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13海南卷).一质点受多个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现使其中一个力的大小逐渐减小到零,再沿原方向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在此过程中,其它力保持不变,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a和速度大小v的变化情况是 A.a和v都始终增大 B.a和v都先增大后减小 C.a先增大后减小,v始终增大 D.a和v都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C 14(2013安徽高考).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顶端,细线与斜面平行。在斜面体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始终静止在斜面上,小球受到细线的拉力T和斜面的支持力FN分别为(重力加速度为g) A.  B.  C.  D.  【答案】A 14(2013全国新课标I)、右图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下表。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撤据表中的数据,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物体具有惯性 B 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 C 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 答案:C 解析:分析表中数据,发现物体运动的距离之比近似等于时间平方之比,所以C选项正确 14【2013江苏高考】. (16 分)如图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 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 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m1 和m2,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重力加速度为g. (1)当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求纸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求需所拉力的大小; (3)本实验中,m1 =0. 5 kg,m2 =0. 1 kg,μ=0. 2,砝码与纸板左端的距离d =0. 1 m,取g =10 m/ s2. 若砝码移动的距离超过l =0. 002 m,人眼就能感知. 为确保实验成功,纸板所需的拉力至少多大? 答案:   19【2013广东高考】.如图7,游乐场中,从高处A到水面B处有两条长度相同的光滑轨道。甲、乙两小孩沿不同轨道同时从A处自由滑向B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甲的切向加速度始终比乙的大 B.甲、乙在同一高度的速度大小相等 C.甲、乙在同一时刻总能到达同一高度 D.甲比乙先到达B处 答案:BD 20【2013广东高考】.如图8,物体P静止于固定的斜面上,P的上表面水平。现把物体Q轻轻地叠放在P上,则 A.P向下滑动 B.P静止不动 C.P所受的合外力增大 D.P与斜面间的静摩擦力增大 答案:BD 25【2013上海高考】.如图,倾角为37°,质量不计的支架ABCD的D端有一大小与质量均可忽略的光滑定滑轮,A点处有一固定转轴,CA⊥AB,DC=CA=0.3m。质量m=lkg的物体置于支架的B端,并与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绳另一端作用一竖直向下的拉力F,物体在拉力作用下沿BD做匀速直线运动,己知物体与BD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为保证支架不绕A点转动,物体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____m。若增大F后,支架仍不绕A点转动,物体能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____s(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取sin37°=0.6,cos37°=0.8) 25.0.248 等于 31【2013上海高考】.(12分)如图,质量为M、长为L、高为h的矩形滑块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滑块上表面光滑,其右端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用水平外力击打滑块左端,使其在极短时间内获得向右的速度v0,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球落地。求小球落地时距滑块左端的水平距离。 31答案.小球下落前滑块的加速度 滑块做匀减速运动,到小球开始下落时的速度  小球落地时间 小球落下后,滑块的加速度 按此加速度,滑块停止运动时间 若小球落地时间大于或等于滑块停止时间,即: 则小球落地时距滑块左侧= 或小球落地时间小球滑块停止时间,即: 则小球落地时距滑块左侧= = 22(2013全国新课标I)图(a)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t A和△t B,求出加速度a: 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值ā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μ 回答下列问题: (1)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mm)的示数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 cm。 答案:0.960cm 解析:游标卡尺的读数=主尺(整毫米数)+游标尺对齐格数×精度,题中游标卡尺的主尺部分的读数为9mm,对齐格数为第12条,20分度的游标卡尺的精度为,所以d=9mm+12×0.05mm=9.60mm=0.960cm。 (2)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s.和△t A和△t B表示为a= 。 答案: 解析:物块在重物作用下沿水平桌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光电门A、B时的速度大小分别为、,由解得 (3)动摩擦因数μ可用M、m、ā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为μ= 。 答案: 解析:把重物、物块和遮光片看一整体,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μMg=(M+m) ā,解得 (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 (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答案:系统误差 解析:从来源看,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种。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本身不精确,或实验方法粗略,或实验原理不完善而产生的。偶然误差是由各种偶然因素对实验者、测量仪器、被测物理量的影响而产生的。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24(2013安徽高考).(20分) 如图所示,质量为、倾角为的斜面体(斜面光滑且足够长)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底部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斜面顶端与劲度系数为、自然长度为的轻质弹簧相连,弹簧的另一端连接着质量为的物块。压缩弹簧使其长度为时将物块由静止开始释放,且物块在以后的运动中,斜面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 (1)求物块处于平衡位置时弹簧的长度; (2)选物块的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沿斜面向下为正方向建立坐标轴,用表示物块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证明物块做简谐运动; (3)求弹簧的最大伸长量; (4)为使斜面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动摩擦因数应满足什么条件(假设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 【答案】(1)(2)见解析(3)(4) 【解析】(1)设物块在斜面上平衡时,弹簧的伸长量为,有  解得 此时弹簧的长度为 (2)当物块的位移为x时,弹簧伸长量为,物块所受合力为 联立以上各式可得  可知物块作简谐运动 (3)物块作简谐运动的振幅为  由对称性可知,最大伸长量为 (4)设物块位移x为正,则斜面体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由于斜面体平衡,所以有 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 又, 联立可得, 为使斜面体始终处于静止,结合牛顿第三定律,应有,所以  当时,上式右端达到最大值,于是有  22(2013山东理综).