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三生物总复习试题 第20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单项选择题: 1.研究表明,S型肺炎双球菌细胞外的荚膜中含有一种毒蛋白,它可以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而R型肺炎双球菌细胞外没有荚膜,不能使小鼠患病。根据荚膜中毒蛋白的生理作用,试推测相关基因可能位于 ( ) A.S型菌拟核部位的大型环状DNA B.R型菌拟核部位的大环型状DNA C.S型菌细胞质中的质粒 D.R型菌细胞质中的质粒 2.肺炎双球菌中的S型具有多糖类荚膜,R型则不具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产生一些具荚膜的细菌 B.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DNA的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C.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DNA,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D.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3.下图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研究过程。能充分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的是 (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沉淀物中,则获得侵染噬菌体的方法是 A.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B.用含32P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D.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5.用经3H标记的n个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得知培养基中共有噬菌体后代m个,试问此时培养基中含有被标记的噬菌体的比例最高是 A.n/m B.2n/m C.n/2m D.n/(n+m) 6.对甲、乙、丙、丁四种生物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 项 目 甲 乙 丙 丁  细胞壁 无 无 有 有  所含核酸种类 DNA DNA和RNA DNA和RNA DNA和RNA  遗传是否遵循孟德尔定律 否 是 是 否  其中最可能表示肺炎双球菌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7.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共有的特点 ( ) A.抗原决定簇相同 B.流感病毒的囊膜与s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都含有多糖 C.病毒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D.都属于寄生生物,有拟核而无核膜和核 8.如下图,病毒甲、乙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素,经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用病毒丙浸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是 ( )  9.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科学家及其选择的同位素标记方案分别是 A.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制备DNA中含32P或蛋白质中含35S的噬菌体 B.格里菲思(F.Griffith);让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分别都带上32P和35S C.艾弗里(O.Avery);用14C对细菌DNA和蛋白质进行标记 D.切赫(T.R.Cech)和奥特曼(S.Altman);用18O对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进行标记 10.对细胞中某些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可以作为鉴别真核生物的不同个体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一般不采用的物质是 ( ) A.蛋白质 B.DNA C.RNA D.核苷酸 11.噬菌体外壳的合成场所是 ( ) A.细菌的核糖体 B.噬菌体的核糖体 C.噬菌体基质 D.细菌的核区 1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 A.DNA能产生可遗传变异 B.DNA能自我复制 C.DNA是遗传物质 D.DNA能控制蛋白质合成 13.猴、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中参与构成核酸的碱基种类数,依次分别是 ( ) A.4、4、5 B.5、4、4 C.4、5、4 D.5、4、5 14.用噬菌体去感染内含32P的细菌,在细菌解体后,含32P的应该是 ( ) A.子代噬菌体DNA B.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C.子代噬菌体所有部分 D.部分子代噬菌体DNA 15.在下列生物中,既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又具有相同的代谢类型的一组生物是 ( ) A.人和蛔虫 B.硝化细菌和大肠杆菌 C.细菌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 D.乳酸菌和人蛔虫 16.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 A.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B.除部分病毒以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C.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D.生物细胞内DNA较多,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7.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_中,如果细菌体内的DNA和蛋白质分别含有32P和35S,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分别含有32P和35S,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复制了三次,那么从细菌体内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和含有35S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的噬菌体总数的 A.3/4和0 B.1/4和O C.3/4和1 D.1/4和1 18.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这两种染色剂同时对口腔上皮细胞染色,看到的结果应该是 A.细胞质与细胞核皆为绿色   B.细胞质与细胞核皆为红色 C.细胞质为绿色,细胞核为红色   D.细胞核为绿色,细胞质为红色 二、非选择题 19.自从世界上发现了能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我国就参与了抗击禽流感的国际性合作,并已经研制出禽流感的疫苗。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中获得大量禽流感病毒,不是将病毒直接接种到无细胞的培养基上,而是用活鸡胚进行培养,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若未知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种类,则利用特定的颜色反应鉴定其核衣壳的化学组分的原理是: ①RNA在浓盐酸中与苔黑酚试剂共热显绿色; ②____ _______; ③______ _____。 (3)在分析出禽流感病毒的物质组成后,证明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 _____。 20.1952年,科学家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大肠杆菌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证明了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DNA。他们首先用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来培养大肠杆菌,然后用该大肠杆菌来培养T2噬菌体,再用上述T2噬菌体去感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如左下图),并经过保温、搅拌器搅拌、离心等步骤进一步开展实验(如下图)。请据图回答:  (1)与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相比。本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培养过的大肠杆菌来培养T2噬菌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过程中,保温的时间不宜过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含32P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经过离心,沉淀物放射性很高,这说明_____________;上清液也有很低的放射性,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 CADDB 6——10 DBDAD 11——15AABAD 16——18 DBD 19.(1)病毒的繁殖只能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 (2)②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显紫色 ③DNA与二苯胺试剂共热显蓝色(②与③的顺序可互换) (3)设法将组成禽流感病毒的化学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20.(1)本实验把DNA与蛋白质分开,从而可以直接、单独地去观察DNA和蛋白质的作用 (2)使T2噬菌体带上放射性标记 (3)时间过长,会导致细菌裂解.影响实验结果的分析 (4)T2噬菌体在侵染细菌的过程中,DNA进入细菌 上滑液中可能有未发生侵染的T2噬菌体(上清液中可能有侵染后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