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综合检测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光辉历程  双声叠韵  百废俱兴  温柔敦厚 B.铺陈叙述  举止安详  世外桃源  过目成颂 C.改弦更章  卑躬屈膝  循规蹈矩  开源节流 D.意境深幽  不加思索  优悠从容  披肝沥胆 解析:选A。B.“颂”应为“诵”;C.“章”应为“张”;D.“加”应为“假”。 2.(2011年高考北京卷)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B.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 C.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D.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兵不血刃,最终以3∶0取得胜利。 解析:选A。A.不足为训: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符合语境。B.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句中用来指春雨,使用对象错误。C.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地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属望文生义。D.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未经交锋而取得胜利。而题中则说“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前后矛盾。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杜甫把个人的遭际和时代的不幸、民众的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是变乱时代的伟大“诗史”。 B.能否形成学术打假的独立力量,这种独立力量应该包括教育和司法体制内的上层执行力量以及体制外的民间力量,这才是决定学术打假成功的另一个关键。 C.近日,美国宇航局三大天文台观测到“蟹状星云”中的一颗中子星正在释放大量高能粒子,它的能量释放速率相当于太阳的10万倍以上。 D.王宝东抨击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年复一年地抛出一些不实指控“旨在误导美国民众”。众所周知,中国的军费只是美国的很小一部分。 解析:选A。B.照应不周,应把“成功”改为“成败”。C.与“相当于”搭配的应当是确数,应删除“以上”。D.“中国的军费只是美国的很小一部分”犯了逻辑错误。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徽设计以自然花瓣的构型,即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 六边形叠加,组合成一个富有东方神韵的“百花吉印”:三生万物,花开吉祥;四合为土,天圆地方;五叶生木,林森荫育;六流成水,泽被万民。 B.长远看,利比亚战事陷入僵局,对西方未必不是好事——它让西方国家明白一个简单道理:不要穷兵黩武,动辄武力干涉他国内政,否则将付出惨重代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田文林)。 C.它从哪里来呀?那歌声。在这么漫长的严冬之后,鸟儿们会这么快就复生?它活泼,像泉水,慢慢滴落又喷涌而出。 D.“这题错得实在太冤枉了!”他恨不得钻到地底下,“下次再也不能这样‘大意失荆州了’”。 解析:选A。B项,改为:否则将付出惨重代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田文林);C项,改为:它从哪里来呀,那歌声?;D项,改为:“下次再也不能这样‘大意失荆州’了。”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 杨景龙 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来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一机杼。 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理清20世纪新诗的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从而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并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在广泛的意义上,它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弘通的历史视野和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5.根据文意,下列不能证明“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的一项是(  ) A.