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综合能力检测A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些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金华一中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关于质点的位移、路程、速度、速率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做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和路程相等
B.只有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瞬时速度的大小才等于瞬时速率
C.只要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它的速度总是在变化的
D.平均速率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答案:C
2.甲、乙两质点在一直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3s末两质点在途中相遇,两质点出发点间的距离是( )
A.甲在乙之前2m
B.乙在甲之前2m
C.乙在甲之前4m
D.甲在乙之前4m
答案:D
3.
(北京石景山区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一只重为G的蜗牛沿着藤蔓缓慢爬行,如图所示。若藤蔓的倾角为α,则藤蔓对蜗牛的作用力大小为( )
A.Gsinα B.Gcosα
C.Gtanα D.G
答案:D
解析:藤蔓给蜗牛的作用力有两个,一个是沿藤蔓向上的摩擦力,一个是垂直于藤蔓斜向上的弹力,此两力的合力与重力G平衡,所以D正确。
4.用两条细绳把一个镜框悬挂在墙上,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挂法中,细绳对镜框拉力最小的是( )
答案:B
解析:由力的合成与分解知,合力一定时夹角越大分力越大,夹角越小时分力越小,故选项B正确。
5.2012年12月15日“嫦娥二号”在700万公里深空成功近距离飞越图塔蒂斯小行星后,继续向更远的深空飞行(如图),下面关于飞船与火箭上天的情形,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火箭尾部向外喷气,喷出的气体反过来对火箭产生一个反作用,从而让火箭获得了向前的推力
B.火箭尾部喷出的气体对空气产生一个作用力,空气的反作用力使火箭获得飞行的动力
C.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由于没有了空气,火箭虽然向后喷气,但也无法获得前进的动力
D.飞船进入运行轨道之后,与地球之间仍然存在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答案:AD
解析:火箭升空时,其尾部向下喷气,火箭箭体与被喷出的气体是一对相互作用的物体。火箭向下喷气时,喷出的气体同时对火箭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即为火箭上升的推动力。此动力并不是由周围的空气对火箭的反作用力提供的,因而与是否飞出大气层、是否存在空气无关。因而B、C选项错误,A选项正确。火箭运载飞船进入轨道之后,飞船与地球之间依然存在相互吸引力,即地球吸引飞船,飞船吸引地球,这就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D选项正确。
6.
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斜面体P连接,P的斜面与固定挡板MN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体P此刻所受的外力个数有可能为(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答案] AC
[解析] 若斜面体P受到的弹簧弹力F等于其重力mg,则MN对P没有力的作用,如图(a)所示,P受到2个力,A对;若弹簧弹力大于P的重力,则MN对P有压力FN,只有压力FN则P不能平衡,一定存在向右或有向右分量的力,只能是MN对P的摩擦力Ff,因此P此时受到4个力,如图(b)所示,C对。
7.(2012·潍坊模拟)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处于伸直状态的轻绳一端拴在质量为m的物块上,另一端拴在固定于B点的木桩上。用弹簧秤的光滑挂钩缓慢拉绳,弹簧秤始终与地面平行。物块在水平拉力作用下缓慢滑动。当物块滑动至A位置,∠AOB=120°时,弹簧秤的示数为F。则( )
A.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B.木桩受到绳的拉力始终大于F
C.弹簧秤的拉力保持不变
D.弹簧秤的拉力一直增大
答案:AD
解析:由平行四边形定则知互成120°角的三力相等。
则μ=,A选项正确。
由力的合成与分解知识知弹簧秤的拉力一直增大,D选项正确。
8.(鹤岗一中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在升降电梯内的地板上放一体重计,电梯静止时,晓敏同学站在体重计上,体重计示数为50kg,电梯运动过程中,某一段时间内晓敏同学发现体重计示数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晓敏同学所受的重力变小了
B.晓敏对体重计的压力小于体重计对晓敏的支持力
C.电梯一定在竖直向下运动
D.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g/5,方向一定竖直向下
答案:D
解析:由题知体重计的示数为40kg时,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小于人的重力,故处于失重状态,实际人受到的重力并没有变化,A错;由牛顿第三定律知B错;电梯具有向下的加速度,但不一定是向下运动,C错;由牛顿第二定律mg-FN=ma,可知a=,D对。
9.如图是给墙壁粉刷涂料用的“涂料滚”的示意图。使用时用撑竿推着粘有涂料的涂料滚沿墙壁上下缓缓滚动,把涂料均匀地粉刷到墙上。撑竿的重量和墙壁的摩擦均不计,而且撑竿足够长,粉刷工人站在离墙壁一定距离处缓缓上推涂料滚,该过程中撑杆对涂料滚的推力和涂料滚对墙壁的压力将( )
A.增大,增大 B.减小,减小
C.减小,增大 D.增大,减小
答案:B
解析:对涂料滚进行受力分析,受到重力、杆对滚的推力、墙壁对滚的支持力,向上滚的过程中三力平衡,杆对滚的推力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减小,由物体的平衡条件不难求解。
10.(2013·试题调研)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 (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
答案:A
解析:刚开始木块与木板一起在F作用下加速,且F=kt,a==,当相对滑动后,木板只受滑动摩擦力,a1不变,木块受F及滑动摩擦力,a2==-μg,故a2=-μg,a-t图象中斜率变大,故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把答案直接填在横线上)
