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自我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DNA聚合酶催化合成DNA子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以DNA为模板,使DNA子链从5,端延伸到3,端的一种酶
B.TaqDNA聚合酶必须在每次高温变性处理后再添加
C.TaqDNA聚合酶能特异性地复制整个DNA的全部序列
D.TaqDNA聚合酶是从深海生态系统中发现的
2.在PCR反应中,只有一个DNA片段作为模板,经过一次循环后,含引物的单链占DNA总数的 ( )
A.1/2 B.1/4 C.1 D.1/8
3.蛋白酶能将蛋白质水解而使DNA分离出来,下列药品同样可达到这个目的 ( )
A.蒸馏水 B.NaCl溶液 C.NaOH溶液 D.盐酸
4.将搅拌好的混合液离心来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第2层是 ( )
A.甲苯 B.血红蛋白水溶液
C.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 D.其他杂质的沉淀
5.在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中,关于对样品处理过程中,分析无误的是 ( )
A.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血浆中的葡萄糖、无机盐
B.洗涤时离心速度过低,时间过短,白细胞等会沉淀,达不到分离的效果
C.洗涤过程选用0.1%的生理盐水
D.透析的目的是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6.在做“提取DNA实验”时,某学生试图用人血代替鸡血,没有成功,原因是 ( )
A.操作方法不对 B.人血含DNA太少
C.NaCl溶液浓度太高 D.加二苯胺太少
7.下列有关“DNA精提取与鉴定”实验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随NaCl溶液浓度的降低而减小
B.利用DNA不溶于酒精的性质,可除去细胞中溶于酒精的物质而得到较纯的DNA
C.DNA是大分子有机物,不溶于水而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D.在沸水中,DNA遇二苯胺会出现紫色反应
8、引物与DNA母链的关系是
A.碱基顺序相同 B.长度相同C.碱基互补配对D.完全相同
9、有关PCR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酶促反应 B.引物决定了扩增的特异性
C.扩增产量按y=(1+x)2 D.扩增对象是氨基酸序列
10.(10分)在进行DNA粗提取实验时,为得到含DNA的黏稠物,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在新鲜鸡血中加入适量的柠檬酸钠,经离心后,除去血浆留下血细胞备用。
②取5~10mL血细胞放入50mL的塑料烧杯中,并立即注入20mL0.14mol/L的氯化钠溶液,快速搅拌5min后经滤纸过滤,取其滤液。
③滤液中加入40mL2mol/L的氯化钠溶液,并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快速搅拌1min。
④上述溶液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同时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不停地轻轻搅拌,直到溶液中出现丝状物为止,再进行过滤而得到DNA的黏稠物。
实验结果是:所得含DNA的黏稠物极少,导致下一步实验无法进行。
(1)请指出并改正上述实验操作中的三处错误:
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④中加入蒸馏水使DNA析出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要进一步提取DNA时,加入冷却的酒精的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已知蛋白质混合液中硫酸铵浓度的不同可以使不同种类的蛋白质析出(或沉淀),随着硫酸铵浓度增加,混合液中蛋白质析出的种类和总量增加。下表是某蛋白质混合液中的不同蛋白质从开始析出到完全析出所需要的蛋白质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范围。
蛋白质混合液中硫酸铵浓度(%)
析出的蛋白质
15--20
甲蛋白
23--30
乙蛋白
25--35
丙蛋白
38--40
丁蛋白
请据表回答:
(1)若只完全析出甲蛋白,混合液中最合适的硫酸铵浓度为 。
(2)向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加入硫酸铵溶液(或硫酸铵),使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达到30%,会析出若干种蛋白质,他们分别是 。
(3)通过改变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 (能、不能)从混合液中得到所有的、不含有其他蛋白质的乙蛋白,原因是 。
(4)简要写出从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分离出全部丁蛋白的实验设计思路。
(5)如果蛋白质析出物中还含有一定量的硫酸铵,可用半透膜除去析出物中的硫酸铵。用半透膜除去析出物中硫酸铵的原理是 。
参考答案:
12. 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细胞壁及胞间层。在果汁生产中应用果胶酶可以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请你帮助完成以下有关果胶酶和果汁生产的实验课题。
实验用具和材料:磨浆机、烧杯、试管、量筒、刀片、玻璃棒、漏斗、纱布等。苹果、质量分数为2%的果胶酶溶液、蒸馏水等。
实验一: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实验方法及步骤:
(1)将苹果洗净去皮,用磨浆机制成苹果泥,加入适量蒸馏水备用。
(2)取两个100mL洁净的烧杯,编号为1、2号,按相应程序进行操作,请把表中未填写的内容填上。
操作顺序
项 目
烧 杯
1
2
①
在烧杯中加入苹果泥
20mL
20mL
②
2mL
③
注入蒸馏水
④
在恒温水浴中保温,并用玻璃棒不时搅拌
10min
10min
(3)实验步骤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使 ,以减少实验误差。
实验结果的预测及结论:
(4)取出两个烧杯,同时进行过滤,进行观察比较,并记录结果。如果是
,则说明果胶酶对果胶的水解具有催化作用。
实验二:探究pH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
⑴在课题实验步骤中,在完成“烧杯中分别加入苹果泥、试管中分别加入果胶酶溶液、编号、编组”之后,有下列两种操作: 方法一:将试管中的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的苹果泥相混合,再把混合液的pH分别调至4、5、6、……10。
方法二:将试管中的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的苹果泥的pH分别调至4、5、6、……10,再把pH相等的果胶酶溶液和苹果泥相混合。
(5)请问哪一种方法更为科学: ,并说明理由:
。
(6)如果用曲线图的方式记录实验结果,在现有的条件下,如果实验的操作和记录是比较切实可行的,根据你对酶特性的了解,绘出表示实验结果的曲线图。
参考答案
1.A 2.B 3.B 4.C 5.D 6.B 7.B 8C 9D
10.(每空2分,共10分)
(1)将②步骤中的“0.14mol/L的氯化钠溶液”改成“蒸馏水”;将②步骤中的“滤纸”改成“纱布”;将④步骤中的“直到溶液中出现丝状物为止”改为“直到溶液中丝状物不再增加为止”
(2)加入蒸馏水,使溶液浓度降低至约为0. 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小,使DNA析出
(3)溶解杂质、析出DNA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