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课标 专题升级训练五 小说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鸡 缸 孙 犁① 我家住宅后面就是南市,解放初期,那里的街道两旁,有很多小摊。每到晚上没事,我好到那里逛逛,有时也买几件旧货,价钱都是很便宜的。 有一次,我买了两个磁缸,磁很厚很白,上面是五彩人物、花卉,最下面还有几只雄鸡,釉色非常鲜艳。可能是用来装茶叶或糖果的,个儿很不小,我从南市抱回家中,还累得出了一身汗。抱回来,也没有多少用途,我就在里面放小米、绿豆。 “文化大革命”期间,此物和别的一些磁器被抄走,传说我家有廿多件古董,这自然是其中之一。关于书,我心里是有底的,说有这么多古董,我却没有精神准备。这些磁器都是小贩们当做破烂买来的,我掏一元钱买一件,他们还算是遇到了大头。现在适逢其会,居然上升为古董,我心里有些奇怪。 这当然也是有人揭发的。我们住的是个大杂院,门口有个传达室,其中值班的,有个姓钱的老头,长年穿黑布服,叼着铜烟袋,不好说话,对人很是谦恭。既然是传达,当然也出入我的住室,见到了我的用具和陈设。此人造反以后,态度大变,常常对着我们住的台阶,大吐其痰。不过当时这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是时代的自然点缀,我也不以为意,我个人是同他没有恩怨的。 冬季,我到了干校,属于“牛鬼蛇神”②。这个姓钱的,作为“革命群众”,不久也到干校去了。有一天,他指挥着我们几个人,在院里弄煤,态度非常专横霸道。忽然,有一个同伴对他说: “钱某某,你是什么人?你原是劝业场二楼的一个古董商,专门坑害人,隐瞒身份,混入机关。你和我们一样是牛鬼蛇神,不要在那里指手画脚的了,快脱了大衣,和我们一起干活!” 当时,我真为这位棚友捏一把汗。谁知这个姓钱的,听了以后,脸色惨白,立刻一转身,灰溜溜地钻进屋子里去了,以后再也不来领导我们。他虽然并没有从此就划入我们这个阶层,同我们去住一个棚子,但这件事,颇使我们扬眉吐气于一时,很觉得开心。 后来我想,一个古董商人,解放以后,变成了传达,内心对共产党当然是仇恨的,也就无怪对进城干部是这样的态度了。他向上级谎报我家有多少古董,也就是自然可信的了。 过了几年,书籍和磁器都发还了。书籍丢失了一些,并有几部被人评为“珍贵”,劝我“捐献国家”。磁器却一件没丢,也没人劝我捐献,可见都是不入流品,也不惹人喜爱的。 我把这些瓶瓶罐罐,堆放在屋子的一个角落里。一年夏天,忽然在一个破花瓶里,发现了一只死耗子,颇使人恶心。我把耗子倒出来,把花瓶送给了帮我做饭的妇女。 这两个磁缸,我用它腌上了鸡蛋,放在厨房里。烟熏火燎,满是尘土油垢,面目皆非了。 时间过得真快,又过了几年,国家实行开放政策,与外国通商往来,旧磁器旧文物,都大涨其价,尤其日本人敢掏大价钱。那位妇女,消息灵通,把那只花瓶送到委托店论价,竟给十五元。还说,如果不是把人头磨损了一些,可以卖到二十元。她喜出望外,更有惜售之心,又抱回家去了,并好意地来通知我说: “大叔,你那两个缸子,不要用它腌鸡蛋了,多么可惜呀,这可能是古董。我给你刷刷,拿到委托店去卖了吧。” 我未加可否。但也觉得,值此旧磁器短缺之时,派以如此用场,也未免太委屈它们了。今日无事,把鸡蛋倒到别的罐子里,用温水把它们洗了洗,陈于几案。磁缸容光焕发,花鸟像活了一样,使我不由得有一种感慨,就像从风尘里,识拔了稀世奇材,顿然把它们安置在庙堂之上了。看了看缸底,还有朱红双行款:大清光绪年制。 还查了一本有关磁器的书,这种形制的东西,好像叫做鸡缸。 这不是古董是什么!对着它们欣赏之余,因有韵文之作,其辞曰: 绘者覃精③,制者兢兢,锻炼成器,希延年用。瓦全玉碎,天道难凭。未委泥沙,已成古董。茫茫一生,与磁器同。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选自孙犁《芸斋小说》) 注:①孙犁: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作家之一,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他的文学创作迎来了第二个高峰,代表作《澹定集》《耕堂序跋》。