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第课时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测控导航】
知识点
题号
1.质点
3
2.参考系
1
3.位移和路程
2、3、5
4.时间和时刻
2、3、8
5.速度和速率
2、3、7、9、11
6.加速度
4、5、6、10
7.匀速直线运动
9
1~6题为单选题;7、8题为多选题
1.飞机着地后还要在跑道上滑行一段距离,机舱内的乘客透过窗户看到树木向后运动,乘客选择的参考系是( C )
A.停在机场的飞机 B.候机大楼
C.乘客乘坐的飞机 D.飞机跑道
解析:飞机着地后在跑道上滑行时,乘客以自己乘坐的飞机为参考系,会看到窗外的树木向后运动,故选项C正确.
2.北京时间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 m,测速精度0.2 m/s,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移
B.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置
C.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
D.北斗导航卫星测速服务提供的是运动物体的速率
解析:由位置、位移、时间、时刻、速度、速率的定义可知,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一个点,是位置,不是位置的变化,选项A错,选项B对;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选项C对;北斗导航卫星测速服务提供的是运动物体某时刻的速度大小即速率,选项D正确.
3.(2013会昌中学月考)2012年1月4日,在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巢湖”舰、“千岛湖”舰护送下“河北锦绣”、“银河”等13艘货轮顺利抵达亚丁湾西部预定海域,此次护航总航程4 500海里.若所有船只运动速度相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4 500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位移
B.研究舰队平均速度时可将“千岛湖”舰看做质点
C.以“千岛湖”舰为参考系,“巢湖”舰一定是运动的
D.根据本题给出的条件可以求出此次航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解析:船舰航行轨迹的长度为4 500海里,所以指的是路程,故选项A错误.由于舰的大小对于航行的时间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将“千岛湖”舰看做质点,故选项B正确.若所有船只运动速度相同,则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选项C错误.由于不知道位移,所以无法求出平均速度,故选项D错误.
4.(2013成都一诊)近几年,国内房价飙升,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王强同学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加速”,将房价的“下跌”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减速”,据此,你认为“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 A )
A.速度增加,加速度减小
B.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大
C.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
D.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
解析: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中的“房价上涨”可类比速度增加,“减缓趋势”可类比加速度减小,故选项A正确.
5.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在加速度逐渐减小直至为零的过程中( B )
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速度达最小值
B.速度逐渐增加,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速度达最大值
C.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位移达最小值
D.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为零后,位移将不再增大
解析:加速度与速度同向,速度应变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不再增大,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达到匀速,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因物体最终匀速运动,所以位移仍增大,位移一直增大,没有最小值,选项C、D均错,故选B.
6.如图所示是汽车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经过8 s后指针指示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若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约为( C )
A.11 m/s2 B.5.0 m/s2
C.1.4 m/s2 D.0.6 m/s2
解析:题图(甲)为初速度,示数约为20 km/h≈5.6 m/s,题图(乙)为末速度,示数约为60 km/h≈16.7 m/s,则加速度a= m/s2≈1.4 m/s2,故选项C正确.
7.某赛车手在一次野外训练中,先利用地图计算出出发地和目的地的直线距离为9 km,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用了5分钟,赛车上的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值增加了15 km,当他经过某路标时,车内速度计指示的示数为150 km/h,那么可以确定的是( AD )
A.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是108 km/h
B.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是180 km/h
C.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率是108 km/h
D.经过路标时的瞬时速度是150 km/h
解析: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为== km/h=108 km/h,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而平均速率'== km/h=180 km/h,选项C错误;车内速度计指示的速度为汽车通过某位置的瞬时速度,选项D正确.
8.2010年1月11日,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这一试验的成就和意义可与“两弹一星”并论.假设敌方导弹发射t0时间后,我方反导拦截导弹发射,经时间t将其摧毁,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CD )
A.敌方导弹与我方反导拦截导弹运行轨迹相同
B.敌方导弹与我方反导拦截导弹运行时间差为t-t0
C.敌方导弹与我方反导拦截导弹运行时间差为t0
D.敌方导弹与我方反导拦截导弹相撞时与地心距离相同
解析:根据曲线运动规律可知,敌方导弹与我方反导拦截导弹运行轨迹不相同,选项A错;敌方导弹与我方反导拦截导弹运行时间分别为t+t0和t,所以选项B错,选项C正确;敌方导弹与我方反导拦截导弹相撞时与地心距离相同,选项D正确.
9.(2013攀枝花一中模拟)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先以速度v1通过前的位移,再以速度v2=50 km/h通过其余的位移.若整个位移中的平均速度=37.5 km/h,则第一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v1是多少?
解析:设整段位移为x,通过前位移和后位移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根据=得t1==
t2==
===
解得第一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v1== km/h=25 km/h.
答案:25 km/h
求解物体在某一段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这一段的总位移除以所用总时间(总时间包括物体没有运动的时间),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平均值.
10.(2012江苏苏州一模)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 cm的遮光板,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1=0.30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2=0.10 s,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3.0 s.试估算:
(1)滑块的加速度多大?
(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解析:(1)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
v1== m/s=0.10 m/s,
遮光板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
v2== m/s=0.30 m/s
故滑块的加速度a=≈0.067 m/s2.
(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x=Δt=0.6 m.
答案:(1)0.067 m/s2 (2)0.6 m
11.下表是在北京西与长沙区间运行的T1/T2次列车运行时刻表.假设列车准点到达和准点开出,且做直线运动.求:
北京西
↓
长沙
(T1次)
自北京西起
里程(km)
站名
北京西
↑
长沙
(T2次)
17:00
0
北京西
8:14
23:29 23:35
690
郑州
1:40 1:39
5:01 5:09
1 226
武昌
20:12 20:04
7:12 7:18
1 441
岳阳
17:58 17:56
8:38
1 588
长沙
16:36
(1)列车由长沙开出到达武昌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2)列车由郑州开出到达岳阳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3)T1次列车在5:05时的速度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析:(1)由题表可知,由长沙到武昌的过程中,
位移x1=1 588 km-1 226 km=362 km
时间t1=3小时28分≈3.467 h
所以== km/h≈104.4 km/h.
(2)由题表可得,由郑州到岳阳的过程中,
位移x2=1 441 km-690 km=751 km
时间t2=7小时37分≈7.617 h,
所以平均速度== km/h≈98.6 km/h.
(3)T1次列车在5:05时在武昌站停车,所以此时的瞬时速度为0.
在全程中,位移x=1 588 km,
时间t=15小时38分≈15.633 h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
== km/h≈101.6 km/h.
答案:(1)104.4 km/h (2)98.6 km/h
(3)0 101.6 km/h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