机体散热减少
C.炎热刺激可使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增加,机体散热增加
D.在炎热环境中,人体主要通过汗腺蒸发散失热量
4.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存在于( )。
A.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B.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C.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和垂体
D.肾上腺和下丘脑
5.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B.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C.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
D.在调节水平衡过程中,下丘脑只有合成、释放d激素的作用
6.饮食较咸,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在神经和激素的作用下,主要通过对肾脏重吸收作用的调节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在这个过程中,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变化曲线是( )。
7.通常情况下,人体饮水增多或缺水时的变化有( )。
A.饮水多,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提高,尿中尿素的浓度降低
B.饮水少,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提高,尿中尿素的浓度降低
C.饮水多,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降低,尿中尿素的浓度提高
D.饮水少,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提高,尿中尿素的浓度提高
8.肾小管能将肾小球滤液(原尿)中的葡萄糖、Na+、K+和水重吸收回血液。对此生理功能的解释错误的是( )。
A.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吸收能力是相关基因选择表达的结果
B.下丘脑的一些神经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促进无机盐的吸收
C.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含有丰富的核糖体和线粒体
D.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有与抗利尿激素等激素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
9.右图中当环境温度从25 ℃降到3 ℃时,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曲线分别为( )。
A.①②③ B.①③③
C.③①② D.①①②
10.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寒冷时人体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地颤抖来增加产热
B.受寒冷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这是一个非条件反射
C.寒冷环境中,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多与多种激素分泌增多有关
D.寒冷环境中正常人体的产热速率大于20 ℃的产热速率,散热速率小于20 ℃的散热速率
11.动物生理学家为了确定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刺激下丘脑的前部,动物有出汗现象,刺激下丘脑后部,动物则出现寒战现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相对稳定的唯一中枢
B.下丘脑的活动仍然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C.下丘脑前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下丘脑后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
D.下丘脑前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下丘脑后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
12.下图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传递迅速
B.方式③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
C.体温调节可能涉及①②③三种传递方式
D.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存在反馈调节
13.(双选)下列有关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
A.人脑的高级功能专指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功能
B.下丘脑与调节体温、水盐平衡等功能有关
C.脑干有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中枢如呼吸和心血管中枢
D.脊髓内有调节躯体运动等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
14.(双选)下图是人体某项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调节方式的特点是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
B.如果分泌物是胰岛素,则靶细胞只能是肝细胞
C.如果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则靶细胞是肾小管、集合管细胞
D.如果靶细胞为垂体细胞,则分泌细胞可以为甲状腺细胞
二、非选择题
15.根据人体调节产热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TRH是 激素,B是 激素。?
(2)寒冷环境中A和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 ,作用于骨骼肌和其他组织后,形成Y产热的原因是 。?
(3)常温下,血液中A有增加趋势时,TRH和TSH的分泌量将 ;这种调节属于 调节。?
(4)人在寒冷环境中,若穿衣太少,会出现X产热,这时机体出现的现象是 。这样使产生的热量成倍地增加。?
(5)由下丘脑到B发挥作用,其调节方式是 。?
16.某科研小组做了一系列生理实验,将小鼠依次置于25 ℃、0 ℃、25 ℃环境中,每一环境中均生活15 min,从开始到结束,每隔5 min测一次皮肤血流量、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共测10次,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激素的分泌,测量结果(相对值)如下表:
表一:
25 ℃
0 ℃
25 ℃
1
2
3
4
5
6
7
8
9
10
A
0.45
0.45
0.44
0.45
0.55
0.55
0.52
0.50
0.46
0.45
B
0.31
0.31
0.31
0.30
0.30
0.60
0.62
0.38
0.33
0.32
C
0.23
0.23
0.23
0.23
0.18
0.17
0.16
0.22
0.23
0.23
(1)据题中所给信息可知,进入0 ℃环境时,首先增加的是哪项生理指标项? (填表一中字母),它代表的是 ;表一中C项代表的是 。?
(2)实验过程中,能调节小鼠产热量的生理指标是 (填表一中字母),能调节小鼠散热量的生理指标是 (填表一中字母)。其中表一中A的分泌受 激素、 激素的调节。?
