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作业(八)[中教网]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7分,选对但不全的得4分,有选错的得0分.)
1.雨滴在下降过程中,由于水汽的凝聚,雨滴质量将逐渐增大,同时由于速度逐渐增大,空气阻力也将越来越大,最后雨滴将以某一收尾速度匀速下降,在此过程中( )
A.雨滴所受到的重力逐渐增大,重力产生的加速度也逐渐增大
B.由于雨滴质量逐渐增大,下落的加速度逐渐减小
C.由于空气阻力增大,雨滴下落的加速度逐渐减小
D.雨滴所受到的重力逐渐增大,但重力产生的加速度不变
2.
图3-2-12
(2013届西安一中模拟)2011年8月30日,在韩国大邱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撑杆跳高决赛中,巴西选手穆勒以4米85的成绩夺冠.若不计空气阻力,则穆勒在这次撑杆跳高中( )
A.起跳时杆对她的弹力大于她的重力
B.起跳时杆对她的弹力小于她的重力
C.起跳以后的下落过程中她处于超重状态
D.起跳以后的下落过程中她处于失重状态
3.
图3-2-13
(2012·银川模拟)如图3-2-13所示,滑板运动员沿水平地面向前滑行,在横杆前相对于滑板竖直向上起跳,人与滑板分离,分别从杆的上、下通过,忽略人和滑板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则运动员( )
A.起跳时脚对滑板的作用力斜向后[中+教+网z+z+s+tep]
B.在空中水平方向先加速后减速
C.在空中机械能不变
D.越过杆后仍落在滑板起跳的位置
4.
图3-2-14
(2013届延安一中质检)如图3-2-14所示为索道输运货物的情景.已知倾斜的索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重物与车厢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当载重车厢沿索道向上加速运动时,重物与车厢仍然保持相对静止状态,重物对车厢内水平地板的正压力为其重力的1.15倍,那么这时重物对车厢地板的摩擦力大小为(sin 37°=0.6,cos 37°=0.8)( )
A.0.35mg B.0.4mg
C.0.3mg D.0.2mg
5.如图3-2-15甲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块A,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设物块与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大小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甲 乙
图3-2-15
A.t0时间内加速度最小 B.t3时刻加速度最小
C.t3时刻物块的速度最大 D.t2时刻物块的速度最大
6.
图3-2-16
(2013届陕西师大附中质检)如图3-2-16所示,质量为10 kg的物体拴在一个被水平拉伸的轻质弹簧一端,弹簧的拉力为5 N,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若小车以1 m/s2的加速度水平向右运动,则(g=10 m/s2)( )
A.物体相对小车仍然静止[z&zs&tep.com]
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C.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D.物体受到的弹簧拉力增大
7.
图3-2-17
(2013届大连模拟)如图3-2-17所示,水平传送带A、B两端相距x=3.5 m,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物体滑上传送带A端的瞬时速度vA=4 m/s,到达B端的瞬时速度设为v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传送带不动,vB=3 m/s
B.若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转动,vB一定等于3 m/s
C.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vB一定等于3 m/s
D.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vB有可能等于3 m/s
8.(2012·南京四校12月月考)如图3-2-18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有质量分别为m、2m和3m的三个木块,其中质量为2m和3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T.现用水平拉力F拉质量为3m的木块;使三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3-2-18
A.质量为2m的木块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B.当F逐渐增大到T时,轻绳刚好被拉断
C.当F逐渐增大到1.5T时,轻绳还不会被拉断
D.轻绳刚要被拉断时,质量为m和2m的木块间的摩擦力为T
9.
[中§教§网z§z§s§tep]
图3-2-19
(2013届渭南高三调研)如图3-2-19所示,一名消防队员在模拟演习训练中,沿着长为12 m的竖立在地面上的钢管往下滑.已知这名消防队员的质量为60 kg,他从钢管顶端由静止开始先匀加速再匀减速下滑,滑到地面时速度恰好为零.如果他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减速时的2倍,下滑的总时间为3 s,g取10 m/s2,那么该消防队员( )
A.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 m/s
B.加速与减速过程的时间之比为1∶2
C.加速与减速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大小之比为1∶7
D.加速与减速过程的位移之比为1∶4
10.(2010·福建高考)质量为2 kg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从t=0时刻开始,物体受到方向不变、大小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3-2-20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物体在t=0至t=12 s这段时间的位移大小为( )
图3-2-20
A.18 m B.54 m
C.72 m D.198 m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11. (15分)(2013届海口实验中学模拟)如图3-2-21所示,一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质量m=1 kg的物体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到达B点时立即撤去拉力F.此后,物体到达C点时速度为零.每隔0.2 s通过速度传感器测得物体的瞬时速度,下表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
图3-2-21
t/s
0.0
0.2
0.4
…[中.教.网z.z. s.tep]
2.2
2.4
…
v/(m·s-1)
0.0
1.0
2.0
…
3.3
2.1
…
试求:
(1)斜面的倾角α;
(2)恒力F的大小;
(3)t=1.6 s时物体的瞬时速度.
