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训练16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
一、选择题
1.(2010·山东实验中学)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关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是如何提出的( )
A.通过做实验研究得出的结论 B.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的
C.运用类比推理提出的 D.运用系统分析法提出的
解析:萨顿将看不见的基因与看的见得染色体的行为进行对比,根据其惊人的一致性,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答案:C
2.(2010·潍坊一模)孟德尔发现的基因遗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是平行的。根据这一事实做出的如下推测,哪一项是没有说服力的( )
A.基因在染色体上
B.每条染色体上载有许多基因
C.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
D.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使相应的非等位基因重组
解析:如果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基因的遗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也是平行的,所以B没有说服力。
答案:B
3.(2010·徐淮连盐宿)下列关于摩尔根所进行的果蝇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第一次把一个特定基因与一条特定的染色体联系起来
B.第一次提出了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的概念
C.发明了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
D.第一次完成了果蝇基因组的测定
解析:20世纪初期一些生物学家已经在一些昆虫的细胞中找到性染色体。
答案:B
4.(2010·陕西师大附中2月)某女孩是红绿色盲患者,其母亲是血友病患者,医生在了解这些情况后,不需做任何检查,就能判定该女孩的父亲和弟弟的表现型是( )
A.两者都是色盲患者
B.两者都是血友病患者
C.父亲是色盲患者,弟弟是血友病患者
D.父亲是血友病患者,弟弟是色盲患者
解析:女孩是红绿色盲患者,基因型为XbXb,其母亲是血友病患者,基因型为XhXh,所以父亲是色盲患者,弟弟是血友病患者。
答案:C
5.(2010·南京三模)下图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甲、乙的家族系谱图,其中有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Ⅱ-7不携带致病基因,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甲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
B.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Ⅲ-8如果是一女孩,可能有2种基因型
D.Ⅲ-10不携带甲、乙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3
解析: 对于乙病而言,Ⅰ-1(无病)×Ⅰ-2(无病)→Ⅱ-4(患病),可以推知乙病是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由题意可知,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Ⅰ-1(有病)×Ⅰ-2(有病)→Ⅱ-6(无病),因此甲病为显性遗传。若甲病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受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Ⅱ-3的基因型是BbXaY, Ⅱ-4的基因型是bbXAXa,因此Ⅲ-8如果是一女孩,可能有4种基因型:BbXAXa、BbXaXa、bbXAXa、bbXaXa。Ⅱ-6的基因型是BbXaY或BBXaY,Ⅱ-7的基因型是BBXaXa,因此Ⅲ-10不携带甲、乙致病基因的概率=2/3×1/2×1+1/3×1×1=2/3。
答案:C
6.(2010·湖南师大附中)某男性色盲,他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着丝点刚分开时,此时细胞可能存在( )
A.两条Y,两个色盲基因
B.两条X,两个色盲基因
C.一条X,一条Y,一个色盲基因
D.一条Y,没有色盲基因
解析:男性色盲的基因型为XbY,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XY分离,分别进入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开时,要么含两条X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色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要么含有两条Y染色体。
答案:B
7.(2010·盐城三模)家鼠的花毛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且对正常毛是显性。现用一正常毛色雌鼠与花毛雄鼠杂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F1代中所有雌鼠都是花毛,但F2代中无一只花毛雌鼠
B.由于花毛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所以F1代的个体都应是花毛
C.F1代与F2代中毛色表现型比例都为1∶1
D.由于无法确定亲本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故子代表现型不确定
解析:若花毛与正常毛受一对等位基因A与a控制,则XaXa×XAY→XAXa(花毛雌)、XaY(正常毛雄),因此F1代中所有雌鼠都是花毛,所有雄鼠都是正常毛。F1代XAXa(花毛雌)×XaY(正常毛雄)→XAXa(花毛雌)、XaXa(正常毛雌)、XaY(正常毛雄)、XAY(花毛雄),因此F2代中有花毛雌鼠,且F1代与F2代中毛色表现型比例都为1∶1。
答案:C