舒婷《春夜》中的名句“我愿是那顺帆的风/伴你浪迹四方”,与宋代张先《江南柳》词句“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可说是活脱相似。 B.李瑛的《谒托马斯·曼墓》中的“细雨刚停,细雨刚停/雨水打湿了墓地的钟声”,很容易让人想起杜甫《船下夔州郭宿》中的诗句“晨钟云外湿”。 C.洛夫做过将古诗句“加工改造”的实验,他曾把李贺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句改写为“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 D.台湾诗人席慕蓉在她的《悲喜剧》一诗中写“白苹洲”上的等待与相逢,其实是对温庭筠《梦江南》词意的翻新与主题的掘进。 解析:选D。A、B、C这三项说的都是“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D项说的是古今诗歌作品之间的关系。 6.下列对“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的意义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能够扩大古诗研究者的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整体把握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 B.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 C.能够拓展中国新诗的领域,进而形成边缘交叉的、新的分支学科。 D.能够丰富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历史视野,同时对古典诗艺进行创造性转化。 解析:选B。A项,原文说“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C项,原文说“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D项,原文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以及“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 7.下列分析与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国新诗在继承古诗优良传统的同时,横向移植外来作品,并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 B.白话新诗从一开始出现,就秉承了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尝试集》的作者胡适对此给予了肯定。 C.古今诗歌无论是在作品之间还是诗歌体裁之间,以及在诗人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D.小到意象、诗句,大到诗人、流派、主题、手法,都可以寻找到古今之间施受传承的脉络和痕迹。 解析:选A。A项原文第1段说“这种继承……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而不是“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B项是对第2段第1句话的正确改写;C项是对第4、5段相关内容的正确转述或概括;D项是对3~5段内容的正确概括。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张邵字茂宗。初为晋琅邪内史王诞龙骧府功曹,桓玄徙诞于广州,亲故咸离弃之,惟邵情意弥谨,流涕追送。时变乱饥馑,又馈送其妻子。 桓玄篡位,父敞先为尚书,以答事微谬,降为廷尉卿。及武帝讨玄,邵白敞表献诚款。帝大说,命署其门曰:“有犯张廷尉者,以军法论。”后以敞为吴郡太守。刘毅为亚相,爱才好士,当世莫不辐凑,独邵不往。或问之,邵日:“主公命世人杰,何烦多问。”刘穆之闻以白,帝益亲之。卢循寇迫京师,使邵守南城,时百姓临水望贼,帝怪而问邵,邵曰:“若节钺①未反,奔散之不暇,亦何能观望。今当无复恐耳。”寻补州主簿。 邵悉心政事,精力绝人。及诛刘藩,邵时在西州直庐,即夜诫众曹曰:“大军当大讨,可各修舟船仓库,及晓取办。”旦日,帝求诸簿署,应时即至,怪问其速,诸曹答曰:“昨夜受张主簿处分。”九年,世子始开征虏府,补邵录事参军。十二年,武帝北伐,邵请见,曰:“人生危脆,必当远虑。穆之若邂逅不幸,谁可代之?尊业如此,苟有不讳,事将如何?”帝曰:“此自委穆之及卿耳。”青州刺史檀祗镇广陵,时滁中结聚亡命,祗率众掩之,刘穆之恐以为变,将发军。邵曰:“檀韶据中流,道济为军首,若疑状发露,恐生大变。宜且遣慰劳,以观其意。”既而祗果不动。及穆之卒,朝廷惺惧,便欲发诏以司马徐羡之代之。邵对曰:“今诚急病,任终在徐,且世子无专命,宜须北咨。”信反,方使世子出命曰:“朝廷及大府事,悉咨徐司马,其余启还。”武帝重其临事不挠,有大臣体。十四年,以世子镇荆州,邵谏曰:“储贰之重,四海所系,不宜处外,敢以死请。”从之。武帝受命,以佐命功,封临沮伯。分荆州立湘州,以邵为刺史。将署府,邵以为长沙内地,非用武之国,置署妨人,乖为政要。帝从之。谢晦反,遗书要邵,邵不发函,驰使呈帝。 (选自《宋书·列传第六》,有删节) 【注】 ①节钺:代指军队。