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 DNA和蛋白质技术 专题复习
典型例题:
例1.回答有关蛋白质分离和纯化的问题
(1)要获得血清蛋白的粗制品,必须将含有柠檬酸钠的血液进行 处理,然后将 装入透析袋中除去 。
(2)要获得血红蛋白,应如何破碎红细胞? 。
(3)下图为血清蛋白通过醋酸纤维薄膜的电泳图谱,你认为含量最多的蛋白质是 ,含负电荷最多的球蛋白是 ,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球蛋白是 。
(4)电泳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 蛋白质的方法。
【解析】本题考查蛋白质分离和纯化的基础知识。
【答案】(1)离心 上清液 小分子物质 (2)加蒸馏水使其胀破 (3)清蛋白 -球蛋白 γ-球蛋白 (4)(分离)纯化
例2.在遗传病及刑侦破案中常需要对样品DNA进行分析,PCR技术能快速扩增DNA片段,在几个小时内复制出上百万份的DNA拷贝,有效地解决了因为样品中DNA含量太低而难以对样品进行分析研究的问题。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在相应的横线上写出引物Ⅱ,并在复制这一步骤中将引物Ⅱ置于合适的位置。
(2)在相应的横线上写出循环一次后生成的DNA分子。
(3)若将作为原料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用32P标记,请分析循环一次后生成的DNA分子的特点: ,循环n次后生成的DNA分子中不含放射性的单链占总单链的比例为 。
(4)PCR反应过程的前提条件是 ,PCR技术利用DNA的 原理解决了这个问题。
(5)在对样品DNA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DNA掺杂着一些组蛋白,要去除这些组蛋白可加入的物质是 。
【解析】(1)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所以引物就提供了3’端,子链延伸方向为5’→3’,引物I与b链部分碱基互补,引物Ⅱ则与a链部分碱基互补,且连接到a链的3’端,故引物Ⅱ的结构为5’—G—A—OH ,复制结果为:5’—G—G……T—C—3’
HO—A—G—5’
(2)经过一次循环后,产生的两个DNA分子分别含有引物I和引物Ⅱ。
(3)由于作为原料的四种脱氧核苷酸被32P标记,所以新合成的子链均含有放射性,一次循环后的两个DNA各有一条链含32P,若复制n次,共产生子链2 n×2,其中只有DNA母链不含32P,则其所占比例为2/(2n·2)=1/2n.
(4)DNA复制是以两条母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的。因此,首先要解旋,使两条母链的碱基暴露出来,才能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把相应的碱基一个个地连接起来。只有解旋后,再以母链为模板合成一小段引物,引物才起作用。
DNA分子在80℃~100℃的温度范围内变性,双链解开成单链,当温度慢慢降低时,又能重新结合形成双链。
(5)本题考查了DNA中杂质蛋白质的去除,利用酶的专一性,应加入蛋白酶。
【答案】(1)5’—G—A—OH
HO—A—G—5’
(3)每个DNA分子各有一条链含32P 1/2n
(4)DNA解旋 热变性
(5)蛋白酶
例3. 红细胞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的机能主要是由血红蛋白完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或二氧化碳,我们可以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程度可分为四步: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2)实验前取新鲜的血液,要切记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取血回来,马上进行离心,收集血红蛋白溶液。
①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_____。②该过程即样品处理,它包括____、_____、收集血红蛋白溶液。
(3)收集的血红蛋白溶液在透析袋中可以经过透析,这就是样品的粗分离。
①透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②透析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后通过凝胶色谱法将样品进一步纯化,最后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
①样品纯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血红蛋白有什么特点?_________。这一特点对进行蛋白质的分离有什么意义______。
