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末 综 合 检 测(二)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 )
A.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B.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C.Na+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D.K+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
解析:选A。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后,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打开,膜外的Na+通过Na+通道被动运输进入细胞,故选A。
2.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解析:选C。在神经纤维膜上有钠离子通道和钾离子通道。当神经纤维某处受到刺激时会使钠离子通道开放,于是膜外钠离子在短期内大量流入膜内(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造成了内正外负的反极化现象(a~c段)。但在很短的时期内钠离子通道又重新关闭,钾离子通道随即开放,钾离子又很快流出膜外(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使得膜电位又恢复到原来的外正内负的状态(c~e段)。故C项正确。
3.如图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C。病人有感觉,说明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正常,但手不能动,说明神经冲动不能传至效应器,故阻断的位置是③——传出神经。
4.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
B.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
C.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
D.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
解析:选C。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主要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等神经中枢的调节下完成的条件反射,其反射弧中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参与,形成多个突触,兴奋在多个中间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使它们先后兴奋,故C正确。在此过程中,小脑主要起调节躯体平衡的作用。
5.下列与激素作用无关的实例是 ( )
A.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
B.人舌尖触到蔗糖时感觉甜
C.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
D.饥饿时人体血糖仍维持正常水平
解析:选B。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的过程中需要发育着的种子提供生长素;舌尖触到蔗糖,蔗糖刺激了舌尖处的味觉感受器,使其产生兴奋,并把兴奋传入到味觉中枢形成了甜的感觉;雪松树冠呈塔形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有关;血糖平衡的维持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有关,故B正确。
6.植物甲自然结实率低,主要原因是花粉粒萌发后多数花粉管不能伸长。为探究生长素对植物花粉管伸长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课外实验,得到下表结果:
生长素
浓度(mg/L)
0
1.0
2.0
3.0
4.0
5.0
6.0
7.0
花粉管平
均长度(mm)
0.5
3.6
5.5
6.4
5.2
3.1
0.4
0.2
据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多选)( )
A.低浓度生长素促进花粉管的伸长
B.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花粉管的伸长
C.在该植物开花时用适宜浓度生长素溶液处理可提高结实率
D.生长素在促进花粉管的伸长时与赤霉素有协同作用
解析:选ABC。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对花粉管伸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加强,超过一定的浓度后,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对花粉管伸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加强,说明低浓度生长素促进花粉管的伸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花粉管的伸长,因此在该植物开花时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可提高结实率。
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
②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
③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相同
④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A。同种植株的枝条情况也会不一样,比如幼芽的数量等都会影响生长素的产生,所以③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应该不相同。④极性运输是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并不受重力影响,所以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也可以进行极性运输。
8.下面左侧为对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处理,那么一段时间后,右侧①②③在图示位置时,其生长情况依次是( )
A.弯向B侧、弯向B侧、弯向A侧
B.弯向B侧、弯向B侧、弯向B侧
C.弯向A侧、弯向A侧、弯向A侧
D.弯向A侧,直立生长、弯向A侧
解析:选C。通过左侧的处理,使B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多于A,右侧的几种处理中,无论是旋转还是单侧光,都不影响这种分布特点,所以胚芽鞘总是向A侧弯曲。
9.如图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方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多选)( )
A.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传递迅速
B.方式③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
C.体温调节可能涉及①②③三种传递方式
D.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不存在反馈调节
解析:选BD。①为体液调节,②为神经—体液调节,③为神经调节。①和②的调节都与激素的分泌有关,速度较慢,③神经调节的传递迅速,故A项正确;③神经调节过程中,释放的神经递质先进入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再被突触后膜接受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故B项错误;体温调节既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也需要激素调节,可能涉及图中三种传递方式,故C项正确;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需要经过血液循环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激素调节为反馈调节,故D项错误。
10.如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B.如果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a分泌d,b分泌e具有抑制作用
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则d过程只发生于细胞核中
