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课标
专题升级训练二 文言文阅读
一、(2012·沈阳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罗艺,字子延,本襄阳人也,寓居京兆之云阳。父荣,隋监门将军。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炀帝令受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节度,督军于北平。艺少习戎旅,分部严肃,然任气纵暴。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艺深衔之。后遇天下大乱,涿郡物殷阜,加有伐辽器仗,仓粟盈积,又临朔宫中多珍产,屯兵数万,而诸贼竞来侵掠。留守官虎贲郎将赵什住、贺兰谊、晋文衍等皆不能拒,唯有艺独出战,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什住等颇忌艺。艺阴知之将为乱,乃宣言于众曰:“吾辈讨贼甚有功效,城中仓库山积,制在留守之官而无心济贫。此岂存恤之意也?”以此言激怒其众,众人皆怨。既而旋师,郡丞出城候艺。艺因执之陈兵,而什住等惧,皆来听命。于是发库物以赐战士,开仓以赈穷乏,境内咸悦。
武德三年,奉表归国,诏封燕王,赐姓李氏,预宗正属籍。太宗之击刘黑闼也,艺领本兵数万破黑闼弟什善于徐河,俘斩八千人。明年,黑闼引突厥俱入寇,艺复将兵与隐太子建成会于洺州,因请入朝,高祖遇之甚厚。俄,拜左翊卫大将军。太宗左右尝至其营,艺无故殴击之。高祖怒以属吏,久而乃释,待之如初。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泾州。
太宗即位,拜开府仪同三司,而艺惧不自安,遂于泾州诈言阅武,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率众军至于豳州。治中赵慈皓不知艺反,驰出谒之。艺遂入据豳州。太宗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右武候大将军尉迟敬德率众讨艺。王师未至,慈皓与统军杨岌潜谋击之,事泄。艺执慈皓系狱,岌时在城外,觉变,遽勒兵攻之。艺大溃,弃妻子,与数百骑奔于突厥。至宁州界,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
(选自《旧唐书·罗艺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加有伐辽器仗 伐:征讨。
B.乃宣言于众曰 宣言:宣布。
C.开仓以赈穷乏 穷乏:贫困的百姓。
D.预宗正属籍 预:通“与”,参加。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罗艺“桀黠”的一组是( )
①然任气纵暴
②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
③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
④因执之陈兵
⑤艺无故殴击之
⑥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③④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艺勇于攻战,军功卓著。大业年间,官至虎贲郎将;后赶上天下大乱,保卫涿郡有功,深得民心;再后征伐刘黑闼有功,得到唐高祖礼遇,拜左翊卫大将军。
B.罗艺自恃功高位重,目中无人。他无缘无故殴打了太宗的亲信,虽惹怒了高祖,但多次为大唐解决了突厥侵扰边境的问题,最终还是得到了高祖的原谅。
C.罗艺熟悉兵法,治军严明。涿郡被侵扰时,他破贼不可胜计;讨伐刘黑闼时,先于徐河打败其弟刘什善,斩杀俘获共八千人,第二年与太子李建成会师洺州。
D.罗艺遇事机警,且疑心重。在得知赵什住等人的阴谋后,他利用民心占得先机;后太宗即位,他因前事恐其责罚,最终选择拥兵反叛,以致惨死于乌氏驿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泾州。