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惟邵情意弥谨     弥:更加 B.昨夜受张主簿处分 处分:安排 C.祗率众掩之 掩:搜捕 D.今诚急病,任终在徐 病:疾病 解析:选D。病,危险。 9.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张邵“深谋远虑”的一组是(  ) ①当世莫不辐凑,独邵不往 ②大军当大讨,可各修舟船仓库 ③若疑状发露,恐生大变 ④且世子无专命,宜须北咨 ⑤储贰之重,四海所系,不宜处外 ⑥邵不发函,驰使呈帝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解析:选C。①表明张邵不依附权贵;④表明张邵遇事不乱,遵循法度;⑥表明张邵忠诚于武帝。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邵为人重情薄利,能在乱世中明辨是非。在王诞被桓玄流放到广州后,他馈送财物给王诞的妻儿。桓玄篡位后,他劝自己的父亲归诚武帝,由此更加赢得武帝的信任和亲近。 B.张邵思考问题谨密,镇守南城之时,武帝不解百姓临水望贼,张邵认为是百姓在武帝大军返回后心态稳定。刘穆之担心檀祗乘机作乱,将要发兵防备,张邵劝其暂且观察。 C.张邵深谋远虑,处理政事稳妥。武帝北伐时,他劝谏武帝,要对后事作考虑和安排。在刘穆之去世、朝廷慌乱之时,他却能够临事不乱。武帝称其具备大臣的风度。 D.张邵做事识大体,顾大局。在武帝欲把世子外派镇守荆州的问题上,他直言进谏,武帝最终收回成命。在分立湘州设置府署的问题上,他主张要遵循治政要领。 解析:选A。“由此更加赢得武帝的信任和亲近”错误,张邵是因为“刘穆之闻以白,帝益亲之”。 参考译文: 张邵字茂宗。起初任晋琅邪内史王诞龙骧府功曹,桓玄将王诞流放到广州,亲戚朋友都离弃他,只有张邵情意更为谨厚,流着眼泪赶去送别。当时发生动乱灾荒,他又馈送财物给王诞的妻儿。 桓玄篡夺皇位后,张邵的父亲张敞先前任尚书,因为回答桓玄的问话稍有错误,降为廷尉卿。等到武帝讨伐桓玄时,张邵禀告张敞,要张敞上表表明归诚的心意。武帝收到张敞的表章后大喜,命令在他家门上题字:“有冒犯张廷尉的人,以军法论处。”后来任张敞为吴郡太守。刘毅身为亚相,喜爱有才华的人,当时的才士没有不到他那里去的,唯有张邵没有前往。有人问张邵为什么,他说:“只有主公是当世的人杰,何必还要多问。”刘穆之听到这句话后告诉武帝,武帝对张邵更加亲厚。卢循侵犯京都,武帝派张邵镇守南城,当时的百姓隔着护城河观看贼寇,武帝感到惊奇,就问张邵,张邵说:“如果您率军还没有回来,百姓逃跑都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在这里观望。现在应该是不再有恐慌罢了。”不久,张邵补任州主簿。 张邵对政事尽心处理,精力超过别人。等到诛杀刘藩时,张邵正在西州官舍当值,当天夜里告诫众吏曹说:“大军将有大讨伐,你们应当准备好舟船仓库,到天亮时办好。”第二天早晨,武帝召唤众吏,所需物资立即准时送到,武帝惊异,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快,吏曹们回答说:“昨天晚上张主簿已经作了安排。”九年,太子开设征虏军府,补任张邵为录事参军。十二年,武帝北伐,张邵请求进见,说:“人的生命脆弱危险,一定要对未来有个安排。刘穆之如果遇到不幸,谁可以代替他任职?您也是一样,如果也有不幸,后事将怎么安排?”武帝说:“这自然委托刘穆之和你了。”青州刺史檀祗镇守广陵,当时滁中聚集一批亡命之徒,檀祗带兵搜捕,刘穆之担心檀祗乘机作乱,将要发兵防备。张邵说:“檀韶占据中流,檀道济为军中之首,如果我们怀疑他们的情状显露出来,恐怕会发生大变。应该暂且派人去慰劳,借此观察他们的意图。”不久,檀祗果然没有动兵。等到刘穆之死去,朝廷恐慌,就要下诏让司马徐羡之接替刘穆之的职位。张邵回答说:“现在的情况确实紧急危险,司马之职最终由徐羡之担任,但世子不可自行决定,应当先向在北方的武帝请示。”请示的使者返回,才让世子发布命令说:“朝廷和大府的事情,都要向徐司马请示,其他的启禀世子。”武帝看重张邵遇到紧急情况不失法度,具备大臣的风度。十四年,武帝要让世子出镇荆州,张邵进谏说:“太子的地位极为重要,与全国的利害相关,不应当离开朝廷在外,臣以生命请求收回成命。”武帝听从了他的意见。武帝登基时,张邵因辅佐有功,封为临沮伯。从荆州中分立湘州,任张邵为刺史。准备设置府署时,张邵认为长沙是内地,不是用武的地方,设置府署将妨碍百姓,违背了治政的要领。武帝听从了他的意见。谢晦反叛时,送信约张邵同反,张邵没有打开信函,派人将书信送给武帝。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3分) 1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邵白敞表献诚款。帝大说,命署其门曰:“有犯张廷尉者,以军法论。”(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署府,邵以为长沙内地,非用武之国,置署妨人,乖为政要。帝从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文中语句的翻译能力。第(1)句中关键词:“表”,名词作动词,上表;“献”,表明;“说”通假字,通“悦”。第(2)句中关键词:“置”,设置;“妨”,妨碍;“乖”,违背。 答案:(1)张邵禀告张敞,要张敞上表表明归诚的心意。武帝收到张敞的表章后大喜,命令在他家门上题字:“有冒犯张廷尉的人,以军法论处。” (2)准备设置府署时,张邵认为长沙是内地,不是用武的地方,设置府署将妨碍百姓,违背了治政的要领。