【解析】(1)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程度可分为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四步;(2)柠檬酸钠是一种抗凝剂,能够防止血液的凝固;(3)透析袋实际上是一种半透膜,允许小分子物质自由通过,大分子不能出去,从而除去溶液中的小分子物质;血红蛋白因含有血红素而呈现红色,使血红蛋白的分离过程非常直观,大大简化了实验操作。
【答案】(1)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2)①防止血液凝固红细胞的洗涤,血红蛋白的释放(3)①去除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②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大分子则保留在袋内(4)①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杂质蛋白除去②血红蛋白呈现红色,在凝胶色谱分离时,可以通过观察颜色来判断什么时候应该收集洗脱液②使血红蛋白的分离过程非常直观,大大简化了实验操作。
模拟试题:
1.如图为一种核酸分析方法,请据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被分析的材料应属于一条 链。如果它存在另一条互补链,该互补链的碱基序列是 。
(2)如果选择性断开的位置是碱基G,那么随机出现的被标记片段应有 种,在电泳带上被分离的显示位置应有 处,在泳动方向的最前端的片段是 序列段,与图示泳动位置相比,在同样电泳条件下该片段应位于①的 (填“上方”或“下方”)。
(3)应用上述原理分析了某种未知序列核酸的一条单链,结果如图所示,此结果说明,该核酸的此单链含 个核苷酸,其A:T:G:C= ,同时也可推断其碱基序列是: 。
2.近十年来,PCR技术(多聚酶链式反应)成为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里的一种常规手段,其原理是利用DNA半保留复制,在试管中进行DNA的人工复制(如图),在很短的时间内,将DNA扩增几百万倍甚至几十亿倍,使实验所需要的遗传物质不再受限于活的生物体。
(1)PCR技术能把某一DNA片段进行扩增,依据的原理是:
(2)加热使DNA双链打开,这一步是打开 键,称为 ,在细胞中是在
的作用下使此键断裂。
(3)当温度降低时,引物与模板 端结合,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引物沿模板延伸,最终合成2个DNA分子,此过程中加入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的目的是 ,遵循的原则是 。
(4) PCR技术的必要条件,除了模板、原料、ATP、酶以外,至少还需要三个条件. 即:液体环境、适宜的 和 。
(5)PCR一般要经历三十多次循环,每次循环可分为 、 、 三个步骤。
3.有4瓶失去标签的无色透明液体。已知各装有:大肠杆菌超标的自来水,丙种球蛋白溶液(一种抗体),溶解着DNA分子的2mol/L的氯化钠溶液,葡萄糖溶液。
⑴请根据提供的第一步鉴定方法,简要写出用相应物质进行鉴定的其余步骤和结果。
第一步:各取4种液体少许分别倒入4个试管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拌,则
。
第二步:
……
⑵除上述鉴定DNA的方法外,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鉴定?
4.以下是有关DNA粗提取实验的阅读材料:
A.核酸极不稳定,在较为剧烈的化学、物理因素和酶的作用下很容易降解。在制备DNA时要加入DNA酶的抑制剂柠檬酸钠,以除去Mg,防止DNA酶的激活。
B.核酸中的DNA和RNA在生物体内均以核蛋白的形式存在,DNA核蛋白在1mol/LNaCl溶液中溶解度很大,但在0.14mol/L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很低;而RNA核蛋白溶于0.14mol/LNaCl溶液。
C.用苯酚处理,可使蛋白质变性,且留在苯酚层内;在DNA溶液中加入2.5倍体积,浓度为95%的酒精,可将DNA分离出来。此时DNA十分黏稠,可用玻璃棒搅成团取出。
D.DNA在强酸环境下,水解产生脱氧核糖等小分子物质,它与二苯胺酸性溶液反应,能生成蓝色化合物。
E.实验材料与器械:柠檬酸钠溶液、石英0.14mol/LNaCl溶液、1mol/LNaCl溶液、蒸馏水、苯酚、95%酒精、二苯胺试剂、浓硫酸、花椰菜、研钵、烧杯、漏斗、玻璃棒、量筒、石棉网、酒精灯、吸管、试管等。
F.实验步骤:研磨的匀浆 过滤得滤液 滤液稀释6倍 离心处理地沉淀物
沉淀物再溶解 加苯酚精置后去上清液 提取出DNA DNA鉴定
请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⑴研磨时,取10g花椰菜,加适量的石英砂和 、
⑵将滤液稀释6倍,其目的是
⑶取沉淀物,置于2ml1mol/LNaCl溶液中,使DNA核蛋白再次溶解,在加2ml苯酚充分震荡后静止,待其分层后弃其上层的苯酚。该步骤的目的是除去 。
⑷如何将剩余溶液中的DNA提取出来?
