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一中高2010级2011——2012学年(上)
半 期 测 试 试 题 卷
I 卷
一、选择题(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3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血渍(zì) 讹(é)传 穿凿(zuó) 忖度(cǔn duó)
B.封诰(gào) 内帷(wěi) 自恃(shì) 惶悚(huáng sǒng)
C.模(mú)样 轻薄(bó) 戕(qiāng)害 盥漱(guàn shù)
D.孽(niè)障 勒(lēi)死 诨(hùn)名 纨绔(wán kuà)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3分)
A.娥眉 钩连 抚赝 咨嗟
B.蘖根 缭绕 憔悴 谪居
C.苍海 惘然 报晓 锦瑟
D.茫然 恬然 杜鹃 嘲哳
3、下列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姊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伴着,亦可以解些烦闷。或有 之处,只管说得,不要外道才是。
(2)我在极短期的踌躇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 了。
(3)这种鱼天生地要吃海里一切鱼,它们游得那么快,身子那么强健,战斗的武器那么好,
于没有别的任何的故事。
A、委屈 疑虑 以致 B、委曲 疑虑 以至
C、委屈 疑惑 以至 D、委曲 疑惑 以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3分)
A.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B.王夫人丧子后好不容易再次得子,无论从母性本能还是从自身权益出发,王夫人对宝玉都弥足珍贵。
C.几天前,他刚接待过包括省委书记在内的一批省市领导来到县里,专门调研返乡农民工问题。
D.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科学无禁区,不过并非没有科学伦理的规范。
(二)社科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慢生活”流行
谭敦民
近期以来,英年早逝者较多,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连续发现11名猝死者,都是患心脑血管病,年龄趋向低龄化,最年轻的仅37岁,甚为可惜。中年人是社会脊梁,肩挑事业、家庭两副重担,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使他们废寝忘食、疲于奔命,日积月累,变成陈疴,加之忽略,极易突变。
上世纪80年代末期,意大利人首先提出“慢生活”方式,他们希望放慢生活节奏,“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等。这里的慢,并不是速度上的绝对慢,而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专家认为,“慢生活”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富得充实、穷得快乐的生活状态,做到“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苦心不累”。
这种生活方式提出以后,立即风靡欧洲发达国家。
如今,法国人大多不知道什么是“过劳死”,即使知道了,也嗤之以鼻。对法国人来说,生活的目的并非为了囤积钱,而是工作和享受生活两不误。他们慢而有序,慢中有乐。他们可以很勤奋地工作,业余时间可以很消闲地去享乐。
调查显示,我国有近半数的人口处于疾病的危险之中。除此之外,还有若干处于亚健康状态人群。这些处于亚健康状态之中的人群,几乎都是终日奔波劳碌者。许多人是“前40年拼命挣钱,后40年花钱买命”。
严酷的现实,促使人们反省生命的价值。终日劳碌,却无时间去欣赏人生的美好,无法享受春阳暖洋洋的舒适,无法体会休闲优游的美好时光,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大缺憾。放弃忙忙碌碌的生活,转而过一种相对较慢的生活方式,对身心而言,生活质量而言,对生命而言,也许比事业成功、加级晋爵更有意义。
“慢生活”是事业成功、身体健康的关键, “慢生活”有时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是一种安排好生活和工作的能力,也是一种对有限生命资源的保护和储备。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生活节奏也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平衡。工作要做,但闲暇不能放弃。慢生活提醒人们不要透支健康去拼人生,强调节奏,有劳有逸,一张一弛,做事计划性强一些,清理不必要的应酬,提高生活效率。
放慢生活节奏,也许会损失金钱,却丰富了生命。太过实际、看重金钱的人,永远只会被生活所累,却看不到生活中精彩动人的细节。
5.下列各项中,对“慢生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慢生活”,就是放慢生活节奏,保持生活速度上的绝对慢。
B.“慢生活”是一种意境,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