武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8分) 蝶恋花·春暮 李 冠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1)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一句中的“闲”字用得好,好在哪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达了作者伤春暮、怀人的思想感情。“闲”字写出词人一副随意举步、漫不经心的样子,含有排遣内心某种积郁的用意。 (2)沈谦《填词杂说》赞《蝶恋花》“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句,以为“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俱不及。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出了春天的夜晚清新、淡雅、朦胧的景象,如此美景更能勾起人的相思之情;而“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只从视觉方面写出了景物的动态美。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才饮长沙水,________。万里长江横渡,________。不管风吹浪打,________,今日得宽余。(《水调歌头 游泳》) (2)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____________/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错误》) (3)我愿意是云朵,/是灰色的破旗,/在广漠的空中/懒懒地飘来荡去,/只要我的爱人,/____________,/傍着我苍白的脸,/显出鲜艳的辉煌。(《我愿意是急流》) 答案:(1)又食武昌鱼 极目楚天舒 胜似闲庭信步 (2)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3)是珊瑚似的夕阳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草原八月末 梁 衡 ①朋友们总说,草原上最好的季节是七八月。一望无际的碧草如毡如毯,上面盛开着数不清的五彩缤纷的花,如繁星在天,如落英在水,风过时草浪轻翻,花光闪烁,那景色是何等地迷人。但是不巧,我总赶不上这个季节,今年上草原时,又是八月末了。 ②驱车上了草原,从围场县出发,翻过山,穿过茫茫林海,过一界河,便从河北进入内蒙古境内。刚才在山下沟谷中所感受的峰回路转和在林海里感觉到的绿浪滔天,一下都被甩到另一个世界上,天地顿时开阔得好像连自己的五脏六腑也不复存在。两边也有山,但都变成缓缓的土坡,随着地形的起伏,草场一会儿是一个浅碗,一会儿是一个大盘。草色已经转黄了,在阳光下泛着金光。由于地形的变换和车子的移动,那金色的光带在草面上掠来飘去,像水面闪闪的亮波,又像一匹大绸缎上的反光。草并不深,刚可没脚脖子,但难得的平整,就如一只无形的大手用推剪机剪过一般。看着这些,你突然会感到自己身体的四壁已豁然散开,所有的烦恼连同所有的雄心、理想都一下逸散得无影无踪。你已经被融化在这透明的天地间。 ③车子在缓缓地滑行,除了车轮与草的摩擦声,便什么也听不到了。我们像闯入了一个外星世界,这里只有颜色没有声音。草一丝不动,因此你也无法联想到风的运动。停车下地,我又疑是回到了中世纪。放眼尽量地望,细细地寻,不见一个人,于是那牛羊群也不像是人世之物了。我努力想用眼睛找出一点声音。牛羊在缓缓地移动,它不时抬起头看我们几眼,或甩一下尾,像是无声电影里的物。仿佛连空气也没有了,周围的世界竟是这样空明。 ④这偌大的草原又难得的干净。干净得连杂色都没有。这草本是一色的翠绿,说黄就一色的黄,像是冥冥中有谁在统一发号施令。除了草便是山坡上的树。树是成片的林子,却整齐得像一块刚切割过的蛋糕,摆成或方或长的几何图形。一色桦木,雪白的树干,上面覆着黛绿的树冠。远望一片林子就如黄呢毯上的一道三色麻将牌,或几块积木,偶有几株单生的树,插在那里,像白袜绿裙的少女,亭亭玉立。蓝天之下干净得就剩下了黄绿、雪白、黛绿这三种层次。我奇怪这树与草场之间竟没有一丝的过渡,不见丛生的灌木、蓬蒿,连矮一些的小树也没有,冒出草毯的就是如墙如堵的树,而且整齐得像公园里常修剪的柏树墙。眼前这种异样的整齐美、装饰美,倒使我怀疑不在自然中。 ⑤在这个大浅盘的最低处是一片水,当地叫泡子,其实就是一个小湖。当年康熙帝的舅父曾带兵在此与阴谋勾结沙俄叛国的噶尔丹部决一死战,并为国捐躯。因此这地名就叫将军泡子。水极清,也像凝固了一样,连倒影的云朵也纹丝不动。对岸有石山,鲜红色,说是将士的血凝成的。历史的活剧已成隔世渺茫的传说。我遥望对岸的红山,水中的白云,觉得这泡子是一块凝入了历史影子的透明琥珀,或一块凝有三叶虫的化石。往昔岁月的深沉和眼前大自然的纯真使我陶醉。历史只有在静思默想中才能感悟,有谁会在车水马龙的街市发思古之幽情?这空旷,静谧,水草连天,蓝天无垠的草原,教人真想长啸一声念天地之悠悠,想大呼一声魂兮归来。教人灵犀一点想到光阴的飞逝,想到天地人间的久长。 ⑥我们将返回时,主人还在惋惜未能见到草原上千姿百态的花。我说,看花易,看这草原的纯真难。感谢上帝的安排,阴差阳错,我们在花已尽,雪未落,草原这位小姐换装的一刹那见到了她不遮不掩的真美。