12.(15分)(2013届杭州模拟)如图3-2-22所示,传送带与地面倾角θ=37°,从A到B长度为16 m,传送带以10 m/s的速度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上端A处无初速度的放一个质量为0.5 kg的物体,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求物体从A运动到B所用时间是多少?(sin 37°=0.6,cos 37°=0.8,g=10 m/s2)
图3-2-22[中国教育出版网zzstep.com]
答案与解析
1【解析】 雨滴在下落过程中,质量逐渐增大,雨滴所受的重力逐渐增大,但重力产生的加速度始终为g,故A错误,D正确;由mg-Ff=ma得:a=g-,可见雨滴下落的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原因不是m增大,而是Ff增大,故B错误,C正确.
【答案】 CD
2【解析】 当物体加速度方向向上时处于超重状态,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时处于失重状态.对于本题来说起跳时竖直方向由静止上升,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故杆对运动员的弹力大于重力,故A对;在下落过程具有向下的加速度,运动员处于失重状态,故D对.
【答案】 AD
3【解析】 由于人竖直向上跳起,则脚与滑板作用力在竖直方向,A错误;忽略阻力,人在空中的运动仅受重力作用,则机械能守恒,C正确;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水平方向上人继续以与滑板相同的初速度运动,则B错误,D正确.
【答案】 CD
4【解析】
重物受力图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N-mg=masin 37°,f=macos 37°,解得f=0.2mg,即D正确.
【答案】 D
5【解析】 在t0时间内物块保持静止,所以物块的加速度为零,即A选项正确;t1时刻物块加速度最大,在t3时刻物块做减速运动,加速度不为零,所以B、C错;在t2时刻物块的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所以D正确.
【答案】 AD
6【解析】 由于弹簧处于拉伸状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可见,小车对物体提供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大小为5 N,且物体和小车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5 N;若小车以1 m/s2的加速度向右匀加速运动,则弹簧还处于拉伸状态,设弹力F不变,仍为5 N,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f=ma,得f=5 N≤fm,则物体相对小车静止,弹力不变,摩擦力的大小不变,选项A、C正确.
【答案】 AC
7【解析】 当传送带不动时,物体从A到B做匀减速运动,a=μg=1 m/s2,物体到达B点的速度vB= =3 m/s.
当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转动时,物体滑上传送带后所受摩擦力不变,物体以相同的加速度一直减速至B,vB=3 m/s.[z§zs§tep.com]
当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时,传送带的速度不同,物体滑上传送带后的运动情况不同.如果传送带速度大于4 m/s,则物体可能一直加速,也可能先加速后匀速;当传送带速度等于4 m/s时,物体匀速;当传送带速度小于4 m/s时,物体可能一直减速,也可能先减速后匀速.
【答案】 ABD
8【解析】 由于三木块一起做匀加速运动,所以2m的木块对m的木块有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2m的木块受重力、绳的拉力、上下面的弹力和m的静摩擦力共五个力的作用,A错误;对系统整体受力分析,得F=6ma;对2m物块受力分析,得T-fm=2ma;对m受力分析,得fm=ma,联立三式可得,F增大到2T时,轻绳上的力才达到临界T,故B、D错误,C正确.
【答案】 C
9【解析】 a1t1=vmax=a2t2,利用a1=2a2得t1∶t2=1∶2,B正确;下滑的最大速度vmax=2==8 m/s,A错误;加速过程中有mg-Ff1=ma1,减速过程中有Ff2-mg=ma2,而a1=8 m/s2,a2=4 m/s2,所以Ff1∶Ff2=1∶7,C正确;加速过程与减速过程的平均速度相等,则其位移x1=t1,x2=t2,x1∶x2=t1∶t2=1∶2,D错误.
【答案】 BC
10【解析】 本题考查了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物体所受摩擦力为f=μmg=0.2×2×10 N=4 N,因此前3 s内物体静止.3 s~6 s,a== m/s2=2 m/s2,x1=at=×2×32 m=9 m;6 s~9 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x2=vt2=at1·t2=2×3×3 m=18 m;9 s~12 s,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x3=vt3+at=6×3 m+×2×9 m=27 m;x总=x1+x2+x3=9 m+18 m+27 m=54 m,故B选项正确.
【答案】 B
11【解析】 (1)经分析可知,当t=2.2 s时,物体已通过B点.因此减速过程加速度大小a2 = m/s2=6 m/s2,mgsin α=ma2,解得α=37°.
(2)a1= m/s2=5 m/s2
F-mgsin α=ma1,解得F=11 N.
(3)设第一阶段运动的时间为t1,在B点时有
5t1=2.1+6(2.4-t1),t1=1.5 s
可见,t=1.6 s的时刻处在第二运动阶段,由逆向思维可得
v=2.1 m/s+6(2.4-1.6) m/s=6.9 m/s.
【答案】 (1)37° (2)11 N (3)6.9 m/s
12【解析】 物体放在传送带上后,开始的阶段,由于传送带的
速度大于物体的速度,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下,受力如图甲所示,物体由静止加速,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 θ+μmgcos θ=ma1
解得a1=10 m/s2[中.教.网z.z.s.tep]
物体加速到与传送带相同的速度需要的时间为
t1== s=1 s
物体加速到与传送带相同的速度经过的位移为
s=a1t=5 m
由于μ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