C.“慢生活”是让人们有时间享受生活,让人们从亚健康状态中彻底摆脱出来。
D.“慢生活”就是要降低生活效率,强调生活节奏,做事有计划性,清理不必要的应酬。
6.下列各项中,对“慢生活”在国人中流行的原因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快生活”让不少本是社会脊梁、家庭支柱的中年人积劳成疾,甚至猝死。
B.法国人认为生活的目的并非为了囤积钱,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慢而有序、慢中有乐。
C.较慢的生活方式,能让人有时间去欣赏人生的美好,提高生活质量。
D.放慢生活节奏,会丰富生命的内容,不会被生活所累,看到生活中精彩动人的细节。
7.下列各项中,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慢生活”方式是意大利人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首先实践的。
B.调查证明,快节奏的生活,使我国有近半数的人口处于疾病的危险之中。
C.享受舒适的生活,欣赏人生的美好,本身也应该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D.“慢生活”是一种能力,放慢生活节奏,就能够使身体健康,取得事业的成功。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8──10题(每题3分,共9分)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为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而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以先之。”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8、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下缘木而处?????????缘:爬上 B.无为贵智士???????????贵:高贵
C.不如行义之隆???????? 隆:高尚 D.美行可以加人???????? 加:超过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 B.乃见韩、魏之君。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吾是以先之 D.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
輮以为轮 冰,水为之。
10、下列对原文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智伯率韩、魏围困晋阳,赵形势危急,赵襄子找张孟谈问计。张孟谈提出了游说韩、魏,共谋对付智伯的计策。
B.张孟谈先打消韩、魏二君的顾虑,再晓以利害,最终说服了韩、魏二君,为了三家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打击智伯。
C.赵氏掘开大堤,水淹智伯,韩、魏攻其两翼,赵襄子正面进攻,终于大败智伯的军队,杀死了他,并瓜分了他的土地。
D.赵襄子赏有功之臣,首先奖赏的不是张孟谈而是高赫,臣子们不解。赵襄子解释说,笃行忠义比“战胜存亡”更可贵。
?以上选择题在机读卡上答题。
Ⅱ 卷
二、翻译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3分)
译文: __________
1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3分)
译文: __________
13、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4分)
译文: 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花卿指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此诗因杜甫于花府听闻乐奏而作。
14、首句“丝管”用了什么修辞方法?(2分)结合语境,简要赏析“半入江风半入云”的表达效果。(4分)
15、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在诗中流露的思想感情。(4分)
?四、默写 (15分)
16、下面是《琵琶行》中的五个名句,它们在诗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为( )(2分)①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④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⑤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A.①③⑤④② B.①⑤③④②
C.①⑤③②④ D.①②③⑤④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3分,每空1分)
(1)、岳阳楼真是幸运,有过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苍凉,也有过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豪情。范仲淹一句“ , ”更为此处山水添色,使岳阳楼名震天下。
