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二轮生物专项训练 数据计算类
一、选择题
1.现有1 000个氨基酸,其中氨基有1 020个,羧基有1 050个,则由此合成的4条多肽链中共有肽键、氨基、羧基的数目是 ( )。
A.996、1 016、1 046 B.996、4、4
C.996、24、54 D.996、20、50
解析 在氨基酸分子的脱水缩合过程中,连在同一个C原子上的氨基和羧基,除了两端
分别留下一个氨基和羧基外,中间的都成为残基,而R基上的不变。由题目可知,R基
上共有20个氨基、50个羧基,再加上4条链上剩下的4个氨基、4个羧基,分别有氨基
和羧基24、54个。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1 000-4=996个。
答案 C
2.假设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一个精原细胞的DNA分子全部用15N标记后,该细胞在含有14N的环境中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中,含有15N标记的DNA的精子所占比例为 ( )。
A.0 B.25% C.50% D.100%
解析 经处理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经过染色体复制、联会所形成的四
分体中的每一条染色单体均带有放射性,并且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4个染色单体最终要
分别进入4个子细胞,故4个子细胞均带有放射性。
答案 D
3.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 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
B.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
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加刺猬被捕食的概率
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 km2
解析 标志重捕法的前提条件就是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基本相同;可直
接推出B、C两项是正确的;D项没有考虑调查的区域面积是4 km2,种群的密度大约
是100只/ km2。
答案 D
4.已知一条完全标记上15N的DNA分子在只含14N的培养基中经n次复制后,仅含14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7∶1,则n是 ( )。
A.2 B.3 C.4 D.5
解析 该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后得到DNA分子数为2n个,其中有2个DNA分子中
各有一条链带有15N标记,故有=,所以n=4。
答案 C
5.右图食物网中a表示鸟的食物中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若要使鸟体重增加x,最多需要生产者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 )。
A.y=90ax+10x B.y=25ax+5x
C.y=20ax+5x D.y=100ax+10x
解析 a表示鸟的食物中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则植物性食物占的比例为1-a,当能量
传递效率为10%时,消费者增重需生产者最多。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y=100ax
+10(1-a)x=90ax+10x。
答案 A
6.(2011·海滨期末)现有一粒绿色(yy)圆形(Rr)豌豆,它们的相对性状是黄色、皱缩形。已知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该豌豆种植并自花受粉结实(称子一代);子一代未经选择便全都种植,再次自花受粉,收获了n枚子粒(称子二代)。可以预测,这n枚子粒中纯合的绿色、圆形粒约有 ( )。
A. B. C. D.
解析 该题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Rr),自交2次,子代的杂合率为,而纯合子中圆粒与
皱粒相等,故纯合的绿色圆粒为n=。
答案 B
7.某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对甲、乙两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研究,每次随机取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地土壤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甲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8种,个体数平均值是109个,乙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5个种,个体数平均值是209个,则甲乙两地土壤中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是 (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确定
解析 土壤中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由动物种类的多少决定,种类越多丰富度越大,
个体的多少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答案 C
8.生物学中有很多关于“最多”或“最少”的计算,以下是正确计算的为( )。
A.100倍显微镜下的视野中观察到细胞64个,则放大400倍时最多可看到8个细胞
B.正常情况下,水稻(2n=24)细胞内染色体数最多可为72条
C.120个碱基组成的人体DNA分子片段,其种类最多可达4120
D.如果草原上生产者所接受照射的总光能为a,那么次级消费者所获能量最多是0.04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物数据处理分析能力,A项中100倍的显微镜下视野中观察到
细胞为64个,放大400倍最多可观察到4个细胞(横、纵都要缩小4倍);B项中水稻(2n
=24)体内染色体数最多的细胞是胚乳细胞(36条),它在有丝分裂后期为72条染色体;C
项中120个碱基组成的人体DNA分子(有60个碱基对)其种类最多可达460;D项生产者
所接受照射的总光能不等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9.图甲表示植物细胞代谢的某些过程,图乙表示光照强度与二氧化碳量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图中数字代表物质,a、b、c代表细胞器)。
(1)图甲中,细胞器a为________,细胞器b中进行的生理过程包括________两阶段。
(2)图甲中物质④是________,在________的情况下,进入细胞器c中被分解。⑤代表的
物质是________。
(3)将一株植物放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用红外测量仪进行测量,测量时间均为1 h,测定
的条件和结果如图乙所示(数据在标准状况下测定),据此回答问题。