8.(2009·阜阳一中2月) 果蝇中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某校科技小组用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出现的遗传现象是 ( )
A.F1的雄果蝇全部为红眼 B.F1的雌果蝇一半为白眼
C.F1的雌果蝇全部为红眼 D.F1的雌果蝇全部为白眼
解析:若红眼雌果蝇(XAXA)与白眼雄(XaY)果蝇杂交,F1的雄果蝇全部为红眼,雌果蝇也全部为红眼。若红眼雌果蝇(XAXa)与白眼雄(XaY)果蝇杂交,F1的雌雄果蝇均一半为白眼。因此不会出现F1的雌果蝇全部为白眼的情况。
答案:D
9.(2009·汕头二模)下列为某一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Ⅰ-1为携带者。可以准确判断的是( )
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Ⅱ-4是携带者
C.Ⅱ-6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
D.Ⅲ-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1/2
解析:根据遗传图谱可以看出,该病为隐性遗传,但不能确定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由于Ⅲ-9是患者,因此Ⅱ-4肯定是携带者。Ⅱ-6是男性正常,不可能是携带者。Ⅲ-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1/2(X染色体隐性遗传)或1/3(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答案:B
10.(2010·青岛二模)人类的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母亲为色盲基因的携带者,父亲色盲,生下四个孩子,其中一个正常,两个携带者,一个色盲,他们的性别是 ( )
A.三女一男或全是女孩 B.全是男孩或全是女孩
C.三女一男或两女二男 D.三男一女或二男二女
解析:母亲色盲基因的携带者的基因型是XBXb,父亲色盲XbY,后代基因型为XBXb(女性携带者)、XbXb(女性色盲)、XBY(男性正常)、XbY(男性色盲),因此四个孩子中,一个正常(男性),两个携带者(女性),一个色盲(男或女)。
答案:C
11.(2010·贵州模考)2009年8月举行的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800米决赛中,首次参加国际大赛的18岁南非选手塞曼亚以1分55秒45勇夺冠军,但是关于她的性别却产生了争议,国际田联最终决定对她的性别进行详细地检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可通过染色体形状来区分性别
B.可通过血液中性激素的含量差别来区分性别
C.由于X、Y染色体互为非同源染色体,故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分别测定
D.第二性征只能作为奥运会运动员性别判定的辅助依据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性别决定的相关知识,同时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的能力。X、Y染色体虽然形态上有一定的差异,但仍为同源染色体。
答案:C
12.(2010·长沙一中12月)下列关于人类红绿色盲说法正确的是( )
①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②若女孩是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色盲基因是由父方遗传来的
③人类色盲基因b在X染色休上,Y染色体上既没有色盲基因b,也没有它的等位基因B
④男性色盲不传儿子,只传女儿,但女儿可以不显色盲,却会生下患色盲的外孙,代与代之间出现了明显的不连续现象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解析:人类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无相关基因。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若女孩是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色盲基因来自父方或母方。色盲遗传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的特点。
答案:A
二、简答题
13.(2010·湖南省考试院)小鼠的长尾与短尾(相关基因T、t)是一对相对性状,黑色与褐色(相关基因R、r)为另一对相对性状。其中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多只基因型相同的褐色短尾雌鼠和多只基因型相同的褐色短尾雄鼠分别交配得到的后代统计如下表:
褐色短尾
褐色长尾
黑色短尾
黑色长尾
雄鼠
74
76
26
24
雌鼠
151
0
49
0
(1)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为________。
(2)控制小鼠的黑色与褐色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3)写出雌雄亲本小鼠的基因型________。
(4)在上述子代中,杂合褐色短尾雌鼠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________。
(5)上述子代中所有的短尾雌鼠与长尾雄鼠杂交,后代雌鼠中短尾小鼠所占比例为________。
解析:子代雌雄鼠中,褐色∶黑色=3∶1,与性别无关,说明位于常染色体上;对于短尾与长尾而言,与性别有关,雄鼠有长尾和短尾,雌鼠全部为短尾,说明位于X染色体上,且短尾是显性性状。褐色∶黑色=3∶1,说明亲本基因型为Rr×Rr;雄鼠短尾∶雄鼠长尾=1∶1且雌鼠全为短尾,说明亲本基因型为XTXt×XTY,综合两对相对性状分析,雌雄亲本小鼠的基因型RrXTXt×RrXTY。杂合褐色短尾雌鼠=1/2×1/2+1/4×1/4=5/16。短尾雌鼠(XTXT或XTXt)×长尾雄鼠(XtY)→雌鼠中的短尾小鼠=1/2+1/2×1/2=3/4。
答案:(1)褐色、短尾 (2)常 (3)RrXTXt×RrXTY (4)5/16 (5)3/4
14.(2010·湖南省雅礼中学)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但其形态、大小却不完全相同。下图为某人X和Y染色体同源和非同源区段的比较图解,其中A与C为同源区段。请回答:
(1)在A段上的基因在C段可以找到对应的________,此区段的基因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