(2)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
二、(2012·豫北八名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李渤,字浚之,后魏横野将军申国公发之后。九年,以著作郎征之。岁余,迁右补阙。
时皇甫镈作相,剥下希旨。渤充吊祭使,路次陕西。渤上疏曰:“渭南县长源乡本有四百户,今才一百余户,阒乡县本有三千户,今才有一千户,其他州县大约相似。访寻积弊,始自均摊逃户。凡十家之内,大半逃亡,亦须五家摊税。似投石井中,非到底不止。摊逃之弊,苛虐如斯,此皆聚敛之臣剥下媚上,唯思竭泽,不虑无鱼。乞降诏书,绝摊逃之弊。其逃亡户以其家产钱数为定,征有所欠,乞降特恩免之。计不数年,人必归于农矣。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谬矣。”渤既以草疏切直,大忤宰相,乃谢病东归。
穆宗即位,召为考功员外郎。十一月,定京官考,不避权幸,皆行升黜。敬宗冲年即位,坐朝常晚。一日入阁,久不坐,群臣候立紫宸门外,有耆年衰病者,几将顿仆。渤出次白宰相曰:“昨日拜疏陈论,今坐益晚,是谏官不能回人主之意,渤之罪也。请先出阁,待罪于金吾①仗。”语次唤仗,乃止。
宝历元年,改元大赦。先是,鄠县令崔发闻门外喧斗,县吏言五坊使下殴击百姓。发怒,命吏捕之。曳挟既至,时已曛黑,不问色目。良久与语,乃知是一内官。天子闻之怒,收发系御史台。御楼之日,放系囚,发亦在鸡竿②下。时有品官五十余人,持仗殴发,纵横乱击,发破面折齿。台吏以席蔽之,方免。是日系囚皆释,发独不免。渤疏论之曰:“县令不合曳中人,中人不合殴御囚,其罪一也。然县令所犯在恩前,中人所犯在恩后。中人横暴,一至于此,是朝廷驯致使然。若不早正刑书,臣恐四夷之人及籓镇奏事传道此语,则慢易之心萌矣。”
后因谏,上以渤党发,充桂管都防御观察使。以风恙求代,罢归洛阳。太和五年,以太子宾客征至京师。月余卒,时年五十九,赠礼部尚书。渤孤贞,力行操尚,不苟合,而阘茸之流,非其沽激。以言摈退,终不息言,以救时病,服名节者重之。
(选自《旧唐书·李渤传》,有删改)
注:①金吾:类似守卫一类的官职。②鸡竿:一端附有金鸡的长竿。古代多于大赦日树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剥下希旨 希:迎合。
B.是谏官不能回人主之意 回:改变。
C.一至于此 一:乃、竟。
D.非其沽激 非:不是。
2.以下句子中,全能直接说明李渤进谏“不避权幸”的一组是( )
①摊逃之弊,苛虐如斯
②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
③不避权幸,皆行升黜
④昨日拜疏陈论,今坐益晚
⑤然县令所犯在恩前
⑥中人横暴,一至于此
A.②③⑤ B.①③⑤
C.①④⑥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渤在陈述陕西的积弊时,详细列举了渭南、阒乡等县百姓为躲避“摊税”逃离家园的事实。他深刻指出,这种落井下石、竭泽而渔的做法将会从根本上动摇国家基础。
B.作为考功员外郎,李渤对官员进行了公正的考评,并以功过衡量他们的升免。对穆宗“坐朝常晚”的毛病,他引咎自责,甚至要求处罚自己。
C.崔发因抓捕了殴打百姓的“中人”,先是让天子囚系在御史台,接着遭致惨无人道的殴打。李渤直言指出“中人横暴”,是朝廷纵容的结果,如果不加以整治,后患无穷。
D.李渤品德高尚,不随便附和他人。势利之徒谓其矫情求誉;正人君子却认为他以直言被斥,“终不息言,以救时病”,因而敬重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皆聚敛之臣剥下媚上,唯思竭泽,不虑无鱼。
(2)县令不合曳中人,中人不合殴御囚,其罪一也。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
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选自《晋书·阮籍传》,有删节)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坏府舍屏障 坏:拆除。
