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生殖隔离是地理隔离的必然结果 ②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 ③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④隔离、可遗传的变异和自然选择导致了物种的多样性 ⑤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⑥自然选择导致了生物的定向变异与进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①③④⑤ 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地理隔离使两个种群的基因不能进行交流,在各自环境的选择下朝着不同的方向改变着各自种群的基因库和基因频率,当这种改变突破了物种的界限时,产生了生殖隔离,便形成了两个新的物种。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它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B 2.2010年8月,一种名叫NDM-1的“超级细菌”已经蔓延全球各个大洲,对“超级细菌”的出现,医学研究人员一致认为,滥用抗生素是主要原因,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超级细菌”出现的原因是(  ) A.抗生素使用剂量不断加大,抗药性基因频率逐渐增加[高考资源网KS5U.COM] B.抗生素对病菌进行人工选择,使病菌中抗药基因频率不断增大 C.抗生素使用过程中,病菌逐渐向抗药性增强的方向变异 D.抗生素诱发病菌发生变异,出现抗药性强的个体 解析:抗药性的个体在没有使用抗生素时已经出现,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抗药性个体就被选择出来了,且随着抗生素使用剂量不断加大,抗药性基因频率逐渐增加,抗药性个体越来越多。 答案:A 3.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19世纪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进化理论。20世纪,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自然选择学说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受到来自非达尔文学派的质疑。关于“生物的变异是否定向”是经常争论的一个问题。你认为生物的变异是否定向?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许多果蝇培养在一起,让它们自由交配。同时用一定剂量的杀虫剂DDT喷在一块玻璃片上,把玻璃片放在培养果蝇的瓶子中。果蝇群体一代代繁殖,每代群体都用DDT处理,药剂的剂量逐渐增加,经过十多代后,果蝇群体的抗性比原有的品系增强了几十倍。问:能否确定DDT在此实验过程中对果蝇是起选择作用还是诱发突变的作用?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对一个地区的植物资源调查时发现,在一个植物自然种群中,有一种性状表现为植物的胚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正常的卵细胞,使该类植物不能繁殖后代。进一步研究证明:该性状受基因a控制。在该种群中,AA的个体占90%,Aa的个体占9%,aa的个体占1%,那么:[高考资源网KS5U.COM] ①该植物种群的A基因频率是________,a基因频率是________。 ②该植物种群自由交配一代后,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占________。 ③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是否发生了进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教材中相关知识,如基因突变是随机的、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随机的、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等,可以得出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结论。(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3)因为果蝇每代都接触了DDT,所以不能确定DDT在此实验过程中对果蝇是起选择作用还是诱发突变的作用。(4)根据题意,A基因频率=(2×90+9)/200×100%=94.5%,a基因频率=1-94.5%=5.5%。因为aa的个体胚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正常的卵细胞,所以aa的个体不参与交配产生后代。这样得到参与交配的AA、Aa之比为10∶1,只有Aa×Aa的子代可产生不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其比例为1/11×1/11×1/4=1/484,则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1/484=483/484。 答案:(1)不定向。因为基因突变是随机的;有性生殖细胞产生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随机的;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等 (2)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3)不能。因为果蝇每代都接触了DDT,缺乏对照实验 (4)①94.5% 5.5% ②483/484 ③发生了进化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