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测试题
时量:45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2分×30=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哺乳动物受精的过程中,精子能够与卵细胞相互识别,精子将其头部钻入卵细胞中,与卵细胞发生结合,当一个精子进入后,细胞发生变化,不再让其他精子进入。这一现象体现出细胞膜能够 ( )
A. 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B.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 卵细胞摄入所需要的精子 D.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蓝藻和小麦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其细胞中都有的结构是 ( )
A.核糖体 B.核膜 C.线粒体 D.叶绿体
3.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着色。利用PI鉴别细胞的基本原理是 ( )
A. 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 B. 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
C. 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 D. 活细胞的细胞膜能阻止PI的进入
4.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是 ( )
A.不同时期,不同物质的不同形态 B.不同时期,同一物质的不同形态
C.同一时期,同一物质的不同形态 D.同一时期,不同物质的不同形态
5.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细胞膜使细胞有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B.细胞内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是在生物膜上进行的
C.生物膜把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
D.生物膜系统的生物膜是指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6.细胞质基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呈透明的胶质状态
B.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C.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组成
D.在活细胞内呈静止状态
7.细胞内的生物膜系统是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在活细胞中,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可以相互转移的有 ( )
A.高尔基体膜、内质网膜、核糖体膜 B.核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
C.内质网膜、核膜、高尔基体膜 D.细胞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8.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色素存在于细胞的 ( )
A.细胞膜 B.细胞质基质 C.液泡 D.细胞核
9.植物细胞能保持较固定的形态,这主要是由于存在着 ( )
A.细胞膜 B.细胞壁 C.细胞核 D.液泡
10.下列对线粒体的分布和数量的叙述中,不确切的是 ( )
A. 普遍存在于一切生物的体内
B. 动物细胞比绿色植物细胞的线粒体数量多
C. 细胞内需能的部位线粒体比较集中
D. 生长和代谢活动旺盛的细胞线粒体数量多
11.下列不属于细胞器的是 ( )
A.染色体 B.叶绿体 C.线粒体 D.溶酶体
12.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无关的细胞器是 ( )
A.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 B.高尔基体 C.线粒体 D.叶绿体
13.植物细胞中含有色素的结构是 ( )
A.线粒体、高尔基体 B.高尔基体、液泡
C.液泡、叶绿体 D.叶绿体、内质网
14. 细胞内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 ( )
A.高尔基体和中心体 B.中心体和叶绿体
C.内质网和线粒体 D.线粒体和叶绿体
15.关于细胞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光学显微镜下都能看见 B. 都具有生物膜结构
C. 在一种真核细胞中,都含有各种细胞器 D. 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不同
16.观察叶绿体或线粒体都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必须先让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盖上,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 )
A.防止实验材料移动 B.防止水溢出
C.避免出现气泡 D.增加装片透明度
17.贮存和复制遗传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 )
A.核糖体 B.染色体 C.细胞核 D.线粒体
18.下列有关生物结构及其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生物都有DNA和染色体 B. 细胞核与细胞质保持连续的物质交换
C. 细胞质中的代谢反应最终受细胞核控制 D.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着色特性相同
19.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 ( )
A. 进行能量转换 B. 合成蛋白质
C. 贮存和复制遗传物质 D. 贮存能源物质
20.科学家将棕鼠卵丘细胞的核物质注入内部已经抽空的黑鼠卵细胞内,激活以后,移入白鼠的子宫,白鼠最后产下一只克隆鼠。这只克隆鼠的体色和性别是 ( )
A.黑、雄 B.棕、雌 C.白、雄 D.灰、雌
21.在真核生物细胞的下列结构中,与噬菌体的成分最相似的是 ( )
A.叶绿体 B.染色体 C.线粒体 D.核糖体
22.下列人体细胞中,存活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三种的是 ( )