D.如果该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a为效应T细胞,b为靶细胞,c代表抗体
解析:选B。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可以抑制下丘脑(a)和垂体(b)的分泌活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形式传递;线粒体或叶绿体中也有DNA,也可以发生转录、翻译过程;效应T细胞不能产生抗体,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
11. 农田中的农作物大多数是单子叶植物,杂草以双子叶植物为主;果园的果树和杂草则相反。如图所示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效果。据此可知用生长素类似物所配制的除草剂主要用于农田还是果园,理由是( )
A.果园 低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果树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B.果园 高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果树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C.农田 低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D.农田 高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解析:选D。图中曲线表示不同植物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高浓度生长素抑制双子叶植物生长,但可促进单子叶植物生长。果园中的果树是双子叶植物而杂草是单子叶植物,农田中农作物是单子叶植物而杂草是双子叶植物。所以用生长素类似物所配制的除草剂主要用于农田,浓度较高时既可以抑制杂草生长,又可促进作物生长。
12.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增大
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
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解析:选BD。本题考查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知识。静息状态时,是神经细胞内的K+外流,呈现内负外正的电位状态;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时会加大神经元内外的电位差,静息电位会增大;神经递质通过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上电位的变化,不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借助突触完成的。
13.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
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
B.不同的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
C.所有的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
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
解析:选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不存在递质传递,故A错;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其他感觉可以存在,说明不同的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有些通路可以被麻醉剂阻断,故B正确,C错;但是麻醉剂一般不会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故D错误。
14.下图表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两种方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A可能为唾液腺细胞
B.b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C.甲状腺激素的传递方式如乙图所示
D.神经递质的传递方式如甲图所示
解析:选B。唾液腺细胞分泌的唾液不进入血管中。b能与信号分子结合,说明b具有识别作用,属于糖蛋白。甲状腺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与甲图对应。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的物质,与乙图对应。
15.如图为神经纤维上A、B、C、D四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①AB、②BD、③AD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的有(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选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形式双向传导,刺激C点电流向B、D方向传递,由于BC=CD,因此B、D点会同时兴奋,当电流计连接到BD时,电流计不能偏转。而AB或AD之间,两点不同时兴奋,所以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16.如图是一反射弧的部分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①所示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细胞质中一定含线粒体等细胞器
B.②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C.②处兴奋传递方向为自下而上
D.如果婴幼儿时期营养不良,蛋白质等物质摄入过少,则会使①和②等结构过少,脑重量过轻,造成智力缺陷
解析:选C。图①是一个神经元,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所以含有细胞生命活动必需的细胞器。图②是突触,包含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由①细胞轴突所包含的前膜向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传递,方向为自上而下。若婴幼儿时期营养不良,会使构成细胞结构的物质缺少,影响神经细胞发育,进而影响智力。
17.如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B.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不受④过程的调节
C.如果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和内分泌腺组成机体内的某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则效应器最终为图中的组织
D.如果图示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⑥的增加可能引起③和④的减少
解析:选C。C选项考查反射弧的组成,效应器为图中的内分泌腺。若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甲状腺激素增加可能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③和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④减少,即反馈调节。
18.下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刺激a处,b处要比c处先产生电位变化
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
C.刺激c处,a和b处都会产生兴奋
D.刺激a处,b、c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
解析:选A。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兴奋通过突触时有一个时间延搁,当刺激a处时,b处要比c处先产生电位变化,因为兴奋传递至c处时,还要经过一个突触。由此可见,刺激a处,b、c处会相继发生兴奋或抑制(b处比c处先产生电位变化);刺激b处,c处会发生兴奋或抑制,而a处无反应;刺激c处,a处没有反应,b处有反应。