(2)、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其“仁政”思想不仅强调社会应该有丰富的物资财富,还用“ , 。”主张王道还需要重视教化(精神财富)。
(3)、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4)、江间波浪兼天涌, 。
(5)、画图省识春风面, 。
(6)、 ,百年多病独登台。
(7)、锲而舍之, ; ,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8)、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五、阅读小说并完成相关试题。(12分)
孕妇和牛
铁凝
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在。当它拐进麦地歪起脖子肯麦苗时,孕妇唤一声:“黑,出来。”黑是牛的名字。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孕妇就恼了:“黑!”她喝道。 孕妇爱赶集,只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身子。黑也怀了孕啊,孕妇想。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荡的路上有黑作伴。她和它好像有点同病相怜,又有点儿共同的自豪感,于是一块儿腆着骄傲的肚子上了路。回来时,孕妇也没骑黑,走快走慢由着黑的性儿,当她走得实在沉闷,才冷不丁叫一声:“黑——呀!”她夸张地拖长声,把黑弄得挺惊愕,拿无比温顺的大眼瞪着孕妇。孕妇乐了,平原顿时热闹起来。 远处,依稀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黑点,是那些刚放学归来的孩子。孕妇累了,在路边一个巨大的石碑上坐下来,黑又信步去了麦地闲逛。 这石碑属于一个王爷,后来让一些城里来的粗暴的年轻人给推倒了。石碑躺在路边成了过路人歇脚的坐物。碑上刻着一些文字,个个如同海碗大小。孕妇不识字,他曾经问过丈夫那是些什么字。丈夫也不知道。丈夫说:“知道了有什么用?一个老辈子的东西。” 孕妇坐在石碑上,又看见了这些字,她的屁股压住了其中一个。这次她挪开了,小心地坐在碑的边沿。她弄不明白为什么她要这样,从前她歇脚,总是一屁股就坐上去。那么,原因还是胸膛下面这个肚子吧。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这希冀又因为远处那些越来越清楚的小黑点而变得更加具体。孕妇相信,她的孩子将来无疑要加入这上学、放学的队伍。若是孩子也问起这碑上的字,她不能够说不知道,她不愿意对不起孩子。 可她实在不认识这碑上的字啊。放学的孩子们走近了,她叫住一个本家侄子,向他要了一张白纸和一杆铅笔。孕妇一手握着铅笔,一手拿着白纸,等待着孩子们远去。她仿佛要背着众人去做一件鬼祟的事。 孕妇将白纸平铺在石碑上。当她打算落笔,才发现这劳作于她是多么不易,她的手很巧,却支配不了手中这杆笔。她努力端详着那陌生的大字,然后胆怯而又坚决地落下了第一笔。她描画着它们,心中揣测它们是什么意思,又不由得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 夕阳西下,孕妇伏在石碑上已经很久了。她的脸红彤彤的,茁壮的手腕不时地发着抖。可她不能停笔,她的心不叫她停笔。她长到这么大,还从来没干过这么累人、又这么不愿停手的活儿。 不知何时,黑已从麦地返回,卧在孕妇的身边。它静静的凝视着孕妇,脸上满是驯顺,像是守候,像是鼓励。孕妇终于完成了她的劳作。在朦胧的暮色中她认真地数,那碑上的大字是十七个,她的白纸上那个也落着十七个。“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贤亲王神道碑” 纸上的字歪扭而又奇特,像盘错的长虫,像混乱的麻绳。可它们毕竟是字。有了它们,她似乎才获得一种资格,似乎才敢与她未来的婴儿谋面。孩子终归要离开孕妇的肚子,而那块写字的碑却永远立在了孕妇的心中。每个人的心中,多少都立着点什么吧。 孕妇将她劳作的果实揣进袄兜,捶着酸麻的腰,呼唤身边的黑启程。黑却执意不肯起身,它换了跪的姿势,要主人骑上去。 “黑——呀!”孕妇怜悯的叫着,强令黑站起来。孕妇和黑走在平原上,像两个相依为命的女人。黑身上释放出的气息使孕妇觉得温暖而可靠,她不住地抚摸它,它拿脸蹭着她的手。一股热乎乎的东西涌现在孕妇的心房。她很想对人形容心中这突然的发热。她永远也形容不出,心中这种情绪就叫做感动。 “黑——呀!”孕妇在黑暗中小声嘟囔,声音有点颤,宛若幸福的呓语。???????????????????????????????????????????????????????? (有删节)18、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 由于历史的原因,巨大的石碑被推到了,村民们拿它做歇脚的坐物,也算是发挥了它的作用。B.? 孕妇非要等放学的孩子走了以后,才上前去描画那些字,表明她是个内敛害羞的人,他本来是可以叫会写字的人帮他写的。C.? 孕妇努力描画石碑上的字,这些字给了孕妇无限的希望和寄托,她认为只有这样才有资格与将要出世的孩子见面。D.? 孕妇在黑暗中小声的嘟囔,是因为回家的路尽管漫长,走起来很累,但母牛一路的相伴与温情,让一切变得幸福而轻松。E.? 本文用诗意的笔调,在从容淡定的叙述中,传达了一种温馨和谐的人生意味,表现了一个女人将为人母的幸福和喜悦。
19、小说中的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4分)
?
