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一、(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木铎(duó) 长沮(jū)
接舆(yú) 莞(wǎn)尔
B.箪(dàn)食 饥馑(jǐn)
哂(shěn)之 喟(kuì)然
C.莒父(fǔ) 无车兒 (ní)
无车兀 (yuè) 曲肱(ɡōnɡ)
D.无適(dí) 则葸(sī)
笃(dǔ)亲 笑倩(qiàn)
【答案】C(A沮jù,B箪dān,D葸xǐ)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子芜然 耰而不辍 以杖荷蓧
B.循循善诱 仰之弥高 躬自责厚
C.博施于民 能近取譬 见危受命
D.贫而无谄 切蹉琢磨 六言六蔽
【答案】B(A芜—怃,C受—授,D蹉—磋)
3.下列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问津(渡口)
奚(疑问代词,为什么)自
绥(安抚)之斯来
B.卓(卓越,突出)尔
天厌(厌弃)之
不堪(可以)其忧
C.在家(古代大夫的家族)无怨
樊迟未达(通达)
济(帮助)众
D.犹病(担忧,忧虑)诸
闻义不徙(迁移)
绘事后素(白色)
【答案】C(A奚:什么地方,B堪:忍受,D素:用来作画的白色底子)
4.下列成语全部出自《论语》的一组是( )
①当仁不让 ②以五十步笑百步 ③割鸡焉用牛刀 ④欲速则不达 ⑤劳苦功高 ⑥任重道远 ⑦见危授命 ⑧举一反三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②⑦⑧ D.③④⑥⑧
【答案】D(②出自《孟子》,⑤出自《史记》)
二、(9分)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D(两个“远”字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6.下列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
A.弟子孰为好学?
B.子路行以告。
C.晨门曰:“奚自?”
D.居则曰:“不吾知也!”
E.古之人不余欺也。
【答案】DE(两个句子都是否定句宾语前置句)
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涉及的人物:子夏、子路、陈亢、伯鱼、子贡、樊迟、伯牛、颜渊、曾参、曾皙等都是孔子的学生,其中曾参和曾皙是父子关系。
B.仪封人是孔子政治主张的理解者和支持者;长沮、桀溺、楚狂接舆、荷蓧丈人等人都是隐士,不支持孔子的政治主张。
C.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由这些论述来看,孔子所谓的“好学”,指人的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事的能力,和我们今天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
D.“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答案】A(伯鱼是孔子的儿子,曾皙和曾参是父子关系)
三、(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李藩,字叔翰,赵郡人。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杜亚居守东都,署为从事。洛中盗发,有诬牙将令狐运者,亚信之,拷掠竟罪。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后获真盗,藩益知名。
王绍持权,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王仲舒、韦成季辈为郎官,朋党辉赫,日会聚歌酒,慕藩名,强致同会,藩不得已一至。仲舒辈好为讹语徘戏,后召藩,坚不去,曰:“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后果败。
裴垍言于帝,以为有宰相器,遂拜藩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四年冬,顾谓宰臣曰:“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藩对曰:“古人云:‘俭以足用。’盖足用系于俭约。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自然帑①藏充羡,稼穑丰登。若人君竭民力,贵异物,上行下效,风俗日奢,去本务末,衣食益乏,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伏愿宫室舆马,衣服器玩,必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则天下幸甚。”帝曰:“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藩等拜贺而退。
时河东节度使王锷用钱数千万赂遗权幸,求兼宰相。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兼相”字,奏上云:“不可。”德舆失色曰:“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曰:“势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元和六年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藩为相材能不及裴垍,孤峻颇后韦贯之,然人物清规,亦其流也。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
[注] ①帑:收藏钱财的府库。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尤:责怪
B.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 勖:勉励
C.此固深期于卿等也 期:约定
D.“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 寝:搁置
【答案】C(期:期望)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李藩忠直敢谏和清正自持的一组是( )
A.①必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
②仲舒辈好为讹语徘戏,后召藩,坚不去
B.①藩性忠荩,事无不言
②日又暮,何暇别作奏!
