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邵阳高一检测)被大多数学者接受的细胞膜的结构模型是(  ) A.双螺旋模型 B.流动镶嵌模型 C.脂质—脂质模型 D.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模型 解析:选B。双螺旋模型不是细胞膜的结构模型。人们对细胞膜结构的认识经历了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模型→流动镶嵌模型,其中流动镶嵌模型被大多数学者接受。 2.细胞膜上一般不含(  ) A.胆固醇          B.磷脂 C.血红蛋白 D.糖蛋白 解析:选C。该题主要考查了细胞膜的成分,其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脂质中磷脂含量最丰富,此外还含有胆固醇。细胞膜还含有少量的糖类,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与氧气的运输有关,不属于细胞膜的成分。 3.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细胞膜结构的是(  )   解析:选C。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亲水性的头部排在外侧,疏水性的尾部排在内侧,细胞膜的外表面有蛋白质与多糖构成的糖被。 4.细胞膜上与细胞的识别、免疫、信息传递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 A.磷脂 B.脂肪 C.核酸 D.蛋白质 解析:选D。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其中蛋白质的种类很多,有的是运输物质的载体,有的是识别作用的糖蛋白,有的是接受信号的受体,有的是具有特异性的抗体,所以蛋白质与细胞识别、免疫、信息传递有着密切关系。 5.在下列几组化学元素中,构成细胞膜所必需的基本元素是(  ) A.C、H、O        B.C、H、O、P C.C、H、O、N D.C、H、O、N、P 解析:选D。细胞膜主要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组成蛋白质的元素中有C、H、O、N等元素,而磷脂中含有P元素。 6.下图表示细胞某一部分的亚显微结构,据图回答问题:  (1)这个简图表示____________的亚显微结构。 (2)图中的化学成分: 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 (3)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4)可见生物膜中的2、3成分在1上的排布方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组成该细胞结构的化学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合成图中2、3成分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 (6)决定细胞识别作用的成分是图中的____________。 解析: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其中1为磷脂分子,2、3为蛋白质分子,4为糖蛋白。蛋白质的合成在核糖体内进行。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都不是静止的,从而使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1)细胞膜 (2)磷脂分子 蛋白质分子 蛋白质分子 糖蛋白 (3)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镶嵌、覆盖、贯穿 (5)C、H、O、N、P 核糖体 (6)4   一、选择题 1.动物细胞和植物叶肉细胞的功能差异较大,其主要原因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中(  ) A.脂质不同 B.磷脂不同 C.蛋白质不同 D.水不同 解析:选C。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中起重要作用。膜上蛋白质不同,膜的功能不同。 2.多细胞生物体内实现各个细胞间的功能协调依赖于(  ) A.细胞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B.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细胞间的物质交换 D.A和B两项 解析:选D。多细胞生物体内实现各个细胞间的功能协调,不但依赖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还必须依赖于细胞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否则细胞无法正常生存。 3.(2012·温州市楠江中学月考)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间的排斥,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这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是(  ) A.细胞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B.细胞膜具有选择透性 C.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细胞膜的外面有糖蛋白 解析:选D。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这与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很难成功有很大关系。 4.某科学家将一种细胞的最外层进行化学分析,得到糖类、磷脂、蛋白质,由此可以判断该细胞是(  ) A.蓝藻细胞 B.月季细胞 C.肌肉细胞 D.大肠杆菌细胞 解析:选C。糖类、磷脂、蛋白质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蓝藻细胞和大肠杆菌细胞都属于原核细胞,它们的最外层是由肽聚糖构成的细胞壁;月季细胞属植物细胞,其最外层主要是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的细胞壁;肌肉细胞为动物细胞,其最外层为细胞膜,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主要为磷脂。 5.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下列实例中不能反映该特点的是(  ) A.吞噬细胞吞噬病菌 B.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 C.变形虫能伸出伪足 D.精子和卵细胞经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 解析:选B。细胞之间的融合、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和变形虫伸出伪足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与细胞膜的结构无关。 6.人注射狂犬病疫苗后,经过免疫细胞的识别等过程,血液中会出现抗狂犬病的抗体,抗体的产生体现了细胞膜(  ) A.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B.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的功能 C.排泄功能 D.进行细胞间信息的接收与传递功能 解析:选D。免疫细胞膜上有糖蛋白,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这体现了细胞膜可进行细胞间信息的接收与传递功能。 7.细胞膜具屏障的作用不包括(  ) A.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B.将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C.使细胞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 D.使细胞内物质不能流失到细胞外,细胞外物质不能进入细胞内 解析:选D。细胞膜具屏障作用,使细胞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细胞膜还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内,细胞不需要的或者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容易进入细胞内。 8.