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 第5课  一、夯实双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疏(shū)食   曲肱(ɡōnɡ)   枕(zhěn)之 B.所恶(wù) 恶(wù)乎 颠沛(pèi) C.臧(zānɡ)武仲 公绰(chuò) 卞(biàn)庄子 D.貌思恭(ɡònɡ) 无適(dí) 谄(chǎn)也 【答案】 C(A枕:zhèn,B恶乎:wū,D恭:ɡōnɡ)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富而(如果)可求   从(顺从,依从)吾所好 时(在适当的时候)然后言 B.不处(接受) 所恶(厌恶) 终(完)食 C.无適(专主)     无莫(不要) 义与之比(并列) D.尚(尊崇)勇     不能徙(迁移) 是(判断动词,和现代汉语的“是”同义)吾忧也 【答案】 D(“是”是代词“这”,此句为“这(是)我的忧虑啊”)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 D(A厌:①讨厌,②满足;B欲:①想要,②欲望;C文:①修饰,②掩饰;D虽:即使) 4.下列成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危授命:面临危难挺身而出,付出性命。 B.任重道远:担当的东西重,而且路程遥远。 C.欲速则不达:想要快速地赶到目的地,反而到达不了目的地。 D.割鸡焉用牛刀:杀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值得用大的力量。 【答案】 C(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和现代汉语意义差别最大的一项是(  ) A.造次必于是 B.颠沛必于是 C.子路问成人 D.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答案】 C 6.下列句子中的“信”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C.低眉信手续续弹。 D.一人得道,仙及鸡犬,信夫! 【答案】 AD(AD都是“真实”的意思,B信用,C随意) 7.下列句子中的“然”字和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其然?岂其然乎? A.曰:“是鲁孔丘与?”对曰:“然”。 B.夫子怃然曰。 C.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D.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答案】 D(例句和D都是“这样”的意思) 8.下列句子中的“恶”字读音和意义都相同的两项是(  ) A.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B.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C.廉君宣恶言。 D.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答案】 BD(BD是疑问代词,哪里,怎么,都读wū;A读wù,厌恶;C读è,坏)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论语·宪问》)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真实、不虚) B.夫子时然后言 (按时) C.岂其然乎 (正确) D.人不厌其言 (满足) 【答案】 A(B项,时,在适当的时候;C项,然,这样;D项,厌,讨厌、厌恶。) 10.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答案】 A(①②中的“于”,介词,对于。③中的“其”,代词,他。④中的“其”,代词,这。) 11.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以告者过也 B.曲肱而枕之 C.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 D.公明贾对曰 【答案】 A(A项省略句,省略“之”,这事。B、C、D三项为一般句式。) 12.下列各项关于选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通过评价公叔文子,进一步阐释了“义然后取”的思想。 B.凡事要守道,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因此,孔子反对追求荣华富贵,只要能坚守道义,就是人生的最大快乐。 C.孔子对公叔文子的态度是肯定的。 D.孔子强调对富贵财利的追求必须合乎道义,这种思想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答案】 B(孔子并不反对追求荣华富贵,只是要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要坚守道义。)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性审慎,不妄交游。元颢入洛,以元邃为东徐州刺史,邃引徽为主簿。颢败,邃被槛车送洛阳,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及邃得免,乃广集宾友,叹徽有古人风。寻除太尉府行参军。 孝武初,周文与语,奇之。周文察徽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乃为大行台郎中。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十年,迁给事黄门侍郎。 (刘彦)频征不奉诏,又南通吐谷浑,将图叛逆。周文难于动众,欲以权略致之,乃以徽为河西大使,密令图彦。徽轻以五十骑行,既至,止于宾馆。彦见徽单使,不以为疑,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徽又使赞成其住计,彦便从之,遂来至馆。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遂叱而缚之。