(2)色盲和血友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_段上。
(3)如果某病只能由男性传给他的儿子,则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段。
(4)如此人B区段和D区段都有一致病基因,则其与一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正常女性结婚,所生的后代中发病机率是________。
(5)假设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E(e)位于A、C片段,那么这对性状在后代男女个体中表现型的比例一定相同吗? ________,试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类的F基因前段存在CGG重复序列,科学家对CGG重复次数、F基因表达和其遗传病症状表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统计结果如下:
CGG重复次数(n)
﹤50
≈150
≈260
≈500
F基因的mRNA
(分子数/细胞)
50
50
50
50
F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分子数/细胞)
1000
400
120
0
症状表现
无症状
轻度
中度
重度
此项研究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测:CGG重复次数可能影响mRNA与________的结合。
解析:基因的分离规律是针对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提出的。色盲和血友病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只能由男性传给他的儿子。后代发病率根据B区段携带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不同。同源区段上的性状在后代男女个体中表现型的比例不一定相同,与性别有关。由图表中的信息可以看出,CGG重复次数不影响F基因的mRNA数,即不影响F基因的转录,但影响翻译(蛋白质合成),并与该遗传病是否发病及症状表现(发病程度)有关。
答案:(1)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 基因的分离规律
(2)B (3) D
(4)若B段为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则100%;若B段为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则50%
(5)不一定 例如,母方为XeXe,父方为XeYE,则 后代男性为XeYE,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后代女性为XeXe,全部表现为隐性性状(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6)CGG重复次数不影响F基因的转录,但影响翻译(蛋白质合成),并与该遗传病是否发病及症状表现(发病程度)有关 核糖体
15.(2010·烟台高三诊断性考试)自然界中,多数动物的性别决定属于XY型,而鸡属于ZW型(雄:ZZ,雌:ZW)。鸡具有一些易观察的性状,且不同相对性状之间的差别明显,易于分辨,因此常作为遗传研究的实验材料。下面是一组关于鸡的某些性状的遗传研究,请分析回答:
(1)鸡冠的形状是由位于不同对的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R、r决定,有四种类型,胡桃冠(A_R_)、豌豆冠(A_rr)、玫瑰冠(aaR_)和单冠(aarr)。
①两亲本杂交,子代鸡冠有四种形状,比例为3∶3∶1∶1,且非玫瑰冠鸡占5/8,则两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
②让纯合的豌豆冠鸡和玫瑰冠鸡杂交,子一代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代与亲本鸡冠形状不同的个体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________。
③某养鸡户的鸡群中没有玫瑰冠个体,而另外三种鸡冠雌雄个体都有,欲通过一代杂交获得尽可能多的玫瑰冠鸡,最好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_的两种亲本杂交。
(2)鸡的羽毛有芦花和非芦花两种,由另一对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芦花(B)对非芦花(b)是显性。芦花鸡羽毛在雏鸡阶段的绒羽为黑色且头顶有黄色斑点。若欲确定B、b基因的位置,可选择纯合的芦花雌鸡和非芦花雄鸡杂交。
①若F1代表现型为________,则可以肯定B、b基因位于Z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即W染色体上没有与之等位的基因)上。
②若F1代全为芦花鸡,则B、b基因位于________。若欲再通过一代杂交作进一步的判断,其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
③假设实验已确定B、b基因位于Z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现有一蛋用鸡养殖场为了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他们扩大养殖规模时,请你告诉他们一种亲本配种的方法及筛选的措施,以实现他们的愿望。
亲本的基因型:________。筛选措施:________。
解析:由于非玫瑰冠鸡占5/8,则玫瑰冠鸡(aaR_)占3/8=1/2×3/4,所以两亲本的基因型是AaRr×aaRr。纯合的豌豆冠鸡(AArr)和玫瑰冠鸡(aaRR)杂交,子一代(AaRr)随机交配,F2代与亲本鸡冠形状不同的个体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 (8/16+0)/(10/16)=4/5。欲通过一代杂交获得尽可能多的玫瑰冠鸡,最好选择基因型为AaRR×aarr的两种亲本杂交。纯合的芦花雌鸡和非芦花雄鸡杂交,若雄鸡全为芦花,雌鸡全为非芦花,则只位于Z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若F1代全为芦花鸡,则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或Z、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答案:(1)①AaRr×aaRr ②4/5 ③AaRR×aarr
(2)①雄鸡全为芦花,雌鸡全为非芦花