②“文革”中,一些人被错误定性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反动学术权威”等,统称为“牛鬼蛇神”,其中一部分人被迫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③覃:深。 1.下面关于文章的解说,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作家以辛辣的笔触写出了钱姓老头“文革”前后的沉沦变化,他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企图在政治、经济上大捞一把,借助某种契机扶摇直上,占据一定职位便作威作福。 B.本文以小见大,通过鸡缸这个小物件折射出十年风雨跌宕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文革”现实中的痛苦和丑陋以及人性的渺小和卑劣。 C.作者对做饭妇女劝其卖掉磁缸的建议“未加可否”,因为当时作者认为自己的磁器不是古董,卖掉也换不来几个钱。 D.本文以物衬人,表明“特殊年代”的客观现实原因定会使人与物具有相同的命运,同时也在呼唤美好和光明。 E.本文语言之美在于简易平淡,用较少的字,使笔下的人物和生活、情意和状态返璞归真,字简而情深,文尽而意远。 2.简析第一段在文中有哪几方面的作用。 3.简要概括“姓钱的老头”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塑造该人物的作用是什么? 4.本文末尾说“茫茫一生,与磁器同”,作者一生与此件磁器有什么相同之处?根据作者的人生沉浮,谈谈个人发展与社会时代环境的关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公主与美洲狮 [美]欧·亨利 约瑟法·奥唐奈是草原上的“牛皇帝”奥唐奈仅存的女儿,也就是公主。她从母亲那儿秉承了热情的性格和亚热带风情的美。她从奥唐奈“皇上”那儿获得了大量的魄力、常识和统治才能。约瑟法骑马疾驰的时候,能够瞄准一只拴在绳上的番茄铁皮罐,六枪之中可以打中五枪。她不用铅笔,光凭心算,很快就能告诉你:1 545头两岁的小牛,每头八块五毛,总共可以卖多少钱。多刺牧场的面积大致有40英里长、30英里宽,约瑟法骑着马儿,踏勘了牧场的每一块土地。牧场上的每一个牧童都认识她,都对她忠心耿耿。 里普利·吉文斯是多刺牧场上一个牛队的头目,有一天见到了她,便打定主意要同皇室联姻。一天,吉文斯到双榆牧场去。他回程时到达白马渡口时,太阳已经落山了。他决定在渡口宿夜。安顿好坐骑,靠着树坐下,他刚卷了一支烟,拴着的小马忽然腾跃起来,害怕地喷着鼻息。一尾大媒鱼“扑通”一声窜进水坑。一只棕色的小兔子从左边窜出来,一头钻进茂密的猫爪草丛里。 吉文斯站起身,朝左边望过去,透过灌木枝叶的空隙,他看到不远处有一匹女鞍的小马,约瑟法在水坑旁边刚喝了水站起来,正在擦去掌心的泥沙。吉文斯还看到在她右边十来码远的荆棘丛中,有一头蹲着的墨西哥狮子。它琥珀色的眼睛射出饥饿的光芒,眼睛后面6英尺的地方是像猎狗猛扑前那样伸得笔直的尾巴。它挪动后腿,那是猫科动物跳跃前的常态。吉文斯暴喊一声,窜到狮子和公主中间。 他看见空中掠过一道模糊的影子,又听到两声隐约的枪响。紧接着,百来磅重的墨西哥狮子落到了他头上,重重地把他压倒在地。他还记得自己喊道:“让我起来——这种打法不公道!”然后,他像毛虫似的从狮子身下爬出来,满嘴的青草和污泥,后脑勺磕在水榆树根上,鼓了一个大包。狮子一动不动地瘫在地上。吉文斯大为不满,他对狮子晃晃拳头,嚷道:“我跟你再来二十回合……”可他立即省悟过来。 约瑟法站在原来的地方,若无其事地在重新填装她那把镶银把柄的三八口径手枪。她嘴角和黑眼睛里带着一丝骄傲、恼火的笑意。这位救人未遂的侠士觉得丢脸的火焰一直烧到他的灵魂。 “是你吗,吉文斯先生?”约瑟法说,她的声调低缓柔和,像糖一般甜,“你那一声大喊几乎害得我脱靶。你摔倒时有没有砸到头?” “哦,没什么,”吉文斯平静地说,“摔得不重。”接着,他跪下去,轻轻地抚摸着死狮子那张着大嘴、好不吓人的脑袋。