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完全培养液在相同的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与实验开始时各种离子浓度之比如图所示。该实验的结果不能说明(  )  A. 水稻细胞吸水比吸收Ca2+、Mg2+快 B. 同一植物对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选择性 C. 不同植物对同一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 D. 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 【解析】 由表中每一列数据分析可知,不同植物对同种离子的需要量及同一植物对不同离子的需要量不同。水稻吸收的SiO多,对Ca2+、Mg2十吸收少,而番茄吸收的Ca2+和Mg2+较多,对SiO吸收量少。这体现了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这些与植物生命活动的需要有关,而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无关。 【答案】D 2. 假定将甲乙两个同种植物的成熟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均比细胞液的浓度高,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膜,甘油分子可以较快地透过膜。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甲乙两细胞的变化是(  ) A. 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 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乙细胞随后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 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随后甲细胞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 甲乙两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均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解析】开始时,甲乙两细胞都要发生质壁分离,但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原生质层,所以甲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而甘油分子可以较快地通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细胞液的浓度升高,细胞吸水,导致质壁分离复原。 【答案】B 3. 将四个马铃薯条分别放入I~Ⅳ四种不同浓度的盐水中,一小时后,马铃薯条质量的变化率如下表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表示质量增加,-表示质量减少)(  ) 溶液 Ⅰ Ⅱ Ⅲ Ⅳ  质量变化率 +5% -5% -3% 0%  A. 溶液I的浓度最高    B. 溶液Ⅱ的浓度高于溶液Ⅲ的 C. 溶液Ⅲ的浓度最低 D. 溶液Ⅳ是蒸馏水 【解析】马铃薯条在低浓度溶液中吸水,在等渗溶液中不变,在高浓度溶液中失水,四种溶液浓度为Ⅱ>Ⅲ>Ⅳ>Ⅰ。 【答案】B  4. 如图表示的是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细胞吸水力和原生质体相对体积(正常状态为1.0)的关系图,据图回答问题。(注:试题中要用的试剂应从所给的试剂中【解析】细胞液浓度越高,细胞的吸水力就越大。在B→C过程中,细胞吸水力降低,说明细胞不断吸收水分,细胞液浓度也随之降低,此时,细胞可能处于清水中。在B→A过程中,细 胞的吸水力增大,说明细胞不断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在A→B过程中,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需要用0.1 g/mL的KNO3溶液处理细胞,因为K+和NO可被细胞吸收,使细胞液浓度增大,从而发生自动复原。 当外界溶液浓度过高时,细胞将过度失水,导致死亡,此时,细胞不会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答案】(1)清水 逐渐变小 (2)在盖玻片一侧滴入质量浓度为0.1 g/mL的KNO3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使洋葱表皮浸润在KNO3溶液中  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复原 K+和NO会被细胞吸收,使细胞液浓度增大,外界的水自动进入细胞内,质壁分离自动复原 (3)质量浓度为0.5 g/mL的蔗糖溶液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引起50%左右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浓度,我们称之为细胞液的等渗浓度。为了测定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的等渗浓度,有人把剪成小块的洋葱表皮细胞分别(等量)依次放入下面各组溶液中,并记录结果如下表: 培养皿 1 2 3 4 5 6 7  蔗糖溶液/(mol/L) 0.2 0.3 0.4 0.5 0.6 0.7 0.8  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细胞占观察细胞数目的百分比 无 无 15% 40% 80% 99% 100%     (1)该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的等渗浓度为________。 (2)如果再给你4组实验材料,请设计可以更精确地测定出细胞液的等渗浓度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5~0.6 mol/L之间 (2)可分别配制浓度为0.52 mol/L、0.54 mol/L、0.56 mol/L、0.58 mol/L的4组蔗糖溶液进行类似的实验   1. (2010·山东高考·T4)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 B. 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 C. 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产生ATP均在膜上进行 D.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 3. (2009·浙江高考·T3)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示意图所示,其基本过程:①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又出现了斑点。  上述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 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 C. 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D. 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放射性的荧光物质激光束照射时荧光消失,停止照射后荧光恢复,说明荧光物质并没有跨膜运输。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答案】C 4. 如图甲所示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图乙所示为出入方式与浓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________________膜。 (2)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___,它们可用图乙中的①表示的是________,可用图乙中②表示的是________。 (4)维生素D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应是甲图中编号________; (5)物质通过细胞膜与膜的流动性有密切关系,为了探究温度对膜的流动性的影响,有人做了下述实验: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剂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让两个细胞在37℃条件下融合并培养,40分钟后,融合的细胞膜上红色和绿色的荧光均匀相间分布。 ①有人认为该实验不够严密,其原因是缺少________实验。 ②本实验可以通过在相同时间、不同温度下培养后,观察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在细胞膜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