正如观众在剧场里欣赏舞台上浓妆长袖的美人是一种美,画家在画室里欣赏裸立于窗前晨曦中的模特又是一种美。两种都是艺术美,但后者是一种更纯更深的展示着灵性的美。这种美不可多得也无法搬上舞台,它不但要有上帝特造的极少数的标准的模特,还要有特定的环境和时刻,更重要的还要有能生美感共鸣的欣赏者。这几者一刹那的交汇,才可能迸发出如电光石火般震颤人心的美。这时自然美的韵律便与你的心律共振,你就可与自然对话交流了。 ⑦呜呼!草原八月末。我一步三回头地离开那块神秘的草地。将要翻过山口时又停下来伫立良久。明年这时还能再来吗?我的草原! (选自《梁衡散文集》有删改) 14.文章描写了八月末草原景色的哪些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特点:开阔,宁静,干净,纯真。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赞美、留恋之情。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看着这些,你突然会感到自己身体的四壁已豁然散开,所有的烦恼连同所有的雄心、理想都一下逸散得无影无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历史只有在静思默想中才能感悟,有谁会在车水马龙的街市发思古之幽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辽阔无边的美景能让人的身体自然舒展,能让人的灵魂空明。 (2)获得深刻而独特的历史感悟需要远离喧嚣。 16.第⑤段写“将军泡子”的来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写“将军泡子”来历的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突出草原历史的凝重和岁月的深沉;从描绘草原景色转向抒写个人感悟,巧妙将景、情、理融为一体。 17.第⑥段作者认为“这几者一刹那的交汇,才可能迸发出如电光石火般震颤人心的美”,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同意这种看法。因为特定的环境和时刻呈现的自然美,不可多得也无法复制,要有与这美感产生共鸣的欣赏者;自然释放美感,润泽人的灵魂,人欣赏美,从自然中汲取美,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二:不同意这种看法。因为“刹那的交汇”将美感说得过于神秘,“才可能迸发”将美感的获得说得绝对。(言之成理即可) 六、(15分) 18.请根据温家宝总理说话的内容,将下面一副对联补写完整。(5分) 在我国第2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颁奖大会代表和北京市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主讲教师代表,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的老师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温家宝说,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爱心。有一句话,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做到这一点,就要求老师必须有崇高的道德。 温家宝援引唐朝韩愈的《师说》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在毕生中一定要做好的事情。而做好这三点,一定要以德为先。 上联:教书爱心为首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育人道德在先 19.(2011年高考江苏卷)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哪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不超过15个字。(4分) 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极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材料共四句话,最后一句是结论,是对前三句的总括。前三句话每句话一个信息要点:第一句说明了海底地形平缓和近海海水相对较浅,第二句说明了地质构造的特点是缺少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第三句则以历史资料作为佐证。 答案:①海区特点;②地质构造;③历史记载。 20.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两个对象,写出有一定寓意的文字。(6分) 例:玫瑰——你娇艳美丽的花朵下面,却有着锋利的刺,是不是因为你懂得:既要展示美丽,也要保护自己?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昙花——你特意在夜间开放,又在瞬间凋落,是不是在向人们昭示:美丽常常是短暂的,惟其短暂才更可贵? 算盘——你上上下下算计,却无一厘属于自己,是不是在告诉人们:忙碌千番为别人,才能显示自己的意义?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