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2010·上海综合)运用转基因技术培养的单细胞“工程硅藻”,可把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以脂质形式储存起来。科学家计划在海水中大量培养“工程硅藻”。捕捞后从中提炼“生物柴油”。与矿物柴油相比,使用这种“生物柴油”的优点是( )
①可再生 ②不显著增加碳排放 ③不排放含硫废气 ④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转基因生物柴油来自“工程硅藻”,其成分是脂质,与矿物柴油比较优点是:可再生,不显著增加碳排放,不会排放含硫废气,减少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是否造成负面影响还不确定。
答案:A
2.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原理和实例中,错误的是( )
选项
有关事例
相关的生态工程原理
A.
无废弃物农业
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
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的层次
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
C.
无锡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
违反协调与平衡原理
D.
前面造林,后面砍树
违反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解析:D项讲的是追求生态效益时必须考虑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这应是整体性原理;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增加植被的层次应是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水体污染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答案:D
3.(2011·北京石景山一模)下图表示某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是( )
A.该生态系统经过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
B.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蝇蛆和蚯蚓,促进了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流动
C.合理使用农家肥可提高作物的产量
D.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
解析:该图是人工生态系统图,利用生物学原理设置的生态农业;在该系统内,葡萄、蔬菜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通过食物链把能量传给人、猪等生物,同时为了提高能量和物质利用率,猪粪流进沼气池,沼渣喂养蚯蚓、蝇蛆,施农田等,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食物链中能量的传递效率并没有改变,蚯蚓等能促进物质循环,但能量不能循环流动。
答案:B
4.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
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解析: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要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能量利用率不高。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容易导致环境污染。开垦湿地,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
答案:C
5.关于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应用的安全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待生物武器的态度应明确而坚定,即坚决禁止生物武器
B.中国对于克隆人的态度是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可以有限制的进行克隆人的实验
C.对转基因植物外源DNA要进行认真选择,避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或过敏的蛋白质
D.一旦发现转基因生物出现了安全性问题,要马上停止试验,并销毁重组生物
解析:中国对于克隆人的态度是不反对治疗性克隆,禁止进行克隆人的实验。
答案:B
6.(2011·苏北四市二调)如图是某生态工程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
B.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
C.用禽畜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的原理
D.该生态工程的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
解析:废弃物的再利用,不仅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而且增加了经济效益;把残渣作为原料,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用禽畜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任何人工生态系统都需要人的管理,人的作用非常突出。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7.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某市市郊建立的以沼气为中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猪—沼—鱼—肥—果蔬”生态模式时绘出了如下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构建以沼气为中心的“猪—沼—鱼—肥—果蔬”生态模式时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生产3 kg鸡肉最少需要水稻和大豆共________kg。
(3)沼气池中有产甲烷菌和不产甲烷菌等微生物,其生态学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农田内有害虫发生,采用何种措施既能保护环境又能有效防治害虫?
(5)水稻、大豆的秸秆除了图中所示的用途外,还有哪些用途?(写出2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构建生态农业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构建农业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基础,当能量以最高效率沿最短食物链传递时,生产3 kg鸡肉需要水稻和大豆最少,故需要生产者最少为3÷20%=15 kg。(3)沼气池中的微生物的作用是完成有机物的分解、 产生沼气。(4)采用生物防治法既能保护环境又能有效防治害虫。(5)详解答案。
答案:(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提高物质和能量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或答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2)水稻和大豆 15 (3)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 (4)引入害虫天敌防治、激素防治、转基因培育抗害虫农作物等 (5)①作为饲料养猪;②作为工业原料,广泛用于造纸、制造建材、酒精和一次性包装盒等;③在直燃锅炉中进行充分彻底地燃烧,最大限度地转换成电能(写出2个合理答案即可)
