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原子结构 氢原子光谱 1.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则(  ) A.电子绕核旋转的半径增大 B.电子的动能增大 C.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 D.原子的能级值增大 解析 由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应从离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在此跃迁过程中,电场力对电子做了正功,因而电势能应减小.电子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为氢核对电子的库仑力k=m,所以Ek=mv2=.可见,电子运动半径越小,其动能越大.再结合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氢原子放出光子,辐射出一定的能量,所以原子的总能量减小.综上讨论,可知该题只有选项B正确. 答案 B 2.紫外线照射一些物质时,会发生荧光效应,即物质发出可见光,这些物质中的原子先后发生两次跃迁,其能量变化分别为ΔE1和ΔE2,下列关于原子这两次跃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次均向高能级跃迁,且|ΔE1|<|ΔE2| B.两次均向低能级跃迁,且|ΔE1|<|ΔE2| C.先向高能级跃迁,再向低能级跃迁,且|ΔE1|<|ΔE2| D.先向高能级跃迁,再向低能级跃迁,且|ΔE1|>|ΔE2| 解析 原子吸收紫外线,使原子由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吸收ΔE1,再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放出可见光,紫外线光子能量大于可见光,故ΔE1>ΔE2,D正确. 答案 D 3.在真空中,氢原子从能级A跃迁到能级B时,辐射出波长为λ1的光子,从能级A跃迁到能级C时,辐射出波长为λ2的光子,若λ1>λ2,真空中的光速为c,则氢原子从能级B跃迁到能级C时(  ) A.将吸收光子,光子的波长为 B.将辐射光子,光子的波长为 C.将吸收光子,光子的频率为 D.将辐射光子,光子的频率为 解析 由hν=E知,从A到B,E1=h;从A到C,E2=h,则从B到C的能量E3=E2-E1=h-h=h,所以λ3=.根据E=hν=h可知,λ1>λ2时,E1ν2>ν1,则(  ) A.ν0<ν1 B.ν3=ν2+ν1 C.ν0=ν1+ν2+ν3 D.=+ 解析 当用频率为ν0的光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时,由所发射的光谱中仅能观测到三种频率的谱线可知,这三种频率的光子是氢原子从第3能级向低能级跃迁过程中所辐射的,由能量特点可知,ν3=ν1+ν2,选项B正确. 答案 B 二、多项选择题 7.如图所示为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做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荧光屏和显微镜一起分别放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时,于观察到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同时间内放在A位置时,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多 B.相同时间内放在B位置时,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只比放在A位置时稍少些 C.放在C、D位置时,屏上观察不到闪光 D.放在D位置时,屏上仍能观察到一些闪光,但次数极少 解析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是:绝大多数α粒子几乎沿原路径运动,少数α粒子有较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α粒子几乎沿原路径返回,因此,A项正确;B位置在相同的时间内观察到的闪光次数应远少于A位置,B项错;C、D位置仍可观察到闪光,但次数很少,故C项错而D项对. 答案 AD 8.已知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现用光子能量介于10~12.9 eV范围内的光去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照射光中可能被吸收的光子能量有无数种 B.在照射光中可能被吸收的光子能量只有3种 C.照射后可能观测到氢原子发射不同波长的光有6种 D.照射后可能观测到氢原子发射不同波长的光有3种 解析 根据跃迁规律,hν=E2-E1和能级图可确定,A错误,B正确;被光子照射后氢原子可跃迁到n=4的能级,此能级氢原子发光波长种类N=C,C正确,D错误. 答案 BC 9.用大量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轰击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观测到了一定数目的光谱线.调高电子能量再次进行观测,发现光谱线的数目比原来增加了5条.用?表示两次观测中最高激发态的量子数n之差,E表示调高后电子的能量.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可以判断,?和E的可能值为(  )  A.△n=1,13.22 eV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