(15分)如图所示,一质量m=0.4kg的小物块,以V0=2m/s的初速度,在与斜面成某一夹角的拉力F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t=2s的时间物块由A点运动到B点,A、B之间的距离L=10m。已知斜面倾角θ=30o,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1)求物块加速度的大小及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 (2)拉力F与斜面的夹角多大时,拉力F最小?拉力F的最小值是多少? 22.解:(1)设物块加速度的大小为a,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为v,由运动学公式得     联立得    (2)设物块所受支持力为,所受摩擦力为,拉力与斜面间的夹角为α,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又  联立式得   由数学知识得   由式可知对应F最小的夹角为   联立式,代入数据得F的最小值为  4 (2013海南卷).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v-t图象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 答案:D 7(2013海南卷).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现象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 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运动必具有一定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答案:BCD (2) (2013四川卷)(11分) 如图1所示,某组同学借用“探究a与F、m之间的定量关系”的相关实验思想、原理及操作,进行“研究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的实验: ①为达到平衡阻力的目的,取下细绳及托盘,通过调整垫片的位置,改变长木板倾斜程度,根据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__________运动。 ②连接细绳及托盘,放人砝码,通过实验得到图2所示的纸带。纸带上0为小车运动起始时刻所打的点,选取时间间隔为0. 1s的相邻计数点A、B、C、D、E、F、G。实验时小车所受拉力为0. 2N,小车的质量为0.2kg。 请计算小车所受合外力做的功W和小车动能的变化△Ek,补填表中空格(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四位)。 O-B O-C O-D O-E O-F  W/J 0.0432 0. 0572 0. 0734 0. 0915   △Ek/J 0.0430 0. 0570 0. 0734 0. 0907    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W= △Ek,与理论推导结果一致。 ③实验前已测得托盘质量为7.7×10 -3kg,实验时该组同学放入托盘中的砝码质量应为___________kg(g取9.8m/s2,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三位)。 8答案(2)①匀速直线 ②0.1115 0.1105 ③0.015 9. (2013四川卷) (15分) 近来,我国多个城市开始重点治理“中国式过马路”行为。每年全国由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上万起,死亡上千人。只有科学设置交通管制,人人遵守交通规则,才能保证行人的生命安全。 如下图2所示,停车线AB与前方斑马线边界CD间的距离为23m。质量8t、车长7m的卡车以54km/h的速度向北匀速行驶,当车前端刚驶过停车线AB,该车前方的机动车交通信号灯由绿灯变黄灯。 (1)若此时前方C处人行横道路边等待的行人就抢先过马路,卡车司机发现行人,立即制动,卡车受到的阻力为3×104N。求卡车的制动距离; (2)若人人遵守交通规则,该车将不受影响地驶过前方斑马线边界CD。为确保行人安全,D处人行横道信号灯应该在南北向机动车信号灯变黄灯后至少多久变为绿灯? 9答案.解:(1)据题意 由  得:  ① 汽车刹车时,阻力产生的加速度为a 由 牛顿第二定律 得  ② 代入数据得 制动距离 x=30 m ③ (2)据题意 汽车不受影响的行驶距离应该是x1=30m ④ 故黄灯的持续时间为t 则  ⑤ 代入数据得 时间为t=2 s ⑥ 17(2013浙江理综).如图所示,水平板上有质量m=1.0kg的物块,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用力传感器测出相应时刻物块所受摩擦力Ff的大小。取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5s内拉力对物块做功为零 B.4s末物块所受合力大小为4.0N C.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 D.6s-9s内物块的加速度的大小为2.0m/s2 答案:D 19(2013浙江理综).如图所示,总质量为460kg的热气球,从地面刚开始竖直上升时的加速度为0.5m/s2,当热气球上升到180m时,以5m/s的速度向上匀速运动。若离开地面后热气球所受浮力保持不变,上升过程中热气球总质量不变,重力加速度g=10m/s2 。关于热气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受浮力大小为4830N B.加速上升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保持不变 C.从地面开始上升10s后的速度大小为5m/s D.以5m/s匀速上升时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为230N 答案:AC 17(2013福建卷理综.在国际单位制(简称SI)中,力学和电学的基本单位有:m(米)、kg(千克)、s(秒)、A(安培)。导出单位V(伏特)用上述基本单位可表示为 A. B.  C.  D.  答案:D 21.(19分)质量为M、长为L的杆水平放置,杆两端A、B系着长为3L的不可伸长且光滑的柔软轻绳,绳上套着一质量为m的小铁环。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影响。 (1)现让杆和环均静止悬挂在空中,如图甲,求绳中拉力的大小: (2)若杆与环保持相对静止,在空中沿AB方向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此时环恰好悬于A端的正下方,如图乙所示。 ①求此状态下杆的加速度大小a; ②为保持这种状态需在杆上施加一个多大的外力,方向如何? 21答案: 9(2013天津卷).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①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代号) 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B.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拴木块上 C.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盆新调节木板倾斜度 ②为使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应满足的条件是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质量 木块和木块上硅码的总质量(填远大于,远小于,或近似于)  ③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实验室,各取一套图示的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上均不放砝码,在没有平衡摩擦力的情况下,研究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分别得到图中甲、乙两条直线·设甲、乙用的木块质量分别为m甲、m乙甲、乙用的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甲,μ乙,由图可知,m甲 m乙 μ甲 μ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①AD ②远小于 ③小于 大于 10(2013天津卷)..(16分)质量为m=4kg的小物块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A点,现用F=10N的水平恒力拉动物块一段时间后撤去,物块继续滑动一段位移停在B点,A、B两点相距x=20m,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取10m/s2,,求: (l)物块在力F作用过程发生位移xl的大小: (2)撤去力F后物块继续滑动的时间t。 答案:(1) x1=16m (2) t=2s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