C.①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
②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
D.①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
②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答案】A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官王仲舒、韦成季等人结成私党,地位显赫,每日聚会饮酒,并喜欢传播谣言,表演杂戏作乐。尽管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李藩却不愿与他们交往。
B.李藩认为,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珍宝,就会上行下效,奢侈成风,舍本逐末,造成国贫家困,盗贼纷起。所以力谏皇上减省用度,以示崇尚节俭。
C.河东节度使王锷重金贿赂权贵宠臣,请求兼任宰相。尽管皇上已下旨让中书省拟诏批准,但李藩认为不可,并在形势紧迫的情况下力阻此事。
D.裴垍认为李藩有宰相的气度,向皇上推荐重用李藩。李藩任宰相,虽然才能不如裴垍,但和裴垍一样清正自持,不像韦贯之那样待人傲慢苛刻。
【答案】D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句5分)
(1)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百姓丰足了之后,国君怎能不富足?
(2)纵然认为不可,也应该另外写奏章,怎么能用笔涂改诏书呢?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答钟弱翁
宋·牧童①
草铺横野②六七里,笛弄③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④卧月明。
[注] ①牧童,放牛的孩子,宋代人,姓名,生平不详。②横野:辽阔的原野。③弄:相合。④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工具。
本诗描绘了什么景色?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中形象鲜明地表现了郊野辽阔的景色。此诗意在劝诫钟弱翁淡泊名利,复归自然,过身无牵挂、怡然自得的生活。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分)
①________________,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②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③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答案】(1)渔舟唱晚;雁阵惊寒
(2)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
(3)梧桐更兼细雨,怎一个愁字了得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贾诩有良、平之奇。
董卓之入洛阳,卓婿中郎将牛辅屯陕,诩在辅军。卓败,辅又死,众恐惧,校尉李傕等欲解散。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众以为然,傕乃西攻长安。后诩为左冯翊,傕等欲以功侯之。诩曰:“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固辞不受。是时将军段煨屯华阴,与诩同郡,遂去傕托煨。诩素知名,为煨军所望。煨内恐其见夺,而外奉诩礼甚备,诩愈不自安。
张绣在南阳,诩阴结绣,绣遣人迎诩。诩将行,或谓诩曰:“煨待君厚矣,君安去之?”诩曰:“煨性多疑,有忌诩意。我去必喜。又望吾结大援于外,必厚吾妻子。绣无谋主,亦愿得诩,则家与身必俱全矣。”诩遂往,绣执子孙礼,煨果善视其家。诩说绣与刘表连和。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是后,太祖拒袁绍于官渡,绍遣人招绣。绣欲许之。诩显于绣坐上谓绍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绣窃谓诩曰:“若此,当何归?”诩曰:“不如从曹公。”绣曰:“袁强曹弱,又与曹为仇,从之如何?”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绣从之,率众归太祖。太祖见之,大喜。
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
评曰: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
(节选自《三国志》)
14.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
异: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
B.后诩为左冯翊,傕等欲以功侯之
侯:封侯
C.促更追之,更战必胜
更:更加,越发
D.以明德于四海
明:显示
【答案】C(更:再,重新)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5分)( )