②常染色体上或Z、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让F1代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
③ ZBW×ZbZb 在雏鸡阶段淘汰绒羽为黑色且头顶有黄色斑点的个体,其余个体全部保留饲养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核酸是生物体内具有遗传功能的大分子化合物
B.真核生物中,DNA和RNA都能够控制生物性状
C.含有核酸的细胞结构有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D.可用甲基绿对人口腔上皮细胞染色,观察DNA的分布
【解析】 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在DNA和RNA同时存在的情况下,DNA为遗传物质,通过转录、翻译控制生物的性状,而RNA不能控制生物的性状。
【答案】 B
2.(2011·海南期中)如图是人体细胞中两种重要有机物B、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细胞核中能发生E~G的过程 ②细胞质中能发生G~B的过程 ③B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是由于b的种类、数目、排列次序及空间结构不同 ④E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是因为B的排列顺序不同 ⑤E是人类的遗传物质
A.①②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b、e、B、E分别是氨基酸、脱氧核苷酸、蛋白质、DNA,④应该改成B具有多种重要功能的根本原因是e的排列次序不同。
【答案】 B
3.2008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获得者发现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2009年首先爆发于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分别是DNA和RNA。下列有关DNA和RNA的比较正确的是 ( )
A.分布上,真核细胞中的DNA全部存在于细胞核中,RNA全部存在于细胞质中
B.从化学组成上,DNA与RNA的碱基完全不同
C.结构上,DNA多为双螺旋结构,RNA通常为单链结构
D.鉴定DNA用吡罗红染色剂,鉴定RNA用甲基绿染色剂
【解析】 真核细胞中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组成DNA与RNA的碱基有3种相同。鉴定DNA用甲基绿染色剂,鉴定RNA用吡罗红染色剂。
【答案】 C
4.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使用盐酸的目的是( )
①改变细胞膜的流动性 ②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③改变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④将DNA与蛋白质分离 ⑤将RNA与蛋白质分离 ⑥利于RNA与染色剂结合 ⑦利于蛋白质与染色剂结合 ⑧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A.①④⑥ B.②④⑧
C.③⑤⑦ D.②⑤⑥
【解析】 盐酸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答案】 B
5.(2011·广州模拟)某生物体内发生如下的反应: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合成糖原
B.淀粉和糖原都属于多糖,都是储能物质
C.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利用葡萄糖
D.淀粉→麦芽糖→葡萄糖发生于消化道内,葡萄糖→糖原可发生于肝脏内
【解析】 糖原是动物特有的多糖,由此可确定该生物为动物。淀粉→麦芽糖→葡萄糖是消化过程,发生于消化道内,葡萄糖→糖原是糖原的合成过程,可发生于肝脏、肌肉等处。动物、植物、真菌等生物都可利用葡萄糖。
【答案】 C
6.(2011·南京模拟)下列关于化合物的组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可以用右图来形象地表示动、植物细胞内糖类之间的关系
B.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C.棉和麻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主要是纤维素
D.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中都有葡萄糖,脂质具有调节生理代谢的功能
【解析】 肽链的盘曲和折叠构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不同结构的蛋白质,具有不同的功能,因此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功能肯定发生改变;棉和麻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蔗糖水解产物是果糖和葡萄糖,乳糖水解产物是半乳糖和葡萄糖;脂质中的固醇类激素能调节生理代谢。
【答案】 B
7.(原创题)赵忠祥老师在《动物世界》中曾讲到,生活在极地地区的棕熊具有冬眠的习性。每年进入秋季后,它的食量就会迅速增加,体重也随之迅速增加。等到冬季来临时,它的体重能增至原来的两倍多。在漫长的冬眠过程中,棕熊一直是不吃不喝。几个月醒来,它会变得十分“清秀”。冬眠前,棕熊体重增加时,增多的成分主要是( )
A.水 B.蛋白质
C.脂肪 D.糖原
【解析】 在漫长的冬眠过程中,棕熊既需要大量的能量,又需要一定量的水分,而脂肪因其含有较多的氢元素,通过有氧呼吸既可以产生大量的能量,又能生成较多的水,由此可知C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8.分析下表某种大肠杆菌细胞的分子组成,能够做出的推论是 ( )
成分
水
蛋白质
DNA
RNA
糖类
脂质
中间产物
无机离子
相对含量/%
70
15
1
6
3
2
2
1
分子种类
1
3000
1
1000
50
40
500
12
A.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B.蛋白质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C.1种DNA转录出1种RNA
D.1种DNA分子可控制多种蛋白质的合成
