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检测(一) 加速度的理解与计算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满分,选对但不全的得4分,错选得0分)
1.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有 ( ).
A.位移、 加速度、 速度、 平均速度
B.速度、 路程、 时间、 平均速度
C.位移、 速度、 加速度、 路程
D.速度、 质量、 加速度、 路程
答案 A
2.下列物体或人,可以视为质点的是 ( ).
A.研究跳水世界冠军郭晶晶在跳水比赛中的空中姿态
B.研究奥运冠军王军霞在万米长跑中起跑、途中跑、最后冲剌等各阶段的运动快慢
C.研究一学生骑自行车从山师附中到趵突泉公园门口所用的时间
D.研究我国科学考察船去南极途中所经过的路径
解析 物体能否视为质点,关键看其形状、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有无影响.当研究跳水比赛中运动员的空中姿态时,不能将运动员视为质点,A项错;当研究万米长跑中运动的快慢时,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B项对;在C、D选项中,学生和考察船的大小可忽略,所以可视为质点,故C、D项均对.
答案 BCD
图1
3.在公路的每个路段都有交通管理部门设置限速标志如图1所示,这是告诫驾驶员在这一路段驾驶车辆时 ( ).
A.必须以这一规定速度行驶
B.平均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
C.瞬时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
D.汽车上的速度计指示值,有时还是可以超过这一规定值的
答案 C
4.下表是四种交通工具的速度改变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初始速度(m/s)
经过时间(s)
末速度(m/s)
①
2
3
11
②
0
3
6
③
0
20
6
④
0
100
20
A.①的速度变化最大,加速度最大
B.②的速度变化最慢
C.③的速度变化最快
D.④的末速度最大,但加速度最小
答案 D
5.甲、乙两辆汽车均以相同速度行驶.下列有关参考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两辆汽车均向东行驶,若以甲为参考系,乙是静止的
B.如观察结果是两辆车均静止,参考系可以是第三辆车
C.如果以在甲车中一走动的人为参考系,乙车仍是静止的
D.如果甲车突然刹车停下,乙车仍向东行驶,以乙车为参考系,甲车向西行驶
解析 因为甲、乙两车的速度相同,以甲为参考系,乙相对于甲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乙相对于甲静止,故A正确;如果第三辆车与甲、乙的运动速度相同,那么甲、乙两车以这辆车为参考系时,甲、乙两车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它们相对于这辆车静止,故B正确;乙车相对于甲车上走动的人,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乙车是运动的,故C错误;当甲、乙两车向东运动时,甲车刹车停下,以乙为参考系,甲的位置向西移动,故D正确.
答案 ABD
图2
6.如图2所示,A、B两条直线分别描述P、Q两个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M点表示两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
C.t时间内P的位移较大
D.t时间内P比Q速度大,此后Q比P速度大
答案 A
7.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加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B.加速度为零的物体,速度一定为零
C.5 m/s2的加速度大于-10 m/s2的加速度
D.加速度大,速度的变化量一定大
解析 加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A正确.加速度大,说明速度变化快,速度的变化量不一定大,D错.加速度为零,说明速度不变化,但速度不一定为零,B错.加速度的正、负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C错.
答案 A
8.在研究下述运动时,能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是 ( ).
A.研究跳水运动员在空中的跳水动作时
B.研究飞往火星的宇宙飞船最佳运行轨道时
C.一枚硬币用力上抛并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朝下时
D.研究汽车在上坡时有无翻倒的危险
答案 B
图3
9.如图3所示,飞行员跳伞后飞机上的其他飞行员(甲)和地面上的人(乙)观察跳伞飞行员的运动后,引发了对跳伞飞行员运动状况的争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人的说法中必有一个是错误的
B.他们的争论是由于参考系的选择不同而引起的
C.研究物体运动时不一定要选择参考系
D.参考系的选择只能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
解析 甲、乙两人的争论是由于参考系的选择不同而引起的,A错,B对;研究物体的运动一定要选择参考系,C错;参考系的选取具有任意性,选取时要以方便为原则,D错.
答案 B
10.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经过5天的飞行和多次的近月制动,它于10月9日进入极月圆轨道,卫星绕月球飞行一圈时间为117分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8时59分57秒”和“117分钟”前者表示“时刻”,后者表示“时间”
B.卫星绕月球飞行一圈,它的位移和路程都为零
C.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在对卫星进行近月制动调整飞行角度时可以将卫星看成质点
D.卫星绕月球飞行一圈过程中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不为零,它的平均速度也不为零
解析 卫星绕月球飞行一圈,路程不为零,B错;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在对卫星进行近月制动调整飞行角度时不能将卫星看成质点,C错;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可判断D错.
答案 A
二、计算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15分)
图4
如图4所示为某物体运动的s-t图象,根据图象求出:
(1)0~2 s内,2~6 s内,6~8 s内物体各做什么运动?各段速度多大?
(2)整个8 s内的平均速度多大?前6 s内的平均速度多大?
解析 (1)0~ 2 s内,物体的位移均匀增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等于该段的斜率v1=2.5 m/s;2~6 s内,物体的位移不变,说明物体静止;6~8 s内物体的位移均匀增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等于该段的斜率,v3=5 m/s.
(2)平均速度公式=,整个8 s内的平均速度
== m/s=1.875 m/s.
前6 s内的平均速度:== m/s=0.83 m/s.
答案 (1)0~2 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v1=2.5 m/s 2 ~6 s内物体静止 6~8 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v3=5 m/s
(2)1.875 m/s 0.83 m/s
图5
12.(15分)在登山运动中,甲同学用1 h 40 min由宿营地A爬到山顶B,在山道上通过的路程是2 400 m,相对于水平地面升高了1 200 m,如图5所示,求:
(1)甲同学爬山的平均速度.
(2)他的朋友乙同学从C点爬山,比甲同学晚20 min出发,平均速率(即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0.5 m/s,还比甲同学早20 min到达山顶,问乙同学由C点到B点共通过了多少路程?
解析 (1)甲同学从A到B的时间
t1=6 000 s甲同学的位移为
sAB= m=2 000 m
甲同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1==0.33 m/s
甲同学的平均速度的方向从A指向B.
(2)乙同学从C到B的时间t2=3 600 s乙同学的路程
s=v2t2=0.5×3 600 m=1 800 m.
答案 (1)0.33 m/s,方向由A指向B
(2)1 800 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