⑸如何证明提取物确实是DNA分子
5.下图表示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实验的部分装置或操作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表示 过程,该操作目的是去除样品中 的杂质。
现有一定量的血红蛋白溶液,进行上述操作时若要尽快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可以
(写出一种方法)。
(2)如图乙,往色谱柱中加样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用序号表示)。在进行④操
作前,应该等样品 ,且要 (填“打开”或“关闭”)下端出口。
6.下图为“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的相关操作。
(1)图中实验材料A可以是 等,研磨前加入的B应是 。
(2)通过上述所示步骤得到滤液C后,再向滤液中加入2moL/L的NaCl溶液的目的
是 ,再过滤得到滤液D,向滤液D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 。
(3)在“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中,将含有一定杂质的DNA丝状物分别放入体积为2mL的四种溶液中,经搅拌后过滤,获得4种滤液,含DNA最少的是滤液 。
1
B液中
搅拌研磨后过滤
滤液E
2
2mol/L的NaCl溶液
搅拌后过滤
滤液F
3
O.014mol/L的NaCl溶液中
搅拌后过滤
滤液G
4
冷却的95%的酒精溶液中
搅拌后过滤
滤液H
(4)DNA鉴定的原理是 。
7.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研究蛋白质的一项重要技术。常用的测定方法是凝胶色谱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凝胶色谱法的原理是 。
(2)在装填凝胶柱时不得有气泡的原因是 。
(3)某人欲使用凝胶色谱法比较A、B两种蛋白质的分子质量大小,请你选择需要的材料,帮助其设计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相关结论。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及结论:
。
8.右图表示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部分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血红蛋白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红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其在红细胞中的作用体现了蛋白质具有___________功能。
(2)甲装置中,B是血红蛋白溶液,则A是__________;乙装置中,C溶液的作用是_____。
(3)甲装置用于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用乙装置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叫_________,是根据_____________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4)用乙装置分离血红蛋白时,待___________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5mL收集一管,连续收集。
参考答案:
1.(1)DNA单 AGCATGCGTTCAAGTGCA(2)4 4 TG 下方 (3)18 5:4:5:4 AACGTAGGGTTACCCTGA
2.⑴DNA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和DNA分子中碱基的互补配对(2)氢 解旋 解旋酶
(3)3’ 既是原料,又能提供能量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4)温度 酸碱度(5)变性、退火和延伸
3. ⑴第一步:出现丝状物的溶液,为溶解着DNA分子的2mol/L的氯化钠溶液。第二步:向其余3支试管中加入伊红—美兰试剂,呈现深紫色的为大肠杆菌超标的自来水。第三步:将其余2种溶液各取少许倒入2支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反应的为丙种球蛋白溶液。最后一瓶为葡萄糖溶液⑵用二苯胺沸水浴变为蓝色;或加入冷却的酒精,搅拌出现丝状物
4.⑴1mol/LNaCl溶液、柠檬酸钠⑵使DNA核蛋白的溶解度逐渐降低⑶蛋白质⑷向下层DNA溶液中加2.5倍体积,浓度为95%的酒精,此时用玻璃棒搅动,在玻璃棒上的成团物即是DNA⑸用适量的浓硫酸处理提取物,再滴加二苯胺试剂数滴如有蓝色物质出现既可证明提取物是DNA
5.(1)透析(粗分离) 分子量较小 增加缓冲液的量或及时更换缓冲液
(2)②③④① 完全进入凝胶层 关闭
6.(1)洋葱(菜花等) 洗涤剂和食盐
(2)使DNA溶解(于NaCl溶液中) 使DNA(的溶解度下降而沉淀)析出
(3)滤液H
(4)在沸水浴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7.(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
(2)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减低分离效果
(3)实验步骤:将含有A、B两种蛋白质的混合液加入装满凝胶的玻璃管上端,用缓冲液进行洗脱,检测它们洗脱的先后顺序(2分)
实验结果及结论:若A先于B洗脱出来,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B;若B先于A洗脱出来,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A(2分)
8. A.(1)运输(2)磷酸缓冲液 洗脱血红蛋白 (3)透析(粗分离) 去除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 凝胶色谱法 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4)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
点击高考:
(09广东A卷38)
(1)商品化植酸酶主要来自微生物。在产酶菌株筛选过程中,常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溶于水的植酸钙制成固体平板,植酸钙被植酸酶分解后可在平板上产生 ,可根据其大小选择目的菌株,所得菌株需要进一步测定植酸酶活性。活性测定可以植酸钠作为底物,活性可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 表示。
(2)利用上述所得菌株制备植酸酶的流程如下图:
Ⅰ中的主要成分为 ;Ⅱ中包含多种酸酶等多种蛋白质。请写出一种纯化得到植酸酶的方法及其依据。
(3)为建设基因工程菌,可用PCR等技术从上述菌株中克隆植酸酶基因。PCR反应包含多次循环,每次循环包括三步:____ 。反应过程中打开模板DNA双链的方法是 。
(4)除植酸酶外,微生物还应用在 的生产中。
【解析】本题考查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蛋白质的纯化,酶活性鉴定等知识,结合实际应用。
【答案】
(1)透明圈 植酸钠的消耗量(肌醇和磷酸的生成量)
(2)小分子杂质
凝胶色谱法:根据蛋白质之间分子大小,吸附性质等差异进行纯化。(或电泳法:根据蛋白质之间电荷,分子大小等差异进行纯化。)
(3)变性,复性,和延伸 加热
(4)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