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课标
20分钟训练10 语言基础+语言运用+诗歌鉴赏+默写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个班的学生思维积极性高,总能跟着老师提出的问题随声附和,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习成绩优异,深得任课教师的喜爱。
B.漂亮而有个性的新车型越来越多,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可以择善而从。
C.广东佛山发生的小悦悦事件令人扼腕,一个月后,山东烟台“最美女孩”车流中勇救伤者的事则感人至深,荡气回肠。
D.最近发生的方舟子和韩寒之间关于韩寒作品是否由他人代笔的争论,将《儿子韩寒》这本书推上了风口浪尖。
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9月19日晚,第八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国家大剧院举行,湖北作家刘醒龙和另四位作家张炜、毕飞宇、莫言、刘震云凭借他们的作品《天行者》《你在高原》《推拿》《蛙》《一句顶一万句》获得中国文坛最高殊荣。
B.新年伊始,湖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和领导同志事务性活动的规定》,要求厉行“三短一简”,即开短会、发短文、讲短话、简办事,切实改进会风、文风、话风、事风。
C.湖北省中山医院护士肖芳在街头遇见一位呼吸骤停、心脏停搏的大妈,便挺身上前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终使大妈“起死回生”,被网友用手机拍成视频发到网上后,感动了江城。
D.“海派清口”创立人周立波在他主持的《壹周立波秀》节目里批评了很多人和事,尽管他的言辞尖刻甚至偏激,但是谁又能否认他说的没有道理呢?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当然与小城不同,虽然年代并不久远但很有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这魔力对贝多芬比较具体,那就是当时作为音乐之都的听众基础和整体氛围。
①接下去的一个评语倒是明贬实褒:“住在维也纳,天天想离开却很难离开。”
②我不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是褒是贬,但好像是明褒实贬
③这句评语的最佳例证是贝多芬,他在一城之内居然搬了八十多次家,八十多次都没有离开
④因为一切展示性的文化堆积得过于密集,实在让人劳累
⑤可见维也纳也真有一些魔力
⑥一百多年前已经有旅行家作出评语:“在维也纳,抬头低头都是文化。”
A.⑤④⑥③①② B.⑥⑤②④①③
C.⑥②④①③⑤ D.④⑥②①③⑤
4.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两句话,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并且使语段语意完整。
大自然的山水日月,花木鸟兽都给人无穷的启迪。那一片沉思、寂静的空山,让归隐者顿悟宇宙的深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随着“私家车”的普及,“车标语”文化也越来越值得我们品味把玩。请从下面车尾标语中任选一则,写一段鉴赏性文字(不少于40字),并自拟一则车标语。
①距离产生美。②你让我也让,心宽路更宽。
(1)鉴赏性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车尾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是《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林黛玉和贾宝玉在互相观看之后所产生的各自感觉。请根据文字描写,用简洁的词语分别概述两人的形象特点。(不超过20个字)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在林黛玉眼里,贾宝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贾宝玉眼里,林黛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曾 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1)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梦回凉冷润衣襟”中“润”字的妙用。
(2)这首诗颈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参考答案
1.D 解析:D项,“风口浪尖”,风浪最大的地方。比喻斗争最尖锐激烈的地方。A项,“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B项,“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属于使用范围错。C项,“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
2.B 解析:A项,作家与作品对应不明,容易产生歧义;C项,暗换主语,应在“被网友”前加上“此事”或“这件事”;D项,最后的反问句属于一种三重否定,不合逻辑,根据语境应把否定词“否认”改为“说”,使该反问句成为一个双重否定句,以表示对周立波言辞的肯定。
3.C 解析:②④是对⑥的解说,③⑤是对①的解说。
4.示例:那一弯沉默、空缺的弦月,让孤独者窥视人生的真谛;那一涓灵动、欢快的细流,让思想者探究生命的奥秘。
5.示例:(1)①语意双关,有距离才有美,另一层意思是请保持好车距,只有保持一定的距离,相互才是安全的,才是一件“美”事。②它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将“你”“我”“心”“路”巧妙对应相连,不仅含蓄形象地提醒人们遵守交通规则,互相礼让,而且含有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
(2)人与人近点,车与车远点。
6.俊俏、善良而多情(或“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等)
体弱、娴静而娇美(或“体弱多病、聪慧柔媚”等)
7.(1)“润”,浸润、滋润。久晴亢旱,骄阳似火,人们期盼着甘霖。诗人一夜梦醒,忽感霖雨已降,炎氛全消。“润”字不仅传出那种浸透全身的生理上的舒适感、清凉感,而且传达出久旱逢甘霖后心理上的熨帖感、喜悦感。
(2)①颈联“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酣畅淋漓地抒发出诗人久旱逢甘霖,秋田将以苏的欣喜之情。②虚实相生,诗人想象“大雨三日”的作用:千里平畴,一片青绿,生机勃勃。然后收归眼前。③直抒胸臆,直抒“听雨”之喜:把雨落梧桐的潇潇声响当做最美妙的音乐来欣赏。
8.(1)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2)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3)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