A.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又望吾结大援于外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袁强曹弱,又与曹为仇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D.不用公言,以至于此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
【答案】D(都是介词,表原因。A项第一个“其”,代指“原因”,第二个“其”,是反身代词,指自己;B项第一个“于”表对象,第二个“于”表比较;C项第一个“为”是动词“结”;第二个“为”是介词“因为”。)
1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贾诩“经达权变”的一组是(6分)( )
①而诸君弃众单行,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 ②煨内恐其见夺,而外奉诩礼甚备,诩愈不自安
③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 ④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 ⑤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⑥诩遂往,绣执子孙礼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②⑤⑥
【答案】C(③反映贾诩少年时就有才华;⑥说的是张绣。)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6分)( )
A.贾诩早年在脱离李傕后曾依托段煨,但段煨却外恭而内忌。贾诩觉察后内心不安,于是与在南阳的张绣联络,断然离开多疑的段煨。
B.贾诩投奔张绣后,劝说张绣与刘表联合并多次与曹操作战,一天早晨曹操突然带领军队退去,而第一次张绣不听贾诩劝阻,结果真的大败而归,显示了贾诩卓越的军事才能。
C.贾诩认为曹操兴图大业,不会与张绣计较私仇,所以他劝张绣在官渡之战后投归曹操。张绣听计,果然得到曹操的开释和重用。
D.曹操攻取荆州之后,想顺江东下,灭掉东吴。贾诩则劝曹操,虽然威名远扬,军事势力也十分强大,但应采取一些温和措施使百姓安居乐业。曹操没有听从他的意见,决然出兵,结果失利而回
【答案】C(根据原文,他劝张绣投归曹操是在官渡之战开始时。)
【参考译文】
贾诩字文和,武威郡姑臧县人。青年时没有人看出他的才能,只有汉阳人阎忠认为他与众不同,说他有张良、陈平的奇才。
董卓进入洛阳。董卓的女婿中郎将牛辅驻扎在陕县,贾诩当时在牛辅的部队中任职。董卓战败,接着牛辅也死了,大家都很恐惧担心,校尉李傕等人想要解散队伍。贾诩说:“听说长安城里议论着要杀尽凉州人,而你们却想丢弃部队单独逃命,不如率领众人向西走,征收所到之处的兵役,准备攻打长安。”众人认为他说的对,于是李傕向西攻打长安。后来,贾诩任左冯诩,李傕等人想根据他的功劳封他为侯。贾诩说:“那不过是为了救命而出的点子,谈不上什么功劳!”坚决推辞不肯接受。这时将军段煨驻扎在华阴县,段煨与贾诩是同郡人,贾诩于是就离开李傕去依附段煨。贾诩素来名气大,为段煨部众所敬仰。段煨心里害怕贾诩夺了他的兵权,但表面上对贾诩仍礼节周全,贾诩更加不安。
张绣在南阳,贾诩暗中和他联系,张绣派人迎接贾诩。贾诩将要启程时,有人对他说:“段煨待您不薄,您为什么要离开他而到别的地方去呢?”贾诩说:“段煨性情多疑,有猜忌贾诩的意思。我离开,他一定高兴,他又希望我在外面为他联系到强有力的援兵,必定会厚待我的妻子儿女。张绣没有主要的谋臣,也愿意得到我;这样我的家庭和我自己都能保全了。”贾诩于是来到张绣驻地,张绣对他秉持后辈的礼节,段煨也果然好好照顾了他的家眷。贾诩劝说张绣与刘表联合。曹操接连几天和张绣作战,一天早晨突然带领军队退去,张绣亲自带兵追去。贾诩对张绣说:“不能追,追一定会失利的。”张绣没有听从,带兵前进与曹军交战,结果大败而回。此时贾诩又对张绣说:“赶快再去追击,再战必胜。”张绣道歉说:“没有听您的话,才弄到这般地步。现在已经败了,为什么又要去追?”贾诩说:“用兵的情势常有变化,急速前往,必定有利。”张绣这次相信了他,收拢散乱的士兵前去追击,与曹军大战,果然凯旋。
这以后,曹操在官渡抗拒袁绍,袁绍派人招纳张绣。张绣想要答应他,贾诩在张绣坐席上公开地对袁绍的使臣说:“回去替我回绝袁绍,他们兄弟之间尚且不能容纳,还能容纳天下的杰出人士吗?”张绣私下对贾诩说:“既然弄成这样,我们该归附谁呢?”贾诩说:“不如归附曹操。”张绣说:“袁强曹弱,我们又与曹操曾是仇家,怎么能归附于他呢?”贾诩说:“这正是应该归附曹操的原因。曹操侍奉天子以号令全国,这是应该归附他的第一个原因。袁绍强盛,我们以这么少的人去归附他,他必然不会看得起我们。曹操的队伍弱小,他得到我们必定高兴,这是归附他的第二个原因。有霸王志向的人,本来就该放弃私人恩怨,以向天下人显示他的德行,这是归附他的第三个原因。希望将军不要迟疑!”张绣听取了贾诩的意见,率领众人归附了曹操,曹操见到他们,十分高兴。
建安十三年,曹操攻破荆州,想要顺江东下。贾诩劝告说:“明公您过去攻破袁氏,如今又收服汉南,威名远扬,军事势力已经十分强大;如果利用荆州已有的富饶,犒赏官吏士人,安抚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那么就可以不用兴师动众而使江东地区俯首称臣。”曹操没有听从他的意见,决然出兵,终于失利而回。
评论说:贾诩,筹谋差不多没有失策过,通晓方法,能随机应变,大概是张良、陈平一类的人吧!