A.心肌细胞 B.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C.血液中成熟的红细胞 D.神经细胞
23.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是 ( )
A.细胞质基质 B.细胞器 C.细胞核 D.细胞膜
24. 蓝藻、噬菌体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 )
A.细胞壁 B.细胞核 C.核酸 D.线粒体
25.水稻叶肉细胞中的DNA存在于 ( )
A.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 B.细胞核、内质网和线粒体
C.细胞核、叶绿体和高尔基体 D.细胞核、线粒体和核糖体
26.人成熟的红细胞和精子的寿命都很短,这一事实体现了 ( )
A.环境因素的影响 B.功能对寿命的影响
C.遗传因素的影响 D.核、质的相互依存关系
27.人体白细胞能吞噬入侵的细菌、细胞碎片或衰老的红细胞,在白细胞中与这些物质消化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为 ( )
A. 溶酶体 B. 核糖体 C. 液泡 D. 中心体
28.细胞核控制合成的RNA进入细胞质以及细胞质中合成的酶等蛋白质分子进入细胞核的通道是
( )
A.核膜 B.核孔 C.胞间连丝 D.内质网
2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健那绿是一种活体染色剂 B.健那绿具有专一性
C.健那绿可以把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D.健那绿无法通过生物膜
30.在1958年,有人对蝾螈的染色体进行分析,发现用DNA酶才能破坏染色体的长度,即破坏染色体的完整性,使它成为碎片,若改用蛋白酶则不能破坏染色体的长度。以上事实可以说明 ( )
A.染色体的基本结构由蛋白质构成 B. 染色体的基本结构由DNA构成
C.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D. 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镶嵌排列
二.非选择题
31.(10分)为获得纯净的细胞膜,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和分析有关问题。
⑴ 应选取人体哪种细胞做实验 ( )
A.口腔上皮细胞 B.神经细胞 C.白细胞 D.成熟的红细胞
你选用该材料的原因是_____ _______。
⑵ 将上述材料放入_ ______中,由于________ ___作用,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⑶ 经过⑵的实验步骤后,可用下列哪一方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 )
A.静置 B.加热 C.离心 D.过滤
32.(10分)仔细观察右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注:在[ ]中标填上序号)。
(1)此图表示___________细胞的模式图,因为此细胞具有
[ ]__________而没有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该图是可以产生分泌蛋白的腺细胞,向该细胞内注射有
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的氨基酸,放射性同位素将在细胞器
中出现,在细胞器中出现的顺序依次为[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及[ ]___ _____。在此过程中所消
耗的能量主要由[ ]______________提供。
(3)[ 6 ]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有关。
(4)此图若是蓝藻细胞,只应该有的细胞器是[ ]
33.(8分)线粒体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一种重要的细胞器,请阅读下列关于线粒体的材料, 分析讨论并回答有关问题:
①在植物的不同生理条件下,细胞中的线粒体数目有变化,如冬小麦进入初冬时,其生长点和幼叶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显著增加。
②线粒体能不断改变在细胞中的位置,如在精母细胞中是均匀分布的,随着精子的形成,大量移动到消耗ATP(直接能源物质)的尾部。
③在实验条件下,当培养液中的含氧量低时,线粒体就移动到细胞表面,当培养液中含氧量高时,就移动到细胞内部均匀分布。
(1)根据材料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2分)。得出这个结论的理论依据是 。
(2)材料③表明 是影响线粒体活动的一项重要因素,它的作用是
。
(3)如果用化学药品抑制植物根的有氧呼吸过程中水的生成,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就会中断。那么这种化学药品在细胞中的作用部位可能是 ,导致矿质元素吸收中断的原因是 (2分)。
34.(6分)概念图是一种能够比较直观体现概念之间关系的图示方法,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有关“生物体的结构”相关的概念图。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
35.(6分)阅读以下材料后回答问题:
科学家在进行细胞膜化学成分的分析时,需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从真核细胞分离出纯的细胞膜较为困难,因为会有细胞内其他膜的混杂。而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内膜,没有细胞核,将其特殊处理后,造成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现象,再将流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就是较纯净的细胞膜,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对“血影”的分析得知其化学组成如下:蛋白质49%,脂类43%,糖类8%。
有的科学家将“血影”中的脂类提取出来,使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所形成的薄膜面积是原来细胞整个表面积的二倍。
(1)哺乳动物细胞内其他的膜有哪些?
。
(2)如何处理红细胞才能使其发生溶血现象? 。
(3)红细胞溶血后,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应该是 。
(4)“血影”的化学成分中的脂类主要是哪一类? 。它是构成细胞膜的 。
(5)脂类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细胞表面积的二倍,这说明了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