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2014年高考一轮复习导学案——牛顿运动定律五
【课 题】§4.5 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学习目标】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
2.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3.掌握灵活运用图象处理问题的方法.
【知识要点】
实验原理
探究加速度a与力F、质量M的关系时,应用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___,即先控制一个参量——小车的质量M不变,讨论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再控制小盘和砝码的质量不变,即力F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讨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
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复写纸片和纸带、一端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小盘、______电源、______、砝码、________、导线.
实验步骤
一、测质量
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二、仪器安装及平衡摩擦力
2.按图1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车上,即不给小车加牵引力.
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块木板.反复移动木板的位置,直至小车拖着纸带在斜面上运动时可以保持__________运动状态.这时,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恰好与小车所受的重力__________的分力平衡.
三、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研究a与F的关系
4.把细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小盘,先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打完点后切断电源,取下纸带,在纸带上标上纸带号码.
5.保持小车和砝码的质量不变,在小盘里放入适量的砝码,把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记录下来,重复步骤4.在小盘内再放入适量砝码,记录下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再重复步骤4,重复三次,得到三条纸带.
6.在每条纸带上都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标明计数点,测量计数点间的距离,算出每条纸带上的加速度的值,并记录在表格内.画出小车所受牵引力,即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m'g跟小车加速度a之间关系的a一F图象。
四、保持小盘和砝码的质量不变,研究a与M的关系
7.保持小盘内的砝码个数不变,在小车上放上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让小车在木板上滑动打出纸带.计算砝码和小车的总质量M,并由纸带计算出小车对应的加速度.
改变小车上砝码的个数,重复步骤7,并将所对应的质量和加速度填入表中.画出质量倒数1/M与加速度a之间关系a一1/M图象。
注意事项
1.一定要做好平衡摩擦力的工作,
2.实验步骤2、3不需要重复,即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3.每条纸带必须在满足小车与车上所加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的条件下打出.只有如此,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才可视为小车受到的拉力.
4.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
5.整个实验平衡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铁丝圈的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及砝码的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实验中,应在车后拖上纸带,先接通电源再用手给小车一个初速度,若在纸带上打出的点的间隔基本上均匀,才表明平衡了摩擦力.否则必须调整木板的位置.
图(a)是由于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斜面倾角太小所致;
图(b)是由于平衡摩擦力时斜面倾角太大,平衡摩擦力过度所致.
误差分析
1.质量的测量误差,纸带上打点计时器打点间隔距离的测量误差,拉线或纸带不与木板平行等都会造成误差.
2.因实验原理不完善造成误差:本实验中用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代替小车受到的拉力(实际上小车受到的拉力要小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存在系统误差.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越接近小车的质量,误差就越大;反之,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越小于小车的质量,误差就越小.
3.平衡摩擦力不准确造成误差:在平衡摩擦力时,除了不挂小盘外,其他的都跟正式实验一样(比如要挂好纸带、接通打点计时器),匀速运动的标志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各点的距离相等.
【典型例题】
【例题1】(2012全国理科综合卷。大纲版)图1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Hz的交流电源,打点的时间间隔用Δt表示。在小车质量未知的情况下,某同学设计了一种方法用来研究“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间的关系”。
(1)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①平衡小车所受的阻力:小吊盘中不放物块,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用手轻拨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________的点。
②按住小车,在小吊盘中放入适当质量的物块,在小车中放入砝码。
③打开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获得带有点迹的纸带,在纸带上标出小车中砝码的质量m。
④按住小车,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③。
⑤在每条纸带上清晰的部分,每5个间隔标注一个计数点。测量相邻计数点的间距s1,s2,…。求出与不同m相对应的加速度a。
⑥以砝码的质量m为横坐标,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做出--m关系图线。若加速度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成反比,则与m处应成_________关系(填“线性”或“非线性”)。
(2)完成下列填空:
(ⅰ)本实验中,为了保证在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时,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不变,小吊盘和盘中物块的质量之和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设纸带上三个相邻计数点的间距为s1、s2、s3。a可用s1、s3和Δt表示为a=__________。图2为用米尺测量某一纸带上的s1、s3的情况,由图可读出s1=__________mm,s3=__________mm。由此求得加速度的大小a=__________m/s2。
(ⅲ)图3为所得实验图线的示意图。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若牛顿定律成立,则小车受到的拉力为___________,小车的质量为___________。
【能力训练】
1.(09上海物理)如图为“用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___________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___________,用DIS测小车的加速度。
(2)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所示)。
①分析此图线的OA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 _____ _____。
②(单选题)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2. 如图4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小车上固定一个盒子,盒子内盛有沙子.沙桶的总质量(包括桶以及桶内沙子质量)记为m,小车的总质量(包括车、盒子及盒内沙子质量)记为M.
