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湖北版
40分钟训练9 音形、词语、语病、连贯、文学常识、
名句名篇、串联词、课文评析、文言断句+论述类文本阅读
1.(2012·湖北八校二联)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敞蓬车 暴殄天物
咯血(kǎ) 追本溯源(sù)
B.渡难关 焕然冰释
押解(xiè) 转弯抹角(mò)
C.文绉绉 漠不关心
愤慨(kǎi) 令人咋舌(zé)
D.协奏曲 开门揖盗
翘首(qiáo) 望风披靡(mí)
2.(2012·皖南八校一联)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低碳、环保、节能,这些词语如今在汽车业风行,中国的汽车企业也纷纷推出自己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有专家提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宜瞻前顾后,不可盲目发展。
B.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一些单位或个人在食品安全方面,屡屡将社会大众的生命置之度外,唯利是图。
C.中国京沪高速铁路6月30日正式通车,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海外许多媒体给予了高度评价,然而日本《产经新闻》却不赞一词,反而说是“盗版新干线”,真是大言不惭。
D.参加了2011年高考作文阅卷的王老师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学生的作文水平令人担忧,很多语句不通、表意不明、层次不清,文不加点的低分作文也越来越多。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正是由于低俗文化的盛行和主流文化的虚脱,当今的人们越来越难被文化打动,其原因当然不是观众的水平有限,而是我们很少推出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东西所造成的。
B.面对中国在国际经济分工中的分量,西方无疑需要温室气体控制、能源利用、金融风险防范等全球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与中国展开广泛对话与合作。
C.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中国电信来讲,互联网给他们带来的收入是相当高的,利润达500亿左右。
D.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2012年1月10日表示,从元旦以来各地电视台的播出情况看,取消每集电视剧中间插播广告的政策得到了有效执行。
4.(2012·河北衡水中学一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个景象使很多初来乍到的中国旅行者很受震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知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是两头失落。
①这倒是一个不难让人理解的理由 ②走到欧洲街道上东张西望、暗暗比较 ③如果我们仅仅因历史过于厚重而失落了现代 ④看来事情并不是这样 ⑤原本总以为我们拥有历史,人家拥有现代 ⑥但厚重的历史保存在哪里呢
A.②⑤④⑥①③ B.②⑤⑥④③①
C.⑤④③①⑥② D.⑤②④③①⑥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他的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分为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
B.盛唐是诗歌发展的高峰期,出现了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高适;边塞诗人王昌龄、岑参;还出现了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和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C.鲁迅一生写了大量作品,我们较熟悉的有他的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南腔北调集》等。
D.《清兵卫与葫芦》是日本作家志贺直哉的作品,《山羊兹拉特》是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作品。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2)____________,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李凭箜篌引》)
7.高二年级举办诗歌朗诵比赛,请你结合诗歌内容为主持人写一段串联词,将下面两首诗朗诵串联起来,要求衔接自然,富有诗意。
第一首诗朗诵《梦游天姥吟留别》结束,
串联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首诗朗诵《琵琶行》。
8.下面是《雷雨》中的一段台词,其中“梅花”这一细节耐人寻味。请从剧情发展或人物塑造的角度,完成下面点评,要求采用对偶句式。
鲁侍萍 老爷那种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
周朴园 要哪一件?
鲁侍萍 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
周朴园 (惊愕)梅花?
鲁侍萍 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朴园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是你?