19.如图为反射弧结构,若刺激a可引起b处产生冲动,效应器作出反应,而刺激b也可以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但不会引起a处产生冲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兴奋在感觉神经元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B.在神经中枢内突触传递兴奋的方向是单向的
C.兴奋在运动神经元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D.刺激a使突触传递兴奋,刺激b使突触传递抑制
解析:选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即在图中的神经中枢内突触传递兴奋的方向是单向的。
20.某同学发现了一株花色奇特的杜鹃花,于是采摘了部分枝条,打算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 )
A.采摘的枝条中,芽较多的较嫩枝条相对来说更容易生根
B.生长素促进生根效果与生长素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
C.生长素类似物有一定的毒性,实验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废液
D.两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促进根生长的效果一定不相同
解析:选BD。生长素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其作用特点是具有两重性。芽较多的嫩枝条生长素相对较多,促进生根;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有关,与时间无关;生长素有一定的毒性,应妥善处理废液;根据生长素浓度与其作用的相关曲线可知,在最适浓度两侧有两种浓度对生根速度的影响效果是相同的。
21.下图为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 )
―→―→―→―→
A.激素甲是人体内唯一可以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B.下丘脑还可产生某种促激素释放激素直接促进激素甲的分泌
C.该调节过程只有体液调节一种方式
D.缺乏激素甲的病人体内蛋白质供能的比例会增加
解析:选BC。因为是血糖调节,激素甲使血糖浓度下降,故激素甲为人体内唯一能降血糖的激素——胰岛素,某内分泌腺为胰腺。此图解显示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但要注意的是下丘脑不能分泌促进胰岛素分泌的激素。若胰岛素缺乏,则糖类代谢发生障碍,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加强。
22.为探究肾上腺激素对鱼体体色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向5尾体色一致的小型鲫鱼腹腔内注射0.5 mL肾上腺激素溶液,然后置于背光处,2 h后发现鲫鱼肤色变淡。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合理的是(多选)( )
A.实验变量是肾上腺激素,观测指标是肤色深浅的变化
B.缺少对照组,对照组应与实验组同时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C.可以得出肾上腺激素使皮肤色素细胞减少的结论
D.可使实验现象明显,应选择肤色较浅的鱼作为实验材料
解析:选AB。生物实验必须要有对照实验,此题实验组为注射肾上腺激素的一组,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由于缺少对照,不能得出C项的结论,为使体色变化明显,应选用体色较深的鱼作为实验材料。
23.健康人在精神紧张时常有明显的出汗现象,说明( )
A.此时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失调
B.此时人体激素分泌没有变化
C.汗腺的分泌活动受神经活动影响
D.这种情况下出汗不影响人体散热
解析:选C。依题意可知,题目中提到的出汗现象是由于精神紧张引起的,可以说明汗腺的分泌活动受神经活动的影响。另外,精神紧张时,人体内肾上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明显增多,细胞代谢增强,人体散热量增加,稳态并没有失调。
24.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活。其原因是( )
①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
②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
③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④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B。促进植物扦插枝条成活的关键是要生根,一方面有利于固定,另一方面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矿质元素。除了在枝条断面涂生长素外,还可以由芽和幼叶产生生长素,促进插枝生根;同时为了保水就要降低蒸腾作用,必须去掉一些老叶。
25.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
A.a B.b
C.c D.d
解析:选D。曲线上P点的含义是: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生长单位长度所需的时间越长,即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生长素的促进生长作用减弱。乙图中,只有d点是属于生长素浓度高但生长速度慢的状态。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26.(12分)图甲中①②③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调节的三种方式。图乙中①②③都是兴奋性神经元,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后,也和神经细胞一样能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①方式中,若靶腺为甲状腺,则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分泌________激素到达垂体,调节垂体某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甲状腺的分泌。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是图甲中的________(填标号)方式。
(2)与图甲中A处兴奋传递相比,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的特点是________。
(3)图乙中神经元①受到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这是因为刺激使神经元①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首先进入________,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神经元②膜外________离子内流,产生兴奋。
(4)若给图乙中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________(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若在图乙中A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C处________ (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
(5)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多数患者的免疫系统误将自身肌肉细胞膜(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当做________,产生的抗体攻击了此类神经递质受体,从而使神经冲动传递受阻,肌肉收缩无力。
解析:(1)考查下丘脑的部分功能。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细胞分泌但由垂体释放的,所以是过程②而不是③表示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2)图甲中的A处的兴奋传递具有单向性,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双向性。(3)考查兴奋的传递过程。动作电位是由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的。(4)由于题中指出神经元和肌肉之间的接头类似于突触,所以该处的兴奋传递具有单向性,只能从神经元到肌肉细胞,所以刺激肌肉细胞后在A处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但在A处给予刺激后,兴奋可以通过③→①→C。(5)考查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理。