彦辞无罪,徽数之曰:“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计君之咎,实不容诛。但受诏之日,本令相送归阙,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于是宣诏慰劳吏人及彦所部,复云大军续至,城内无敢动者。 十二年,以徽信洽西土,拜瓜州刺史。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边人乐而安之。徽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后虽历公卿,此志不懈。出为襄州刺史。时南方初附,旧俗官人皆通饷遗。徽性廉慎,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及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长幼闻之,皆竞来就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并写诵之。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七》) 13.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吏宾客并委去        委:抛弃。 B.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 殷:盛,众多。 C.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 微:稍微。 D.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 谢:道歉、谢罪。 【答案】 C(微:暗中,暗暗地) 14.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欲以权略致之 ②王好战,请以战喻 B.①遂叱而缚之 ②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C.①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 ②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D.①既至,止于宾馆 ②得复见将军于此 【答案】 B(①连词,表承接;②连词,表修饰。A项,介词,可以译为“用”。C项,副词,可以译为“于是”。D项,介词“在”) 15.以下各项中的两句话分别表现申徽“审慎”、“勤至”的一项是(  ) A.①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 ②复云大军续至 B.①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 ②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 C.①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 ②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 D.①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 ②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 【答案】 B(A项前者表现其“忠于职守”,后者表现其“机智”;C项前者表现其“俭约”,后者表现其“勤至”;D项前者表现其“机智”“审慎”,后者表现其“忠义”) 16.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徽“不妄交游”,但遇到知己却又不轻易放弃,这一点在元邃被囚车押往洛阳时他与“旧吏宾客”的不同举动便足以证明。 B.申徽办事认真,深得周文的信任,做大行台郎中时,国家有关文书往往出自他的手笔。河桥之战,军队失利,申徽忠于职守,得到了魏帝的称赞。 C.申徽在捉拿刘彦时表现出了他的谋略,先派人规劝试探,不成后,又亲自出面假装帮助刘彦,按事先商定的计划终于达到了智擒刘彦的目的。 D.申徽做官一向勤奋、尽职、廉洁,面对百姓的拥戴,却感到有愧,他将这种感受以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首诗也受到了百姓的欢迎。 【答案】 C(申徽并未亲自出面,而是派人与刘彦接触,然后才诱使他来到宾馆) 【参考译文】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性情慎重,不乱与人交往。元颢进入洛阳,任用元邃做东徐州刺史,元邃召引申徽做主簿。元颢失败,元邃被装入囚车押往洛阳,元邃原先的官吏宾客都抛弃他而离开,只有申徽去送别他。等到元邃得到赦免,就广召宾客朋友聚会,赞叹申徽有古人风骨。不久就任命他做太尉府行参军。 孝武初年,周文和他交谈,认为他是个奇才。周文观察申徽深沉细密有度量,每逢有事都很信任地委托他去办,于是做了大行台郎中。当时军队和国家刚刚建立,幕府的事务很多,四方文书檄文都是申徽写的。河桥之战,朝廷的大军出师不利,近侍官吏逃散的很多,只有申徽不离左右,魏帝称赞他。(大统)十年,升任给事黄门侍郎。 刘彦不接受征召命令,又在南方勾结吐谷浑,将要图谋叛乱。周文动用大军镇压比较困难,想用灵活的谋略擒拿他。于是让申徽做河西大使,秘密命令申徽擒拿刘彦。申徽率轻骑五十人出发,到了以后,住在宾馆。刘彦见申徽单独一人来做河西大使,就不怀疑他。申徽就派一个人暗暗地劝刘彦归附朝廷,以此揣测刘彦的意图,刘彦不听从。申徽又派人帮助促成刘彦到宾馆商事,刘彦就听从了他,于是来到宾馆。申徽先前已和瓜州的豪门大户秘密商议捉拿刘彦,于是就呵斥捆绑了刘彦。刘彦说自己没有罪,申徽一一列举他的罪状说:“你没有一点点的功劳,却掌管着一方重要的权力,依仗着地方偏远做一些违背欺骗朝廷的事,不恭敬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却杀害朝廷派来的人,轻视朝廷的命令。统计你的罪行,实在是杀了你也抵不了你的罪行。但在我接受朝廷的命令那天,本是要我把你送到朝廷,遗憾的是我不能立即申明法度将你惩处,来向边地的百姓谢罪。”