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一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2012·海南卷,15)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 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 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 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2.如图是测量神经纤维膜电位情况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该电位是静息电位 B.图甲中的膜内外电位不同主要是由K+外流形成的 C.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会引起指针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D.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两侧传导 3.有三只生存状况一致的小狗,分别切除它们的下丘脑、甲状腺、垂体,然后检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 项目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  甲 - - -  乙 + - -  丙 + + -  (注:“+”代表增加,“-”代表减少) 则甲、乙、丙三只小狗被切除的器官分别是 (  ) A.垂体、下丘脑、甲状腺 B.垂体、甲状腺、下丘脑 C.甲状腺、垂体、下丘脑 D.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4.对大鼠切除垂体和胰腺,随后进行单独使用生长激素、胰岛素,同时使用两种激素,观察大鼠生长情况,结果如下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实验前切除胰腺和垂体是为了排除体内生长素和胰岛素对动物生长的干扰 B.器官切除、三次注射之间应有时间间隔 C.器官切除前与每次激素使用后的大鼠生长情况可以构成相互对照 D.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激素同时使用对大鼠生长具有相互增强效应的特点 5.“环境激素”是指在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释放到环境中并持久存在的天然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化学污染物,被称为21世纪的公害。如杀虫剂、塑料增塑剂、除草剂、洗涤剂等。在动物体内富集引起神经系统失调、内分泌紊乱等症状。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环境激素”可能通过干扰激素的降解导致激素含量过多 B.“环境激素”只能通过干扰动物体内的激素调节机制影响健康 C.“环境激素”可能通过干扰激素调节导致激素分泌不足 D.污染的河流中出现雄性化雌鱼,标明环境中存在类雄性激素“环境激素” 6.如图所示,人体胰岛素的合成、分泌与细胞内乳酸的含量有密切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初到高原,细胞内乳酸含量增多,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B.细胞内氧气和葡萄糖浓度的比值减小时,胰岛素合成加快 C.进食后,细胞内乳酸含量发生变化,从而抑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 D.乳酸的含量变化是调控细胞内胰岛素原基因表达的信号 7. 如图表示某一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相互转变过程中的离子运输途径。该细胞受到刺激时,通过④途径运输离子,形成动作电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图可知,②③途径属于主动运输 B.④途径的发生只能由电信号引起 C.正常情况下,▲离子的细胞外浓度高于细胞内 D.静息时,由于①途径的作用,膜电位分布为内正外负 8.如图表示受到寒冷刺激时,人体下丘脑细胞接受A物质后, 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a段表示静息电位,神经纤维膜外的K+比膜内多 B.b点时Na+内流 C.与a段相比,b点时下丘脑细胞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D.接受A物质后,下丘脑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代谢速率不变 9.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C=CD,图乙为突触结构放大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刺激C点,A、D点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图乙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运输 C.图乙中C的名称为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D.刺激图甲A点所在的神经纤维,膜外、膜内电流的流向相同 10.为研究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的因素,研究者从刚宰杀的大白鼠体内分离出新鲜的下丘脑和垂体,然后将这些结构单独或一起培养于含有或不含有甲状腺激素的培养基中,培养后测定培养基内TSH的浓度,结果如下: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实验中A瓶作为空白对照,可以说明培养基自身不能产生TSH B.C瓶与D瓶对照,可以说明甲状腺激素可以抑制TSH的分泌 C.E瓶和D瓶对照,可以说明下丘脑可以促进TSH的分泌 D.B瓶和C瓶对照,说明下丘脑不能产生TSH 11.人体的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分别分泌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下图表示的是人体血钙浓度变化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状旁腺素只通过促进肾对钙离子的重吸收而提高血钙浓度 B.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 C.降钙素不能促进肾小管对钙离子的重吸收过程 D.降钙素作用的靶器官是肾和骨 12.(2012·山东卷,25)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 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图。 (1)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 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到 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__________释放神经递 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结合, 使神经元b兴奋。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 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 (2)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上______(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 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免疫。 13.(2012·江苏卷,29)为了研究乙醇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若干自愿者,等量饮用同一种酒,参照世卫组织神经行为能力测试标准,测试简单反应时(对简单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视觉保留(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数)和血液中乙醇浓度。以受试者自身未饮酒时为对照,计算能力指数相对值,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测试期间受试者血液中乙醇浓度的变化说明人体能通过调节维持__________。 (2)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可以推测乙醇会__________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 (3)对视觉信号作出判断与反应需经过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动物实验显示,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由此推测乙醇可能影响了兴奋在________处的传输。 (5)凡有神经系统疾患、视听觉及手部运动障碍者不能作为测试对象,原因是受试者的__________必须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也不宜作为受试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从而干扰测试结果。 答案 1.A 2.C 3.D 4.A 5.B 6.C 7.A 8.B 9.C 10.C 11.C  12.(1)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神经冲动) 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 (2)内正外负 无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3)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 非特异性 13.(1)稳态 (2)延长 (3)大脑皮层和脊髓 (4)突触 (5)反射弧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