20、孕妇并不认识石碑上的字,也不会写字,却十分努力的描画着它们,后来还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小说这样来写孕妇,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有些做作。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4分)?
六、语言运用:(13分)
2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成都茶文化的特点。(用四字词语5分)
成都是泡在荼缸里城市。早在公元59年,资中人王褒的《僮约》里就记载了西蜀人家里烹茶的情境:“舍中有客,提壶行酤。烹茶尽具,已而盖藏。”成都的茶馆,民国时期就有400多家,时至今日,已发展到3000多家,从豪华时尚的高档茶楼到街边老树下的露天小茶馆一应俱全,消费少至三元多到数百元,一年四季生意兴隆。茶馆掺茶有许多绝活,他们可以把装满开水、有一米长壶嘴的大铜壶玩得风车斗转,表演的花样,有 “蛟龙探海”“飞天仙女”“童子拜观音”……普通花茶和绿茶一般都是用盖碗茶具来喝。茶盖谓天,茶船谓地,茶杯喻人,茶水冲上,盖子一盖,意思就是天地人和,你说有多讲究。茶馆里竹制扶手椅是几千年人体工程学的光辉成就,完全符合人的关节屈伸,又不像沙发或躺椅使人昏昏欲睡,你舒适地坐上一整天也不疲倦。
(1) (2) (3) (4) (5)
22、将下面的语句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境连贯。只填字母符号。(3分)
我愈来愈爱生我养我的土地了。 (1) , (2) ,我一写山,似乎 (3) , (4) 。甚至觉得, (5) ,(6) ,那就是山溪哩。虽然在莽莽的山的世界里,它只是那么柔得可怜、细得伤感的一股儿水流。
a、思路就开了
b、我的生命
c、就像山地里纵纵横横的沟岔一样
d、我的笔命
e、就像山地里有着形形色色的花木一样
f、文笔也活了
答: (!) (2) (3) (4) (5) (6)
23、下面是一学生向老师祝寿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给我们至今健在的恩师俞老师做寿。俞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做学问。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我们都感到十分欣慰。
(1) 将 改为
(2) 将 改为
(3) 将 改为
(4) 将 改为
24、选词填空。( )1分
这位老先生头发斑白,衣着朴素, , ,给人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A风趣的谈吐,渊博的学问 B谈吐学问,风趣渊博
C谈吐风趣,学问渊博 D谈吐风趣,渊博的学问
七、作文(60分)
上课了,老师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第一’和‘第二’的问题”。
同学们都看着老师,一时不明白老师的意图。老师就问同学们:“世界上第一高峰是哪座山峰?”大家哄堂大笑,大声回答道:“珠穆朗玛峰!”老师接着追问:“世界第二高峰呢?”这下同学们面面相觑,无人应声。于是老师又接着说道:“同学们,‘第一’和‘第二’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你们都只记住了第一高峰,而不知道第二高峰呢?你们记住了第一高峰,该不该就忽略第二高峰呢?”听了老师的话,同学陷入了沉思。
要求:1、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2、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
3、文体限制:写议论文;
4、字数要求:不少于800字。
半期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
4、(D)解析:A项“学习”和“素养”搭配不当,删去“与素养”;B项“王夫人对宝玉都弥足珍贵”主客颠倒,改为“宝玉对王夫人来说都弥足珍贵”或“宝玉都弥足珍贵”;C第一个分句前后牵连,第二个分句暗换主语,在“省市领导”后加上逗号,“来到县里”前补充主语“他们”,后面的逗号去掉。)
5.B(A项“慢生活”并不是生活速度的绝对慢;C亚健康并不全是由“快生活”导致的,所以“慢生活”也难以让人们彻底摆脱亚健康状态;D项“慢生活”是要提高生活效率)
6.B(B项文不对题,这是“慢生活”在法国的流行情况,并非“慢生活”在国人中流行的原因)
7.C(A 项“慢生活”方式是意大利人首先提出的,并不一定是首先实践的;B“近半数的人口处于疾病的危险之中”,并不是全由快节奏的生活造成的;D放慢生活节奏只是身体健康、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前者并不是后者的充分条件)
8.B(贵,尊重)?