点评:一剪寒梅连接两代人恩恩怨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众 归 以 情 致 翁 翁 大 哭 如 期 而 往 自 以 其 故 告 主 人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艺术家的一度审美与欣赏者的二度审美乃是一种主体性的沟通,艺术家创造出来的艺术作品是他对社会生活审美的结晶,是其思想的代表。其作品中表现的艺术形象、思想感情均为艺术家审美意识的表现,即艺术家在其一度审美中的审美价值的显现。同样,欣赏者在其二度审美中对艺术形象的审美欣赏,也会触发相应的意趣、情感态度和思想,并显现出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由此我们可知,审美价值不仅在艺术家一度审美中有积极意义,而且在欣赏者对作品潜在美发掘的二度审美中也具有能动的意义。艺术家把作品创造出来后,作品就具有了潜在的审美价值,但这个作品如果被束之高阁,没有欣赏者的阅读欣赏,作品的潜在价值当然就无法被发掘出来。只有当作品与欣赏者发生了联系,形成了审美关系,满足了欣赏者的审美需求,作品才获得了存活的生机,它潜在的审美价值才得以实现。如果一部作品能够为不同时代的欣赏者所欣赏,那这个作品就获得了较为永久的艺术生命力。有的作品,如古希腊的神话、雕塑等都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甚至成为今天的艺术家进行审美创作时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欣赏者对于发掘作品的审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欣赏者在欣赏中总体现出一定的意愿倾向,追求一定的价值目标。如果这种意愿和追求是宽容的、开放的,就愈能充分地发掘出作品潜在的审美价值;如果这种意愿和追求过于狭隘,就可能因主观定势而难于发现,甚至诋毁作品潜在的审美价值和深远意义。人们所受的社会影响、文化教育及其人格结构都不尽相同,心理结构也就存在差异。欣赏者的审美心理结构不同,对不同类型的文艺作品的审美价值就会有不同的发现和评价。如果欣赏者与某一类艺术家的审美心理结构恰好相同或相似,那么这一类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就更容易引起他的共鸣,作品中的审美价值就容易得到深刻的发掘。时代的审美倾向对欣赏者欣赏作品的审美价值有重要的影响。不同时代的欣赏者往往有着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所以有的优秀作品问世之初没能得到世人的青睐,而后代的欣赏者则能发掘它的潜在的审美价值并给予很高的评价。因此,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虽是作者创造的,但作品的审美价值的实现离不开欣赏者的二度审美创造。
(1)下列对“一度审美”“二度审美”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艺术家在一度审美中所创造的审美价值,与欣赏者在二度审美中的审美价值追求,两者之间是相通的。
B.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一度审美的产物,它的审美价值具有“潜在性”,只有在二度审美中才能得以实现。
C.艺术家在一度审美中创造的作品,为欣赏者的二度审美提供了对象,二度审美是对一度审美的再审美。
D.一度审美和二度审美之间形成了密切的审美关系,没有二度审美的参与,艺术作品就缺乏存活的生机。
(2)下列材料用来充实本文“二度审美”的论述,不适合的一项是( )
A.波兰美学家英伽登认为,作品的意蕴是在读者的接受实践中生成的,因而“每一次新的阅读都会产生一部新的作品”。
B.鲁迅认为,文学评论“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容易近乎说梦的”。
C.声乐作品通过歌唱者的“二度创作”后传达给听众。即使是同一首歌,不同歌唱者和不同听众都可能产生不同的美感体验。
D.林黛玉听《牡丹亭》的戏文后,联想起《西厢记》中的“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如果艺术家的作品被束之高阁而没有欣赏者阅读欣赏,那么它就没有价值。
B.对作品审美价值的发掘,有时取决于欣赏者在欣赏中体现出的意愿和追求是否宽容和开放。
C.艺术作品没有引起欣赏者的共鸣,是因为欣赏者与艺术家的审美心理结构不相同或不相似。
D.有的优秀作品问世之初没能得到世人的青睐,但其潜在的审美价值在后世定能被发掘并获得很高的评价。
参考答案
1.C 解析:A项,“蓬”为“篷”;B项,“焕”为“涣”,“解”读“jiè”;D项,“靡”读“mǐ”。
2.A 解析:A项,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也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B项,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用在此处不合语境。C项,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用在此处不合语境。D项,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用在此处属望文生义。
3.D 解析:A项,结构混乱,“原因”与“所造成的”重复,可删去“所造成的”;B项,成分残缺,应在“需要”后加上“就”;C项,不合逻辑,“达”后面的数字应为确数,可将“左右”删去。
4.C 解析:注意各句中相互照应的词语,“原本”“并不”“如果……因”“理由”“但”“比较”。
5.C 解析:A项,《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项,高适为边塞诗人;D项,《山羊兹拉特》是美国作家艾萨克·什维斯·辛格的作品。
6.(1)雁阵惊寒 声断衡阳之浦 (2)实迷途其未远 风飘飘而吹衣 (3)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7.答案示例:高峻雄伟的天姥山、奇特瑰丽的神仙世界让我们沉浸其中流连忘返,一曲时而清脆、时而幽咽、时而低沉、时而激越的琵琶曲又将我们带入浔阳江头琵琶女的故事中去。下面请欣赏诗朗诵《琵琶行》。
解析:题干已经设置好特定的场景,设计的这段衔接语要将前后的诗歌朗诵串联起来,这就要求衔接语必须与这两首诗有直接关系,作答时可考虑这两首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同时,语言表达要符合主持人的身份。
8.半世浮萍穿越三十年风风雨雨
9.众归/以情致翁/翁大哭/如期而往/自以其故告主人
参考译文:众人回去后,把这些情况告诉了老翁。老翁大哭,按约定的日期去了,自己把其中的缘由告诉了主人。
10.(1)A 解析:“两者之间是相通的”于文无据。
(2)B 解析:本文强调的是欣赏者对作品的二度审美是能动的。
(3)B 解析:A项,“没有价值”错,文中是说“作品的潜在价值当然就无法被发掘出来”;C项,“艺术作品没有引起欣赏者的共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一定是因为“欣赏者与艺术家的审美心理结构不相同或不相似”,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比如欣赏者的时代局限或欣赏者在欣赏中体现出的意愿和追求不够宽容和开放;D项,“定能”的说法过于绝对。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