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5u原创】2013届二轮复习测试题---细胞的代谢3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ATP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合成ATP
B.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C.ATP中的“A”与构成RNA中的碱基“A”是同一物质
D.ATP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但在细胞内含量很少
【解析】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靠无氧呼吸产生ATP,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是靠有氧呼吸产生ATP,A项正确;细胞内Na+浓度偏高,但仍比细胞外低,因此Na+运出需消耗能量,B项正确;ATP中的“A”表示腺苷,RNA中的碱基“A”是腺嘌呤,C项错误。
【答案】C
2.(2012届·安徽野寨中学月考)如图表示绿色植物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a、b、c分别表示不同的代谢过程。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
A.水参与c中第二阶段的反应
B.b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
C.a中产生的O2参与c的第二阶段
D.X代表的物质从叶绿体的基质移向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解析】由图中关系可知,a是光反应,b是暗反应,c是有氧呼吸,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B项错误;水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O2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项正确、C项错误;X代表ATP,ATP应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移向叶绿体基质,D项错误。
【答案】A
3.(2012届·银川模拟)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人体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采集到的血液在体外0 ℃温度条件下凝固最快
B.多酶片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这种药片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
C.常温常压下,要使过氧化氢溶液迅速放出大量的氧气,应投入新鲜猪肝
D.在测定唾液淀粉酶活性时,将溶液pH由3上升到6的过程中,该酶的活性将不断上升
【解析】促进血液凝固的酶的最适温度是35 ℃左右,A项错误;多酶片的主要功能是助消化,B项错误;pH能影响酶的活性,在pH为3时,唾液淀粉酶已经失活,因此,将溶液pH由3上升到6的过程中,该酶的活性将不会发生变化,D项错误。
【答案】C
4.在探究不同的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温度和pH分别属于 ( )
A.自变量和因变量
B.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C.自变量和无关变量
D.自变量和对照变量
【解析】温度和pH都会影响酶的活性,设计对照实验必须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本实验探究的是不同的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因此,温度是人为改变的变量,属于自变量;pH在本实验中属于无关变量,实验过程中应当始终保持相同。
【答案】C
5.(2012届·漳州质检)从内地到西藏旅游,到达西藏后很多人会出现乏力现象,原因是在缺氧的环境下细胞呼吸作用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无氧呼吸增多,导致内环境乳酸增多、pH下降
B.无氧呼吸增强,导致细胞释放的能量减少
C.细胞质基质产生的能量增多,线粒体产生的能量减少
D.由于氧气缺乏,导致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减少,影响了第二、三阶段的进行
【解析】无氧呼吸是在细胞质基质内进行的,缺氧时无氧呼吸增强,细胞质基质产生的能量增多;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的多少与氧气无关,影响第三阶段进行的因素是氧气含量,D项错误。
【答案】D
6.(2012届·深圳高级中学月考)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碳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运行:在供给小球藻后的60 s内,相隔不同时间取样,杀死细胞并以层析法分析细胞代谢产物。发现7 s后的代谢产物中有多达12种产物含有放射性,而5 s内的代谢产物大多集中在一种物质上,该物质是 ( )
A.五碳化合物 B.ATP
C.三碳化合物 D.葡萄糖
【解析】CO2被固定后最初形成的是三碳化合物,因此5 s内放射性大多集中在三碳化合物中。
【答案】C
7.(2012届·莱州一中质检)如图所示为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关系。下列有关曲线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b可代表光下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
B.m的大小与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有关
C.n点之后植物吸收CO2的量不再增加与叶绿体中的酶数量有关
D.若植物长期处于光照强度为m的自然环境中,植物仍能生长
【解析】a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b表示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A项正确。n点之后植物吸收CO2的量不再增加,其内部因素为叶绿体中酶的数量和活性,以及色素的含量;环境因素为CO2浓度、温度等,C项正确。光照强度为m时植物没有有机物的积累,但植物在夜间仅进行细胞呼吸需消耗有机物,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入不敷出,因此,若植物长期处于光照强度为m的自然环境中,植物将不能生长,B项正确、D项错误。
【答案】D
8.(2012届·西北师大附中月考)如图表示夏季晴朗白天植物光合速率的变化,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
A.如果A、B两曲线表示不同CO2浓度下同一植物两个生理状况相同的叶片的光合速率,那么曲线A表示较高CO2浓度环境下的光合速率
B.如果A、B两曲线表示相同CO2浓度下同一植物两个生理状况相同的叶片的光合速率,那么曲线A表示较强光照下的光合速率
C.产生c点的主要原因是中午气温过高,抑制了酶的活性
D.影响ab段和de段变化的主要限制因子都是光照强度
【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因素影响,c点光合作用速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中午气温过高,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不足,C项错误。
【答案】C
9.细胞呼吸既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直接能源,又能为其他物质代谢过程提供原料。下列有关细胞呼吸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是ATP的全部来源
B.稻田要定期排水,否则水稻幼根会因缺氧产生乳酸而腐烂
C.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通常用重铬酸钾检测有无CO2的产生
D.ATP是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细胞内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解析】细胞呼吸是ATP的主要来源,但不是全部来源,光合作用也产生ATP,A项错误;重铬酸钾用于检测酒精,C项错误;水稻无氧呼吸的产物是C2H5OH和CO2,B项错误;ATP是各种生物都可利用的直接能源物质,D项正确。
【答案】D
10.如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对该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 )
A.甲、乙两装置应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
B.在相同时间内,C、E瓶中混浊程度相同
C.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E瓶
D.该实验可以证明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
【解析】甲验证的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乙验证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多于无氧呼吸,故在相同时间内,C瓶混浊程度大于E瓶,B项错误。
【答案】B
11.(2012届·滨州模拟)在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都会产生[H]。如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转移过程,下列对其分析错误的是 ( )
A.[H]经①→②转移到葡萄糖,首先[H]与C3结合,该转变过程属于暗反应
B.[H]经②→①转移到水中,此过程需要氧气参与
C.[H]经②→④过程一般在缺氧条件下才能进行
D.②→①产生的[H]和①→②产生的[H]都全部来自水
【解析】①→②中,①是光反应产生[H],②是[H]还原C3为葡萄糖,故A项正确。②→①中,②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C3为丙酮酸,①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与O2结合形成水,故B项正确。②→④为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或乳酸的过程,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故C项正确。由②→①产生的[H]来自葡萄糖、丙酮酸和水中的氢,由①→②产生的[H]只是来自水中的氢,故D项错误。
【答案】D
12.如图是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得到的四条色素带,若将其置于暗室中,并用红光照射,色素带呈暗色的是 ( )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④②
【解析】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图中③是叶绿素a,④是叶绿素b。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13.(10分)实验: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验证酶具有专一性。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样。淀粉酶能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而对蔗糖的水解不起作用。你能利用学习的还原糖鉴定的方法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吗?