六、(15分)
18.以“科学精神的光芒”为开头重组下面句子,要求调整语序,不添、漏内容。(4分)
伴随着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而出现的诸如环境、生态、伦理等问题,固然凸显了强化人之精神课题的重要,但并没有因之使科学精神的光芒有所黯淡。
答:科学精神的光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并没有因伴随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而出现的凸显了强化人之精神课题的重要的诸如环境、生态、伦理等问题而有所黯淡。
19.请你把句子中“美丽”前面的修饰语转换成具体的意象,使其表述生动形象。(5分)
当你克服了自卑,增强了自信,你就会有一种无所畏惧的美丽,一种永不退缩的美丽。
答:当你克服了自卑,增强了自信,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你就会有一种秋菊傲霜的美丽,一种冬梅笑雪的美丽。
20.仿照下面句子的修辞和句式,以“文化”为话题再写一段话,字数可以略有增减。(6分)
例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脊梁,如果一个民族只有发达的脑和手,而没有坚硬的脊梁,就无法屹立不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一个民族只有挺拔的身躯,而没有高贵的灵魂,就不会魅力四射。
七、(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以“给自己鼓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认真审题,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不能写成诗歌),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向】 这是一个题意显豁的题目,审题上没有难度,但要写好不容易。可以写成议论文,从下面三个方面构思:一是什么是给自己鼓掌,二是为什么要给自己鼓掌,三是怎样给自己鼓掌。可以以一个方面构成一篇文章,还可以将三个方面合并构成一篇文章。还可以写成抒情散文,结合自身体验,写自己在人生路上给自己鼓掌的经历。
【佳作赏读】
给自己鼓掌
李娅
一个人走路实在有些累,烈日、风雨、泥泞、荆棘……还有那无孔不入的孤独。在那长长的漆黑的夜里,在那茫茫的荒无人烟的原野上,最盼望的是一点人的声息,那就给自己鼓掌吧,在那艰难的行程上,在那孤寂的天空下,用自己的掌声慰藉自己干涸的心灵。
不是为了浮躁的喝彩和炫目的鲜花为自己鼓掌,是为了继续那脚下的路,那路长呀,那路险呀,掌声——还非得是自己的掌声,才能使自己鼓起一丝力气。
会有那么一个夜晚,你走了很久的时间,也走了很长的路途,你的额头沾满了风尘,两颊印满了沧桑。你黑了,嘴唇裂了,嗓子哑了,两腿像灌满了铅。你看了看,前面还满是泥泞,还雾气迷蒙,还望不见路的尽头,还看不到一个人的影子。你的心中充满了恐慌,你幻想着马上找到一个地方,那里有清澈的水,有翠绿的草,有鲜艳的花,你洗净面庞,滋润嗓子,然后躺在碧草野花丛中,舒舒服服地长出一口气,再也不想继续自己艰难的旅途。
赶快为自己鼓掌吧,用掌声唤醒你快要迷失的灵魂。上路吧,你已经耽误了一会儿,你又往前走,路面宽阔起来,人们看到了你的凌乱的头发、破烂的衣服、满是泥泞的双腿。有人在笑,有人在对你指指点点。你脸红了,头低下去了……赶快为自己鼓掌吧,把浑身的力气都用在双脚上,它是你借以远航的依托。
也会有那么一个白天,你已经走得够远了,你甚至到达了一个挺不错的地方,与你心中的天堂相差无几,这儿的天空也很蓝,这儿的草也很茂盛,这儿的小鸟也在无忧无虑地歌唱。你停下脚步,想留下来看看风景。赶快给自己鼓掌吧,用掌声唤醒自己:这儿还不是理想的天堂。继续走你的路吧,你要找的地方还在前方。
本来,掌声是该给别人的,但你却把它给了自己。给自己了鼓掌,会不会……不太好?你怕不怕?……不怕!好!更热烈地为自己鼓掌吧!在那些需要掌声的地方,在那些需要掌声的时刻,在自己心里,为自己鼓掌!
你生来就是奔走的,生命有多长,奔走的路就有多长。为了这奔走,你注定要付出永久。为了那美丽的地方,为了这注定的奔走,为了这永恒的奔走,给自己鼓掌吧!在自己的掌声中走过月黑风高的夜晚,走过风雪凛冽的寒冬。
【名师点评】
本文最大的优点是虚实结合,文中主人公走的路可以理解为实实在在的路,但更可以理解为一条虚拟的人生之路;给自己鼓掌,可以理解为现实中的掌声,更可以理解为在人生路上为自己鼓劲、加油。虚实结合,拓展了本文的容量,丰富了文章的意蕴。本文的第二大优点是用词准确,语言流畅,意境优美,将景、情、理有机地融合成了一个整体。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