(2012·济钢中学高一月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只是由脂质和蛋白质分子组成 B.细胞膜的各种成分中脂质的含量最多 C.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脂肪最丰富 D.功能越简单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解析:选B。A错,细胞膜除了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分子以外,还有少量的糖类。C错,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此外还有少量固醇。D错,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B正确,细胞膜的各种成分中脂质约占细胞总量的50%,蛋白质约占40%,糖类约占2%~10%,因此脂质最多。 9.实验表明,正常情况下维生素D可以优先通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内部,这是因为(  ) A.细胞膜上含有蛋白质分子 B.细胞内维生素D的浓度过低 C.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D.细胞膜上维生素D的载体较多 解析:选C。维生素D属于脂质,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也属于脂质,故根据化学上“相似相溶”的原理,维生素D可以优先通过细胞膜。 10.在处理污水时,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有选择地将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试图模拟细胞膜的(  ) A.屏障功能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C.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D.细胞膜的流动性 解析:选B。细胞膜可控制物质的进出,阻止外来物质对细胞的干扰和破坏。 11.如图是辛格等科学家在1972年提出的关于生物膜分子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与细胞识别有关,细胞的识别是信息传递的过程 B.图中c分子具有亲水的磷酸头部和疏水的脂肪酸尾部 C.图中d的分布状态有两种:镶在表面或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D.b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具有对称性 解析:选C。图中a为糖蛋白,与细胞的识别有关,b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c是磷脂分子,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d为蛋白质,在膜上呈不对称分布,有的镶在膜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12.葡萄糖经小肠黏膜上皮进入毛细血管,需通过的磷脂分子层数是(  ) A.4层 B.6层 C.8层 D.10层 解析:选C。葡萄糖经小肠黏膜上皮进入毛细血管需经过两层细胞: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壁上皮细胞,4层细胞膜,每层细胞膜由两层磷脂分子层构成,故共穿过8层磷脂分子层。 二、非选择题 13.根据图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反映的是细胞膜________的功能。 (2)图中甲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细胞,乙表示的是________细胞。 (3)图中1表示______________,2表示______________细胞膜上的________,其化学本质是________。 (4)一般认为细胞识别的分子基础是受体。受体主要指细胞膜中的________,它对细胞外信号分子的结合有特异性。 解析:本题图解表示相邻两个细胞通过接触进行信息交流,甲是发出信号的细胞,1是由甲产生的信号分子,乙表示接受信号的细胞,即称为靶细胞,2是信号识别受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答案:(1)信息交流 (2)发出信号 靶 (3)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 靶 受体 蛋白质(通常为糖蛋白或脂蛋白) (4)蛋白质 14.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小鼠和人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相结合,使它们分别产生绿色和红色荧光。将这两种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开始时一半成绿色,另一半成红色,但在37 ℃水浴中保温40 min后,融合细胞上两种颜色的荧光点呈均匀分布,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这个实验说明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性,这种特点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在完成上述生理活动中还需要________(细胞器)为其提供能量。 (3)细胞外的物质不能随便进入细胞,细胞内的物质也不能随便从内部出去,这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作用。尽管如此,有机磷农药仍然可以迅速进入细胞内使人体中毒,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这是由组成细胞膜的分子具有流动性决定的。细胞进行生理活动的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细胞膜的屏障作用,使细胞内、外的物质不能随意出入。 答案:(1)一定的流动 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 (2)线粒体 (3)屏障 有机磷农药属于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 15.(创新探究题)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 (1)实验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目的:利用化学试剂检测细胞膜中的蛋白质成分。 (3)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材料:细胞膜样液、稀释的蛋清、洁净试管、滴管、双缩脲试剂等。 (5)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洁净的试管两支,编号为甲、乙。 第二步:向甲试管中滴加2 mL的细胞膜样液,向乙试管中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向甲、乙两试管中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现象: 甲试管中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试管中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若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则细胞膜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乙试管加蛋清,是为了进行对照。本实验为验证性实验,则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是唯一的。 答案:(1)验证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成分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物质 (5)第二步:2 mL稀释的蛋清 第三步:滴加双缩脲试剂A 2 mL,振荡摇匀,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 3~4滴,振荡摇匀,观察颜色变化 (6)变为紫色 变为紫色 (7)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成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