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广东版
20分钟训练8 语言基础+语言运用+诗歌鉴赏+默写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豆豉/奢侈 癖好/否极泰来 偌大/一诺千金
B.杀戮/山麓 稔知/忍气吞声 诤友/挣脱束缚
C.亲家/庆祝 洗涮/机关算尽 粳米/如鲠在喉
D.框架/诓骗 薄荷/对簿公堂 挟持/胁肩谄笑
2.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校能否实现升学目标,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们是否用心教学。
B.古代很多文人在官场失意后不再热心于功名,转而到山野求田问舍,过着惬意的隐居生活。
C.近两个星期,谢峰多次迟到,班主任找他谈话,他似乎理由很充分,甚至还振振有词,根本没有半点悔改之意。
D.面对贩毒手法被公安人员屡屡识破,贩毒团伙的头目气急败坏地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总有一天我要想办法把这些毒品成功地运出去。”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面临诸多数不清的困难,但一直对外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近几年来,已先后向马其顿提供了学校改建、赠送校车等多个援助项目。
B.不法分子打着假记者的幌子,四处寻找问题单位,以曝光相威胁,强拉广告,敲诈勒索,聚敛钱财,令人痛恨。对这些假记者施以重拳,严惩不贷,实在是太有必要了。
C.牛玉儒用苦口婆心的教导和行为给孩子们插上梦想的翅膀,带给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
D.人们常说,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生活中便烦恼丛生;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太少,虽然生活得简简单单,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境界。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凉爽的三月,我们一行相约到少林寺游玩。________________不知不觉间,我们已游遍寺内所有景点,少林寺那“禅、武、医”三者合一的独特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①少林寺的门前有石狮一对,雌雄相对,威武无比,亦为清代石刻。
②进了景区大门后,我们沿着道路两旁的树阴,朝少林寺方向缓慢而去。
③下车后,我们直奔少林景区。
④我们沿着一条长长的甬道往里走,甬道两旁是松柏掩映的碑林,碑林尽头耸立着的是巍峨壮观的天王殿。
⑤该殿红墙绿瓦,斗拱彩绘,门内隔屏前左右各有一尊金刚塑像。
⑥我们走进少林寺,只见眼前古木参天,烛烟缭绕,殿宇敦实古朴。
A.③②①⑥④⑤ B.③④⑤②①⑥
C.③②⑥④⑤① D.③⑥④⑤②①
5.某中学为筹备百年校庆,向社会上的广大校友征集有纪念价值的老相片。请为这个征集活动写一段广告词。要求:①不超过80字;②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6.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采桑女
唐彦谦①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
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②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
注:①唐彦谦,唐末诗人。②初眠,据《蚕书》记载,蚕卵孵化成虫后九日,开始蜕皮,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称“眠”,七日一眠,经过四眠,蚕虫才吐丝结茧。
(1)这首诗语言既朴素又生动,“桑芽才努青鸦嘴”一句写景状物就精细传神,试选一角度赏析。
(2)诗人通过采桑女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试结合全诗分析。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锦瑟无端五十弦,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4)一人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亦念其家。
(杜牧《阿房宫赋》)
参考答案
1.B 解析:A项,chǐ,pǐ,ruò/nuò;B项,lù,rěn,zhènɡ;C项,qìnɡ,shuàn/suàn,jīng/ɡěnɡ;D项,kuànɡ/kuānɡ,bò/bù,xié。
2.A 解析:A项,见仁见智: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B项,求田问舍: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价。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多含贬义。C项,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和前面“似乎理由很充分”重复。D项,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魔,恶鬼;道,道行,道法。比喻正义始终压倒邪恶。不合语境。
3.D 解析:A项,成分赘余,“诸多”与“数不清”重复,去掉“数不清”。B项,不合逻辑,应该是“不法分子打着记者的幌子”。C项,搭配不当,“苦口婆心”和“行为”不能搭配。
4.A 解析:A项,按照游览的空间顺序排列即可。先是“少林景区”,然后“少林寺方向”,接下来“少林寺的门前”,之后“走进少林寺”,后是“沿着一条长长的甬道往里走”,是“天王殿”,最后“该殿”怎么样。
5.符合“征集相片”这一主题,能按要求运用修辞手法。如:“一张老照片,多少故人情。在母校百年校庆来临之际,希望您能拿出珍藏的老照片,让大家都能感受母校的沧桑变化、分享您的青春风华!”
6.(1)①炼字的角度:“努”,用力伸出、用力冒出的意思。一“努”字,把桑芽写活了,精细地刻画出“桑芽”在春风中正在缓慢生长的动态,给画面增加了艺术情趣。
②修辞的角度:这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把“桑芽”比喻成“青鸦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桑枝上那斑斑点点的嫩芽的颜色和形状。
(2)①诗人通过采桑女子的悲惨遭遇,深刻揭露了唐末“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②由于春寒,导致桑叶二月才吐芽儿,蚕事比往年推迟,而里胥却催她交新丝,揭露了苛政带给人民的痛苦。清晨采桑、挽长条而哭的描写,则可看出诗人对采桑女的同情。
7.(1)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2)一弦一柱思华年 望帝春心托杜鹃 (3)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4)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