B.直言穷矣,举声一号 穷:贫困。
C.口不臧否人物 臧否:评论人物的好坏善恶。
D.乃赍酒挟琴造焉 造:访问。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阮籍不拘礼教的一项是( )
①籍由是不与世事
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
③籍沉醉忘作
④举声一号,吐血数升
⑤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
⑥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阮籍出生于宦门,生性孤傲不羁,任何时候不管什么事都绝不表现在神态上,人们难以理解他,说他是痴呆子。
B.阮籍嗜酒如命,有时喝得酩酊大醉,但醉里却能清醒,即使是写作也不会出差错,甚至写出来的文章让世人叹服。
C.阮籍是一个不拘礼教的人,对于那些固守礼教者往往给以白眼,也因此被他们所痛恨;而对于不拘礼教者给以青眼,表示尊重和欢迎。
D.阮籍十分孝顺,当听到母亲去世的噩耗时,虽然继续下棋饮酒,却痛苦地大吐鲜血,以致病得差点丢了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
(2)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王懿字仲德,太原祁人,自言汉司徒允弟幽州刺史懋七世孙也。祖宏仕石季龙,父苗仕苻坚,皆至二千石。
仲德少沈审有某略,事母甚谨,学通阴阳,精解声律。苻氏之败,仲德年十七。及兄睿同起义兵,与慕容垂战,败,仲德被重创走,与家属相失。路经大泽,困未能去,卧林中。有一小儿青衣,年可七八岁,骑牛行,见仲德惊曰:“汉已食未?”仲德言饥,小儿去,须臾复来,得饭与之。食毕欲行,而暴雨莫知津径。有一白狼至前,仰天而号,号讫衔仲德衣,因度水,仲德随后得济,与睿相及。度河至滑台,复为翟辽所留,使为将帅。积年仲德欲南归,乃弃辽奔泰山。辽追骑急,夜行忽见前有猛炬导之,乘火行百许里以免。
因至姑孰投桓玄。值玄篡,见辅国将军张畅,言及世事。仲德曰:“今之起者恐不足以济大事。”元德①果劲有计略,宋武帝甚知之,告以义举,使于都下袭玄。仲德闻其谋,谓元德曰:“玄情无远虑,好冒夜出入,今取之正须一夫力耳。”事泄,元德为玄诛,仲德窜走。会义军克建邺,仲德抱元德子方回出候武帝,帝于马上抱方回,与仲德相对号恸。追赠元德给事中,封安复县侯,以仲德为镇军中兵参军。
武帝欲迁都洛阳,众议咸以为宜。仲德曰:“今暴师经载,士有归心,故当以建邺为王基。”帝深纳之。元嘉中,到彦之北侵,仲德同行。魏弃河南,司、兖三州平定,三军咸喜,而仲德有忧色,曰:“诸贤不谙北土情伪,必堕其计。”诸军进屯灵昌,魏军于委粟津度河,虎牢、洛阳并不守。彦之闻二城并没,欲焚舟步走。仲德曰:“今贼去我犹自千里,滑台尚有强兵。若便舍舟,士卒必散。”乃回军沿济南历城步上,焚舟弃甲,还至彭城。仲德坐免官。寻与檀道济救滑台,粮尽乃归。自是复失河南。
九年,又为徐州刺史。仲德三临徐州,威德著于彭城。立佛寺,作白狼、童子像于塔中,以在河北所遇也。进号镇北大将军。卒,谥曰桓侯。亦于庙立白狼、童子坛,每祭必祠之。
(选自《南史·王懿传》,有删节)
注:①元德:王睿字元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仲德被重创走 被:遭受。
B.乘火行百许里以免 乘:趁着。
C.元德为玄诛,仲德窜走 诛:斥责。
D.以在河北所遇也 遇:遇到。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仲德有谋略的一组是( )
①因度水,仲德随后得济
②不谙北土情伪,必堕其计
③学通阴阳,精解声律
④士有归心,故当以建邺为王基
⑤告以义举,使于都下袭玄
⑥若便舍舟,士卒必散
A.②⑤⑥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①③④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仲德年轻时就很慎重并且有谋略,侍奉母亲很是恭敬,学识上精通阴阳学,并深通声律。