(1)实验原理: 。
(2)方法步骤:(补充表中空格)
试管编号
注入物质
淀粉酶
振荡摇匀
水浴加热
鉴定试剂
煮沸
颜色
1
A
2 mL
√
60 ℃(保温5 min)
斐林试剂
2 mL
1 min
B
2
C
2 mL
√
60 ℃(保温5 min)
斐林试剂
2 mL
1 min
D
A ;B ;C ;D 。
(3)实验结论:唾液淀粉酶只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说明酶具有 性。
【解析】欲探究酶的催化作用具专一性,可改变底物类型如试管1中加入淀粉溶液,试管2中加入蔗糖溶液,两试管中均加入淀粉酶,再用斐林试剂检验淀粉与蔗糖的水解情况,由于淀粉酶只催化淀粉水解,不催化蔗糖水解,故试管1应显示砖红色沉淀,试管2仍显示斐林试剂的蓝色。
【答案】(1)淀粉或蔗糖水解生成的还原糖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和蔗糖的水解反应,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有无砖红色沉淀),从而判断淀粉酶是否只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2)淀粉溶液 砖红色 蔗糖溶液 蓝色
(3)专一
14.(2012届·汕头模拟)(16分)如图甲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图中a、b为光合作用的原料,①~④表示相关过程,图乙表示环境因素对小麦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请回答:
(1)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除产生了[H]、ATP外,还有 的生成;③过程产生的O2用于相邻细胞的②过程,至少经过 层生物膜结构。
(2)在植物的无土培养液中加入H218O,在温室大棚的CO2中检测到放射性的18O,这是因为水参与了 过程;如在温室大棚的O2中检测到放射性的18O,这是因为水参与了 过程。
(3)乙图Q点高CO2浓度条件下,若要进一步提高小麦光合作用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4)干旱初期,小麦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可以用乙图来说明,其具体解释是 。
【解析】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水,该过程发生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若叶绿体产生的氧气进入相邻细胞的线粒体中需穿过2层叶绿体膜、2层细胞膜、2层线粒体膜。在植物的无土培养液中加入H218O,在温室大棚的CO2中检测到放射性的18O,是因为水参与了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若在温室大棚的O2中检测到放射性的18O,是因为水参与了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光照一定的情况下,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碳的浓度和温度。干旱时小麦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叶片气孔逐渐关闭,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光合速率下降。
【答案】(1)丙酮酸 6
(2)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3)适当调节环境温度
(4)干旱初期,小麦叶片气孔逐渐关闭,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光合速率下降
15.(14分)如图是某实验室将发电厂排出的废气(含较多CO2等)引入温室来增加植物的生长速率的研究示意图。该实验将一些生长状况相近的同种幼苗平均分成两组,分别在两个相邻的温室内培养,除气体外室内其他条件均相同。
在实验前和实验第14天,这两组植物的茎的平均高度记录如下表:
组别
茎的平均高度(cm)
实验前
实验第14天
A组
10.2
19.5
B组
10.5
14.5
(1)解释该实验需要设置对照组B的原因。 。
(2)试解释A、B两组结果出现差别的原因。 。
(3)该实验为什么使用相邻的两个温室,而不是不同地区的两个温室?
。
(4)上述实验基础上如何进一步设计实验确定两组植物在第14天至第28天的生长速率的差别只是由废气引起的?请简要说明实验思路。
。
(5)以废气培养种植蔬菜和水果供人类食用,试提出一个可能风险并解释。
。
【答案】(1)找出没有废气(或只有空气)的情况下的生长速率,将其与有废气供应的数值相比,由此可知有废气供应对生长速率的影响
(2)A组有废气供应,废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空气中的高,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原料供应较多,使得A组的植物有较高的光合作用速率,因而生长速度也较快
(3)相邻的温室有较相近的周围环境,确保两组植物生长速率的差别不是因周围环境不同所引起的
(4)将A组植物移至温室B和将B组植物移至温室A,观察B组植物是否生长较快(或比较两组植物茎的长度)
(5)废气可能含有有毒物质,植物可能吸收这些有毒物质而贮存在叶或果实中,人类进食有可能损害健康(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