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4 宋明理学 一、选择题 1. 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  ) 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 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 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 2. 下图为河南登封少林寺“三教合一碑”,碑刻三人共一鼻子,一人正面,另两人均侧面。某中学组织夏令营时,同学们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就三教并立产生的重要影响展开了讨论,其中正确的是 (  )  ①儒学受到严重挑战 ②理学形成 ③儒、道、佛互相融合 ④三教合一的局面形成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 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把天理和人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以此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朱熹这一理论的实质是 (  ) A.加强文化专制主义 B.巩固儒家正统地位 C.维护封建伦理道德 D.实行八股取士制度 4. 文天祥的气节反映了当时思想的主流是 (  ) 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5.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  ) A.知德合一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穷理格物 6. 河南大学教授程民生说:“程朱理学把自然、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维中有了很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推动这种成就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 A.“理”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B.把握“理”的方法主要是“格物致知” C.“存天理,灭人欲” D.“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自己心中” 7.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宋代理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张载的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当时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 B.体现了理学家们关注国计民生的价值取向 C.说明理学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D.说明理学在当时有利于维护社会政局的稳定 8. 明朝天顺年间,山西的一个正五品官员刘翀娶了一个再婚的老婆,在重视贞节的当时是违背道德规范的,因此被人检举了,一直告到了京城。就这么一件小事,就引得明英宗亲自干预,下令将刘翀逮捕来京城,下狱审讯,最后将刘翀削职为民。这里的“道德规范”应是 (  ) A.民族气节 B.宋明理学 C.克己复礼 D.依法治国 二、非选择题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至论天下之理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子文集》 材料二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朱子语类》 (1)依据材料一归纳宋代朱熹“新儒学”的思想核心。结合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指出宋代理学的突出特点。 (2)如何评价材料一的观点? (3)材料二体现了把握“理”的方法是什么?该方法对我们的学习有何借鉴意义? 答 案 1.D 2.D 3.C 4.C 5.C 6.A 7.C 8.B  9. (1)其思想核心是“理”,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宋代理学是以正宗儒学为基础,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2)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应该遵循伦理道德,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维护孔子的权威地位。 (3)格物致知,即通过对外界事物深入细致地探究,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首先脚踏实地、认真学习每一个具体知识,然后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水平。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