B.仲德十七岁时与王睿发起义兵,与慕容垂协同作战,王懿身负重伤,被困泽中,幸得童子、白狼相助,才得以脱险。
C.仲德反对武帝迁都洛阳的想法,认为军队在外多年,士兵思乡,认为应该以建邺为都城。
D.仲德随到彦之作战,在敌军丢弃了河南,司、兖三州平定的情况下却面带忧容,认为必中对方圈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毕欲行,而暴雨莫知津径。
(2)玄情无远虑,好冒夜出入,今取之正须一夫力耳。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卫青,字仲卿。子夫为夫人,青为太中大夫。
元光六年,拜为车骑将军,击匈奴,出上谷,斩首虏数百,赐爵关内侯。
元朔元年春,卫夫人有男,立为皇后。其秋,青复将三万骑出雁门,李息出代郡。青斩首虏数千。明年,青复出云中,西至高阙,遂至于陇西,捕首虏数千,畜百余万,走白羊、楼烦王。遂取河南地为朔方郡。以三千八百户封青为长平侯。青校尉苏建为平陵侯,张次公为岸头侯。使建筑朔方城。
元朔五年春,令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匈奴右贤王当青等兵,以为汉兵不能至此,饮醉。汉兵夜至,围右贤王。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追数百里,弗得,得右贤裨王十余人,众男女万五千余人,畜数十百万,于是引兵而还。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为大将军,诸将皆以兵属,立号而归。上曰:“大将军青躬率戎士,师大捷,益封青八千七百户。”
明年,上与诸将议曰:“翕侯赵信为单于画计,常以为汉兵不能度幕轻留,今大发卒,其势必得所欲。”是岁元狩四年也。春,上令大将军青、票骑将军去病各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而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去病。赵信为单于谋曰:“汉兵即度幕,人马罢,匈奴可坐收虏耳。”乃悉远北其辎重,皆以精兵待幕北。而适直青军出塞千余里,见单于兵陈而待,于是青令武刚车自环为营,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匈奴亦纵万骑。会日且入,而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汉益左右翼绕单于。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战而匈奴不利,薄莫,单于遂乘六骡,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昏,汉匈奴相纷挐,杀伤大当。
青之与单于会也,而前将军广、右将军食其军别从东道,或失道。大将军引还,过幕南,乃相逢。青欲使使归报,令长史簿责广,广自杀。食其赎为庶人。青军入塞,凡斩首虏万九千级。
元封五年,青薨,谥曰烈侯。
(选自《汉书·卫青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复将三万骑出雁门 将:率领。
B.走白羊、楼烦王 走:到了。
C.使建筑朔方城 筑:修建。
D.溃围北去 溃:突破。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直接表现卫青“抗击匈奴功勋”的一项是( )
①出上谷,斩首虏数百
②青欲使使归报,令长史簿责广
③捕首虏数千
④得右贤裨王十余人
⑤纵五千骑往当匈奴
⑥青躬率戎士,师大捷
A.①②⑤⑥ B.①③④⑥
C.①③⑤⑥ D.①③⑤②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光六年卫青被封为太中大夫后,带兵攻打匈奴,从上谷出发,斩杀敌兵几百人,被封为关内侯。
B.元朔五年春天,卫青率兵进攻匈奴,打了大胜仗,被封为大将军。
C.元狩四年春天,卫青率兵深入沙漠攻击匈奴,受到匈奴单于抵抗,后虽单于逃走,但双方军士相互搏杀,双方都有人员伤亡。