①在15 ℃、1 klx光照下,该植物5 h光合作用吸收CO2________mol。
②若该植物在充分光照下积累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在25 ℃、4 klx光照条件下,该植
物在充分光照下1 h总共积累葡萄糖________克。
(4)从图中可发现,影响A点和B点光合速率的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用H18O2培养该密闭装置中的绿色植物,一段时间后,装置内出现了C18O2,请用
文字或图解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同学欲测定植物叶片叶绿体的光合作用速率,做如图所示实验。在叶柄基部作环剥
处理(仅限制叶片有机物的输入和输出),于不同时间分别在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为
1 cm2的叶圆片烘干后称其重量。M处的实验条件是将整个实验装置遮光3 h(不考虑取叶
圆片后对叶生理活动的影响和温度微小变化对叶生理活动的影响)。测得叶片的叶绿体的
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细胞代谢的有关知识。(1)图甲中细胞器a、b、c分别代表的是液泡、
叶绿体和线粒体。(2)图甲中的物质①、②、③、④、⑤分别代表水、二氧化碳、氧气、
丙酮酸、ATP;丙酮酸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进入线粒体中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3)
图中15 ℃、1 klx光照下,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等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加上自身
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即每小时吸收CO2量为11.2+11.2=22.4(L),即1(mol),所以
该植物5 h光合作用吸收CO2量为5 mol。若计算光合作用积累的葡萄糖量,可先计算植
物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然后再换算出葡萄糖的量,图中25 ℃、4 klx光照条件下,
每小时对应的二氧化碳量为44.8 L,即2 mol的二氧化碳,再根据光合作用反应式推知
葡萄糖为60 g。(4)图中显示,影响A点和B点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既有温度,也有光
照强度。(5)根据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原理和物质的变化过程解答。(6)上午10时至下午
4时叶片净积累速率为: g/(cm2·h),而呼吸速率为 g/(cm2·h),所以叶片叶绿
体光合作用速率为+= g/(cm2·h)。
答案 (1)液泡 光反应和暗反应 (2)丙酮酸 氧气充足 ATP (3)①5 ②60 (4)温度
和光照强度 (5)H218OC18O2(或文字表述) (6) g/(cm2·h)
10.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人类的甲病和乙病两类遗传病进行调查。以下是他们研究过程中得到的一些材料。
材料一 调查中发现甲病在患有该病的家族中发病率较高,往往是世代相传;乙病的发
病率较低,往往是隔代相传。
材料二 统计甲病和乙病在该地区万人中表现情况(见下表)
表现型
人数
性别
有甲病无乙病
无甲病有乙病
有甲病有乙病
无甲病
无乙病
男性
279
150
6
4 465
女性
281
16
2
4 701
材料三 绘制甲病和乙病在某一家族中的系谱图(见下图)。(甲、乙病分别由核基因A和
a、B和b控制)。
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二可以推断,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控制乙病
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来源看,导致甲、乙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2)分析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可以得出:
①Ⅰ-3的基因型为________,Ⅱ-6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Ⅲ-10为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
③Ⅳ-11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只患乙病的概率为________。因此,Ⅲ-9和Ⅲ-
10若生育________性后代,其患病的可能性会更低些。
(3)若该地区的某对表兄妹(都表现正常)婚配,后代中患遗传病的概率将________,其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禁止近亲结婚是控制人类遗传疾病的重要措施,除此以外,你还会提出怎样的建议来
有效预防遗传疾病的产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以资料分析的方式综合考查了学生对遗传病产生的原因与预防措施、控制遗
传病的基因的位置判断和遗传定律的应用及数据分析和计算能力。
(1)根据材料Ⅰ甲病往往是世代相传,乙病往往是隔代相传可以推知甲病为显性遗传病,
乙病为隐性遗传病。根据材料Ⅱ甲病在男性和女性中发病率相同,而乙病发病率男性高
于女性,所以甲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乙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单基因遗
传病从根本来源上分析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2)①3号为患乙病但不患甲病男性,所以基因型为aaXbY,6号为正常女性,所以基因型
有aaXBXB或aaXBXb两种可能;②因7、8号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所以10号基因
型有XBXB和XBXb两种可能,各占;③9、10号与甲病有关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
所以Ⅳ-11患甲病的概率为,9、10号与乙病有关的基因型分别为XBY、XBXB和XBXb,
所以患乙病的概率为×=,所以只患乙病的概率为×=。因9、10号所生
孩子患乙病的都是男性,所以生女儿患病的可能性会低些。
(3)近亲结婚由于表兄妹之间携带同种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增大,所以后代患病概率增
加。
(4)预防遗传病的常用措施有遗传咨询、产前诊断。
答案 (1)常 X 甲病男女患者人数基本相同,乙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基因突变
(2)①aaXbY aaXBXB或aaXBXb(不全不对) ②
③ 女
(3)增加 表兄妹之间一部分基因相同(携带同种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
(4)遗传咨询,产前诊断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