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第一节 文言实词和虚词
一、基础回练
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一日寝帐中,落被于地 被:被子。
B.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遭受。
C.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被:披散,披着。
D.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蒙受,覆盖。
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君之病在肠胃 病:疾病,重病。
B.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病:使……折断。
C.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病:责备,羞辱。
D.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病:困苦。
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乘:坐,乘坐。
B.乘鄂渚而反顾兮 乘:趁机会。
C.兵旱相乘,天下大屈 乘:交加,接连。
D.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乘:一车四马的总称。
4.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泰山不辞细壤,故能成其大 辞:计较、看重。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辞:托词,借口。
C.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辞:命令。
D.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辞:言辞,文辞。
5.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当:抵御,抵挡。
B.惴惴恐不当意 当:符合。
C.北邀当国者相见 当:在……里面。
D.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当:值,正在。
6.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B.
C.
D.
7.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
B.
C.
D.
8.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
B.
C.
D.
9.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
B.
C.
D.
10.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B.
C.
D.
二、文段精练
1.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1)《镜喻》(节选自钱大昕《潜研堂文集》)
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目能见物,而不能见吾之面,假于镜而见焉。镜之贵,不如目;镜不求于目,而目转求助于镜。然世未尝以镜之助目,而咎目之失明,镜何负于目哉!
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己若。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
①下列几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②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而目转求助于镜 求:求助。
B.然世未尝以镜之助目,而咎目之失明 明:明察。
C.鲜当意者 当:相称。
D.左右匿笑 匿:暗中;偷偷地。
(2)《丁一士》(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里有丁一士者,矫捷多力,兼习技击、超距之术。两三丈之高,可翩然上;两三丈之阔,可翩然越也。余幼时犹及见之,尝求睹其技。使余立一过厅中,余面向前门,则立前门外面相对;余转面后门,则立后门外面相对。如是者七、八度,盖一跃即飞过屋脊耳。后过杜林镇,遇一友,邀饮桥畔酒肆中。酒酣,共立河岸。友曰:“能越此乎?”一士应声耸身过。友招使还,应声又至。足甫及岸,不虑岸已将圮,近水陡立处开裂有纹。一士未见,误踏其上,岸崩二尺许,遂随之坠河,顺流而去。素不习水,但从波心踊起数尺,能直下而不能旁近岸,仍坠水中。如是数四,力尽,竟溺焉。
盖天下之患,莫大于有所恃。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
①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尝求睹其技 睹:观看。
B.不虑岸已将圮 虑:料想。
C.但从波心踊起数尺 踊:跃起。
D.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 蹈:用脚踢。
②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兼习技击、超距之术。 习:练习,学习。
B.素不习水。 习:习惯。
C.盖一跃即飞过屋脊耳。 跃:跳起。
D.友曰:“能越此乎?” 越:跨过。
2.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1)《人兽之间》(节选自《列子·黄帝》)
状不必童而智童,智不必童而状童。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众人近童状而疏童智。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而人未必无兽心。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傅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飞伏走,谓之禽兽;而禽兽未必无人心。虽有人心,以状而见疏矣。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夏桀、殷纣、鲁桓、楚穆,状貌七窍,皆同于人,而有禽兽之心。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未可几(通“冀”)也。
①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状不必童而智童 状:外形。
B.智不必童而状童 童:儿童。
C.戴发含齿 戴:顶着,(头上)长着。
D.未可几也 几:希望。
②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 遗:丢开,丢下。
B.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 近:亲近。
C.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 疏:疏远。
D.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 亲:受人亲近,被人亲近。
E.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 至智:达到才智。
(2)《瓯喻》(节选自归有光《震川先生集》)
人有置瓯道旁,倾侧坠地,瓯已败。其人方去之,适有持瓯者过,其人亟拘执之,曰:“尔何故败我瓯!”因夺其瓯,而以败瓯与之。市人多右先败瓯者,持瓯者竟不能直而去。
噫!败瓯者向不见人则去矣。持瓯者不幸值之,乃以其全瓯易其不全瓯。事之变如此!而彼市人亦失其本心也哉!
①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②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倾侧坠地,瓯已败 侧:侧面,一侧。
B.其人亟拘执之 执:捉住,抓住。
C.尔何故败我瓯 败:打破,毁坏。
D.市人多右先败瓯者 右:通“佑”,袒护,偏向。
E.而彼市人亦失其本心也哉 失:失去。
【参考答案】
一、
1.D [D项,“被”通“披”,意为“穿”。]
2.B [B项,“病”应是“使……呈现病态”,或“使……有病”。]
3.B [B项,“乘”应是“升、登上”。]
4.A [A项,“辞”应是“拒绝”。]
5.C [C项,“当”应是“主持、执掌”。]
6.C [A项,均为助词,反问语气,吗;B项,均为助词,反问语气,吗、呢。C项,形容词词尾,助词,……的样子;相当于介词“于”。D项均为助词,表疑问语气,吗。]
7.A [A项,均为副词,表顺承,就、才。B项,表出乎意料,竟然;副词,确认判断,是、就是。C项,副词,是、就是;第二人称代词。D项,表顺承,就、才;副词,确认判断,是。]
8.C [C项,均为语气副词,表期望、商婉语气。A项,指示代词,其中;第三人称代词,作定语。B项,人称代词,他;活用为第一人称。D项,指示代词,那;音节助词,不译。]
9.A [A项为连词,表并列,又。B项,副词,暂且,姑且;副词,将。C项,连词,表让步,尚且,还;副词,将。D项,连词,表并列,又;副词,将。]
10.C [C项,动词,像,如;表假设,如果。A项,均为代词,你。B项,均为连词,表假设,如果。D项,均为代词,你。]
二、
1.解析 (1)①C项,前句中的“任”是“相信、信任”的意思;后句中的“任”是“随意、自由”的意思。A项,两句中的“莫”均是不定代词,解释为“没有谁(哪一个)”;B项,两句中的“假”均是“凭借、借助”的意思;D项,两句中的“莫己若”都是“没有谁比得上自己”的意思。②C项,合乎(心意)。
(2)①D项,蹈:“踏,践行”,引申为“冒”。②B项,习:应解作“通晓, 熟
悉”。
答案 (1)①C ②C (2)①D ②B
【参考译文】
(1)在五官中没有能像眼睛那样明察事物的,但脸上有黑点子,而眼睛却不能察觉,它的明察又在哪儿呢?自己的眼睛能看见别的东西,而看不见自己的脸,要借助镜子才能见到。镜子的贵重,比不上眼睛;镜子不求助于眼睛,而眼睛却反过来求助于镜子。可是世人不曾认为镜子帮助了眼睛,而责备眼睛的失于明察,镜子对于眼睛有什么对不起的地方啊!
