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2年3月26日,据食品产业网报道,近些年出现的一种膨化食品,合格率仅为76.2%,这两年不断有名牌企业出现食品质量问题,其主要原因大部分为铝含量超标,以及微生物超标。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微生物都是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对人类有害的
B.微生物包含了除动物界、植物界的其他生物
C.微生物的结构简单到没有细胞核
D.微生物的结构简单到没有细胞结构
答案:B
2.(2012·无锡一中高二检测)关于灭菌和消毒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B.消毒和灭菌实质上是相同的
C.接种环用灼烧法灭菌
D.常用灭菌方法有加热法、过滤法、紫外线法、化学药物法
解析:选B。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使所有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的能力;消毒是用较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上的绝大多数微生物(包括病原体和有害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实际上是部分灭菌。
3.无菌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物和手进行灭菌
B.将用于微生物的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
C.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D.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灭菌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的接触
解析:选A。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物和手可以进行消毒,不能灭菌。
4.如何判断制作的培养基是否灭菌彻底( )
A.看培养基是否透明
B.有没有消灭细菌菌体
C.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恒温箱中保温1~2天后有无菌落生长
D.是否消灭了微生物的芽孢、孢子
解析:选C。配制好的培养基,是否灭菌彻底通常在使用前,在恒温箱中保温1~2天后检验有无菌落生长,若无则说明灭菌彻底。
5.制备培养基的方法:将蛋白胨、NaCl和牛肉膏放入烧杯内,加100 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匀后,在酒精灯上加热。当蛋白胨、牛肉膏融化后,加入琼脂,用微火继续加热至琼脂溶化,补充水至100 mL。用0.1 mol/L的NaOH或0.1 mol/L的HCl将pH调至7.0~7.2,分别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当培养基的温度下降到50 ℃左右时,将其分装在5套培养皿中,当培养基冷却至室温后,按下表分别进行处理。
第1套
开盖,在空气中暴露10 s
第2套[高考资源网KS5U.COM]
用手指接触培养基约10 s
第3套
用硬币接触培养基约10 s
第4套
用滤纸擦一下课桌,再接触培养基约10 s
第5套
对照(不打开盖)
将处理完毕的培养基置于37 ℃的温度下培养1~2天,观察每个培养皿中细菌的生长情况。实验中,有三处特别强调温度控制,请简要说明其控制温度的科学道理。
(1)高压蒸汽灭菌后培养基的温度下降到50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培养基冷却至室温,按表分别进行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处理完毕的培养基置于37 ℃的温度下培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微生物的培养中要特别注意温度的控制,微生物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快速生长繁殖,而温度过高则会杀死微生物。
答案:(1)防止培养基的温度过高使培养皿因受热不均而破裂
(2)防止培养基温度过高杀死接种在其上的细菌(或微生物)
(3)让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快速生长繁殖
[高考资源网]
1.对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或消毒方法依次是( )
①化学消毒 ②灼烧灭菌 ③干热灭菌 ④紫外线消毒
⑤高压蒸汽灭菌 ⑥巴氏消毒法
A.⑤③②①④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⑥②③④①⑤ D.③④②①⑥⑤
解析:选A。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培养皿能耐高温,需用干热灭菌;接种环可用灼烧灭菌达到迅速彻底的灭菌效果;实验操作者的双手可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如用酒精擦拭双手;空气可用紫外线消毒;为不破坏其营养成分,对牛奶可采用巴氏消毒法。
2.固氮菌可以从豆科植物的根瘤中分离出来,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选用大且红润的豆科植物根瘤
B.分离培养固氮菌的关键是杀死表面杂菌
C.因材料过大,不能采用平板培养基分离技术
D.可以利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纯化
解析:选C。题目中的固氮菌应是根瘤菌。可以在缺氮的培养基上选择培养,也可以利用琼脂平板划线法进行分离。当然,杀死根瘤表面杂菌,将内部根瘤菌制成菌落是实验的关键。
3.产生标准形态菌落的细菌的最初数目和培养基分别是( )
A.一个细菌、液体培养基
B.许多细菌、液体培养基
C.一个细菌、固体培养基
D.许多细菌、固体培养基
答案:C
4.(2012·成都七中高二检测)有关平板划线操作正确的是( )
A.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不再灭菌
B.打开含菌种的试管需通过火焰灭菌,取出菌种后需马上塞上棉塞
C.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即可
D.最后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解析:选D。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对接种环也要灭菌;含菌种的试管在打开后和塞棉塞前都要通过酒精灯火焰灭菌;每次划线后都要盖上培养皿盖。
5.划线的方法包括连续划线法和交叉划线法,两者比较准确的是( )
A.两者都是连续划线不间断
B.两者都可以划破平板,但不能划出平板
C.两者都可以达到分散微生物,分离得到典型菌落的目的
D.两者也可以在液体培养基上操作
解析:选C。连续划线法不间断操作,交叉划线法一般进行三次交叉,每一次交叉前都需转动培养皿,接种环要灭菌冷却;划线时要均匀用力,不能划破平板;两种方法都只能在固体平板上操作。