D.前将军李广行军迷失道路,没能配合大军作战,受到卫青军中长史的责问,于是自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匈奴右贤王当青等兵,以为汉兵不能至此,饮醉。
(2)会日且入,而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汉益左右翼绕单于。
参考答案
一、1.A 解析:伐:夸耀。
2.B 解析:②讲的是罗艺为凌侮别人而付出的代价;③表现罗艺的“勇于攻战”。
3.B 解析:高祖“待之如初”的原因,文中没有交代,强加因果。
4.(1)参考答案:当时突厥屡次成为侵扰的祸患,因罗艺一向有威名,被北夷害怕,(高祖)令罗艺凭本官身份兼任天节军将镇守泾州。
解析:素,平素;惮,害怕;领,兼任;“为……所……”,被动句式。
(2)参考答案:经过乌氏驿站时,跟随的人逐渐离散,罗艺的随从斩杀了他,把他的首级送到了京师。(朝廷)在市集悬首示众,恢复了他本来的姓氏——罗氏。
解析:斩,杀;传,送。
参考译文:罗艺,字子延,本是襄阳人,寄居在京兆的云阳。父亲名叫罗荣,曾做过隋朝的监门将军。罗艺生性凶暴狡黠,倔强固执,不讲仁义,在攻伐战斗方面勇猛,擅长射箭。大业年间,(罗艺)凭借屡次战功,官做到了虎贲郎将。隋炀帝令他受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节度,督军北平郡。罗艺少年时谙习兵事,统率部队纪律严明,可是放任意气。(罗艺)常凌侮李景,(却)频频被李景侮辱,罗艺对他怀有很深的怨恨。后来遇到天下大乱,涿郡物阜民丰,加上有值得夸耀的历史久远的兵器,粮仓充盈,又加上临朔宫中有很多财宝,屯兵数万,众多贼子竟然前来侵扰掠夺。留守的官员虎贲郎将赵什住、贺兰谊、晋文衍等人都不能抵抗,只有罗艺独自出战,杀敌不可胜数,威望越来越大。赵什住等人非常忌恨罗艺。罗艺私下得知他们将要作乱的消息,于是向众人宣布说:“我们这些人讨伐贼子非常有功效,城中的仓库里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君命(处理东西的权利)在留守官员的手里,但他们无心救济贫困百姓。这难道是慰问体恤之心吗?”用这些话激怒城中的百姓,百姓都怨恨。不久,罗艺率兵回城,郡丞出城迎候罗艺。罗艺趁机拿下郡丞,摆开阵势,赵什住等人害怕,都前来听命。于是罗艺分发府库财物,赏给将士,打开粮仓赈济穷困之人,境内军民都十分高兴。
武德三年,(罗艺)奉表回到京都,(皇帝)下诏封他为燕王,赐姓李氏,加入太宗宗正属籍。太宗攻打刘黑闼,罗艺带兵数万,在徐河攻破刘黑闼弟刘什善的军队,俘获和斩首的共有八千人。第二年,刘黑闼协同突厥军队前来侵犯,罗艺再一次带兵与隐太子建成在洺州会师,于是请求入朝(拜见高祖),高祖厚待他。不久,拜为左翊卫大将军。太宗的亲信曾到他的营中,罗艺无缘无故殴打太宗的亲信。高祖大怒把他交给执法官吏处理,很长时间才释放,高祖待他像以前一样。当时突厥屡次成为侵扰的祸患,因罗艺一向有威名,被北夷害怕,(高祖)令罗艺凭本官身份兼任天节军将镇守泾州。
太宗即位,授予开府仪同三司,可是罗艺因害怕而内心不安,于是到泾州欺骗说检阅队伍,诈称奉密旨带兵入朝,(于是)率众军士到了豳州。治中赵慈皓不知道罗艺谋反,骑马出城迎拜罗艺。罗艺于是入主豳州。太宗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右武候大将军尉迟敬德率兵讨伐罗艺。王师未到,赵慈皓与统军杨岌暗谋攻击罗艺,事情泄露。罗艺拿下赵慈皓关进监狱,杨岌当时在城外,发觉有变化,急忙带兵攻打罗艺。罗艺大败,丢弃妻子、孩子,和数百随从投奔突厥。到了宁州边界,经过乌氏驿站时,跟随的人逐渐离散,罗艺的随从斩杀了他,把他的首级送到了京师。(朝廷)在市集悬首示众,恢复了他本来的姓氏——罗氏。
二、1.D 解析:非:指责、责怪。
2.C 解析:“不避权幸”是不回避有权的大臣和被宠幸的官吏。②是正面的建议;③不是进谏时的话,是李渤考评京官时的原则;⑤是为县令申诉的话。
3.A 解析:此句中“落井下石”是对原文“似投石井中,非到底不止”的误解。
4.(1)参考答案:这都是搜刮钱财的臣子盘剥下面讨好上面,只考虑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做法)。
