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浙江版
40分钟训练7 语言知识+语言表达+默写+小说阅读
1.(2012杭州学军中学模拟)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煊赫(xuān) 泥古(nì)
白云出岫(xiù) 谑而不虐(xuè)
B.埋单(mái) 腌臜(zā)
门衰祚薄(zuò) 铩羽而归(shà)
C.鬈曲(quán) 祓除(bá)
飞扬跋扈(hù) 贪赃枉法(zānɡ)
D.笑靥(yàn) 趿拉(tā)
垂涎三尺(xián) 奉为圭臬(ɡuī)
2.(2012·新昌中学模拟)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复辟/媲美 翩跹/乔迁 款识/残羹冷炙
B.缔造/真谛 烙印/络绎 贫瘠/声名狼藉
C.绯闻/斐然 空旷/粗犷 筵席/偃旗息鼓
D.伺机/后嗣 揶揄/龋齿 倜傥/痛哭流涕
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雷曼破产、美林被收购以及AIG面临的危机,使得全球金融市场再度风声鹤唳,一时间,世界金融体系再度陷入了资金枯竭的局面。
B.“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此次北京奥运会主弦律集中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和普遍的价值观——团结、友谊、进步、和谐、参与和梦想。
C.面对陈水扁家族海外存钱事件,民进党一片切割之声,落井下石者有之,坐壁上观者有之,陈水扁已经没有能力扮演当局的主导角色。
D.近日,国务院安委会通报杭州地铁工地塌陷事故,要求深化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把建筑施工中防坍塌、堕落、爆炸等作为排查治理的重点。
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将怀着敬畏之心,仰望壮丽的署光全景,与此同时,太阳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B.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在不知不觉中啮噬着我们的心灵,吮吸着滋润生命的血液,同时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C.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贴而微苦的味道。
D.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既使在社会急剧变幻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真诚地在日子里游走,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潺潺的乐曲在呢喃絮语,无处不在的温暖绚丽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缝隙。
B.上市公司的老总,如果不虚心学习,与时俱进,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能担当好现代企业领导重任的。
C.面对国内消费市场的“冬天”,我们不能杞人忧天,更不能坐以待毙,而应该积极调整经济政策,拉动国内消费。
D.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了一些耸人听闻的消息,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市广播电视局宣布:2008年末三个月将在市区全面落实和推动市有线电视数字化会议精神,各居民小区电视信号将先后由模拟制转换为数字制。
B.贾平凹的《秦腔》以细腻平实的语言,集中表现了改革开放年代乡村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在传统格局中的深刻变化,字里行间倾注了对故乡的一腔深情。
C.“三鹿奶粉”事件说明,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迫在眉睫,它不仅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
D.以生漆为底层的彩绘陶质文物保护是一个世界难题,没有任何的经验和技术可以借鉴,秦俑如何将艳丽的彩绘保留下来成为当务之急。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综观当下国内众多谍战题材作品,信仰被抽象成一个特征,信仰什么、为什么信仰都不再重要,浓墨重彩渲染的是由执著信仰而产生的力量。
