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测试:2.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中的无机物》课后限时作业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酶和核酸都是含有N元素的生物大分子
B.组成核糖和核苷酸的化学元素完全相同
C.肌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D.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
【解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而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是C、H、O、N,RNA的组成元素是C、H、O、N、P;核苷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而核糖的组成元素是C、H、O,所以A项正确。
【答案】A
2.下表是两种生物干重中有关元素的质量分数:
元素
C
H
O
N
P
S
生物甲
43.57
6.24
44.43
1.46
0.20
0.17
生物乙
55.99
7.46
14.62
9.33
3.11
0.78
根据上表,有人得出下面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如果它们分别是动物和植物,则甲是动物,乙是植物
B.等质量的组织中,甲所含的热量少于乙
C.两者体细胞中,乙的染色体和基因比甲多
D.两者的含水量比较,可推测甲比乙多
【解析】动物和植物干重相比较,植物含糖类较多,动物含脂肪、蛋白质较多,故植物中含氧元素较多,动物含氮、氢元素较多,甲为植物,乙为动物,A项错误。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类相比较,脂肪含热量较多,生物甲含糖量高,生物乙含脂肪多,故B项正确。生物干重中有关元素的含量不能作为判断其含水量以及染色体和基因多少的依据,所以C、D两项均不正确。
【答案】B
3.(2011届·济南模拟)下列关于细胞中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含有元素C、H、O、N的物质是核酸、酶、果糖、脂肪
B.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C.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氧化分解时都能释放出能量
D.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解析】组成糖类与脂肪的元素为C、H、O;乳糖属于二糖;DNA(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答案】C
4.美国宇航局的火星探测器“凤凰”号已经找到火星表面存在水冰的证据,美国宇航局希望借助这一发现,继续探索火星上是否存在过生命。下面与水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火星表面存在水冰也就有可能存在过生命,因为生化反应必须在水溶液中进行
B.核糖体中进行的化学反应要消耗水
C.线粒体中没有水的分解,但有水的生成
D.越冬或休眠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上升
C.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要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观察蛙的肠系膜中血液流动时使用的生理盐水浓度为0.65%,这说明无机盐在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中有重要作用
D.人缺碘会患大脖子病,是因为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
【解析】组成脂肪的基本元素是C、H、O,有的含有P、S,所以合成脂肪时不一定需要磷酸盐作原料。
【答案】A
6.(2011届·海口模拟)下面是一组探究生物体内主要有机物存在与否的鉴定实验,①~④依是 ( )
待检物质
蛋白质
脂肪
①
DNA
试剂
双缩脲
②
斐林试剂
④
颜色反应
③
红色
砖红色
蓝色
A.葡萄糖、苏丹Ⅲ、紫色、二苯胺
B.蔗糖、苏丹Ⅳ、紫红色、碘液
C.还原糖、苏丹Ⅳ、蓝紫色、硫酸铜
D.果糖、苏丹Ⅳ、紫色、二苯胺
【解析】由表格可知,①为还原性糖(葡萄糖或果糖等);鉴定脂肪时,使颜色反应呈现红色的是苏丹IV染液;鉴定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反应;鉴定DNA用二苯胺试剂,颜色反应为蓝色。
【答案】D
7.(2011届·聊城一中测试)结合下列曲线,有关无机物在生物体内含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曲线①可表示人一生中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随年龄变化的曲线
B.曲线②可以表示细胞呼吸速率随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的变化
C.曲线③可以表示一粒新鲜的玉米种子在烘箱中被烘干的过程中,其内无机盐的相对含量变化
D.曲线①可以表示人从幼年到成年体内水含量的变化
【解析】一般来说,细胞内的结合水含量是相对稳定的,但自由水的含量变化较大;衰老的细胞中自由水含量减少,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也将减小,A项正确;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细胞内许多生物化学反应都需要有水的参与,所以细胞内自由水比值升高后,代谢增强,细胞呼吸速率应加强,B项正确;玉米种子被烘干的过程中所含水分越来越少,其内的无机盐相对含量逐渐增加,最后达到一恒定值,C项错误;人体老化的特征之一就是水的含量减少,幼儿水的含量约为77%,远远高于成年人身体内水的含量,D项正确。
【答案】C
8.(2011届·新桥中学期中考试) 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及其组成元素如下表:
有机化合物
组成元素
甲
C、H、O
乙
C、H、O、N、P
丙
C、H、O、N,很多种类还含有P、S
丁
C、H、O,很多种类还含有N和P
请据表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细胞核中不含甲类化合物
B.细胞膜中不含乙类化合物
C.细胞质基质中不含丙类化合物
D.线粒体中不含丁类化合物
【解析】根据表中组成元素,可判断甲为糖类,乙为核酸,丙为蛋白质,丁为脂质。细胞核中含核糖和脱氧核糖,A项错误;细胞膜中含有脂质、蛋白质、少量糖类,但不含核酸,B项正确;细胞质基质中含有多种酶类,C项错误;线粒体的膜结构以脂质中的磷脂为基本骨架,D项错误。
【答案】B
9.(2011届·长春模拟)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
【解析】A项中甘蔗、甜菜虽含糖多,但主要为蔗糖,而蔗糖是非还原糖,所以不能做还原糖的鉴定材料;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是还原糖。
