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优化方案 练习】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配人教版) 第三单元 预言 窗 你的名字 神女峰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题。 你的名字 纪 弦 用了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 轻轻地唤你的名字每夜每夜。 写你的名字。 画你的名字。 而梦见的是你的发光的名字: 如日,如星,你的名字。 如灯,如钻石,你的名字。 如缤纷的火花,如闪电,你的名字。 如原始森林的燃烧,你的名字。 刻你的名字! 刻你的名字在树上。 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树上。 当这植物长成了参天的古木时, 啊啊,多好,多好, 你的名字也大起来。 大起来了,你的名字。 亮起来了,你的名字。 于是,轻轻轻轻轻轻轻地唤你的名字。 1.诗人在梦中梦见的名字都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日、星、灯、钻石、火花、闪电、原始森林的燃烧。相似之处是都发光。 2.在诗的最后一句中,一连用了七个“轻”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连串的“轻”字,形象地展露出诗人温柔的心境。 3.你认为诗中“你的名字”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祖国、亲人、恋人、理想、目标等。 4.《你的名字》这首诗的意象表达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先后用了七个比喻和三个排比句来表达自己一泻千里的感情。“你的名字”本是抽象的,将如日、如星、如灯、如钻石、如闪电、如缤纷的火花、如原始森林的燃烧这七个比喻与“你的名字”叠印,你的名字也就幻化成具体的形象——“发光的名字”。 二、语言运用 5.根据给出的文字,依照画线的句子再写两句话。(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似乎充满了矛盾。 我们登上了月球,并成功返回,却不愿穿过街道去拜访邻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我们重视了生命,并讲求质量,却没有采取行动保护生态环境。我们拥有了财富,并力求庞大,却很少献出爱心帮助贫困群众。我们发明了互联网,并提高了它的运行速度,却很难拥有真诚的交流。 6.课堂导语即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正式讲课之前,用来引入新课、启发诱导的话。好的导语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假如你是一位语文老师,请你在给出的课文中任选一篇,写一段导语。 要求:与所选的课文有关,语言有感染力,100字左右。 《再别康桥》《虞美人》《念奴娇·赤壁怀古》《滕王阁序》 课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再别康桥》:古人云:“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诗文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更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又是如何去体悟和理解离别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诗人笔下的离别之情。 《虞美人》:李煜亡国后被俘至汴京,还是念念不忘故国,在七夕之夜作《虞美人》词,并让歌伎在寓中歌唱,宋太宗知道这件事后,用药将他毒死。《虞美人》到底唱出了李煜怎样的感情,以致宋太宗要置他于死地?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煜的绝笔词《虞美人》。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麋鹿(mí) 许诺(nuò)  皈依(ɡuī)  幽咽(yè) B.苔径(tái) 磨蹭(cenɡ) 果脯(fǔ) 眺望(tiào) C.揪住(jiū) 祷告(dǎo) 熨帖(yù) 杳鹤(yǎo) D.空寥(liáo) 狙击(jū) 悲恸(dònɡ) 煽动(shān) 解析:选D。恸读“tò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痴恋  静穆  承诺  供不应求 B.沉郁  荒谬  揭密  济济一堂 C.附和  屈膝  寂寞  给予帮助 D.预言  抱负  煽动  参天古木 解析:选B。“揭密”应为“揭秘”。 3.下列各句中, 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按照中央部署,北京对口援助四川地震灾区什邡市。北京市政府表示,对什邡市人民遇到的困难,我们将鼎力相助。 B.现在是高考冲刺的黄金时段,我们每位同学都要利用好每一分钟,等到高考结束后再做事后诸葛亮,后悔可就晚了。 C.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日子里,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些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处心积虑、日夜操劳、鞠躬尽瘁的人。 D.建立完备而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我们的各级干部岂能对此不闻不问、泰然处之、无所作为。 解析:选D。A项,“鼎力相助”是敬辞,不能用于己方。对象不当。B项,“事后诸葛亮”讽刺事情过后才自称早有预谋的人。不合语境。C项,“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褒贬失当。D项,“泰然处之”,面对某种情况,安然自得,满不在乎。使用正确。 4.阅读艾青的《树》,指出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立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A.诗中的“树”象征着革命工作者。 B.“风与空气”象征着来自各方面的消息。 C.“看不见的深处”象征着革命工作者的秘密活动不易被发现。 D.“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象征着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 解析:选D。象征它们彼此扶持的深厚友情。 二、类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8题。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何其芳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 我歌唱希望,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我歌唱那些正在生长的力量。 我的歌啊, 你飞吧, 飞到那些年轻人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都变成声音 飞到四方八面去吧, 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或者一片阳光。 轻轻地从我琴弦上 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我重新变得年轻了, 我的血流得很快, 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选自《解放日报》1941年12月8日) 5.作者歌唱的事物与少男少女们有什么共同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歌的第一句就紧扣标题,接着四句构成排比,歌唱早晨、希望、属于未来的事物和正在生长的力量,这里面暗含比喻,即把少男少女们比喻成这四种事物。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就是:生机勃勃,充满朝气和希望。 6.为什么“我”会“重新变得年轻了”?这和“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有什么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歌唱充满活力的青春,同时也深受火热的青年、火热的生活所感染,感到青春焕发,因此诗人“失掉了成年的忧伤”,重新为心灵注入乐观、向上的激情,对生活、对祖国、对民族充满希望,充满必胜的信心。 7.在结构上,诗的最后一节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用了一个绝妙的意象“轻轻地从我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使之与全诗起句的“歌唱”相互呼应。 8.诗人在诗中歌唱了哪些对象? 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歌唱了“早晨”“希望”“未来的事物”“生长的力量”,抒发了对少男少女们的赤诚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夜 坐 张 末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9.试分析一、二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紧扣诗题,写了明月、寒霜,营造了秋夜萧瑟清寒的氛围;为写梧桐作了铺垫,同时起到了衬托的作用。 10.《文心雕龙》中说:“人亲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请结合本诗对“梧桐”这一形象的描写,分析作者的情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梧桐面对风霜,不甘凋零,依然飒飒有声;作者借此赞美了刚强不屈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内心孤傲倔强的个性特点。 三、语用创新 11.(原创)仿照舒婷《思念》第一节的句式结构、修辞手法,另选一种情感做描述对象,写一段文字。 思 念 舒 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思念》节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四个偏正结构构成的排比句式;四种不同的比喻描摹“思念”的情感。 答案:略。 12.请在横线处写出与下列诗句对应的作家。 ①五株柳树羲皇上,一水桃花魏晋前。只有东坡闲不过,加餐遍和义熙年。 ②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③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远,唯有几篇新乐府;苏州怀刺史,湖山之边,尚有三庙旧祠堂。 ④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答案:陶潜 司马迁 白居易 蒲松龄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