“可怜的老比尔!”他伤心地说。 “怎么回事?”约瑟法问道。 “你当然不明白,约瑟法小姐,”吉文斯说,同时显出让宽恕压过悲哀的神情,“这也不能怪你。我想救它,但是没能及时让你知道。” “救谁呀?” “还不是老比尔。我找了它一整天。你明白,两年来它一直是我们营地里的宠物。可怜的老东西,它连一只白尾灰兔都不会伤害。营地里的弟兄们知道这件事后,都会伤心的。不过你当然不知道比尔只不过是同你闹着玩的。” 约瑟法的黑眼睛炯炯有神地盯着他。吉文斯的眼睛里露出更深重的懊丧,还掺杂着一些温和的责怪。他那清秀的脸上现出显而易见的哀伤。 约瑟法看看那只猛兽的尸体。吉文斯轻轻地拍了拍狮子的一只可怕的脚爪,这只脚爪平时一下子就可能送掉一条小牛的命。那姑娘深橄榄色的脸上慢慢泛起一片红晕。“我很抱歉,”她低声下气地说,“不过它看上去是那么大,又跳得那么高,所以……”她的眼睛里噙着两颗晶莹的泪珠。 “请原谅我,吉文斯先生,好吗?你明白,我只不过是个小姑娘,当时我很害怕。打死了比尔,我感到非常难过。你不了解我觉得多么难为情。我早知道的话,绝不会这么做的。” 她的眼睛里盛满了甜蜜的诚意,恳求之中还带着优雅的悔罪的神情,“谁要是杀了我的小猫,我真会恨死他呢。你冒着中流弹的危险去救它,是多么勇敢,多么仁慈啊!这样做的人实在太少啦!”吉文斯的得意要撑破衬衫:从失败中夺得了胜利!滑稽戏变成了正剧!好样的,里普利·吉文斯! 天色已经黑了。吉文斯体贴地把约瑟法护送回家。 一小时后,熄灯时间到了,约瑟法穿着睡衣,走到父亲的卧室门口,隔着砖铺的过道,向屋里的“牛皇帝”招呼说: “喂,爸爸,你知道那只叫做‘缺耳魔鬼’的墨西哥老狮子吗?——就是害死了牧羊人冈萨勒斯,在萨拉达牧场扑杀了五十来头小牛的那只。嘿,今天下午我在白马渡口结果了它的性命。它正要跳起来时,我用三八口径往它脑袋开了两枪。它的左耳朵被老冈萨勒斯用砍刀削去一片,所以我一看到就认识。你自己也不见得打得这么准,爸爸。”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吉文斯是多刺牧场上一个牛队的头目,他之所以打定主意要跟“牛皇帝”联姻,不是想高攀,而是因为他与约瑟法一见钟情。 B.第二段中的环境描写生动活泼,借小马、大鱼、小兔子等动物的反应渲染紧张气氛,衬托吉文斯警觉的心理,为后面的情节作了铺垫。 C.吉文斯想要演一出英雄救美的好戏,结果却弄得滑稽可笑,事后还撒谎骗人,但这一切并不让读者感到讨厌,反而觉得他很可爱。 D.约瑟法虽然清楚吉文斯救人和编谎的用意,但她故意没有说破,反而装出种种表情来调笑、嘲弄吉文斯,可见其聪明顽皮。 E.文章的结尾,依然是欧·亨利惯用的出人意料式,但因为前面太多内容的铺垫,我们已经猜到了答案,所以这篇小说结尾的艺术性不强。 2.结合全文,分析第一段的交代有什么作用。 3.文中画线的两处都使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 4.文中的主要人物是公主约瑟法和牛仔吉文斯,以“公主与牛仔”为题是不是比以“公主与美洲狮”为题更好?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最动人的遗忘 鲁小莫 圣约翰先生是一位退休教师,62岁那年,他被原先的学校聘回去,主要做一些内务管理工作。 许多人对学校的做法有些疑虑:身强力壮的教师多得是,何必用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呢?但很快,人们的疑虑就打消了。圣约翰先生工作起来不比任何人差,他思维敏捷、口才极佳,书桌上总是有条不紊。经他保管的物品,打了标签,然后在记录本上作好标注。他常常提醒那些年轻人:“嗨,小伙子,上次借的书该还了。”他的记忆力也不错。 圣约翰先生每天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喝水,然后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小瓶子,倒出一把药,送进嘴里,仰起脖,用水送下。以前的老同事,都熟知他的这一习惯。可现在大家发现,他走进办公室后,常常先喝口水,然后给妻子打电话:“露娜,我的药忘在家里了,请帮我送过来。” 