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优化方案 练习】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配人教版) 第三单元 蛇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题。 蛇 冯 至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 静静地没有言语。 你万一梦到它时, 千万啊,不要悚惧! 它是我忠诚的侣伴, 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 它想那茂密的草原—— 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影一般轻轻地 从你那儿轻轻走过; 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 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1926年 1.诗中“蛇”这一意象代表什么?作者描绘这一意象时写出了它的哪些特点?为什么诗人会把“蛇”写成一个可爱、亲切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沉浸在相思之中的诗人为爱而寂寞,为爱而冥想,为爱而期盼,他把寂寞这一抽象、虚无的情绪化做“蛇”这一具体可感的意象。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寂寞的感觉,这种感觉会让人沉浸其中,挥之不去。而爱的寂寞既痛苦又甜蜜,既热烈又冷寂。这种感觉就像蛇的沉寂无言、忠诚缠绕,这种相似性是作者选择“蛇”这一意象的原因。 2.诗人为什么要用“绯红的花朵”比喻姑娘的“梦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用“绯红的花朵”比喻姑娘的“梦境”,写出了姑娘的爱的羞涩与热烈。 3.第二节中“茂密的草原”和“浓郁的乌丝”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茂密的草原”是蛇的故乡,而“茂密的草原”与“头上的、浓郁的乌丝”恰巧有形态与性质上的雷同,因此在具有解释作用的破折号之后,将形容的“物”与被形容的“人”联结起来,物所思者为人所念者,意即蛇所想念的草原就是“我”思念的姑娘的发丝。 4.这首诗以“蛇”为题,在构思上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侧面反映出抒情主人公冷漠平寂的外表下有一颗渴望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烈的心。 二、语言运用 5.有人写过下面这样一首诗,但思想太悲观了,请你变换“时间”和“生命”的喻体,再仿写一首,要求思想内容积极向上。 时间是一根铁鞭, 生命是一树繁花。 一朵一朵地击落, 等到击完的时候, 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时间是一个砌匠 生命是一地砖瓦 一块一块地砌上 等到砌完的时候 在碧空中竖起一座大厦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横线上补写出引发的感悟。 有位朋友来找我聊天。我问他:“你有什么梦想?”他说想在45岁就退休。我问他:“退休后要做什么?”他说还没想过,可能去环游世界。我继续问:“那你最想去哪个国家?”他说到时再看看哪个国家最热门。我又问:“这个梦想是现在才有的吗?”他说好几年前就有了。最后我很慎重地问他:“你这个梦想和多年前相比,是越来越接近,还是越来越远?” 朋友若有领悟地离开我的办公室。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目标就像旅行的目的地,没有目标的人只能原地踏步。了解自己要去哪里我们才能知道哪条路是最快的,什么交通工具是最有效率的。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病症(zhènɡ)  侣伴(lǚ)   荫蔽(yīn) B.清癯(jué) 摄取(shè) 时髦(máo) C.愤懑(mèn) 惊悸(jì) 悚惧(sǒnɡ) D.浓郁(yù) 箴言(zhēn) 绯红(fēi) 解析:选B。癯读q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浓郁  昏聩  貌合神离  可圈可点 B.坐谈 绯红 带罪立功 少安毋躁 C.笼络 勘查 真知灼见 查颜观色 D.针贬 杂糅 既往不究 礼尚往来 解析:选A。B项, 坐—座,带—戴;C项,查—察,颜—言;D项,贬—砭,究—咎。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诗歌是一种抒情文体,爱情诗歌的抒情方式常常是以一定的________来表达,采用何种意象又源于诗人的生活经验和艺术经验。 ②这几位诗人都是现代意识较强的诗人,________了中国古典诗歌和新诗的某些传统,对抒情气氛的营造,对诗歌意境的重视都是中国诗歌注重含蓄蕴藉的体现。 ③现代诗人吸收中外诗歌深致________的特点,把新颖的意象创造视为新诗艺术表现的首要任务。 A.意象 继承 婉约     B.意象 承传 含蓄 C.景象 承传 婉约 D.景象 继承 含蓄 解析:选B。意象:也作“意像”。神态,风度;想像;意境。景象:景色,现象,状况。继承:依法承受死者遗产。