于是宣读诏书慰问官吏、老百姓和刘彦的下属,又说大军接着就到,城内没有一个人敢闹事。 十二年,因为申徽讲信用,与边地的老百姓关系融洽,被任命为瓜州刺史。申徽在瓜州五年,以身作则,勤俭节约,边地的老百姓乐业而安定。申徽性情勤奋,在做官期间,文书案卷不论大小都要亲自查看,因此事情没有拖延的,官吏不能做邪恶狡诈的事。后来虽然达到公卿的职位,但这个志向一点都没有松懈。出京城做襄州刺史。当时南方刚刚归附,旧风俗是官员都相互交往馈赠钱财,申徽性情廉洁谨慎,于是就画了(廉吏)杨震的像放在寝室用来自我告诫。等到被替代回京,老百姓和官吏送他的人几十里不断绝。申徽自以为对百姓没有什么恩德,内心感到惭愧,于是写了一首诗,题在清水亭上。不管年长年幼的百姓,听说这诗,都争着前来阅读,互相称赞说:“这是申使君的手迹。”人们纷纷抄写吟诵这首诗。 四、高考热点 17.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艺术知识是对已发生过的艺术现象的理性记录,其本身是非艺术的 ②因为他所知道的这些东西本身是历史的而非军事的 ③但是,艺术修养的根基并不在艺术知识中 ④艺术知识,只是艺术修养大题目下的一种后补性、扩展性的内容 ⑤一个有高度艺术修养的人当然会有比较充分的艺术知识 ⑥这正像知道欧洲战争史常识和拿破仑生平的人未必有真正的军事修养 A.④⑥②①③⑤      B.⑤③④①⑥② C.⑤③①⑥②④ D.④⑥②③⑤① 【答案】 C 18.一种意思,可以形象表达,也可以抽象表达,不同的表达有不同的效果。请仿照示例,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处填写出相应内容。 示例:形象表达:快刀斩乱麻。 抽象表达:做事果断。 (1)形象表达:________________ 抽象表达:大度宽容 (2)形象表达:眉毛胡子一把抓 抽象表达:________________ (3)形象表达:________________ 抽象表达: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4)形象表达:众人拾柴火焰高 抽象表达: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宰相肚里能撑船 (2)主次不分 (3)风马牛不相及 (4)团结就是力量 (所写内容合乎要求即可得分) 19.仿照示例,对《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进行理性的思考,从关羽、张飞、曹操三个形象中选取一个,再写一个句子对其进行评价。 示例:刘备一面是雄才大略,另一面是惺惺作态,政治家不只有一个面孔。 仿写句子: 关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关羽一面是赤胆忠心,另一面是妇人之仁,好义士不只有一种性情。 张飞一面是勇冠三军,另一面是粗暴鲁莽,真英雄不只是一个样貌。 曹操一面是识才重贤,另一面是自负多疑,大丞相不只有一种品性。 五、读写创新 2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亲历过、听说过很多“错过”。错过一场精彩的比赛或演出,错过一次与家人或同学难得的团聚;一时犹豫,错过了展示(或锤炼)自己的绝好机会;一场误会,错过了一段真挚的友谊;一次退缩,错过了不会再来的机遇……有些错过可以轻轻放下,有些错过却刻骨铭心,永难忘却。 根据上面这段话,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佳作赏读】 选择错过 李 源 当我站在街角,看着他失望而落寞的背影时,眼泪便流了下来。我想,我们不得不错过彼此。 手里把玩着那粉色的信笺,我有些不知所措。成,那个优秀的男孩子,竟然约我去河滨公园…… 去吗?还是…… 有些憧憬,有些迷惘,还有些……MP3里恰好响起王力宏的歌声。 “……不可能错过你……” 我…… “在听歌啊……”表姐突然出现,微笑地看着我手忙脚乱地收起信笺,“有决定了?”她显然看出了什么。 “没。”我低声说,脸有些烫。 “呵,我想起我高三时也有过这么一次。”表姐坐下来,为自己泡了一杯咖啡。 “你……怎么处理的?”我试探道。 “那时候啊……”她托着腮,似乎很陶醉地想着。 “我们班上有个非常出色的男孩,他成绩好,脾气好,也很帅。他是班长,而我正好是学习委员,我们经常一起讨论题目,不知不觉就走得很近。我想,我的确是喜欢他的。但因为那时是高三了,这种情感即使有,也不敢轻易说出来……” “有一天,他递了张纸条给我……就像你这张……”表姐朝我瞧了一眼,笑着继续说,“约我到枫叶街见面——你知道,那是条‘情人街’。” “其实,刚开始我也挺高兴的。犹豫了一下,决定赴约——并不是出于约会这一目的——我只是想和他好好谈谈,无论结果如何。” “去枫叶街的路上,我得搭一班公车。在我旁边的是一个中年人,他一直看着窗外,痴迷于两边的风景。公车继续行驶着,他突然沮丧地说,他错过了目的地,想要下去。但是……你知道的,在当时,几乎不可能。那个中年人很着急很懊悔,却没办法挽回——他必须得等到下一站再下。” “不知怎么的,那一刹那我突然就有这样一种念头:也许,我和那中年人一样,都在为了不错过路边的风景而忘记了目的地。” 表姐轻轻搅着杯里的咖啡,醇香的味道弥漫在空气里,只有她平静的面容依然清晰。 “意识到这一点,我有些害怕,我知道自己也许见了他以后,立刻就会失去。那一刻,我真的不愿犯下错误。” “所以,车到枫叶街时,我并没有去找他,而是在街角静静地看他。直到他失望地离去,我才流下泪来:也许,为了终点,我宁愿选择错过……” “现在……后悔吗?” “不。在人生这班车上,错过窗外的美景,也许会有小遗憾,但一旦错过了预定的站台,那就无力挽回了。在有些时候,我们必须选择错过。” 表姐说着,轻轻抿了一口咖啡,似乎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之中…… 我想,我明白了。 “喂,成吗?我……我错过了那班车,不能去了……” MP3里,王力宏的歌早已停了。放下话筒,我抬头看向天空。 很蓝,很亮。 【名师点评】 这篇文章,紧扣话题,触及了中学生中一个敏感的话题——早恋。作者把人物际遇放在一种特定的场合中,展示了一个中学生的情感发展历程,即理智最终战胜感情的过程。由于取材源于生活,使得人物形象真切感人,情感描摹细腻生动。文章没有多少华丽的词句,却以清新质朴的语言给人带来春的气息;开头和结尾处用王力宏的歌来相互照应,既突出了中学生的生活特点,又使文章结构紧凑。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