半小时后,露娜出现在办公室。她的表情有些愤怒,很不友好地把药递给他。他倒是不在意,看着妻子的脸,呵呵笑着说“谢谢”。露娜的面色有些蜡黄,头发也很干枯。看着他吃完药,露娜转身走了,也不跟其他同事打招呼。于是有人打趣他:“下次可别忘了带药哦。” 还有一次,圣约翰给露娜打电话时还阳光明媚,可刚放下电话不到10分钟,天空就乌云密布,片刻,“哗哗”下起雨来。圣约翰慌乱地看着窗外,不停地给家里打电话,却已无人接听。他慌忙打开壁柜取出一把伞,正要出门时,门却开了,露娜出现在办公室门口,浑身湿透。圣约翰像个做了错事的孩子一样,满脸羞愧地迎上去。露娜将药递给他的同时,几乎咆哮着说:“你这健忘鬼!”尽管露娜浑身湿透,但她仍像往常一样,看圣约翰把药吃下去之后才走。 露娜走后,圣约翰在窗前静静地站了很久。同事们都以为,他是在懊恼自己的健忘,心想下一次他一定不会再忘记带药。 可是下一次,圣约翰先生依然我行我素。以至于大家慢慢都习惯了:上班后半小时,露娜出现在办公室。 有人嘀咕,圣约翰真是老了。也有人说,露娜愤怒也是应该的,谁让他总是那么健忘。还有人说,圣约翰的健忘其实是露娜惯出来的毛病,她完全可以不来送药,因为他工作起来并不健忘嘛! 两年后,圣约翰先生辞职,那时候,他的健忘症似乎好了很多,露娜很少出现在办公室,偶尔出现,也不像两年前那样怒气冲冲,而是笑眯眯地、温和地跟大家打招呼。圣约翰先生拍着大家的肩膀,说着辞别的话,大家也嘱咐他:保重,别忘了按时吃药。他笑了,道出了“健忘”的原因。 原来,露娜在两年前患上严重的神经官能症:暴躁、易怒、自闭、厌世,甚至还自杀过两次。任凭他怎样精心照料、带她求医问药,都不见好转。无奈之下,他想出一个办法。 他找到校长,要求校长给他一份工作,打扫卫生或者做门卫都可以。鉴于他以前的表现,校长就让他做了一份内务管理工作。这样,他可以每天在离家以外的地方吃药。他有先天性心脏病和高血压,年轻时发作过几回,幸好有露娜的用心照顾才有惊无险。这么多年了,虽然他的病未再犯过,可这一直是露娜的心事。他通过忘记带药的方式,让露娜走出家门,走在阳光下,利用她的爱,重新唤起她的责任心和对生命的热爱。如今,露娜已经康复,他该回家和她一起安享晚年了。 圣约翰先生的话让大家一愣,继而他们紧紧握住他的手,那是一双多么苍老的手啊! 如今,大家还常常看到,圣约翰先生和妻子一起在学校附近的小路上散步。那对相互搀扶、不离不弃的身影,多么像两片老到深秋的枫叶,周身都散发着迷人的光泽。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中同事的“打趣”“嘀咕”“嘱咐”“一愣”等行为,说明同事和圣约翰一直存在着误会。 B.文中多次交代露娜来给圣约翰送药并看他吃完药才离开的情节,这样安排不够简练,影响主题的表达。 C.文中运用了插叙方式,插叙的内容有:露娜深受严重的神经官能症的折磨;圣约翰上班时忘记带药,重新唤起露娜的责任心和对生命的热爱等。 D.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为喻体的枫叶所散发的“迷人的光泽”象征着圣约翰夫妇对爱情真谛的完美诠释。 E.文中露娜从不跟同事打招呼到笑眯眯地、温和地跟大家打招呼,说明了露娜的病情已经好转,直至痊愈。 2.文章的开头,作者这样写道:“他的记忆力也不错。”该句在行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3.请结合全文概括圣约翰这一人物形象,并作简要分析。 4.本文以“最动人的遗忘”为标题,请结合作品谈谈它好在哪里。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谁能让我忘记 侯德云 说起来,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怎么忘得了呢? 高考结束了,我闲在家里,苦苦地等待。我在等待大学的录取通知。哪个大学无所谓,只要肯录取我,它就是中国最好的大学。 我很焦急。比焦急更让人闹心的,是无聊。那可真叫无聊。连小说也读不下去。心里有事嘛。 现在我才知道,无聊,其实是人生的一种痛。 那个命根子一样的录取通知终于来了。 