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细菌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汽、酒精、火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处理,这些方法依次用于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 (  ) A.接种环、手、培养基    B.高压锅、手、接种环 C.培养基、手、接种环 D.接种环、手、高压锅 解析:一般说来灭菌是指彻底杀灭微生物使其永远丧失生长繁殖的能力,对于培养基、操作器皿和接种环等都需要灭菌。消毒仅指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物体基本无害,操作者的手臂需要消毒。高压蒸汽灭菌锅是灭菌设备,通常用于培养基的灭菌。用酒精擦拭双手是消毒的一种方法。火焰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适用于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 答案:C 2.下图中甲是果醋发酵装置。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中期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酸菌,适当升高温度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香。图乙中能表示整个发酵过程培养液pH变化的曲线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果醋制作的基本过程是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获得果醋。在酒精发酵过程中,产生的CO2溶于水后形成碳酸(酸性较弱),pH会下降,但不会急剧下降;当接入醋酸菌后,在有氧的情况下,醋酸菌能将乙醇变成乙醛,再将乙醛变成醋酸,酸性物质持续增加,pH持续下降,4条曲线中曲线②是比较符合pH变化的。 答案:B 3.下列关于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多步连续催化反应方面优势明显 B.固定化酶的应用中,要控制好pH、温度和溶解氧 C.利用固定化酶降解水体中有机磷农药,需提供适宜的营养条件 D.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糖类的作用只是作为反应底物 解析:固定化酶不像普通酶那样对环境要求那么高,耐受性比较好,和溶解氧没什么关系;利用固定化酶降解水体中有机磷农药,不需要提供营养条件;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糖类作为反应底物,同时也作为碳源来提供能量和物质。 答案:A 4.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方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制作腐乳的豆腐块装瓶时,为了避免影响口味,逐层加盐量大致相等 B.固定化酶的优势在于能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 C.在制作果醋时,适宜醋酸菌的生长的温度为30~35℃ D.加入SDS物质后,凝胶电泳的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和电荷的差别 解析:制作腐乳的豆腐块装瓶时,要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固定化酶的优势是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同时还能反复利用;适宜醋酸菌生长的环境温度是30~35℃;加入SDS物质后,由于SDS所带电荷的量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而掩盖了不同种蛋白质间电荷的差异,使电泳的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 答案:C 5.(2011·广东高考)以下关于猪血红蛋白提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洗涤红细胞时,使用生理盐水可防止红细胞破裂 B.猪成熟红细胞中缺少细胞器和细胞核,提纯时杂蛋白较少 C.血红蛋白的颜色可用于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的监测 D.在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中,血红蛋白比分子量较小的杂蛋白移动慢 解析:生理盐水和红细胞内的溶液为等渗溶液,A正确;各种细胞器和细胞核中都含有蛋白质,所以不含有细胞器和细胞核的红细胞内,蛋白质种类较少,提纯时杂蛋白较少,B正确;血红蛋白有颜色,所以在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中易分辨,可用于监测,C正确;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分子量较小的易进入凝胶内部,移动速度比较慢,故血红蛋白比分子量较小的杂蛋白移动快,D错误。 答案:D 6.(2011·江苏高考)在利用鸡血进行“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蒸馏水将 NaCl 溶液浓度调至 0.14 mol/L,滤去析出物 B.调节 NaCl 溶液浓度或加入木瓜蛋白酶,都可以去除部分杂质 C.将丝状物溶解在 2 mol/L NaCl 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即呈蓝色 D.用菜花替代鸡血作为实验材料,其实验操作步骤相同 解析:A项中在0.14 mol /L的NaCl溶液中DNA的溶解度最低,DNA在析出物中,故析出物不能丢弃;B项中利用DNA与RNA、蛋白质和脂质等在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的差异,提取DNA,去除其他成分;C项中DNA鉴定时加入二苯胺试剂后还需经热水浴才能出现蓝色;D项中用菜花作为实验材料时需要先用洗涤剂溶解细胞膜。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7.(2011·山东高考)研究发现柚皮精油和乳酸菌素(小分子蛋白质)均有抑菌作用,两者的提取及应用如图所示。  (1)柚皮易焦糊,宜采用________法提取柚皮精油,该过程得到的糊状液体可通过________除去其中的固体杂质。 (2)筛选乳酸菌A时可选用平板划线法或____________接种。对新配制的培养基灭菌时所用的设备是________。实验前需对超净工作台进行____________处理。 (3)培养基中的尿素可为乳酸菌A生长提供________。电泳法纯化乳酸菌素时,若分离带电荷相同的蛋白质,则其分子量越大,电泳速度________。 (4)抑菌实验时,在长满致病菌的平板上,会出现以抑菌物质为中心的透明圈。可通过测定透明圈的________来比较柚皮精油和乳酸菌素的抑菌效果。 解析:(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蒸馏、压榨和萃取等。由于柚皮精油的有效成分在用水蒸气蒸馏时会发生部分水解,使用水中蒸馏法又会产生原料焦糊的问题,所以一般采用压榨法;糊状液体中的杂质可先通过布袋过滤除去固体物和残渣,然后离心进一步除去质量较小的残留固体物。