B.形形色色的“赠品经济”让商家绞尽了脑汁:虽说同是变相让利,可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只有棋高一着,才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C.民众对司法的一些负面情绪,固然跟司法腐败有莫大关系,但确实也有部分无良媒体,从非专业角度对案件进行了情绪化炒作,导致负面消息甚嚣尘上。
D.风骨不仅是文艺批评的一个标准,也代表着文艺作品的品质,但遗憾的是,近些年来,风骨不再成为多数作家的自觉追求,风骨之说颇有些大音希声。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作为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此前通过微博征集对此项议案的意见,得到两万多人次的反馈,个税起征点提高到5 000元的观点被普遍支持。
B.虽然中美之间有关军费预算、亚洲地区的确定等诸多问题,对骆家辉相对陌生,不过其出任驻华大使,表明奥巴马政府更关注经贸事务,也更加务实。
C.很多现实的问题,比如如何有效监督官员财产申报是否属实、官员合法财产如何界定等,毫无疑问成为目前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不能出台的最大障碍。
D.《让子弹飞》的火爆让姜文名利双收,不但创下了超过7亿的票房收入,成为“贺岁片之王”,而且也赢得了无数好评,甚至连“麻匪面具”也一度脱销。
9.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改写。
人生是一个大舞台,既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也需要足够的表演热情。如果你光有一腔热血,那你就喷洒吧,喷洒得到处都是,然后你就等着阵亡吧;而光有专业,没有热情,你就会前怕狼后怕虎,也不会有作为。
改写要求:在不改变基本意思的前提下,运用调整语序和更换关联词的方法,将上面一段话的语意重点改为突出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3)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4)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11.(2012·宁波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挂 幅
[日本]夏目漱石
①老人决心在亡妻三周年忌辰之前,一定给她立一块墓碑。但是靠着儿子的那点本事,只能勉强糊口度日,此外再也无力积蓄一文钱。春天又来到了,老人苦窘着脸对儿子道:“那忌辰也是三月初八呢。”儿子只回答道:“啊,是呀。”就不再做声了。老人终于决定卖掉祖传的一幅珍贵的画来筹措费用,便和儿子商量道:“行吗?”儿子以冷淡到可恨的态度赞成道:“那行吧。”儿子在内务省社寺局工作,拿四十元的月薪,有妻子和两个孩子,而且还要奉养老人,所以很吃力。老人若不在,这珍贵的挂幅早就变成通融的东西了。
②这挂幅是一方尺左右的画绢,因为年深月久,颜色变得和熏过一般,如果挂在暗的房间里,就模糊到分辨不出画的是什么东西。老人说这是王若水画的葵花,并且每月从壁橱里拿出两三次,拂去桐盒上的灰尘,恭恭敬敬地取出里面的东西,立即挂在三尺的墙壁上,凝望着。的确不错,定睛一看,那熏污的浊暗之中,确有淤血似的很大的花样,有的地方,还略微残留着疑是青绿色脱落的斑迹。老人面对这模糊的唐代的古画,就忘却了这个由于他活得过久简直住旧了的人世。有时候,一面注视着挂幅,一面吸烟或喝茶;不然就光是凝神看着。“爷爷,这是什么?”孩子走过来,说着就想用指头触。像刚想起时日似的,老人一面说“不要碰”,一面轻轻站起来,去卷挂幅。于是孩子便问:“爷爷,糖球呢?”“嗯,买糖球,可不要淘气了。”老人说着,慢慢地卷上挂幅,放进桐盒,送到壁橱里,然后上外面去散步。回来的时候,顺便到街上的糖店里买两袋薄荷糖球,递给孩子道:“喂,糖球!”儿子晚婚,小孩儿是六岁和四岁。
③和儿子商量的第二天,老人拿包袱皮包上桐盒,一清早就出去了。到四点钟,又拿着桐盒回来了。孩子跑到房门口问道:“爷爷,糖球呢?”但老人什么也不说,走进屋,从盒子里拿出挂幅,挂在墙上,失神地望起来,听说转了四五家古董店,有说无落款的,有说画剥落的,竟没有人像老人预期的那样对这挂幅表示敬重。
④儿子说:“古董店别去了。”老人也说:“古董店是不成。”过了两个星期,老人又抱着桐盒出去了,这回是得到介绍,送请儿子的科长的朋友看一看。这回也没买回糖球来。儿子刚一到家,他便像儿子有失检点似的嗔怪说:“那种没眼力的家伙,怎能卖给他!他那里的都是些赝本!”儿子苦笑着。
⑤二月上旬,偶然来了一个高明的经纪人,老人把画卖给了好事家。老人立刻到谷中去,给亡妻定做了像样的墓碑,余下的钱存进了邮局。过了五六天,老人又照例出去散步,但比平常晚两小时才回来,两手抱着两大袋糖球。说是由于不放心卖掉的挂幅,又去看了一回,见到静静地挂在四叠半的品茗室里,前面插着透明似的蜡梅。老人说他在那里被招待了茗茶。“说不定比收藏在我手里还放心呢。”老人对儿子说。儿子答道:“也许是这样吧。”一连三日,孩子们吃着糖球。
(1)小说第②段从哪些方面来写挂幅之“古”?
(2)老人卖掉挂幅后,由于不放心,又去看了一回,这体现了老人怎样的情感?