(1)验证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从盒子中取出一些沙子,装入沙桶中,称量并记录沙桶的总重力mg,将该力视为合外力F,对应的加速度a则从打下的纸带中计算得出.多次改变合外力F的大小,每次都会得到一个相应的加速度.本次实验中,桶内的沙子取自小车中,故系统的总质量不变.以合外力F为横轴,以加速度a为纵轴,画出a—F图象,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①a—F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认为把沙桶的总重力mg当作合外力F是否合理?
答: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③本次实验中,是否应该满足M?m这样的条件?
答: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验证在合外力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保持桶内沙子质量m不变,在盒子内添加或去掉一些沙子,验证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本次实验中,桶内的沙子总质量不变,故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不变.
用图象法处理数据时,以加速度a为纵轴,应该以____________的倒数为横轴.
3.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实验中,不改变拉力,只改变物体的质量,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几组数据,其中第3组数据还未算出加速度,但对应该组已打出了纸带,如图5所示(长度单位:cm),图中各点为每5个打点选出的计数点(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标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小车质量(g)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小车加速度
(m/s2)
2.00
1.33
0.79
0.67
0.40
小车质量的
倒数(kg-1)
5.00
3.33
2.50
2.00
1.67
1.00
(1)请由纸带上的数据,计算出缺少的加速度值并填入表中(小数点后保留两位小数).
(2)请在右上图中建立合适的坐标,将表中各组数据用小黑点描在坐标纸上,并作出平滑的图线.
(3)由图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利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来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砝码盘及盘内砝码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连接砝码盘和小车的细绳应跟长木板保持平行
C.平衡摩擦力后,长木板的位置不能移动
D.小车释放前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应先接电源再释放小车
5.(2011·三明模拟)用如图7甲所示的装置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时,甲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小车的加速度a和小车所受拉力F的图象为图中的直线Ⅰ,乙同学画出的a-F图象为下图中的直线Ⅱ.直线Ⅰ、Ⅱ在纵轴或横轴上的截距较大,明显超出了误差范围,下面给出了关于形成这种情况的四种解释,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A.实验前甲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
B.甲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末端抬得过高了
C.实验前乙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
D.乙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末端抬得过高了
6.某同学做了如下的力学实验: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物体受到向右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后运动,设水平向右为加速度的正方向,如下图(a)所示,现测得物体的加速度a与拉力F之间的关系如下图(b)所示,由图象可知,物体的质量m=______________;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_____.
例题答案:
例1:【答案】(1)间隔均匀;线性。
(2)(ⅰ)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ⅱ);24.2mm;47.2mm;1.15;(ⅲ)
【分析点拨】应该熟记实验方法(平衡摩擦法、图想法、控制变量法、公式运用等)。
【解析】(1)①平衡好小车所受的阻力,小车做匀速运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间隔基本相等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与m为一次函数关系,是线性关系。(2)(i)为保证小车所受拉力近似不变,应满足小吊盘和盘中物块的质量之和远小于小车的质量。(ii)由可知,,由图可读出,,换算后代入上式中,得(iii)设小车质量为M,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结合图象可知,,。
能力训练答案 :
1、答案:(1)小车的总质量,小车所受外力,
(2)①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②C,
解析:(1)因为要探索“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所以应保持小车的总质量不变,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所受外力;(2)由于OA段a-F关系为一倾斜的直线,所以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由实验原理:得,而实际上,可见AB段明显偏离直线是由于没有满足M>>m造成的。
2. (1)① ②合理 ③否 因为实验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系统,系统受到的合外力就等于mg (2)M+m
解析 (1)将车内的沙子转移到桶中,就保证了M+m不变,即系统的总质量不变,研究对象是整个系统,a==,可见a—F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是,系统的合外力就等于所悬挂沙桶的重力mg,不必满足M?m这样的条件.
(2)向小车内添加或去掉部分沙子,是改变系统的总质量M+m,而系统的合外力仍等于所悬挂沙桶的重力mg,保证了合外力不变.
3.(1)0.99 (2)见解析图 (3)在拉力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与质量的倒数成正比)
解析 (1)a的计算利用逐差法
a=
=
=
=×10-2 m/s2
=0.99 m/s2
(2)描点绘图,如图所示.
(3)由图象知a-图象是一条直线,即在拉力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4.BCD [本题考查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选项A中平衡摩擦力时,不能将砝码盘及盘内砝码(或小桶)通过细绳系在小车上,A错;选项B、C、D符合正确的操作方法.]
5.BC
6.5kg 0.4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