(2)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新配制的培养基需要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实验前需对超净工作台进行消毒处理。(3)尿素可为乳酸菌A提供氮源;电泳时,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蛋白质,所带电荷较多的蛋白质,移动速度越快;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如果所带电荷相同,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移动速度较快。(4)透明圈越大,表明抑菌效果越好。 答案:(1)压榨 过滤 (2)稀释涂布平板法(或:稀释混合平板法) 高压蒸汽灭菌锅 消毒 (3)氮源 越慢 (4)直径(或:大小) 8.某同学进行苹果汁制作实验,工艺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图中用KMnO4的溶液浸泡苹果的目的是________。黑曲霉提取液中含有的________ 可水解果胶,从而使果汁澄清。固定化柱中填充的石英砂通过________ 方式将酶固定化,酶被固定后用蒸馏水洗涤固定化柱是为了除去________。 (2)实验中,操作流程A和B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在苹果汁澄清过程中,应关闭的流速调节阀是________。要测定从固定化柱流出的苹果汁中是否还有果胶,可取一定量的果汁与等量的________混合,如果出现________现象,说明果胶还没有被完全水解。为使果胶完全水解,应将流速调________。 (3)实验后,将洗涤过的固定化柱在低温环境中保存若干天,该固定化柱仍可用于苹果汁制作实验,说明固定化酶可被________使用。 解析:(1)在制作工艺中必须对原材料消毒,这样才能保证后续试验的成功。KMnO4是强氧化剂,可以起到对苹果消毒的作用。苹果汁的制作需要果胶酶,该酶来自图中的黑曲霉。果胶酶将果胶催化水解,提高了果汁的澄清度;酶固定常用吸附法。(2)先提取果胶酶再进行果汁的制作,防止苹果汁时间过久变质。澄清过程应关闭阀1,避免提取液进入固定化柱中降低了果汁质量,如果果胶未完全分解,可降低流速,延长反应时间。(3)固定化酶的优点之一是被固定的酶可以重复使用。 答案:(1)消毒 果胶酶 吸附 未被固定的酶等 (2)AB 阀1 乙醇 浑浊(沉淀) 慢 (3)重复 9.草莓生产上传统的繁殖方式易将所感染的病毒传播给后代,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差。运用微型繁殖技术可以培育出无病毒幼苗。草莓微型繁殖的基本过程如下: 外植体愈伤组织芽、根―→植株 请回答: (1)微型繁殖培育无病毒草莓苗时,一般选取______作为外植体,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过程①中,常用的MS培养基主要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________,在配制好的培养基中,常常需要添加________,有利于外植体启动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接种后2~5 d,若发现外植体边缘局部污染,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过程②中,愈伤组织在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中未形成根,但分化出了芽,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在培养无病毒植株时常选用根尖或茎尖为实验材料,这是由于根尖和茎尖细胞代谢旺盛,抗性强,所含病毒少甚至不含有病毒。(2)在配制MS培养基时,除加入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外,还需要加入有机物、蔗糖等。在配制好的MS培养基中,常常需要添加植物激素。在培养过程中,发现外植体边缘局部污染的原因可能是外植体的消毒不彻底。(3)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用量比会影响根的分化和芽的形成,当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 答案:(1)茎尖(或根尖) 茎尖(或根尖)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 (2)有机物 植物激素 外植体消毒不彻底 (3)培养基中生长素类物质用量与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用量的比值偏低 10.近10年来,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成为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一种常规实验手段,其原理是利用DNA半保留复制,在试管中进行DNA的人工复制(如图),在很短的时间内,将DNA扩增几百万倍甚至几十亿倍,使实验室所需要的遗传物质不再受限于活的生物体。  (1)加热使DNA双链打开,这一步是打开________键,称为________,在细胞中是在________酶的作用下进行的。 (2)当温度降低时,引物与模板末端结合,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引物沿模板延伸,最终合成两个DNA分子,此过程中原料是____________,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 (3)“PCR”技术的必需条件,除了模板、原料、ATP、酶以外,至少还有三个条件,即:液体环境、适宜的________和________。 (4)通过“PCR”技术使DNA分子大量复制,若将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入试管中,以14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四次之后,则15N标记的DNA分子占全部DNA总数的比例为________。 解析:(1)DNA分子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发生变性:氢键打开而解旋。该过程在细胞内则是在解旋酶作用下实现的。 (2)DNA分子复制所需原料为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由于“PCR”技术是在细胞外进行的,缺少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环境,因此,除了满足复制所需的模板、原料、能量和酶以外,还要满足生化反应所需的液体环境和酶所需要的适宜的温度和pH等条件。 (4)以15N标记DNA的分子为模板,以14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4次共形成16个DNA分子,其中有2个含15N,因此15N标记的DNA分子占全部DNA总数的比例为1/8。 答案:(1)氢 解旋 解旋 (2)脱氧核苷酸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温度 酸碱度 (4)1/8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