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修辞)  1.(2011·四川卷)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康桥 边城 雨巷 蜀道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下面的话,借助对某一事物既肯定又否定的语言形式,写两句意象鲜明又耐人寻味的话。 例句:孩子紧紧地牵着高飞的风筝,不,那不是风筝,那是孩子放飞的梦。 仿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句(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解析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一定要注意题干中的显性和隐性要求。如本题中的“词语作开头”和三项具体要求,组织答案时都不能忽略。试题所给的这几个意象,都是教材中出现过的,对考生来说很熟悉。可联系对教材中这些意象特征的理解,来组织词句,拟定答案。 答案 (示例一)康桥,你的明净艳丽,你的温婉灵动,你的宁静神秘,不正好唤醒了我生命的觉悟吗? (示例二)蜀道,你的巍峨高耸,你的陡峭艰难,你的凶险恐怖,不正好唤起我百折不挠的信念吗? 2.解析 本题属于异话题仿写,有较强的开放性。该题在选用、仿用句式,表达连贯、,修辞等方面均有要求。解答时要严格体现题目“既肯定又否定、耐人寻味”等要求。 答案 仿句(1)黑色的天幕上镶嵌着星星,不,那不是星星,那是妈妈期盼孩子回家的眼睛。 仿句(2)大海上泛着白色的浪花,不,那不是浪花,那是航海战士回归祖国怀抱的欢笑。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