解析:聚敛,搜刮钱财;剥,盘剥;媚,讨好。
(2)参考答案:县令不应该抓捕中人(宦官),中人不应该殴打御史台的囚犯(崔发),他们的罪是同样的。
解析:曳,拖、拉,此处应理解为“抓捕”;一,相同。
参考译文:李渤,字浚之,是后魏横野将军申国公李发的后人。九年,皇帝征召他做了著作郎。一年多后,升任右补阙。
当时皇甫镈做宰相,盘剥下面讨好皇上。李渤当时充任吊祭使,路上停留在陕西。李渤上奏章说:“渭南县长源乡本来有四百户百姓,现在才有一百多户,阒乡县本来有三千户百姓,现在才有一千户,其他州县大约相似。访求积弊,源自平均摊派杂税使家户逃亡。凡十家以内,大半逃亡,而(留下的)五家再均摊(跑掉五家的)赋税。这就像是往井里投石头,不到井底不停止。摊税使百姓逃亡的弊端,就是像这样苛刻暴虐,这都是搜刮钱财的臣子盘剥下面讨好上面,只考虑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做法)。(臣)乞求陛下降下诏书,断绝‘摊逃’的弊端。那些逃亡的家户以他们家产数额为定,征收他们所欠的税,就乞求陛下特意开恩赦免。估计不几年,百姓一定会回到农田。农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立好了然后就可以讨论天下太平。如果不从这点做起,想天下太平,是荒谬的呀。”李渤因为草创的奏章切要率直,极大忤逆了宰相,于是借病辞官向东回了老家。
穆宗即位后,征召李渤做了考功员外郎。十一月,主管京官考核,不回避有权的大臣和被宠幸的官吏,都根据他们政绩优劣奏请升迁罢免。敬宗幼年即位,上朝堂常晚。一天进入朝阁,皇帝好长时间不坐朝,众大臣等候站立在紫宸门外,有年老体弱生病的大臣,几乎将要劳顿倒地。李渤走出行列对宰相说:“昨天大臣们上疏陈论,今天陛下坐朝更晚,这是谏官不能改变君主的心意,是我的罪责。请允许我先出朝阁,在金吾卫士仗下等待降罪。”说完就唤金吾仗,皇帝晚上朝这件事才停止。
宝历元年,改年号大赦天下。在这之前,鄠县令崔发听到衙门外喧闹打斗,衙吏说五坊指使手下殴打百姓。崔发大怒,命令衙吏抓捕这些人。拉拽挟持到衙门后,时间已经很晚,看不清脸色眉目。长时间与他交谈后,才知道是一个宦官。天子听说这件事后十分生气,收审了崔发并囚系在御史台。大赦之日,释放在押囚犯,崔发也在鸡竿之下(释放之列)。当时有宦官五十多人,手持木杖殴打崔发,纵横乱打,崔发被他们打得破了面掉了牙齿。御史台的官吏用席子给他遮蔽上,才使崔发得免。这天在押的犯人都被释放了,唯独崔发没有被赦免。李渤上疏谈论这件事说:“县令不应该抓捕中人(宦官),中人不应该殴打御史台的囚犯(崔发),他们的罪是同样的。然而县令所犯的罪在皇帝大赦恩典之前,中人所犯的罪在皇帝大赦恩典之后。中人蛮横残暴,竟然到了这种地步,这是朝廷纵容导致的结果。如果不及早端正刑罚,我担心四方边境的人和藩镇奏事听说这样的事情,那么怠慢轻视的心思就会萌发了。”
后来李渤因为进谏,皇帝认为他偏袒崔发,让他充任桂管都防御观察使。李渤因病请求别人替代,罢官回到洛阳。太和五年,以太子宾客的身份征召到京城。一个多月后去世,当时年龄为五十九,追赠礼部尚书。李渤孤傲忠贞,力行操守,不随便附和他人,势利之徒指责他矫情求誉。他因直言被斥,最终也不停止进言,来匡正时弊,正人君子因而敬重他。
三、1.B 解析:穷:尽。
2.B 解析:①是“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的对策;③事件的起因;④是“性至孝”,痛伤其母之逝的表现。
3.A 解析:“任何时候不管什么事都绝不表现在神态上”,文中无据,也太绝对。
4.(1)参考答案:钟会多次问他一些时事问题,想趁机找出差错来治他的罪。
解析:因,趁机。
(2)参考答案:使者把这事告诉他,阮籍就在案上书写。让人抄下来,没什么改动。
解析:书,写。
参考译文: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父亲阮瑀,是魏国的丞相掾,在当世知名。阮籍容貌奇美俊伟,志气开阔奔放,傲然独立,任性不受羁绊,喜怒不显露在表情上。他博览群书,尤其喜好《老子》《庄子》。嗜酒并能够长啸,又很会弹琴。当他得意时,竟会忘记自己的形体。当时很多人说他痴呆,只有他的同族兄长阮文业常常赞扬佩服他,认为他超过自己,因此大家都说他奇异。