【答案】A
10.(2011届·黄梅五中调研)某研究人员对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T2噬菌体、乳酸菌、酵母菌等五种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下分析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含有水、DNA、RNA、肝糖原、蛋白质等成分的样品是小白鼠组织
B.只含有蛋白质和DNA成分的样品是T2噬菌体
C.含有水、DNA、RNA、蛋白质、纤维素等成分的样品是玉米组织和乳酸菌
D.既有DNA,又有RNA的是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乳酸菌和酵母菌
【解析】乳酸菌是细菌,不含有纤维素。
【答案】C
11.(2011届·上高二中月考)豌豆的种子有圆粒和皱粒。圆粒种子含淀粉多,成熟时能有效地保留水分。而皱粒种子含蔗糖多,在成熟时由于失水而皱缩。上述圆粒种子保留的水分和皱粒种子失去的水分 ( )
A.前者主要是结合水,后者是自由水
B.两者主要都是结合水
C.前者主要是自由水,后者是结合水
D.两者主要都是自由水
12.(2011届·厦门质检)下列有关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细胞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
B.多糖、蛋白质、核酸都是由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
C.葡萄糖是淀粉、糖原、纤维素的基本单位
D.有的蛋白质必须与特定的无机盐离子结合才具有相应的生物学功能
【解析】淀粉、糖原、纤维素都属于糖类,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有的蛋白质如血红蛋白必须与特定的无机盐离子——Fe2+结合后才有相应的功能。核酸不是能源物质,故A项错误。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13.(10分)下表是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含量(%)。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O
Si
C
N
H
地壳
48.60
26.30
0.087
0.03
0.76
细胞
65.0
极少
18.0
3.0
10.0
(1)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地壳中都普遍存在,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细胞特有的,这一事实说明 。
(2)由表中数据可知,同一元素在细胞和地壳中含量相差甚远,这一事实说明
。
(3)由上表中数据可知,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中,C、H、O含量最多,请据下表分析,其原因是:
化合物
水
无机盐
蛋白质
脂质
糖类和核酸
质量分数(%)
85~90
1~1.5
7~10
1~2
1~1.5
① 。
② 。
【答案】(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3)①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H2O含量最多,占85%~90%,而水由H、O组成
②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中都有C
14.(16分)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教材要求必须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使用,切勿分别使用,但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者设想按照不同的使用顺序先后使用甲液和乙液及其混合液。
实验猜想: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与其甲液、乙液使用顺序及是否混用无关。
实验设计:为探究以上猜想,实验按表格思路设计:
试管
第1次加入物
第2次加入物
第3次加入物
加热
颜色变化
1号
2 mL苹果汁
0.5 mL
0.05 g/mL
的CuSO4溶液
0.5 mL
0.1 g/mL
的NaOH溶液
加热
2号
2 mL苹果汁
A
B
加热
3号
2 mL苹果汁
C
加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2、3号试管中应加入的物质是:A ,B ,C 。
(2)1、2、3号试管的设计主要体现了什么样的实验设计思想? 。
(3)1号和2号试管相比,实验变量为 。
(4)理论预测及相关结论:
①当出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时,实验猜想是正确的?
②当出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时,实验猜想是错误的?
(2)主要体现了对照实验的设计思想
(3)0.5 mL 0.05 g/mL的CuSO4溶液和0.5 mL 0.1 g/mL的NaOH溶液的加入顺序
(4)①若1、2、3三支试管均出现砖红色沉淀现象,说明实验猜想是正确的。
②若1、2、3三支试管不全出现砖红色沉淀现象,说明实验猜想是错误的。
15.(2011届·合肥质检)(14分)分析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在正常人的血浆中,NaHCO3的含量约为H2CO3含量的20倍。当血浆中的NaHCO3含量减少时,会发生酸中毒;当血浆中的H2CO3含量减少时,则发生碱中毒。
材料二 在初生蝌蚪或幼小植物体内,当自由水的比例减小时,机体代谢强度降低;当自由水的比例增大时,机体代谢强度升高。
材料三 Mg2+是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Fe2+是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碳酸钙是动物和人体的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
材料四 人体某些组织的含水量近似,但形态却不同。例如,心肌含水量约为79%而呈坚韧的状态,脑中含水量约为84%而呈溶胶状。
材料五血液在血管中呈液态,当血液从血管中流出后则会凝固。
(1)材料一表明:
。
(2)你对材料二中现象的全面解释是 。
(3)材料三表明:
。
(4)你对材料四中差异的正确解释是: 。
(5)材料五说明血液中的水分发生了怎样的转化?
。
【解析】由材料一分析可知NaHCO3、H2CO3含量的改变,可引起酸中毒和碱中毒,说明无机盐具有调节pH的作用;由材料二分析可知自由水与代谢活动密切相关,这与自由水的功能有关;由材料三分析可知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中有无机盐;由材料四、五分析可知,水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有两种,而且两种形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