我让自己的心情很尽兴地激动了一会儿,才慢慢打开那封金光闪闪的来信。 信上没多少字。很严肃,公事公办的态度。 我把信上的字,一个一个地数了一遍。又一个一个地数了一遍。周围没人。陪伴我的,是偶尔的几声鸟叫,几声蝉鸣,还有一株小白酒草,两株苍耳。 我心里悬着的石头落地了。我踏实了,舒服了,不知道自己姓啥了。我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了。我将光芒万丈地悬挂在刘家庄的上空了。 我没有急着回家。没有。我知道,我的父母也都在火烧火燎地盼着这个好消息。我的想法是,反正他们已经盼了很久,再多盼一会儿也没关系。 我走到村外,去看望那棵老槐树。我在老槐树下站了很久,默默地流泪。看见老槐树,我的泪水就止不住了。 我听见了自己在老槐树下读书的声音。往日的声音。它们没有走远。它们有着露珠一样的鲜活和清亮。 我不是看望老槐树。我是看望我自己。往日的自己。 好消息传到家里,家里的气氛立刻就变了。 爹放下饭碗,怔怔地看着他的儿子。那不是一般的看,是发了狠的。是用目光在拧。 爹的目光把我的脸拧红了。爹自己的脸也红了,红烧肉一样闪着油光。他忘记了午睡的习惯,背着手,身子一挺一挺地出了家门。 妈也放下了饭碗。她坐在炕沿上,一会儿撩起衣襟擦擦眼,一会儿又撩起衣襟擦擦眼。她说:“我的沙眼病又犯了。” 爹把他的唾沫星子喷遍了刘家庄的每一个角落,然后又兴高采烈地接受着每一个角落里喷向他的唾沫星子。爹的得意忘形,让我觉得有点不自在。 也不能全怪爹。刘家庄到地球上定居了上百年,什么时候长出过大学生? 好在,两天以后,爹就清醒过来了。 爹频频地到集市上卖西瓜。爹看西瓜的眼神很慈祥,很博爱,也很无耻。那是他儿子的路费、学费和生活费,不好好看看,行么? 我跟着爹,到集市上去卖过一次西瓜。仅仅一次,我再也不想去了。 那天很热,热得很不要脸。我的手指甲都冒汗了。集市上的人,却很少有来买西瓜的,好像吃了西瓜就会着凉似的。太可恨了。 我脸上的沮丧像汗水一样欢快地流淌着。爹看见了。他皱了皱眉头,弯下腰,从筐里挑出一个最小的西瓜,一拳砸开,递给我。 我说:“爹,你也吃。” 爹说:“我不吃。我吃这东西拉肚子。你吃你吃。叫你吃你就吃,哈。” 西瓜有点生。不甜,有一股尿臊味。我吃得很潦草,匆匆忙忙就打发了。扔掉的瓜皮上带着厚薄不均的一层浅粉色的瓜瓤。 爹狠狠地扎了我一眼,走过去,将瓜皮一块一块捡起来。他用手指头弹弹瓜皮上的沙土,又轮流把它们压到嘴巴上,像刨子一样刨那些残留的瓜瓤。 我的眼圈红了。 那些日子,妈换了一个人似的。她很少说话。她喜欢盯着鸡屁股看。不光看,还经常去抠。抠得一丝不苟。好像我要去的地方,不是大学,而是鸡屁股。 爹说:“别理她,你妈跟鸡屁股有仇。” 妈的确跟鸡屁股有仇。那一天,她又去抠芦花鸡的屁股。按她的说法,这个挨千刀的货,屁股里夹了一只蛋,两天了,还没生下来。是锈住了么?妈很生气。她把自己的手指头变成了挖掘机,在芦花鸡的屁股上开工了。她成功地从芦花鸡的屁股里挖出了一泡黄水和几小片鸡蛋皮。 我走出家门的那一天,可怜的芦花鸡死掉了。 公共汽车开出很远了。我回过头。我没有看见爹妈。也没有看见刘家庄。我看见的,只是几块西瓜皮和一只死去的芦花鸡。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用淡如白水的语言叙述平常人家面临的生活烦恼,不动声色,自然、流畅。 B.作品没有欧·亨利式的技巧,但同样具有很强的艺术冲击力。这种表现形式的成功运用,也成就了作品的艺术高度。 C.作者写景状物进入了人物的灵魂。写老槐树,实质上就是在写人物的内心情感,同时也是文章的一个线索。 D.父亲自己捡起儿子没吃干净就扔在地上的西瓜,一块一块吃干净,这体现了父亲用自己的行动来告诉儿子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果实的主旨。 E.小说能够用独到的眼光审视日常生活,选取最能打动人心的视角,使作品在立意上小处见大、深入浅出、触人心弦。 2.作品中动词的出色使用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试结合作品分析以下句子中加点动词表现了“爹”怎样的形象特征。 (1)爹把他的唾沫星子喷遍了刘家庄的每一个角落,然后又兴高采烈地接受着每一个角落里喷向他的唾沫星子。 (2)爹狠狠地扎了我一眼……轮流把它们压到嘴巴上,像刨子一样刨那些残留的瓜瓤。 3.画线句“我没有看见爹妈。也没有看见刘家庄。我看见的,只是几块西瓜皮和一只死去的芦花鸡”应如何理解? 4.有人认为“爹”啃西瓜皮和“妈”抠鸡屁股的情节太过夸张,不够真实,这样写降低了作品的合理性和可信度。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1.答案:选B得3分,选E得2分,选A得1分,选C、D不得分。(本题5分) 解析:A项,“他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企图在政治、经济上大捞一把”理由不充分。C项,“未加可否”表明作者经历过“文革”后,心境恬淡,不再为利益而或喜或忧。D项,“表明……定会……”的说法过于绝对。 2.(1)内容上,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起初时间、购买磁器的环境;暗示磁器便宜、给人普通平常的感觉。(2)结构上,为后文磁缸的不被珍存、不受重用等情节作了铺垫。(3)手法上,和后文磁缸的价值重新被认定形成对比,突出了主题。 3.(1)他是一个由古董商到传达室值班人的普通市民形象,是“文革”时期下层小人物的典型代表,既是时代的牺牲品又是时代的帮凶。他阴险虚伪,仗势欺人,甚至以诬陷他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塑造这个形象,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情节更为合理,又深刻表现了“文革”时期对人性的摧残和异化这个反思性的主题。 4.(1)“文革”期间,自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磁器无法掌握被抄走、归还、堆放等波折命运;作者的人生也是如此,被人告发家藏古董,又被下放干校劳改。改革开放时代,二者都显示出自己的价值。磁器价格攀升,焕发新的光彩;而作者也没有被埋没下去,又开始大展才华贡献力量。 (2)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发展有必然影响,个人发展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在黑暗落后压抑的时代,个人的价值会被淹没,个人的发展会受到压制。在开放发展繁荣的时代,个人的才智和价值会充分展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1.答案:选B得3分,选C得2分,选A得1分,选D、E不得分。(本题5分) 解析:A项,是吉文斯对约瑟法一见钟情。D项,约瑟法不是调笑、嘲弄吉文斯,而是善意配合,不伤对方的自尊心;体现她的善良,而不是顽皮。E项,“艺术性不强”说法错误。 2.(1)开头段交代了公主约瑟法的身份、性格、本领,使读者对人物有一个初步的印象。(2)为后面吉文斯立志追求约瑟法、约瑟法打死狮子等情节作铺垫,使情节发展更合理。(3)交代人物生活的典型环境,烘托人物性格,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神态描写。前一处表现了吉文斯极力想用自以为精湛的表演来掩饰自己,以达到维护男子汉尊严、蒙骗公主的目的的心理。后一处写出了约瑟法不愿拆穿吉文斯的谎言而善意地配合他的心理。 4.观点一:还是以“公主与美洲狮”为题目更好。 (1)(从情节发展的角度)因为美洲狮是全文的线索。路遇狮子、狮口救人、有关狮子的谎言、狮子身份的真相,每一步情节的发展都离不开美洲狮。 (2)(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公主和吉文斯的形象借美洲狮而鲜明生动。吉文斯狮口救美的毫不犹豫,体现他的勇敢,编造狮子身份的谎言,体现他的自尊与滑稽;公主射杀凶猛的美洲狮可见其勇敢和枪法精湛,不拆穿吉文斯关于狮子的谎言显现其机智善良。 (3)(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以“公主与美洲狮”为题目,将习惯思维中公主的娇弱与美洲狮的凶猛形成对比,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以“公主与牛仔”为题则比较俗套。 观点二:以“公主与牛仔”为题目更好。 (1)(从情节发展的角度)公主和牛仔是小说表现的主要人物,公主和牛仔的故事是小说的主体,而美洲狮不过是作者借以串连人物的媒介。 (2)(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以“公主与牛仔”为题目,将小说的两个主要人物并列,更具有对比性。公主的勇敢机敏善良美丽与牛仔的自以为是、弄巧成拙相映成趣。 (3)(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以“公主和牛仔”为题目,初看会让人以为是传统的美女与英雄的故事,但小说却反其道而行,更具有耐人咀嚼的艺术魅力。 (观点鲜明,能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适当的分析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能自圆其说,分析透彻,也可以) 三、1.答案:选D得3分,选E得2分,选C得1分,选A、B不得分。(本题5分) 解析:A项,“一愣”说明同事对圣约翰的误会已经消除了。B项,“不够简练,影响主题的表达”不当,这是作者故意安排的,且有利于主题的表达。C项,应在“忘记带药”前加上“故意”二字才符合内容。 2.(1)与下文主人公的“健忘”形成对比,突出其健忘,造成悬念;(2)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也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3)为后文交代“健忘”的原因埋下了伏笔。 3.他是一个尽职尽责、待人友善、体贴妻子、工作细心、执著耐心的退休教师。他对工作一丝不苟、有条不紊,对妻子关心体贴、耐心执著,对同事友善宽宏。他身上有着负责任的男人风范。 4.(1)标题中的“遗忘”表现了主人公上班时“忘记”带药,是对全文故事情节的高度概括。(2)“遗忘”其实并不是真忘,而是假忘真记,忘记带药是假,故意不带药是真,想唤起妻子的生命热情和责任意识是真,对妻子的爱是真。(3)“最动人”和“遗忘”形成字面意思的反差,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4)“最动人”概括了主人公对治愈妻子严重的神经官能症的良苦用心,是最感动人,最打动读者心灵的。“最动人的遗忘”诠释了什么是细心和体贴,什么是执著和耐心,既突出了人物性格,又突出深化了作品主题。 四、1.C、D 解析:C项,“老槐树”不是文章的一个线索。D项,“体现了……主旨”属于无中生有。 2.(1)“喷”写出了“爹”到处向别人传播“我”考上大学的喜讯时兴高采烈的情形,表现了“爹”对“我”的爱,并为“我”感到骄傲。 (2)“扎”写出了“爹”对“我”的浪费行为的不满和责怪,“刨”形象地写出了“爹”吃西瓜时唯恐浪费而尽力啃干净的情形,表现了“爹”的节俭。 3.因为汽车开出很远了,“爹”“妈”和村庄已经无法看见;西瓜皮和死去的芦花鸡代表着父亲朴实节俭的品格和母亲对儿子的关爱,铭记在“我”的心间,浮现在“我”的眼前。 4.示例:(1)不同意。这两个情节是父母在贫困生活中为了能够更好地为儿子筹集上学费用而做出的无奈举动。作品正是通过这两种无奈举动,更加突出体现了“爹”“妈”对“我”深沉无私而又令人心酸的爱,从而更好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 (2)同意。“爹”“妈”虽然生活很艰苦,但也不至于做出如此夸张的举动。作品为了表现父母对儿女深沉的爱这一主题而设计如此不切实际的情节,降低了作品的真实性,也使作品主题的可信度下降。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