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定时练习:生态系统及其结构 一、选择题 1.(2011·福州联考)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了一个种群 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答案: D 2.如下图是我国北方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②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 ③蛇处于不同营养级 ④青蛙和蜘蛛的关系不只是捕食 ⑤该生态系统中蛇同化的总能量大于蝗虫同化的总能量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解析: 本题考查群落的概念、食物链(网)等相关知识。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同一地区所有生物之和,该图并没有包括所有的生物,因此图中所有生物不构成该地区的生物群落;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大麦→蝗虫→青蛙→蛇,大麦→蝗虫→蜘蛛→青蛙→蛇,狗尾草→蝗虫→青蛙→蛇,狗尾草→蝗虫→蜘蛛→青蛙→蛇,蛇分别属于第四、第五营养级;青蛙和蜘蛛不只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蛇的能量来自于蝗虫,在传递过程中有大量的能量被消耗,蛇同化的总能量小于蝗虫同化的总能量。 答案: B 3.右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 B.种群B在第5~7年间个体数下降是由于A的增加和C的减少所致 C.B和A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一定自然区域内,A、B、C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答案: D 4.右图表示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因捕食关系而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丙 B.甲、乙、丙包含的所有生物构成的群落和丁相互作用构成生态系统 C.丁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b过程表示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解析: 甲、乙、丙、丁分别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机环境。丙是分解者,不构成捕食食物链,在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2。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丁是无机环境,因此,不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b表示生产者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a过程表示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答案: B 5.(2011·宝鸡质检)下图表示生活在同一自然区域内的部分生物,对图中各生物关系的分析合理的是(  )  A.若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鹰种群密度可能增大 B.该食物网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鹰和鹿存在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D.图中虫获得的能量占草能量的10%~20% 答案: A 6.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固氮微生物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答案: D 7.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如右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直接后果是(  ) A.乙种群数量增加       B.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C.丙种群数量减少 D.丁种群数量增加 答案: A 8.(2011·惠州一调)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①生产者 ②分解者 ③消费者 ④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⑤食物链和食物网 ⑥物质循环 ⑦能量流动 ⑧信息传递 A.①②③④ B.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答案: C 9.(2011·珠海模拟)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方面的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越多 B.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一些化能自养型生物 C.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将会导致生物进化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隐含的食物链中含有的营养级数为3个 答案: D 10.如下图是一个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含有两个以上营养级的生物有乙、己、丁、庚、辛 B.同时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的只有丙和乙、丁和辛 C.若丙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辛种群的数量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D.此食物网中共有14条食物链,若增加“甲→戊”这一关系,则其食物链增加4条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食物链(网)的相关知识。根据图示可知,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的除丙和乙、丁和辛外,还有乙和丁;在复杂的食物网中,丙的种群数量增多或减少,对最高营养级生物辛种群的数量影响不大;增加“甲→戊”这一关系,食物链仍为14条;图中含有两个以上营养级的生物有乙、己、丁、庚、辛。 答案: A 11.如右图表示某草地上草、虫、鸟三类生物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依次是鸟、虫、草 B.生态系统崩溃的原因最可能是鸟类的锐减 C.b点时甲的数量下降主要是由天敌的减少引起的 D.a点时甲的数量上升主要是由食物增加引起的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的变化。分析图形可知,乙是生产者草,甲是虫,丙是鸟;鸟类的锐减造成生态系统中虫的数量增多,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b点时,若甲的天敌减少会造成甲数量增加;由图分析,a点时甲数量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其天敌鸟减少。 答案: B 12.下列有关食物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复杂,个体数量越庞大,食物链就越多 B.沿着食物链的方向,动物个体越来越大 C.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 D.生态系统中引入的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解析: 本题考查食物链的相关知识。沿着食物链的方向,动物个体不一定越来越大;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当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或生物量)不足以养活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时,这个食物链就自然终止了,一般来说,一个食物链的环节不超过五个;新的物种引入到一个生态系统中,可能会造成生物入侵,从而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3.下面表格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相应动物有关表格中的√表示该动物胃中含有上面的生物),请据表分析回答: 植物 食草昆虫 食虫昆虫 蛙 食虫鸟 鼠 蛇 鹰  食草昆虫 √         食虫昆虫  √        蛙  √ √       食虫鸟  √ √       鼠 √         蛇    √ √ √    鹰     √ √ √   (1)该生态系统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如果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平均为10%,那么,若第一营养级的同化能量为2×107 kJ,则鹰最终获得的最大能量值是__________________。 (3)鹰处于第五营养级的食物链有________条。 (4)蛇和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要使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关于食物链的数目,一定要从生产者开始到该链的最高营养级为止,中间不能停止,也不能从中间开始。获得最大能量时要从最短的食物链计算。不同食物链生物之间的关系不一样,蛇在捕食食虫鸟或鼠的时候,与鹰的关系为竞争,鹰捕食蛇的时候是捕食关系。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答案: (1)8 (2)2×105 kJ (3)3 (4)竞争和捕食 (5)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 14.右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在此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在此食物网中,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初级消费者,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 (3)在此食物网中,可以占有两个以上不同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 (4)猫头鹰在此食物网中可以占有________个不同营养级,如果猫头鹰的体重每增加1 kg,则至少需要草________kg。 (5)兔和食草昆虫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猫头鹰与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最根本的联系是________联系。 (6)由于捕猎的原因猫头鹰的数量大量减少,则蛇的数量将会________。 (7)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在该生态系统中,除了已知的成分以外,还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 (1)10 (2)兔、鼠、吃草籽的鸟、食草昆虫 猫头鹰 (3)食虫鸟、蟾蜍、蛇、猫头鹰 (4)四 25 (5)竞争 捕食和竞争 食物 (6)增多 (7)草 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细菌、真菌等分解者 15.(实验探究)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和开放性,某小组为验证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设计如下实验。  条件 ① ② ③  小鱼(相同) √ √ √  水草(相同) √ √ √  泥沙 √ √ √  适宜光照  √ √  密封 √ √   “√”表示具备的生物和条件 (1)装置可以看做一个小型生态系统,________是生产者,________________是分解者,________是消费者,________________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①②对照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③对照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小鱼存活时间上看,预测可能的结果及原因。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中实验目的是验证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①②③的开放性逐渐增大,相互对照,说明问题。装置中模拟的是小型人工生态系统,利用小鱼的存活时间长短说明生态系统维持的时间。 答案: (1)水草 泥沙中微生物 小鱼 空气、光照等 (2)光照是生态系统的必要条件 空气是生态系统的必要条件 (3)结果:小鱼存活时间由长到短依次是③②① 原因:①中没有光照,水草和小鱼都消耗O2,O2消耗尽所需时间很短,③中有足够的O2和光照,条件较适宜,②中水草能产生O2,但营养关系太简单,稳定性极差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