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时提能训练:生态环璄保护(人教版)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 1.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指出: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总人口将不会超过16亿,顺利实现人口零增长,然后缓慢下降。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B.优生优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C.禁止近亲婚配可以减少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D.我国人口增长符合“J”型曲线,K值为16亿 2.(2012·黄山模拟)造成我国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生存斗争的激烈化 B.物种退化 C.外来物种的入侵 D.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3. (2012?合肥模拟)下列选项中,由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影响是 ( ) A.永冻土融化,造成冻土区域内公路的破坏 B.水体富营养化,对近海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C.酸雨加剧,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D.臭氧层破坏,使全球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 4.现在的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人们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 ) A.臭氧层破坏 B.水体污染 C.冰川融化 D.滥伐森林 5. (预测题)如图表示某河流随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 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 C.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 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 6.(2012·聊城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与保护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 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C.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 D.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 7.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的是( )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B.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 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 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8.(2012·兖州模拟)大型水利工程在很大程度上要改变当地原有生态环境,对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能使生物产生地理隔离,很快形成新的物种,所以对生物的进化是有利的 B.原来的平原变成了湖泊,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率 C.生态系统中如果没有信息传递,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就不能顺利进行 D.利用水力发电,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以降低工业CO2的产生量,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9. (易错题)天鹅洲自然保护区是为了实现麋鹿回归自然而建立起来的,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但没有大型食肉动物。1993年以来,分三批从北京引进的94头麋鹿,自由生活在保护区内,完全以野生植物为食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2003年约为450头,目前已经超过800头,并形成了3个亚种群。但近年来,随着人类在保护区内的某些活动增加,麋鹿开始出现种群密度受制约的迹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保护麋鹿的意义在于保护基因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 B.建立自然保护区后,麋鹿的环境容纳量就可以一直稳定不变 C.麋鹿在保护区内生活,没有捕食者,食物充足,因此没有环境阻力 D.由于出现生殖隔离,原来的一个麋鹿种群分化为三个亚种群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6分) 10.(16分) (预测题)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大量排入水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时可引发蓝藻暴发,使水域生态遭到破坏。控制蓝藻疯长,同时“变废为宝”是减轻“绿色灾害”的有效途径。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细胞结构分析,蓝藻属于________生物,很多蓝藻可以同时进行________和固氮作用,这在生物界中是十分独特的,对整个生物圈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蓝藻与其他水生生物构成了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 (3)下表为某湖泊不同营养状态的各种藻类种群组成情况。 营养状态 藻类种群组成   铜绿微 囊藻 鱼腥藻 斜生栅 藻 汉氏菱 形藻 薄甲藻 小定鞭 金藻  重度富营养 50% 25% 14% 10% 0.5% 0.5%  中度富营养 5% 40% 42% 12% 0.5% 0.5%  轻度富营养 0% 25% 60% 14% 0.5% 0.5%  贫营养 0% 0.5% 10% 11.5% 10% 68%  据表分析,检测水中重度富营养化的指示生物是__________,在中度富营养化水体环境中,竞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采用浮床生态工艺法(如图所示)可治理水体污染,改善水质。其机理正确的是( )  ①植物吸收水中悬浮物 ②植物吸收水中的NO3-、PO43-等,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 ③浮床遮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 ④浮床下方水体氧浓度升高,减少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5)蓝藻资源化利用有多种方式。绿色能源工程可以利用蓝藻来制作生物柴油,由此推测蓝藻体内含有丰富的__________类物质。 11.(14分)淡水鱼类养殖是将鱼种投放到水体并加以一定的饲养管理,或对水体中的鱼类资源进行繁殖和保护,从而获得高产鱼的养殖方式。养殖技术人员对某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调查后,得到了甲图所示的食物网和乙表中的能量数据,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类群 同化的能量(×102kJ/m2·a)  浮游植物 8 100  浮游动物 600  双翅目幼虫 120  摇蚊幼虫 900  鲫鱼 210  黑鱼 30  乙 (1)该生态系统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鲫鱼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营养级。 (2)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则黑鱼的产量将________ _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箭头和文字补充完成能量流经黑鱼种群的情况。  (5)该地区为了发展经济,开办了一个采矿场,水体、土壤和植被均遭到严重的破坏,采矿中的混浊黏土水排放到该水生生态系统中。经检测发现,水中的含氧量大幅度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6分)(探究创新题)一些水域常会出现水体变绿导致鱼类死亡,进而引起水质变坏发臭的现象,称为水体富营养化。研究性学习小组经过调查发现,是有人将化肥或污染剂大量排放到水体中的缘故。请设计实验探究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与复合肥(磷酸氢二铵)浓度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实验结果的预测。 供选实验材料:裸藻培养液(内含裸藻)、滴管、试管、试管架、记号笔、复合肥(磷酸氢二铵)、自来水、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计数板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配制N组一系列浓度梯度的复合肥(磷酸氢二铵)溶液。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在________号试管中按浓度梯度分别加入_________。在剩余试管中加__________。 第五步:__________培养一段时间。 第六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实验结果可能多种多样,请将下列两种可能的结果及结论补充完整): ①如果随复合肥(磷酸氢二铵)溶液浓度的不断加大,裸藻数量也明显增多,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随复合肥(磷酸氢二铵)溶液浓度的不断加大,裸藻数量无明显变化,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由于环境条件是有限的,虽然我国人口增长较快,但不会呈“J”型曲线增长。K值为环境的最大承载量,16亿为人为控制的最大值,并不是K值。 2.【解析】选D。生物资源的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野生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破坏。 3.【解析】选A。温室效应使得地球表面气温升高,引起永冻土融化,进一步会对该区域的公路造成破坏。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污染物的排放,造成水中N、P等元素的含量偏高所致;酸雨的形成是由于SO2等气体排放过多所致;臭氧层的破坏是由于大量排放氟利昂等物质所致。 4.【解析】选A。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吸收波长为200~300 纳米(nm)的阳光紫外线辐射,因此臭氧层被破坏使阳光中紫外线辐射到地球表面的量大大增加,从而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危害。 5.【解析】选D。A地的有机物浓度较高,随着有机物的分解,到了B地有机物浓度较低;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无机物(N、P)的浓度增加;在A、B两地间随着无机物的增加,植物的数量逐渐增加,使得DO值不断增加;随着大量无机物(N、P)进入湖泊,会使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 6.【解析】选D。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7.【解析】选B。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价值均属于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调节作用的属于间接价值;作用尚不清楚的为潜在价值;选项A、C、D属于直接价值。 8.【解析】选A。大型水利工程可能使生物产生地理隔离,长期的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产生,才能说明有新物种产生;原来的平原变成了湖泊,这样的人工干预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率;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利用水力发电,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以降低热力发电带来的工业CO2的产生量,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9.【解析】选A。由于环境的变化,建立自然保护区后,麋鹿的环境容纳量并非一直稳定不变;“随着人类在保护区内的某些活动增加,麋鹿开始出现种群密度受制约的迹象”,这个信息告诉我们,麋鹿在保护区内生活,同样存在环境阻力;麋鹿3个亚种群间并没有产生生殖隔离,没有形成新物种。 【误区警示】由于不明白亚种间未形成生殖隔离而错选D选项。 10.【解析】(1)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很多蓝藻可以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生物固氮,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构成了群落。(3)分析表格可知,在重度富营养化时,铜绿微囊藻所占百分比最大,可作为重度富营养化的指示生物;在中度富营养化水体环境中,鱼腥藻和斜生栅藻所占比例最大,竞争最激烈。(4)分析图可知,植物能够吸收水中的NO3-、PO43-等,而不是吸收悬浮物;浮床遮光,影响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5)蓝藻体内脂质含量较高,利于制作生物柴油。 答案:(1)原核 光合作用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生物群落 (3)铜绿微囊藻 鱼腥藻和斜生栅藻 (4)C (5)脂质 11.【解析】(1)据甲图可知,该生态系统中有3条食物链,鲫鱼处于第三和第四营养级。(2)第二营养级有浮游动物和摇蚊幼虫,所以能量传递效率为:(900 +600)/8 100×100%≈18.52%。(3)若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黑鱼由第四、五营养级变为第四营养级,能量损耗减少,产量增加;由于营养结构比原来简单,导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4)黑鱼是最高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去路有三:呼吸散失、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体残骸被分解者利用。(5)采矿中的混浊黏土水排放到该水生生态系统中,水变混浊,透光性差,影响了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氧气释放量减少,最终会使水体恶化。 答案:(1)3 第三、第四 (2)18.52% (3)增加 下降 (4)如图  (5)水变混浊,影响了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氧气释放量减少 【误区警示】解答本题可能由于:①没有准确地进行图文转换,②没有理清第二营养级有浮游动物和摇蚊幼虫,从而错答。 12.【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与复合肥(磷酸氢二铵)浓度之间的关系,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复合肥(磷酸氢二铵)溶液,实验观察指标(因变量)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情况,即裸藻的数量。不做任何处理的一组为对照组,其余各组为实验组,应各加入不同浓度的复合肥(磷酸氢二铵)溶液。另外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其他培养条件应适宜且相同。由于是探究性实验,所以实验结果和结论具有多种可能性。 答案:实验步骤: 第二步:取N+1支试管分别编号(1~N+1) 第三步:在N+1支试管中各放入2 mL裸藻培养液 第四步:2~N+1 等量的复合肥(磷酸氢二铵)溶液 等量的自来水 第五步:在其余条件均相同的适宜条件下 第六步:分别制作装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①该浓度范围内的复合肥(磷酸氢二铵)溶液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且富营养化程度随复合肥浓度的增加而加大(合理答案即可)②该浓度范围内复合肥(磷酸氢二铵)溶液不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