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蚌埠市模拟)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5 m/s,方向向东,第5 s末的速度为10 m/s,方向向西,则物体开始向西运动的时刻为( )
A.第2 s初 B.第4 s初
C.第9 s初 D.第15 s末
解析: 取向东为正方向,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m/s2=-5 m/s2,方向向西.
当速度为零时,物体开始向西运动,设时间为t1,则t1== s=3 s,即第3 s末物体开始向西运动.
答案: B
2.一观察者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当列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1∶∶…
B.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时间之比是1∶3∶5…
C.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3∶5…
D.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2∶3…
解析: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为A、C选项.
答案: AC
3.(2012·福建四地六校联考)一辆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已知汽车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则汽车在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
A. B.
C. D.
解析: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半段时间与后半段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匀减速至零的逆过程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该车前一半时间与后一半时间的位移之比为3∶1,则=,=,联立得,=,选项B正确.
答案: B
4.(2011·浙江温州八校联考)汽车遇紧急情况刹车,经1.5 s停止,刹车距离为9 m.若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汽车停止前最后1 s的位移是( )
A.4.5 m B.4 m
C.3 m D.2 m
解析: 汽车刹车反过来可以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x=at2,可得其加速度大小为a=8 m/s2;汽车停止前最后1 s的位移是x′=at′2=4 m,选项B正确.
答案: B
5.(2012·天津高三统考)一条悬链长7.2 m,从悬点处断开,使其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则整条悬链通过悬点正下方12.8 m处的一点所需的时间是(g取10 m/s2)( )
A.0.3 s B.0.4 s
C.0.7 s D.1.2 s
解析: 设链条的长度为L,经t1链条的下端经过该点,经t2链条的上端经过该点,则h=gt,h+L=gt,Δt=t2-t1;解得Δt=0.4 s;选项B正确.
答案: B
6.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个2 s、第2个2 s和第5 s内三段位移比为( )
A.2∶6∶5 B.2∶8∶7
C.4∶12∶9 D.2∶2∶1
解析: 由位移公式x=at2得第1个2 s内的位移x1=at=a×22=2a.第2个2 s内的位移x2=a(t-t)=a(42-22)=6a,第5 s内的位移x3=a(52-42)=a,故x1∶x2∶x3=2a∶6a∶a=4∶12∶9,因此选C.
答案: C
7.(2012·江西重点中学联考)在水平面上有a、b两点,相距0.2 m,一质点在一恒定的水平合外力作用下沿a向b做直线运动,经过0.2 s的时间先后通过a、b两点,则该质点通过a、b中点时的速度大小( )
A.若力的方向由a向b,则大于1 m/s,若力的方向由b向a,则小于1 m/s
B.若力的方向由a向b,则小于1 m/s,若力的方向由b向a,则大于1 m/s
C.无论力的方向如何均小于1 m/s
D.无论力的方向如何均大于1 m/s
解析: 质点沿a向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大小为1 m/s,通过a、b中间时刻的速度大小也为1 m/s,若质点沿a向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则通过a、b中点时的速度大小大于1 m/s;若质点沿a向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则通过a、b中点时的速度大小也大于1 m/s,故选项D正确.
答案: D
8.(2011·江苏省调研测试)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是因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下表中“思考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假设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都相同).
速度(m/s)
思考距离/m
制动距离/m
正常
酒后
正常
酒后
15
7.5
15.0
22.5
30.0
20
10.0
20.0
36.7
46.7
25
12.5
25.0
54.2
x
分析上表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多0.5 s
B.若汽车以20 m/s的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40 m处有险情,酒后驾驶不能安全停车
C.汽车制动时,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D.表中x为66.7
解析: 由表中数据,驾驶员正常反应时间为0.5 s,酒后反应时间为1.0 s,A正确;若汽车以20 m/s的速度行驶时,酒后制动的距离为x1=46.7 m>40 m,B正确;由公式x1=,a=7.5 m/s2,C错误;x=vt+=(25+) m≈66.7 m,D正确;本题选C.
答案: C
9.空军特级飞行员李峰驾驶歼十战机执行战术机动任务,在距机场54 km、离地1 170 m高度时飞机发动机停车失去动力.在地面指挥员的果断引领下,安全迫降机场,成为成功处置国产单发新型战机空中发动机停车故障、安全返航第一人.若飞机着陆后以6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其着陆速度为60 m/s,则它着陆后12 s内滑行的距离是( )
A.288 m B.300 m
C.150 m D.144 m
解析: 先求出飞机着陆后到停止所用时间t.由v=v0+at,得t=(v-v0)/a=(0-60)/(-6) s=10 s,由此可知飞机在12 s内不是始终做匀减速运动,它在最后2 s内是静止的.故它着陆后12 s内滑行的距离为x=v0t+at2/2=60×10 m+(-6)×102/2 m=300 m.
答案: B
10.(2011·皖南八校联考)一物体从某一行星表面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设抛出时t=0,得到物体上升高度随时间变化的h-t图象如图所示,则该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与物体被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分别为( )
A.8 m/s2,20 m/s B.10 m/s2,25 m/s
C.8 m/s2,25 m/s D.10 m/s2,20 m/s
解析: 根据题中图象可知物体在2.5 s时间内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5 m.
则v0== m/s=20 m/s.
g== m/s2=8 m/s2.A项正确.
答案: A
11.(2011·浙江质检)一物体在冰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已知最初3 s和最后3 s内所通过的位移分别为16.5 m和4.5 m,求:
(1)物体在冰面上滑行的加速度大小;
(2)物体在冰面上滑行的总时间和总路程.
解析: 该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的逆过程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设加速度的大小为a,则x2=at,将
x2=4.5 m、t2=3 s代入,得a=1 m/s2.
(2)最初3 s物体的平均速度
v==5.5 m/s
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物体在冰面上滑行的总时间t总=+=7 s
物体在冰面上滑行的总路程x总=at=24.5 m.
答案: (1)1 m/s2 (2)7 s 24.5 m
12.汽车以v0=10 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运动,刹车后经过2秒钟速度变为6 m/s,求:
(1)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
(2)刹车后6秒内的位移;
(3)汽车在运动最后2秒内发生的位移.
解析: (1)根据运动学公式得
a=
代入数值得
a=-2 m/s2
方向与汽车的运动方向相反.
(2)当v=0时,t=-=5 s
所以汽车刹车后5 s内的位移满足
0-v=2ax
代入数值得x=25 m.
(3)最后2 s内的位移,可以等效为汽车反向加速运动
x1=a′t
代入数值得
x1=4 m.
答案: (1)-2 m/s2 (2)25 m (3)4 m
13.(2012·合肥模拟)测速仪安装有超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如图所示,B为测速仪,A为汽车,两者相距335 m,某时刻B发出超声波,同时A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B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A、B相距355 m,已知声速为340 m/s,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
A.20 m/s2 B.10 m/s2
C.5 m/s2 D.无法确定
解析: 设超声波往返的时间为2t,根据题意汽车在2t时间内位移为
x1=a(2t)2=(355-335) m=20 m.①
所以超声波射到A时,A前进的位移为
x2=at2=5 m②
所以超声波在2t内的路程为
s=2×(335+5) m,
由声速为v=340 m/s
可得t==1 s,
代入①式得a=10 m/s2,B正确.
答案: B
14.(2012·郑州质检)如图所示,一个小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由A点上方从静止开始下滑,在它通过的路径中取AE并分成相等的四段,vA、vB、vC、vD、vE表示通过A、B、C、D、E点的瞬时速度,表示AE段的平均速度,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vB B.=vC
C.vB<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