6.下列关于大肠杆菌的分离和纯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接种环需要灭菌操作
B.接种前用酒精擦拭双手
C.接种环灼烧后立即伸入试管内沾取菌液
D.接种时,应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解析:选C。接种环灼烧后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冷却,以免温度过高杀死菌种。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乳酸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
B.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碱性
C.培养细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
D.培养厌氧微生物时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解析:选B。霉菌适宜的pH为5.0~6.0;细菌适宜的pH为6.5~7.5;放线菌适宜的pH为7.5~8.5。
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37 ℃恒温箱的目的是( )
A.对比观察培养基有没有被微生物利用
B.对比分析培养基上是否生有杂菌
C.没必要放入未接种的培养基
D.为了下次接种时再使用
解析:选B。通过设计对照实验,目的是为了检测培养基制备是否成功,即是否被杂菌污染。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出现了以下三种结果:①培养基上只有单纯大肠杆菌菌落;②培养基上有大肠杆菌菌落,还有细菌、真菌存在;③培养基上没有任何菌落生长。
(1)根据上述结果,请你帮助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析这三种结果的最可能原因。
结果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培养基上的单纯大肠杆菌菌落属于生命系统的________结构层次;既有大肠杆菌菌落生长又有细菌和真菌等其他生物存在,属于生命系统的________结构层次。
(3)请你用显微镜观察大肠杆菌的结构,与洋葱表皮细胞结构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细胞具有____________性;它们的相同点是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细胞具有________性。
解析:本题考查了培养大肠杆菌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实验结果的成因,也就是正规操作,菌种不纯或过程中有杂菌混入、未接种等引起的不同结果,同时复习了生物界的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和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
答案:(1)说明实验操作正确 可能是在接种过程中受到污染所致,或者所提供的菌种不纯净,混有细菌、真菌等
可能是用接种环挑取大肠杆菌菌种时没有取到,未接种上大肠杆菌
(2)种群 群落
(3)大肠杆菌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多样 细胞膜 细胞质 核酸分布的场所 统一
某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究“影响细菌生长繁殖的因素”。在培养细菌的过程中,发现了某种细菌(记作R)的周围其他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他们把R细菌接种到专门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他们除去R细菌,用该培养基再培养其他细菌,结果其他细菌仍然不能在这个培养基上生长和繁殖。
(1)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R细菌与周围细菌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2)于是,某同学假设了“造成R细菌的周围其他细菌不能生长和繁殖”的可能原因,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
A.R细菌占据了其他细菌的生存空间
B.R细菌吞噬了其他细菌
C.R细菌产生了不利于其他细菌生存的物质
D.R细菌更容易吸收培养基中的物质
(3)参照上述题目中给出的有关材料,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对第(2)题所做的选择进行验证,简述你的实验步骤及结论。
①方法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题意可知R细菌与周围细菌是竞争关系,R细菌产生的某种物质可能抑制其他细菌的生存。
(2)验证R细菌产生某种物质抑制了其他细菌的生长,可通过设计对照实验进行。实验变量是R细菌的存在与否。
(3)对照组和实验组中要求除了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完全一致,通过观察其他某种细菌的生长状况得出结论。
答案:(1)竞争 (2)C
(3)①第一步:取两个培养皿,按相同营养成分配制甲、乙两个培养基
第二步:甲培养基上接种R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除去R细菌,乙培养基上不接种R细菌作对照
第三步:两个培养基分别接种相同的其他细菌
第四步:在相同的条件下,让甲、乙两个培养基上的细菌生长、繁殖,观察细菌生长状况
②甲培养基上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不能繁殖。乙培养基上细菌能正常生长繁殖
③R细菌产生了不利于其他细菌生长和繁殖的物质
[Ks5u.com]
1.自然界中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以及立克次氏体、支原体、病毒等类群。
2.在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时,根据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代谢的需要,将各种营养物质混合在一起,配制成适合微生物生存的营养基质——培养基。
3.在平板培养基上接种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混合平板法。
4.灭菌是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环境或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常用的是高温灭菌法。
5.消毒一般是用相对温和的理化方法杀死环境或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常用的是射线消毒法和化学药剂消毒法。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