承接先代传统,继续从事前人未竟事业。承传:继承并使流传下去。婉约:委婉含蓄。含蓄:包含;(言语、诗文)意思含而不露,耐人寻味;(思想、感情)不轻易流露。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现在的青年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往往过分强调自我独立性,不懂因人成事的道理,普遍缺乏团结合作的精神。 B.《蛇》这首诗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诗人、文学家纷纷对其评头论足,赞扬不断。 C.当代文人耐不住寂寞,纷纷追逐时尚,这是无可厚非的,在这个热闹的商品社会里,为什么唯独要求文人自甘寂寞呢? D.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 解析:选C。A项,“因人成事”:依赖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一般指借别人的光来成就事情。B项,“评头论足”:泛指对人对事多方议论、挑剔。C项,“无可厚非”:不可以过分指责。D项,“巧立名目”:想方设法制造种种名目,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 二、类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7题。 我是一条小河 冯 至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绿的叶影儿, 裁剪成她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 纺织成你的花冠。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 流入那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 我也随了海潮漂漾, 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竟也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5.诗中的小河和大海各象征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河”象征多情的男子,大海象征封建的礼教及守旧势力。 6.在第一节中小河和岸上人原本并不相干,诗人是如何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河和岸上人原本并不相干,但诗人抓住人有倒影、水能映照的特点,把两者紧紧地结合起来,用以表达青年男女从无心邂逅到萌生情意的微妙过程。 7.诗的第二节、第三节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用两节对称的诗正面写出“我”的柔情:不管是流过森林还是花丛,总忘不掉那个倩影,随时捡拾途中的奇珍异宝来献给这私心钟爱的姑娘。这两节诗以小明大,以动作表深情,表达了作者“我”心中甜蜜的情意以及对姑娘的奉献之心,从而把前面悄悄萌发的爱情推进到一个“寤寐求之”的更深层次上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何处是江南 在古往今来的各式地名中,最为奇妙的应该数“江南”了。 这个地名早在先秦就已问世。但到隋代为止,它主要指长江中游的今湖南、江西一带。 “江南”的现代意义起源于唐代的贞观十道。这个地方先是被叫作“江东”。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传统中有以左代东的习惯,这一地名又被雅称为“江左”。贞观元年,唐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个监察区,称“道”。北方、南方各五道,江南道包括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至今贵州、东至海的一大片地区。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又将江南道从西到东依次分为黔中道、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其中江南东道包括今闽、浙及苏南、皖南地区。 唐朝人非常强调地域差异,可是被举出来进行对比的,往往是“塞北”和“江南”。“塞北”总是令人想起恶劣的自然环境、残酷的人文环境。而江南呢,从地理位置上它并不位于南方的最南端,它被拉出来是因为它处于环境质量的另一个极端,此地从南朝以来便是有名的“佳丽地”。 这种对比方式让我们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在北方,各地区之间大致是平行的关系,没有哪一个区域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北方代表的身份出现。当时较为突出的地域成见是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两地经常相互取笑、斗气。史载唐太宗曾谈起山东人如何、关中人又如何, 言辞间颇有“同异”,大臣张行成当即跪奏说:“臣闻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以东西为限。”唐太宗才猛然醒悟。