9.A(A项两个“而”均表转折关系,B项第一个:于是,就;第二个:竟然,却。C项第一个表原因,可译为因为;第二个表目的,相当于“来”。D项前者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后者表指代关系)
10.B(应是先“晓以利害”,再“打消韩、魏二君的顾虑”且“为了三家共同的利益”与文意不符。)
二、翻译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1、五亩大的住宅场地,把桑树 种植在它的上面,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用丝织品做的衣服了。(树;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衣:各1分)
1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能饮到泉水。(两个定语后置,两个名词活用作状语,只要答对三个即可得3分)
13、韩、魏二君王于是与张孟谈暗中谋划,和他商定(举事)日期。(乃:于是。阴谋:古今异义,暗中谋划。期:名词活用作动词,商定、约定(举事)日期。此3个点各为1分,大意1分。)
三、诗歌鉴赏(10分)
14、借代(2分)。“半入江风半入云”是点睛之句,它不但写出了音乐从城中向空中、向郊外的弥漫,写出了花家音乐的繁盛,更以具体可感的形象描摹了抽象的音乐之美。(2分)那流淌不息的江水,江上柔媚的清风,以及袅袅婷婷的行云,给人一种流畅、轻柔、悠扬的感觉,使人联想起“行云流水”、“响遏行云”这样的词语,这些都加深了人们对所描写的音乐的感受。(2分)
?15、对音乐的赞美(2分),对人们只知享乐的批评,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2分)
四、默写(15分)
16、(A)(2分)
17、(1)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3)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4)塞上风云接地阴(5)环佩空归夜月魂(6)万里悲秋常作客(7)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8)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10分)
五、小说阅读(12分)
18、 C E (4分, 每正确一个给两分)19、①具有善良、温婉等传统的女性美;②有责任心,做事认真;③对人生抱有美好的向往和期待。(6分)考点:考查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解析:小说中的人物的分析要根据故事情节、事件,从人物描写的方法(如动作、语言、心理活动、肖像)角度入手分析。思路分析:人物形象的答题格式是:性格+身份
20、(4分)观点一:这样写让人感动。①突出了孕妇对文化知识的朦胧追求,虽然她不识字,但这不影响她对文化的尊重;
②揭示了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女人在将为人母时的责任感,在她看来,学会认这几个字,将来就不担心孩子的提问了;
③表现了孕妇认识到文化知识对孩子未来成长的重要性,也表明在她在尽可能地弥补自己没有文化知识的不足。观点二: 这样写有些做作。①触动她描画字的原因主要应该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不只是路边一块废旧的石碑;
②孕妇自己不会写字,想临摹石碑上的字,可以请放学的孩子帮忙,不必那么费劲,非要自己描画;
③作为未来的母亲,孕妇识不识字,其实都不影响她对孩子的责任与爱。考点:考查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的评价。解析:考生根据文章和题目的提示,可以任选一种情况。答题时一定要紧扣原文。
六、语言运用:(13分)
21、(历史悠久,茶馆众多,档次多样,茶技高超,茶具讲究,躺椅舒适)(5分)
22、本题以语句复位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先从简单入手,确定34位置的内容,因为是先有思路再有文笔,加上也字,便可断定34位置上是a f,然后根据前后语境和思路与文笔相对应, 句式等的原则,可以确定其他内容。Ceafbd(3分)
23、(4分)
(1)将 光临 (不能用于自己) 改为 回到 (
(2)将 至今健在 (不合适) 改为 精神矍铄
(3)将 高足 (不能用于自己) 改为 学生
(4)将 欣慰 (不当) 改为 高兴
2?4、C(1分)
七、作文参照高考评分标准评分。(60分)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