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优化方案 练习】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配人教版) 第一单元 井春无题川江号子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4题。 春 穆 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 啊,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无 题 邹荻帆 我们将仆倒在这大风雪里吗?    是的,我们将。    而我们温暖的血 将随着雪而融化 被吸收到大树的根里去  吸收到小草的须里去  吸收到五月的河里去。 而这雪后的平原 会袒露出来, 那时候 天青 水绿 鸟飞 鱼游 风将吹拂着我们的墓碑…… 1.首句“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首句以动写静,以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受和饱满的色彩,呈现了春草的蓬勃的生命力,极具有形态的动感和内在的神韵。 2.诗的结尾两句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结尾两句借助于“光,影,声,色”的“赤裸”和“痛苦”的“等待”,强化了“紧闭的肉体”所受到的“蛊惑”。既是对前文的回应,又是对突破和开放的渴望。 3.这首诗中的“大风雪”有什么象征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大风雪”象征为实现光明幸福的生活而进行的残酷斗争。 4.“我们温暖的血”,“被吸收到大树的根里去”“小草的须里去”“五月的河里去”,意味着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烈士的鲜血唤醒了祖国大地上千千万万的人们,他们形成一股巨大的革命洪流。烈士的牺牲换来蓬勃的革命生机。 二、语言运用 5.将《无题》一诗中“天青,水绿,鸟飞,鱼游”扩展成一段50字左右的文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略。 6.温家宝总理曾在同济大学作过一个即席演讲,其中讲道: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请以“我仰望星空”开头,续写下面这首诗的三、四节。每行语句不与第一、二节完全重复,句式基本对应,大体押韵。 我仰望星空,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无穷的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仰望星空,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凛然的正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那博大的胸怀,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淘汲(jí) 瞥见(piē 摒弃(bìnɡ) B.倾听(qīnɡ) 摇曳(yè) 袒露(tǎn) C.着落(zháo) 垂涎(xián) 呜咽(yè) D.虔诚(qián) 沥血(lì) 鞭笞(chī) 解析:选C。着读“zhuó”。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摒弃  澄澈  杜运燮  隐约 B.摇曳  盅惑  穆旦   默察 C.汲取  洗涤  邹荻帆  爱慕 D.袒露  震荡  蔡其矫  春怨 解析:选B。“盅惑”应为“蛊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这项工程的设计人员决定改弦更张,重新设计,选择更为恰当的施工方案。 B.工会准备组织职工去九寨沟旅游,大家兴致勃勃,小张更是推波助澜,积极鼓动年轻人提出要搞生态自助游。 C.在签名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诚恳地说,书中不少看法都是一孔之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D.为防止有毒豆制品再次流入市场,有关部门迅速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查封加工窝点,堵住了生产的源头。 解析:选B。本题重点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B项,“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是贬义词,这里用错了感情色彩。A项,“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C项,“一孔之见”指从一个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多用于自谦。D项,“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选出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  ) A.告诉我,欢乐是什么颜色?/像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设问、比喻) B.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拟人) C.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比喻、排比) D.你一阵吆喝,一声长啸,/有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向我流来,流来。(比喻) 解析:选D。修辞手法是通感。 二、类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5~8题。 火 冯雪峰 火!哦,如果是火! 你投掷在黑夜! 你燃烧在黑夜! 我心中有一团火, 我要投出到黑夜去! 让它在那里燃烧, 而让它越燃越炽烈! 熊熊的火, 炽烈的火, 黑夜吞没着它! 黑夜燃烧着它! 一代人 顾 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选自《黑眼睛》,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5.《火》诗中第一节表明作者对火什么样的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认为“火”应该在黑暗中燃烧,在黑暗中奋斗。 6.《火》诗的末尾说,“黑夜吞没着它!黑夜燃烧着它”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矛盾,因为当时像诗人有着火一样精神为革命奋斗是冒着巨大的风险,当他被黑暗势力吞没,火就熄灭了,但正因为有了黑暗势力,才有他们火一样的燃烧自己,因此说“黑夜燃烧着它”。 7.《一代人》中的“黑夜”象征什么?(不超过1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象征着文化大革命这场空前的浩劫。 8.《一代人》中的“黑色的眼睛”在文中有双重寓意,请用简练的语言将这双重寓意写出来。 ①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 ②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40个字) 答案:①这双眼睛曾被黑夜欺骗、熏染;②这双眼睛在被欺骗之后产生了深刻的怀疑,渐渐有了一种适应力和穿透力。 (二)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 江月晃重山 初到嵩山时作 元好问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少年鞍马适相宜。从军乐,莫问所从谁。  候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归期犹及①柳依依。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注】 ①犹及:还赶得上。 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对仗工整,借“秋风鼓角”“落日旌旗”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表现了边塞景象的壮美。 B. 上片后三句勾勒出一个乐观豪迈、 甘愿为国效力的少年形象,其中“从军乐”的“乐”字堪称这首词的词眼。 C.下片前两句写出了大部队声势浩大,行动迅捷,作战威猛,很快就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D.这首词以边塞生活为题材,既无“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哀伤之气,也无“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慨之情。 解析:选C。“大部队”不对。 10.“归期犹及柳依依”一句中,“犹及”二字使该句意蕴颇丰。请结合前后诗句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归期犹及柳依依”是说胜利归来还赶得上杨柳依依的春天。“犹及”一句与上文的“才通”“已动”意脉相贯,表现此前行军作战的迅捷顺利,强调归期在即,同时又与后文的“不须啼”呼应,暗示胜利指日可待,表现出喜悦乐观的情怀、豪迈慷慨的胸襟。 三、语用创新 11.(原创)蔡其矫一直被认为是诗坛上的另类,他是不屈从于任何人,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少数人之一。请你模仿下面的例子,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邰丽华——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再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他是中国大政治背景下独存下来的文学异类,是一个一生为诗、最少被世俗羁绊的拥有独立人格的诗人,一个完全被自由和爱惯坏的大孩子,一个服膺遵从艺术良心毫不动摇的纯粹知识分子。 12.改写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之句式一致,本体、喻体搭配合理。(可调整语序、增删个别词语) 我常常趴在檐下听雨。雨声轻灵,是微风里孩子们温温的耳语;雨声像山沟里柳阴下激石的溪水般清脆;雨声舒缓得像黄昏里泉苔上栖着的蜻蜓的翅。那种特别的感觉一声一声圈占了我的心,滴进我的回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雨声轻灵,是黄昏里泉苔上栖着的蜻蜓的翅;雨声清脆,是山沟里柳阴下激石的溪水;雨声舒缓,是微风里孩子们温温的耳语。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