阮籍本有济世之志,正当魏晋之际,天下多有变故,名士很少有能保全自己的,阮籍为此不参与世事,便经常畅快地饮酒。文帝司马昭一开始想替武帝司马炎向阮籍家求婚,阮籍醉了六十天,文帝没有说话的机会才中止。钟会多次问他一些时事问题,想趁机找出差错来治他的罪,阮籍都因大醉而幸免。在文帝辅政时,阮籍曾随口对他说:“我平时曾经游历过东平,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司马昭很高兴,便授予他东平相的职位。阮籍骑着毛驴到任,拆毁了原来的府宅屏障,以便内外相望。法令清平简约,十来天便回京。司马昭推荐他做大将军从事中郎。
到了司马昭辞让九赐之封的时候,公卿要辅助他登帝位,让阮籍起草劝进书。阮籍喝得大醉忘记了起草,公卿们临到公府时,让人来取,见阮籍正伏案醉眠。使者把这事告诉他,阮籍就在案上书写。让人抄下来,没什么改动。言辞十分清新豪健,被当时的人所推崇。
阮籍虽然不拘于礼教,但是讲话言辞深远,不评论别人的好坏。天性特别孝顺,母亲死时,他正和别人下围棋,对弈者要求中止,阮籍留对方一定下完这一局。事后饮酒二斗,大哭一声,吐血好几升。母亲下葬时,他吃了一只蒸猪腿,喝了两斗酒,然后与灵柩诀别。话说罢了,又一声恸哭,于是又吐血几升。阮籍形容消瘦,只剩下一副骨架,几乎丧失了性命。裴楷前往凭吊,阮籍披头散发,箕踞而坐,醉眼直视,裴楷吊唁完毕就离去了。
阮籍又会做青白眼,见到礼俗之士,就用白眼相对。嵇喜前来吊唁时,阮籍便用白眼看他,嵇喜很不高兴地退了出去。嵇喜的弟弟嵇康听说之后,便带着酒,挟着琴造访,阮籍很高兴,便现出青眼。因此礼俗之士嫉恨他如仇人,但文帝司马昭总是保护他。
四、1.C 解析:诛:诛杀,处死。
2.B 解析:①指脱险有白狼相助;③学识渊博;⑤非仲德所为。
3.B 解析:“与慕容垂协同作战”错,“慕容垂”是作战对象。
4.(1)参考答案:仲德吃完想要走,但下了一场暴雨,不知道通向渡口的路在哪里。
解析:暴雨,用作动词,下了一场暴雨;津径,通向渡口的路。
(2)参考答案:桓玄考虑事情不长远,喜欢夜间出营,现在俘获他只需一个人的力量就够了。
解析:出入,偏义复词,这里指“出去”;取,俘获。
参考译文:王懿字仲德,太原祁县人,(他)说自己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之弟、幽州刺史王懋的七世孙。其祖父王宏在石季龙时为官,父亲王苗在苻坚时为官,都做到郡守级的官。
仲德年轻时就很慎重并且有谋略,侍奉母亲很是恭敬,学识上精通阴阳学,并深通声律。苻坚战败时,仲德年仅十七岁。他与其兄王睿一同发起义兵,与慕容垂作战,失败,仲德身负重伤败逃,与家人失去联系。路经大泽,被困住,无法离开,卧在树林里。有一个穿青衣的小男孩,年龄大约七八岁,骑着牛经过这里,看见仲德吃惊地问:“你吃饭了没有?”仲德说自己很饿,小孩走了,一会又回来了,拿来饭给仲德吃。仲德吃完想要走,但下了一场暴雨,不知道通向渡口的路在哪里。有一只白狼走到他面前,仰天长叫,叫完衔住仲德的衣服,就渡河,仲德随之而过,与兄长王睿相会合。渡河之后到了滑台,又被翟辽留下,让他做将帅。几年后,仲德想南归,于是离开翟辽奔往泰山。翟辽追兵紧急追赶,夜间行路,忽然看见前方有极亮的火炬为他引路,趁着亮光奔走了百十里路,才得以逃脱。
仲德于是到姑孰投奔桓玄门下。赶上桓玄篡夺政权,仲德拜见辅国将军张畅,谈到国家大事。仲德说:“现在起事,恐怕不足以成就大事。”元德果敢刚毅有计谋,宋武帝很是了解他,把准备推翻桓玄的事告诉了他,派他到都下袭击桓玄。仲德听了他的想法,对元德说:“桓玄考虑事情不长远,喜欢夜间出营,现在俘获他只需一个人的力量就够了。”事情败露后,元德被桓玄杀了,仲德逃跑了。正值义军攻克建邺,仲德抱着元德的儿子方回等武帝。武帝在马上抱着方回,和仲德相对而恸哭。武帝追赠元德为给事中,封为安复县侯,让仲德做镇军中兵参军。