(3)与25 ℃相比,0 ℃条件下表二选项中符合事实的是 。?
表二:
产热量
散热量
耗氧量
肾上腺素含量
体内酶活性
A
少
多
多
低
增强
B
多
多
多
高
不变
C
少
少
少
低
减弱
D
多
少
多
高
不变
(4)动物生理学家为了确定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刺激下丘脑的前部,发现实验小鼠有出汗现象,而刺激其下丘脑后部,实验小鼠则出现寒战现象,据此科学家得出了如下结论:散热中枢位于下丘脑的 。?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所以,当成年大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新陈代谢会加快,耗氧量会增加。
2.A 解析:抗利尿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会被分解,提高了激素调节的灵敏性。
3.C 解析:寒冷环境的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炎热环境的体温调节只有神经调节。炎热刺激下会使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但不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寒冷刺激会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以增加产热,同时毛细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
4.B 解析:在水平衡调节中,产生渴觉的感受器是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渴觉在大脑皮层产生。
5.D 解析:a激素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b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c代表甲状腺激素;a激素代表抗利尿激素,则d激素也代表抗利尿激素,表示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释放在垂体。
6.A 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增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当降到正常范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这是一种反馈调节。
7.D 解析:人体饮水增多,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降低,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重吸收能力减弱,尿液增多,尿中尿素的浓度降低。缺水时,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提高,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提高,重吸收能力增强,尿量减少,尿中尿素的浓度提高。
8.B 解析: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基因与其他体细胞相同,其吸收能力是相关基因选择表达的结果。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吸收能力相适应,细胞中含有丰富的核糖体和线粒体,合成载体蛋白,提供能量。下丘脑的一些神经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特异性结合,促进水的吸收。
9.D 解析:当环境温度从25 ℃降到3 ℃时,为了维持体温的恒定,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以增加产热,为①曲线;低温环境下,汗液分泌量减少,机体多余的水分主要以尿液的形式排出,尿量增加,为①曲线;小鼠为恒温动物,体内酶的活性基本不变,为②曲线。
10.D 解析:寒冷环境和炎热环境中,正常人的体温都能保持相对稳定,即产热速率(寒)=散热速率(寒)、产热速率(炎)=散热速率(炎)。因散热速率(寒)>散热速率(炎),故产热速率(寒)>产热速率(炎)。
11.C 解析:出汗是散热的反应,寒战是产热的反应。
12.B 解析:①是体液调节,②是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③是神经调节。③中神经递质也需要体液传送,作用于突触后膜。
13.BC 解析:人脑的高级功能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功能等,也包含着运动、感觉等功能;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属于低级反射,位于脊髓内的中枢为低级中枢。
14.BC 解析:该调节方式是体液调节,特点是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如果分泌物是胰岛素,则靶细胞可以是几乎所有细胞,而不单单是肝细胞。如果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则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等。
二、非选择题
15.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肾上腺 (2)上升 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的速度,从而增加产热量 (3)减少 反馈 (4)骨骼肌不由自主地战栗 (5)神经调节和体液(或激素)调节
解析:(1)根据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可知,TRH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为促甲状腺激素。另外促进产热的激素还有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2)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A)和肾上腺素(B)分泌量增多,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量。(3)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是一个反馈调节的过程,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时,会反过来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分泌。(4)如果在寒冷环境中穿衣太少,会出现不由自主地战栗现象,这是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引起的,会产生大量热量。(5)从图中看出下丘脑控制肾上腺素的分泌调节过程是神经调节过程,而肾上腺素发挥作用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所以整个的调节过程是一个神经调节和体液(或激素)调节的过程。
16.答案:(1)A 促甲状腺激素 皮肤血流量 (2)A和B C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甲状腺 (3)B (4)前部
解析:进入0 ℃环境时,A与B增加,C减少。寒冷环境中,皮肤血流量(C)减少,促甲状腺激素(A)增多,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产热增加,故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调节小鼠产热量。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调节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甲状腺激素能反馈性调节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皮肤血流量能调节小鼠散热量。0 ℃条件下小鼠散热增多,产热也增多;肾上腺素增多,促进代谢;耗氧量增多;小鼠是恒温动物,体内酶的活性不变。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