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广东版 20分钟训练14 语言基础+语言运用+诗歌鉴赏+默写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谥号/侍奉  糟粕/血泊  模样/模范 B.隽美/家眷 偌大/诺言 牲畜/畜牧 C.犒赏/依靠 绯红/扉页 熨帖/熨斗 D.商贾/蛊惑 蜡烛/污浊 禅让/禅宗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孔子向弟子问志,最后问的是曾皙,曾皙是一个从容不迫的人,他不会像子路那样“率尔”而对,而是娓娓道来,成竹在胸。他先是征求老师的意见,说,我的理想和这三位同学不一样,能说吗?老师说,那有什么关系呢?就是要各人谈谈自己的志向嘛。曾皙于是告诉老师:我要在暮春时节,带一群人去游泳,去吹风,然后唱着歌回来。孔子听后扼腕长叹,说,我赞同曾皙的观点啊!后来,清代一位学者叫金人瑞,看到《论语》中这一节,颇有所感,于是改名金圣叹了。 A.从容不迫    B.娓娓道来 C.成竹在胸 D.扼腕长叹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不加选择地读书,这种现象在青少年当中普遍存在,现在是帮助他们解决怎样读书的问题的时候了。 B.假如是现在,老师虽然没见过荔枝,也可以找出科学的资料,给有点钻牛角尖的小学生解释明白的。 C.她,小小年纪就对写作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兴趣,9岁起就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并被一些文集选录。 D.一场大病,很是伤了他的元气,于是他开始锻炼了,从此不管五冬六夏,不管风寒暑湿,每天坚持跑五公里。 4.根据语境,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____________。你的心境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必定要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____________,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____________。这就是忙中静趣。 ①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 ②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 ③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④所以习静并不必定要进空谷 ⑤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 A.④②⑤③①    B.⑤③④②① C.⑤②③①④ D.③⑤④①② 5.根据文段内容,在横线处写一条短信,60~100字。 2010年12月11日,18名复旦大学学生进入黄山一段未开放的区域“探险”,部分学生为旅行者装扮,缺乏专业和齐全的装备,学生被困后报警求救,下撤途中致营救民警张宁海坠崖牺牲。学生获救后,表现冷漠,一些复旦学子在论坛大谈面对媒体如何公关,甚至说出了“警察就该为纳税人服务”这样的话语,引来网上批评如潮。一名获救学生给张宁海的父亲张培伦发了一条短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培伦回复短信表示,保护人民是民警的责任,宁海尽到了民警应尽的职责,做得很对。同学们不必来看望他了,希望同学们不要有负担,安心学习,今后努力工作,用好的表现来告慰宁海。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子 扁舟去作江南客①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①本词作于金兵南侵后词人离开故乡洛阳南下避难,途径今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时。 (1)请指出“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2)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论语〉十则》) (2)若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庄子·逍遥游》)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参考答案 1.B 解析:A项,shì,pò/pō,mú/mó;B项,jùn/juàn,ruò/nuò,chù/xù;C项,kào,fēi,yù/yùn;D项,gǔ,zhú/zhuó,shàn/chán。 2.D 解析:扼腕长叹:握住自己的手腕,深深叹气。扼腕,激动地表达振奋、惋惜等情绪。此处应为“喟然长叹”。 3.A 解析:B项,关联词搭配不当,把“虽然”改为“即使”。C项,主谓搭配不当,这个句子的主语是“她”,“她”是不能被收进文集选录的,而作品才可以。D项,不合逻辑,“风寒暑湿”指致病的四种原因,泛指致病的原因;应改为“风霜雨雪”。 4.B 解析:“静”指的是……不是(正反两个方面解释概念)……第一处选⑤;第二处之前有“进一步说”四个字,提醒这里是递进关系,选择结构相似、意思更进一层的③;第三处根据线后一句中的“也不必”推知此处属于并列关系,选取内容与关键词都接近的④;第四处之前一句,引出比较,重点讲“闲”或“闲人”的,就选②;最后剩下①填在最后一个空,检查语意,连贯顺畅。 5.答案示例:张伯伯:对不起,我们轻率而盲目的探险让您失去了宝贵的儿子。以后,我们18名队员都是您的子女,我们会每年定期拜祭张宁海烈士,探望二老。我们一定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获救学生×××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要从张培伦回复的短信中捕捉有用的重要信息;其中称谓、道歉、表达看望之意、落款等为得分点。 6.(1)运用了比喻手法,词人以旅雁、孤云自比,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当时的孤独飘零的心境。 (2)抒发了由金兵入侵、中原沦陷而被迫辞乡去国、漂泊江南的离愁别绪。 7.(1)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2)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3)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