(3)“买糖球”“吃糖球”的细节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试写出三点。
(4)儿子对老人卖画之举极为冷淡,怎样理解儿子的态度以及他在小说里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5)老人最后终于把画卖了。有人认为他不应该卖掉古画,也有人认为老人应该卖掉。你同意哪一种看法?请结合作品,分条陈述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A 解析:B项,铩羽而归(shā);C项,祓除(fú);D项,笑靥(yè)。
2.C 解析:加点字的读音依次为:A项,bì/pì,xiān/qiān,zhì/zhì;B项,dì/dì,lào/luò,jí/jí;C项,fēi/fěi,kuàng/guǎnɡ,yán/yǎn;D项,sì/sì,yú/qǔ,tì/tì。
3.A 解析:B项,弦律-旋律;C项,坐壁上观-作壁上观;D项,堕落-坠落。
4.B 解析:A项,署光—曙光;C项,熨贴—熨帖;D项,既使—即使。
5.C 解析:A项,绚丽:灿烂美丽,此处作动词,正确。B项,“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己糊里糊涂却要使别人清楚明白,正确。C项,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不符合语境,可改为“怨天尤人”。D项,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正确。
6.B 解析:A项,“推动”与“精神”搭配不当;C项,“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迫在眉睫”句式杂糅;D项,语序不当,应是“艳丽的秦俑彩绘如何保留下来成为当务之急”。
7.D 解析:A项,浓墨重彩: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形容着力描写,也形容醒目、突出分量很重。B项,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比喻为人做事像变戏法一样,各有各的巧妙之处。C项,甚嚣尘上:以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多含贬义)。D项,大音希声: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是无声之音,即达到极致的东西是不可捉摸的。
8.A 解析:B项,主客颠倒;C项,双重否定不当;D项,“创下”缺少宾语。
9.人生是一个大舞台,不仅需要足够的表演热情,更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光有专业,没有热情,你就会前怕狼后怕虎,也不会有作为;但是如果你光有一腔热血,那你就喷洒吧,喷洒得到处都是,然后你就等着阵亡吧。
10.(1)无以至千里
(2)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3)渺沧海之一粟
(4)气吞万里如虎
(5)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1.(1)参考答案:①画绢的颜色已经模糊黯淡;②颜料脱落,葵花只剩下一个花样;③画作是唐代作品。
解析:三方面意思对即可。此题是搜集信息题,搜集范围很清楚,关键是对相关信息作推测,作分类,作概括。
(2)参考答案:①对挂幅的珍爱不舍;②对艺术的痴迷。
解析:从动态的表象分析人物的情感,要结合全篇小说对这个人物的描写来思考,要作合理联想、推测。对一幅画的牵挂,表层看是不舍,深层看是痴迷,对艺术的痴迷。尤其是后一点,要作提升性思考。
(3)参考答案:①“买糖球”“吃糖球”的细节始终体现老人的心情,而老人心情的起落直接源于挂幅的命运,可见老人对挂幅感情之深。②有助于刻画老人真性情、有爱心的形象。③贯串全文,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解析:细节的作用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体现人物的某一种心情,刻画人物的某一点性格,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参考答案:①儿子承受生活的重压,已经被生活的艰难磨去了热情。②儿子对老人卖画之举的冷淡,对挂幅漠不关心,与老人形成对比,突出老人富有爱心,反衬出老人对艺术的痴迷。
解析:对人物行为的理解,要客观地设身处地地去理解,走进人物内心去思考他的行为理由,冷静客观地作出判断。所以要注意全文对这一家人生活处境的描写,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物有这样的行为,要给出合理的解释。但是,在同一生活处境下,人物的行为又有不同,那么这就形成对比,对比的结果或目的无非是突出某人的某种特点,生发出对读者的某个启示。
(5)参考答案:意见一:不应该卖。理由:①古画是传家宝,很值得珍惜。②老人对艺术痴迷,留着古画可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③因急需钱而卖画,不能卖出好价钱。(能自圆其说即可)
意见二:应该卖。理由:①家庭经济极其困难,卖画多少可以贴补家用。②亲情胜过一切,卖了画,可以为妻子立碑,为孙儿买糖。③卖给识货人,可以更好地保存古画。(能自圆其说即可)
解析:对于这样的开放题,关键是结合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去寻找合适的解释,理由越充足越好,要能分条分点列出。分条分点时要能够找到合适的划分标准,注意遵守逻辑规律。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