11.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50Hz,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所示,A、B、C、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
xA=16.6mm、xB=126.5mm、xD=624.5mm。
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
(1)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
(2)打C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3)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用xA、xB、xD和f表示)
答案:(1)0.1 (2)2.49 (3)
解析:(1)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
T=0.02×5s=0.1s。
(2)vc==
=m/s=2.49m/s。
(3)计数点A、B中间时刻的速度v=,
而vc=v+a×T,
故a==
==
=
12.(2013·试题调研)某同学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1)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________方向(填“水平”或“竖直”)
(2)弹簧自然悬挂,待弹簧________时,长度记为L0,弹簧下端挂上砝码盘时,长度记为Lx;在砝码盘中每次增加10g砝码,弹簧长度依次记为L1至L6,数据如下表:
代表符号
L0
Lx
L1
L2
L3
L4
L5
L6
数值(cm)
25.35
27.35
29.35
31.30
33.4
35.35
37.40
39.30
表中有一个数值记录不规范,代表符号为______。由表可知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________。
(3)如图是该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的图,纵轴是砝码的质量,横轴是弹簧长度与________的差值(填“L0”或“Lx”)。
(4)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通过图和表可知砝码盘的质量为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9.8m/s2)。
答案:(1)竖直 (2)静止 L3 0.1cm (3)Lx
(4)4.9 10g
解析: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时,(1)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竖直”方向。(2)弹簧“静止”时测原长。数据记录时要保留四位有效数字,所以L3不规范;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0.1cm;(3)横轴是弹簧长度与Lx的差值,(4)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4.9N/m;砝码盘质量为m===10-2kg=10g。
13.(江苏泗阳中学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检测)某探究学习小组欲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小车的质量用M表示,钩码的质量用m表示。要顺利完成该实验,则:
(1)为使小车所受合外力等于细线的拉力,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使细线的拉力约等于钩码的总重力,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
(2)某次打出的某一条纸带,A、B、C、D、E、F为相邻的6个计数点,如图,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标出。利用图中给出的数据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2。
(3)某位同学经过测量、计算得到如下数据,请在图中作出小车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图象。
组别
1
2
3
4
5
6
7
M/kg
0.58
0.58
0.58
0.58
0.58
0.58
0.58
F/N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0.40
a/m·s-2
0.13
0.17
0.26
0.34
0.43
0.51
0.59
(4)由图象可以看出,该实验存在着较大的误差,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平衡摩擦力 M≥m
(2)0.50 (3)如图
(4)木板倾角偏小(或“平衡摩擦力不足”或“未完全平衡摩擦力”)
三、论述、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9分)如图甲所示,由两根短杆组成的一个自锁定起重吊钩,将它放入被吊的空罐内,使其张开一定的夹角压紧在罐壁上,其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当钢绳向上提起时,两杆对罐壁压紧,摩擦力足够大,就能将重物提升起来;罐越重,短杆提供的压力越大,称为“自锁定机构”。若罐重力为G,短杆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60°,求吊起该重物时,短杆对罐壁的压力(短杆质量不计)。
答案:G
解析:由题意杆罐之间的摩擦力F μ=,所以短杆对罐壁的压力FN=Fμ·tanθ=×tan60°=G。
15.(10分)(北京市朝阳 区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神舟九号”圆满完成与“天宫一号”对接任务以及各项科学实验任务后,从太空按预定轨道返回地球表面。返回舱开始时通过自身的制动发动机进行调控减速下降,进入大气层后,在距地面一定的高度时打开降落伞,在返回舱落地前其自身的制动发动机再次开启,向地面喷射气体,最终返回舱安全落到地面。
若返回舱打开降落伞后到再次开启制动发动机这段时间内 ,返回舱与降落伞所受的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且认为是竖直下落。在这段时间内,返回舱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图线中A点切线的斜率为kA。已知返回舱和降落伞的总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t=t1时返回舱的速度为v1。
(1)在0~t1这段时间内返回舱做何种运动?