武帝想把都城迁到洛阳,朝中大臣议论都认为合适。仲德说:“现在军队在外多年,士兵有归乡之心,所以应当以建邺为都城。”武帝赞赏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元嘉年间,到彦之向北侵占时,仲德同行。魏军丢弃了河南,司、兖三州平定了,三军都非常高兴,而仲德面带忧色,说:“众人都不熟悉北方人情诡诈,必定会陷入敌人圈套。”各路军队进驻灵昌,魏军在委粟津渡口渡河,虎牢、洛阳都失守了。彦之听说二城都陷落了,想烧掉船只逃跑。仲德说:“现在贼兵离我们还有千里之远,滑台还有强壮的军队。如果这时丢弃船只,士卒必会失散。”于是,回军从济南历城步行进发,然后焚掉船只扔了武器,回到彭城。仲德受到牵连被免官。不久和檀道济去营救滑台的守军,直到粮草用尽才回去。自此又丢掉了河南。
元嘉九年,仲德又做了徐州刺史。仲德多次到徐州为官,他的威德在彭城很出名。他建立佛寺,塑成白狼、童子的像供在塔中,这是由于在河北遇到白狼、童子的缘故。进封为镇北大将军。他死后,谥号桓侯。人们也在他的庙里立了白狼、童子的祭坛,每逢祭祀时,也一定祭祀白狼、童子。
五、1.B 解析:走:打败,赶走。
2.C 解析:②此次出征失利,卫青要追究李广的责任;④“得右贤裨王十余人”的是“轻骑校尉郭成”;⑥侧面表现卫青功勋。
3.A 解析:元光六年卫青被封为车骑将军。
4.(1)参考答案:匈奴右贤王抵挡卫青部队的进攻,他以为卫青的部队不会到达这个地方,就喝醉了。
解析:当,抵挡;饮,喝酒。
(2)参考答案:恰逢太阳落山,阵地上刮起了大风,沙石扑打在脸上,两军互相看不见,汉军从左右两翼包围单于。
解析:入,落山;绕,包围。
参考译文:卫青,字仲卿。卫子夫被封为夫人后,卫青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元光六年,卫青被任命为车骑将军,带兵攻打匈奴,从上谷出发,斩杀敌兵几百人,被封为关内侯。
元朔元年春天,卫夫人生下一男孩后,被立为皇后。这年秋天,卫青又带领三万骑兵,从雁门关出发进击匈奴,李息也从代郡出发。卫青的部队斩杀敌人几千人。第二年,卫青又从云中郡出征,向西到达高阙,于是进兵陇西,活捉敌兵几千人,缴获牲畜一百多万头,把匈奴白羊王和楼烦王赶跑了。于是攻取了黄河以南地区,设置了朔方郡。皇帝加封卫青为长平侯,拥有三千八百户食邑。卫青的校尉苏建被封为平陵侯,张次公被封为岸头侯。派苏建负责建造朔方城。
元朔五年春天,武帝命令卫青带领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发进击匈奴。匈奴右贤王抵挡卫青部队的进攻,他以为卫青的部队不会到达这个地方,就喝醉了。半夜里,卫青的军队包围了右贤王。右贤王十分惊慌,只带着他的一个爱妾和几百骑兵,突出重围向北逃窜。汉军轻骑校卫郭成等人追赶了几百里,没有追上,只追上右贤王手下的小王十多人,所属人口一万五千多人,牲畜数十以至百万,汉军得胜而回。到达塞上,武帝派特使手持大将军印,就在军营里宣布卫青做大将军,各路将领都归卫青统领,打出大将军旗号回到朝中。皇帝诏令说:“大将军卫青亲领将士,打了大胜仗,加封卫青食邑八千七百户。”
第二年,皇帝与各位将军商议:“翕侯赵信替单于出主意,常认为汉兵不能轻兵深入沙漠而久留,我们现在出动大军奔袭匈奴,一定能够取得想要得到的胜利。”这年是元狩四年。春天,皇上命令大将军卫青、票骑将军霍去病各带五万骑兵,步兵和转运武器、粮食的人几十万跟随在主力部队后面,敢于深入敌阵勇敢作战的士兵都归属霍去病指挥。赵信替单于献计说:“汉兵已经深入沙漠,人马疲乏,我们可以毫不费力,打败汉兵。”(匈奴王)就把军中的军械、粮草等物资全部运到大漠之北,留下精锐部队列阵等待。这时,正好碰上卫青的部队出塞已一千多里,卫青看到匈奴兵已列好军阵,以逸待劳,于是就命令武刚车各自环绕成为阵营,带领五千骑兵冲向敌阵,匈奴也派出一万骑兵交战。恰逢太阳落山,阵地上刮起了大风,沙石扑打在脸上,两军互相看不见,汉军从左右两翼包围单于。单于看见汉兵这么多,又兵强马壮,这样打下去对自己不利。傍晚,单于乘着快车,随身带领精壮骑兵几百人,冲破汉军包围向西北方向逃去。天黑了,汉军与匈奴兵短兵相接,互相搏杀,双方伤亡差不多。
卫青与单于会战时,前将军李广,右将军食其从东边道路前行,迷失道路。大将军率军回还经过沙漠南下,李广他们才与卫青会合。卫青打算派人回朝廷报告战况,命令长史用文书责问李广,李广因而自杀。食其纳金赎买罪行而贬为平民。卫青入塞,共消灭敌人一万九千多人。
元封五年,卫青死去,谥号为烈侯。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