8.(2011·中山模拟)“试管婴儿”技术是通过将不孕夫妇的精子和卵细胞取出在试管中完成受精,并在试管中培养使其发育到囊胚期,再将胚胎移入女性子宫内发育成胎儿。他不仅使一部分不能生育的男女重新获得了生育的机会,也为人类的优生开辟了新的途径。据此回答:
(1)“试管婴儿”技术在生物学上所依据的原理是( )
A.有性生殖 B.组织培养
C.克隆技术 D.基因工程
(2)要得到“同卵双胞胎”采用的技术是________,双胞胎的性别是否相同?________。
(3)“试管婴儿”技术诞生后,继而出现了“设计试管婴儿技术”,二者在技术手段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在大多数人反对设计婴儿性别,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试管婴儿也是由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在生殖方式上它属于有性生殖。
(2)若获得同卵双胞胎可运用胚胎分割移植技术,即在囊胚期,将内细胞团均分成两份,每一份经培养移植后均发育成一个个体,这样每个个体的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有丝分裂而产生,所以均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具有相同的性别。
(3)试管婴儿技术主要用于治疗不孕夫妇不孕症,设计试管婴儿技术则是为治疗提供所需的干细胞。
(4)设计试管婴儿性别,会破坏人类正常的性别比例,违反伦理道德,所以反对设计婴儿性别。
答案:(1)A (2)胚胎分割 相同 (3)后者胚胎在移植前需要进行遗传学诊断 (4)破坏了人类正常的性别比例,违反了伦理道德
9.(2011·江苏高考)池塘养殖普遍存在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研究者设计了一种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________。人工养殖池塘水体的 N、P 含量容易升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加之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下降,造成鱼类等死亡,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
(2)与传统养殖池塘相比,该养殖系统增加的生态工程设施有________。可以通过在这些设施内栽植水生植物、放养滤食动物等措施,起到对水体的________,有效减少水体中的 N、P 等含量。
(3)该养殖系统设计为前一池塘上层水流入后一池塘底部,实现水层交换,其目的有________、________。
(4)该养殖系统中串联的池塘不宜过多,因为________。
(5)保持池塘水体中适当的 N、P 含量是必要的,该养殖系统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进行调控。
解析:(1)由于人工养殖池塘受到饵料、鱼类排泄物等因素的影响,故比自然池塘物种丰富度要低,其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高。富营养化引起鱼类死亡,进一步破坏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种调节方式为正反馈。(2)分析图示可知,该养殖系统增加的生态工程设施有生态塘和潜流湿地,其中的水生植物、放养的滤食动物对污染水体有一定的净化作用。(3)该养殖系统前一个养殖池塘上层水流到后一个池塘底部,其目的是增加水中的溶解氧,提高鱼类对饵料的利用率。(4)由于前面池塘水中含有的N、P等流入后面的池塘,将会使后面池塘水体中的N和P的浓度越来越高,故养殖系统中串联的池塘不宜过多。(5)根据图示可知,该系统可通过控制补水、排水和水泵控制水的流量来调节和保持池塘水中适当的N、P含量。
答案:(1)高 正反馈
(2)生态塘和潜流湿地 净化作用
(3)增加水中的溶氧量 提高饵料的利用率
(4)后面池塘水体中的N和P含量(浓度)越来越高
(5)补水和排水 水泵控制水的流量(循环频次)
10.下面图甲、图乙分别表示稻—鱼—蛙共生农业生态系统和普通稻田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转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分析说明鱼和蛙在该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中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2)分析说明稻—鱼—蛙共生生态系统的生态优势。
(3)上述两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所需的有机物都依赖于________,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来自________。
(4)甲和乙相比,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建立甲生态系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使稻获得高产,稻田乙需要经常使用农药,而甲则不需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一般地说,农田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较低,废弃农田上会发生群落演替,该演替的类型是________。
解析:(1)作为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并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减轻了环境污染。(3)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各种生物所需的有机物都依赖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来自太阳光能。 (4)由于甲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较大,故甲和乙两个生态系统相比较,甲的抵抗力稳定性更强。(5)从能量流动的角度,设置生态农业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6)由于甲生态系统引入害虫天敌——蛙,有效控制了害虫数量,因而不需要经常使用农药。(7)一般地说,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单一,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废弃农田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
答案:(1)鱼、蛙是消费者,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在原有食物链中引入新的环节(将人们不能直接利用的有机物转化为可以直接利用的农副产品),有利于实现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并减轻了环境污染。(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太阳光能 (4)甲 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较大
(5)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6)引入害虫天敌——蛙,有效控制了害虫数量 (7)抵抗力 次生演替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