(2)求比例系数k;
(3)求当t=0时,返回舱的速度v。
答案:(1)先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2) (3)v1
解析:(1)见答案。
(2)当t=t1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kv=Mg
所以k=
(3)由题意知,当t=0时,返回舱的加速度为a=k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kv2-Mg=MkA
所以v==v1
16.(11分)如图所示,一小轿车从高为10m、倾角为37°的斜坡顶端从静止开始向下行驶,当小轿车到达底端时进入一水平面,在距斜坡底端115m的地方有一池塘,发动机在斜坡上产生的牵引力为2×103N,在水平地面上调节油门后,发动机产生的牵引力为1.4×104N,小轿车的质量为2t, 小轿车与斜坡及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g取10m/s2)。求:
(1)小轿车行驶至斜坡底端时的速度;
(2)为使小轿车在水平地面上行驶而不掉入池塘,在水平地面上加速的时间不能超过多少?(轿车在行驶过程中不采用刹车装置)
答案:(1)10m/s (2)5s
解析:(1)小轿车在斜坡上行驶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1+mgsin37°-μmgcos37°=ma1
代入数据得斜坡上小轿车的加速度a1=3m/s2
由v=2a1x1=2a1h/sin37°
得行驶至斜坡底端时的速度v1=10m/s。
(2)在水平地面上加速时F2-μmg=ma2
代入数据得a2=2m/s2
关闭油门后减速μmg=ma3,代入数据得a3=5m/s2
关闭油门时轿车的速度为v2,
+=x2
得v2=20m/s,t==5s
即在水平地面上加速的时间不能超过5s。
17.(12分)(沈阳市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质量检测)足球比赛中,经常使用“边路突破,下底传中”的战术,即攻方队员带球沿边线前进,到底线附近进行传中。某足球场长90m、宽60m。攻方前锋在中线处将足球沿边线向前踢出,足球的运动可视为在地面上做初速度为12m/s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试求:
(1)足球从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到停下来的位移为多大?
(2)足球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同时,该前锋队员沿边线向前追赶足球。他的启动过程可以视为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2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他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8m/s。该前锋队员至少经过多长时间能追上足球?
(3) 若该前锋队员追上足球后,又将足球以10m/s的速度沿边线向前踢出,足球的运动仍视为加速度大小为2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与此同时,由于体力的原因,该前锋队员以6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向前追赶足球,通过计算判断该前锋队员能否在足球出底线前追上。
答案:(1)36m (2)6.5s (3)不能
解析:(1)已知足球的初速度为v1=12m/s,加速度大小为a1=2m/s2
足球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1==6s
运动位移为:x1=t1=36m
(2)已知前锋队员的加速度为a2=2m/s2,最大速度为v2=8m/s,前锋队员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的时间和位移分别为:
t2==4s
x2=t2=16m
之后前锋队员做匀速直线运动,到足球停止运动时,其位移为:
x3=v2(t1-t2)=16m
由于x2+x3x4
所以,足球运动到底线时没停止
由公式x4=v3t4-a1t
足球运动到底线的时间为:t4=1s
前锋队员在这段时间内匀速运动的位移:x3=vt4=6m<9m
所以前锋队员不能在底线前追上足球。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