有个相信眼睛而憎恶镜子的人,他说:“真使我好难受,我自己有眼睛,何必要用镜子呢?”时间长了,他看世上所称道的美人,很少有符合自己心意的,而他不知道自己脸上有黑点子,安然自得地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漂亮。左右的人都暗中发笑,那个人却始终不醒悟,可悲啊!
(2)乡里有个叫丁一士的人,强壮敏捷很有力气,兼会格斗、轻功的武艺。两三丈的高度,可以轻松地跃上;两三丈宽的距离,也可以轻松越过。我小时候,还见过他,曾请求看看他的本领。他让我站在过道里,我面向前门,他先站到前门外面对着我;等我转过身子面向后门时,他已经站到后门外面对着我了。像这样反复了七八次,原来(在我转身的时候,)他一跳就飞过屋顶了。后来,他路过杜林镇,遇到一位朋友,请他到桥旁酒店中喝酒。酒喝足了,他们站在河边眺望。朋友对他说:“你能跳过这条河吗?”丁一士应声一耸身就跃过去了。朋友招呼他回来,他又应声跳过来。可是,脚刚刚到岸边,不料河岸已经快崩毁了,靠近水的陡直地方断开了一条裂纹。丁一士没有看到,不小心踏在它上面,河岸崩裂了二尺多,于是随着崩倒的河岸掉到河里,顺流冲走了。他素来不熟悉水性,只能从波涛中间窜起几尺高,只会直上直下窜动而不能游向岸边,仍旧掉到河中。如此跳跃多次,力气用完了,终于淹死在河里。
天下的祸患,没有比有所依仗再大的了。依仗财物的终因财物而失败,依仗势力的终因势力而失败,依仗才智的终因才智而失败。这是因为有所依仗,就敢于冒险的缘故。
2.解析 (1)①B项,“童”通“同”,相同。②E项,至智:最大的才智,最高的才能,或高才大智。(2)①A项,前句是“放(在)”的意思,后句是“丢下、扔下”的意思。B项,前句是“刚要”的意思,后句是“矩形、方形”的意思。C项,都是“恰逢、正赶上”的意思。D项,前句是“假使、假若”的意思,后句是“刚才、先前”的意思。②A项,侧:歪倒。
答案 (1)①B ②E (2)①C ②A
【参考译文】
(1)外形不一定相同而才智却相同,才智不一定相同而外形却相同。品格高超的圣人选取才智相同的,而丢开外形相同的;常人却亲近外形相同的,而疏远才智相同的。外形和我相同的,就亲近并且喜爱他;外形和我不一样的,就疏远并且畏惧他。长着七尺高的身躯,有手脚之分,头上生有毛发,嘴里长着牙齿,能凭借车马奔驰的,这叫做人;可是,人未必没有兽心。尽管他们有兽心,却由于外形相同而受人亲近。长着翅膀,顶着头角,长着牙齿和爪子,能在天上飞翔或在地面奔跑的,这叫做禽兽;可是,禽兽未必没有人心。尽管它们有人心,却由于外形不同而被人疏远。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这些古代帝王,有的蛇身人面,有的牛头虎鼻,都不像人的形状,却有大圣人的美德。夏桀、殷纣王、鲁桓公、楚穆王,这些古代君主,外貌五官都和人一样,却有禽兽之心。一般人总是拘泥于同一外形来求得高才大智,这是不能够指望的。
(2)有个人把瓦罐放在路旁,不小心歪倒在地上,跌碎了。那个人刚要离开,恰巧有个提瓦罐的人走过,那个人便急忙捉住他,说:“你为什么打破我的瓦罐!”便抢走他的瓦罐,把破瓦罐给了他。集市上过路的人大多袒护那个先打破瓦罐的人,提瓦罐的人竟在无法申辩是非曲直的情况下离开了。
噫!打破瓦罐的人假若不见到提瓦罐的便会走开的。提瓦罐的人不幸遇到了他,竟然被迫用自己的好瓦罐换了那个人的破瓦罐。事情的变化竟然如此不合情理!而那些集市上的人也失去了他们想维护公道的本意了。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