【解析】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由表可知,水是含量最多的化合物。1种DNA分子可转录出多种RNA,进而控制合成多种蛋白质。
【答案】 D
9.三类营养物质氧化时释放能量与耗氧量如下表:
营养物质
体外燃烧释放能量(kJ/g)
体内氧化释放能量(kJ/g)
耗氧量(dL/g)
糖
17
17
0.83
蛋白质
23.5
18
0.95
脂肪
39.8
39.8
2.03
据上表内容不能作出的判断是 ( )
A.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B.耗氧量的多少可能与它们含有元素比例不同有关
C.体内外蛋白质分解释放能量的差异可能是因为分解产物不完全相同
D.同质量时,脂肪贮存能量最多
【解析】 表中数据只是反映了体内或体外氧化放能情况及耗氧量,无法说明哪种物质是主要能源物质,而B、C、D三项的解释与表中信息相对应,属可作出的判断。
【答案】 A
二、简答题
10.如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图中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是________________,I在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
(2)图中Z是____________,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可使Ⅲ呈现________色。
(3)图中P的结构通式为________,填写出由P形成Ⅳ的结构层次__________________。
(4)Ⅱ和Ⅳ两者都有多样性,两者多样性的关系是前者______________后者。
(5)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随着年龄增长明显减少的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小麦种子中贮存的多糖是淀粉,其组成单位是葡萄糖。携带遗传信息的是核酸,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其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其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其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答案】 (1)葡萄糖 淀粉 (2)核糖核苷酸 红
(3) 氨基酸→二肽→多肽→蛋白质 (4)决定 (5)水
11.(2011·日照期末)下图X、Y、Z是细胞中的三种化合物,X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Y、Z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这三种化合物分别是:X________;Y________;Z________。
(2)X在血液中的浓度是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饭后半小时,它的浓度升高,此时人体分泌较多的激素是________,与此具有拮抗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
(3)如果X被小肠细胞吸收,用“●”表示X分子,用“→”表示其进出的方向和途径,请在上图(右)中表示出这种跨膜运输方式。
【解析】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且血糖含量水平是人体健康指标之一。X是葡萄糖,与血糖含量水平调节有关的降糖激素为胰岛素,升糖激素为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小肠吸收葡萄糖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
【答案】 (1)葡萄糖 蛋白质 磷脂 (2)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3)如图
12.(原创题)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问题:
Ⅰ.如图是细胞内遗传物质的组成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元素a―→―→e―→f
(1)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 ]________。
(2)e的名称是________,e和f的关系是________。1分子的e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e共有________种。
(3)a包括________等元素。f被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
(4)用图示表示1分子e的组成成分的连接方式________________。
Ⅱ.已知菠菜的干叶病是干叶病毒导致的,但不清楚干叶病毒的核酸种类,试设计实验探究。
实验原理:(略)。
(1)实验材料:苯酚的水溶液(可以将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和核酸分离)、健康生长的菠菜植株、干叶病毒样本、DNA水解酶、其他必需器材。
(2)实验步骤:
①选取两株生长状况相似的菠菜植株,编号为a、b。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再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两株菠菜的生长情况。
(3)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Ⅰ.本题利用简单图示表示组成核酸的物质及元素,了解有关核酸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组成物质间的关系,便可回答。
Ⅱ.要探究干叶病毒的核酸种类,必须把组成病毒的两种物质分离,单独地去观察核酸的作用;注意对照实验的设计,依据提供的实验材料不难设计出步骤。
【答案】 Ⅰ.(1)f DNA (2)脱氧核苷酸 e是f的基本组成单位 1分子磷酸 1分子脱氧核糖 1分子含氮碱基 4 (3)C、H、O、N、P b、c、d (4)
Ⅱ.(2)②用苯酚的水溶液处理干叶病毒,并设法将其蛋白质和核酸分离,以获得其核酸 ③在适当条件下,用DNA水解酶处理干叶病毒样本的核酸 ④一段时间后,用处理过的核酸稀释液喷洒植株a,用未处理的核酸稀释液喷洒植株b (3)①若植株a、b都出现干叶,则病毒的核酸是RNA ②若仅植株b出现干叶,则病毒的核酸是DNA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