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② (2)双向传导 (3)突触间隙 钠 (4)不能 能 (5)抗原
27.(13分)下丘脑和垂体在人体内分泌活动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据图回答问题:
(1)垂体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不仅分泌[a]生长激素,还分泌[ ]________等激素来调节其他某些内分泌腺的活动。但下丘脑才是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括号内填图中字母)
(2)①完成由产生电信号到转变为化学信号的过程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产生________,通过轴突传导到________,进而引起小泡中激素的释放。
(3)图中可见,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使血浆渗透压________。①~⑤过程中属于反馈抑制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与c具有协同作用的________(激素)分泌量也将增加,导致产热量增加。如果用激素c饲喂小白鼠,再放入密闭容器中,其对缺氧的敏感性将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下丘脑、垂体与人体激素调节、神经调节的关系。下丘脑中有一些神经细胞不仅能传导兴奋,而且能分泌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中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所以下丘脑是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从图示“-”符号可知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降低血浆渗透压,因为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血液中c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减少。在寒冷的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的分泌增多,使代谢增加,产热增加。体内甲状腺激素增多后物质氧化加快,耗氧量增多,对缺氧的耐受性下降,而对缺氧的敏感性提高。
答案:(1)b 促甲状腺激素 下丘脑能分泌一些激素来调节垂体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垂体分泌激素的多少,是受下丘脑支配的)
(2)局部电流(兴奋/神经冲动) 神经末梢(轴突末梢/突触小体)
(3)降低 ④和⑤
(4)肾上腺激素 提高
28.(11分)为了探究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某生物学研究小组利用以下材料用具进行了实验探究,得到下表的实验数据:
材料用具:培养皿、量筒、直尺、培养液(可用植物组织培养)、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已切去尖端的某种植物的胚根和胚芽各50条(初始长度均为10 mm)。
请根据实验材料和表中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步骤的第二步和第四步。
第一步:取20套洁净的培养皿,分别编号为A1、A2、A3……A10和a1、a2、a3……a10。在上述培养皿中均加入适量的培养液,然后再分别加入适量且等量的浓度为10-13mol/L、10-12 mol/L、……10-4 mol/L的生长素溶液。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将上述培养皿放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表的实验数据,绘制不同生长素浓度下胚芽、胚根平均长度的变化曲线。
(3)分析所绘曲线,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本实验中,切去胚根和胚芽尖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这是个相互对照实验,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除实验变量生长素的浓度外,其他的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加入的胚根和胚芽的量要相同。根据表中的提示,3天后,分别测量并记录每组培养皿中各条胚根和胚芽的长度,然后求出每一组的平均值。根据表中的数据,推出可能的实验结论,如从表中可以看出胚根和胚芽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分别为10-10 mol/L和10-8 mol/L左右,其他具体见答案内容。本实验中所用的胚根和胚芽的尖端都已被切除掉,原因是尖端会产生生长素,它们的存在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答案:(1)第二步:将已切去尖端的胚根和胚芽各随机均分为10组,分别加入上述培养皿中
第四步:3天后,分别测量并记录各组胚根和胚芽的长度,并求平均值
(2)如图:
(3)①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或胚根对生长素的敏感度大于胚芽;②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③胚根和胚芽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分别为10-10 mol/L和10-8 mol/L左右(答出一点即可)
(4)因为胚根和胚芽自身能产生生长素,切去尖端可以避免胚根和胚芽产生的生长素干扰实验
29.(14分)Ⅰ.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经40 ℃处理后生长素类似物的活性”的课题研究。实验材料包括: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可供扦插的植物枝条若干,经40 ℃处理过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等,请完成以下实验内容:
(1)取三只培养瓶分别标记甲、乙、丙。
(2)甲瓶中插入____________________作对照组,乙瓶中插入用生长素类似物浸泡过的枝条,丙瓶中插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提高实验可信度,除培养条件相同外,还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
(4)本实验采用何种指标来确定温度对生长素类似物活性的影响?____________。
Ⅱ.某生物兴趣小组参照图示开展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实验,按照下表设计浓度梯度。(单位:mol·L-1)
组别
A
B
C
浓度
10-12
10-9
10-7
(1)从曲线可知,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进一步精确测定最适浓度,可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Ⅰ.根据实验材料中可供扦插的植物枝条若干可知,本实验是为了探究经40 ℃处理后的生长素类似物对扦插枝条生根情况的影响,可将扦插枝条的生根数量作为实验观察指标。甲组为对照组,应是不作处理的扦插枝条,丙组中插入的应是经40 ℃处理过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过的枝条。注意所选枝条的生理状况应相同。
Ⅱ.由曲线可知: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为确定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而采用的三个数值梯度间距太大,不能更好地确定最适浓度,可再增加10-11、10-10、10-8三个梯度。
答案:Ⅰ.(2)不经处理的植物枝条 经40 ℃处理过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过的枝条
(3)所选枝条的生理状况等 (4)插条生根数量
Ⅱ.(1)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除10-12、10-9、10-7外再增加10-11、10-10、10-8三个梯度实验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