而在南方,各区域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落差关系。岭南自不必说,因为地多瘴疠。西南的巴蜀之地,也因为僻处一隅,有“蜀道难”之称。杜甫有联著名的诗“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由此可见一斑。 真正能够让人想起南方的好处来的是“江淮”。在唐人的概念中,它是“江南”和“淮南”两个地域之和的简称。“淮南”指长江和淮河之间的那个地域,当时留下来一个著名的口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可惜淮南的好地方仅此处而已。“江南”在上文提到开元二十一年时已有“江南西”“江南东”之分,到了唐后期,“江南西”已经简称为“江西”,照此逻辑,“江南东”该简称为“江东”了吧——可是不,它仍叫“江南”。 唐后期的“江南”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地说,它指贞观十道中的江南道。由于安史之乱以后道(藩镇)的数目增加到几十个,并且转化为事实上的高层政区,此时仍常用贞观十道作为一种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 但更常用的是“江南”的狭义,即唐中叶的“江南东道”,此时它已分属宣歙、浙东、浙西三个观察使管辖。其中,宣歙(今皖南)相对于两浙已处于边缘。而浙东(今浙东、浙南)、浙西(太湖流域及今浙北)的两浙之地,唐人又很敏感于吴和越的区别,在当时人心目中,吴地(太湖流域)才是江南的典型。 唐代以后,虽然有时人们把扬州也视作江南的一部分,但地道的江南一直稳定地以今苏南、浙北为中心。 8.下列对“江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江南”得名很古,早在先秦就已问世,所以可称最为奇妙的地名。 B.“江南”以其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人文环境代表与塞北相对的另一极端。 C.在唐人的概念中,巴蜀、岭南从不属于“江南”,而淮南也不属于“江南”。 D.到了唐后期,江南西道已简称为“江西”,而江南东道则简称为‘江东’”。 解析:选C。A项,强加因果,B项,误在“地理位置”,D项,“则简称为‘江东’”不当。 9.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江东”变为“江左”,再变为“江南”,只是把江南的雅称还原为古称。 B.唐人在南北对比中发现北方各地区大致平行,南方各区域有明显的落差。 C.从杜甫的两句诗中,可以进一步看出南北尤其是东北和西南的环境差异。 D.贞观十道最初是形式上的全国行政区划名,到唐后期已变成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 解析:选D。A项,“江左”只是“江东”的雅称,B项,是“我们”发现而不是“唐人”,C项,对杜诗的理解不当。用杜诗是想说明在南方,各区域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落差关系。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因为唐太宗在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中明显地抱有地域成见,所以他遭到了大臣的批评。 B.扬州地处长江以北,但富庶繁华,当时就存有口碑,因而唐人已把它视作地道的江南。 C.安史之乱后藩镇的数目大为增加,因而“江南东道”的管辖范围较玄宗时已有所缩小。 D.如果唐朝人不敏感于吴越之间的区别,那么当时的两浙之地都可以被看成江南的典型。 解析:选B。扬州属于“淮南”,尽管富庶繁华,但在唐人的概念中,仍不属于“江南”。 三、语用创新 11.(原创)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2个字) 9月17日是著名诗人、翻译家冯至的诞辰纪念日。昨晚,由著名戏剧评论家童道明编剧、纪念冯至先生的话剧《塞纳河少女的面膜》在蓬蒿剧场举办了剧本朗读会,冯至的女儿冯姚平和家人到场参加。国家话剧院知名演员梁国庆和杨青,在剧中分别扮演冯至和冯至的夫人姚可崑;我国第一位戏剧学博士后王绍军在剧中饰演季羡林;濮存昕也现场朗诵了冯至的诗歌代表作,以此表示对冯至的敬意。 话剧《塞纳河少女的面膜》讲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冯至在欧洲留学时,无意中买下了一具雕像复制品,抗日战争时期,他回国在西南联大任教,一直将其珍藏在身边,但“文革”期间却遭到毁坏的一段感人经历。剧本的高潮处,是冯至在生命的最后时期与季羡林先生交往的动人场景。童道明表示:“季羡林先生是冯先生的挚友。季先生的悼文《哭冯至先生》给我提供了不少的感动与启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冯至季羡林友情被搬上舞台。 12.(2011年高考天津卷)请从以下7个词语中任选4个,写一段话。要求语意完整,合乎情理,不超过48字。 给力 雷人 粉丝 妙趣横生 山重水复 美不胜收 怡然自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连词成段,要充分展开联想,创设一种情景,语意完整,合乎情理,符合字数要求。 答案:(示例)辣妈点点雷人模仿秀相当给力,嘉宾毕福剑的评点妙趣横生,搞笑功力有增无减,令众多现场粉丝捧腹连连。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