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1.(2011年云南昆明模拟)历经一个半世纪,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在下面几个著名实验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普里斯特利指出了植物更新空气和光在这个过程起关键作用 B.萨克斯的实验中,曝光的一半叶片是对照组,遮光的一半叶片是实验组 C.恩格尔曼的实验中,实验定量分析了水绵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 D.鲁宾和卡门的实验中,用18O标记CO2,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H2O而不是CO2 解析:选B。普里斯特利指出了植物更新空气,并不知道光在这个过程起关键作用;恩格尔曼的实验能够证明氧气由叶绿体释放出来,并不能定量分析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鲁宾和卡门的实验中,用18O分别标记 H2O和CO2,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H2O而不是CO2,用18O标记CO2属于对照组。 2.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正确的是(  ) A.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进行解离,使细胞分散开来 B.可以用93号汽油做层析液 C.研磨时要加入碳酸钙,以防止叶绿体被破坏 D.研磨液用滤纸过滤后,盛放滤液的小试管要及时用棉塞塞紧 解析:选B。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不需要解离。研磨时叶绿体会被破坏,加入碳酸钙是为了保护色素不被破坏。研磨液过滤时要用纱布而不能用滤纸,滤纸容易吸附色素。故A、C、D均不正确。实验中若无层析液可以用93号汽油取代,色素分子随汽油在滤纸上的扩散速率不同也会分离开。 3.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 B.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 C.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D.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基质中合成的 解析:选D。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光能后,在类囊体薄膜上将水分解成[H]和O2;CO2从气孔进入后,与C5结合生成C3的过程称为CO2的固定,此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3在[H]和ATP的作用下被还原生成有机物,此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4.(2011年惠州调研)用3H标记的H2O追踪光合作用中H的转移,最可能的途径是(  ) A.H2O→[H]→(CH2O) B.H2O→[H]→C5→(CH2O) C.H2O→[H]→C3→(CH2O) D.H2O→[H]→C5→C3→(CH2O) 解析:选A。光合作用中的水参与光反应阶段,水在光下分解,产生O2和[H],[H]在暗反应阶段参与还原三碳化合物生成糖类(CH2O)的过程。 5.如图所示为研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曲线a~b点,叶绿体中C3浓度降低 B.曲线b~d点,叶绿体中C5浓度升高 C.曲线b~c点,叶绿体中C5浓度几乎不变 D.d点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等 答案:D 6.在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既有[H]又有ATP产生的是(  ) ①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②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③有氧呼吸第一阶段 ④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⑤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解析:选B。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H]和ATP,暗反应阶段消耗[H]和ATP;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产生[H]和ATP,第三阶段利用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O2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7.某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存在两种主要的代谢过程,如图所示。对此解释错误的是(  ) A.a表示光合作用,只在叶绿体中发生 B.b表示有氧呼吸,只在线粒体中发生 C.a过程产生氧气和水 D.b过程会消耗氧气和水 解析:选B。图中的a、b两过程分别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其产物还有氧气和水,故A、C两项正确;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二和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无氧呼吸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故B错误。 8.如图表示某植物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X、Y物质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 B.①、④过程都产生[H] C.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D.①②③④四个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 解析:选C。由图可知:①过程是细胞呼吸的第一个阶段,该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④过程是细胞呼吸的第二个阶段,②过程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的还原阶段,③过程是暗反应中的CO2的固定阶段,因此Y物质是丙酮酸,X物质是三碳化合物。 9.(2011年广东佛山质检) 通过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CO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得到如图1所示曲线。图1中所示细胞发生的情况与曲线中AB段(不包括A、B两点)相符的一项是图2中的(  )  解析:选A。AB段表现为释放CO2,因此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一部分扩散入叶绿体用于光合作用,另一部分扩散到细胞外。 10.(2011年江西上饶模拟)硝化细菌之所以被归为化能自养型生物,根据是(  ) A.它能将氨氧化合成亚硝酸和硝酸 B.它能把亚硝酸和硝酸作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贮存能量 C.它能以二氧化碳为碳源,合成自身的有机物 D.它能把氨氧化所释放的化学能合成ATP,直接用于生命活动 解析:选C。能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以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为碳的来源,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的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硝化细菌之所以称之为化能自养型生物,是因为它能把NH3氧化成HNO2和HNO3,并利用此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化学能,把CO2和H2O合成有机物。 11.(2011年北京海淀区期末测试)种植农作物,必须考虑通风的问题。原因是(  ) A.需要增加作物叶片吸收光能的面积 B.必须降低作物周围环境的温度才能增加有机物的积累 C.需要增加植株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 D.必须降低作物周围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以减少细胞的有氧呼吸 解析:选C。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通风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扩散补充,从而使光合作用增强。 12.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 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解析:选B。水绵的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光合作用需要光照,需要原料二氧化碳,NaHCO3稀溶液可提供CO2;装片中不能有空气,否则好氧细菌均匀分布,无法根据好氧细菌的聚集情况确定叶绿体是否放氧。 13.(2011年长春毕业班第一次调研)下面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示意图,其中Ⅰ~Ⅴ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回答:  (1)图中物质b和g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物质a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提取该物质时加入CaCO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Ⅳ、Ⅴ发生的场所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Ⅰ~Ⅴ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________,ATP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必须有氧气参与进行的是________。 (5)较强光照下,Ⅰ过程中d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假如白天突然中断CO2的供应,则在短时间内f量的变化是________(增加、减少);假如该植物从光照条件下移到黑暗处,h量的变化是________(增加、减少) 答案:(1)氧气 二氧化碳 (2)类囊体的薄膜上 防止色素被破坏 (3)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 (4)Ⅰ、Ⅲ、Ⅳ、Ⅴ A—P~P~P V (5)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方向移动 (6)增加 增加 14.(2011年东北第一次联考)黑藻在我国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水生植物。因其取材方便,常作为生物学实验的材料。下图丙表示植物细胞与外界环境间、叶绿体与线粒体间的气体交换,图丁表示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甲    乙    丙      丁 (1)图丙中光反应发生[ ]________中,在光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甲所示,如果适当缩短光源与实验装置的距离,则单位时间内黑藻放出的气泡数量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若该植物叶肉细胞处于丙图状态时,对应丁图曲线中________点,如果A点时CO2释放量为a μmol/m2·s,C点时的CO2吸收量为b μmol/m2·s,则在C点时O2的产生量为________ μmol/m2·s。 (4)限制AC段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C点以后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将上述植物置于低温环境下,丁图曲线中发生变化的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 类囊体 光能→[H]、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2)增加 (3)C a+b (4)光照强度 CO2浓度 (5)A、B、C 15.(2010年高考安徽卷)为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将同一品种玉米苗置于25 ℃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与D点相比,B点条件下限制玉米CO2吸收量的因素是________,C点条件下限制玉米CO2吸收量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果表明,在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施肥效果明显。除本实验所涉及的因素外,从增加光合面积的角度考虑,采取________措施能提高玉米的光能利用率。 答案:(1)光照强度(或光强) 土壤含水量 (2)土壤含水量40%~60% 合理密植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